question_id
int64
19.6M
587M
upvotes_chosen
float64
17
260k
upvotes_rejected
float64
11
109k
prompt
stringlengths
6
85
chosen
stringlengths
2
2k
rejected
stringlengths
3
2k
57,048,671
253
87
怎样看出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天赋?
结论先说一遍: 实际上天赋只会让对应的事情难度变低,但是我们想要做成一件事情,依靠的不是我做这件事很简单,而是我很热爱音乐,我对学音乐这件事的热情很浓厚,所以我持续不断地努力学音乐,积极主动学习任何可以让我的水平提升的技巧。有个说法是,能持续努力也是一种天赋。 问题日志里题主说他只是大学生,没有孩子。我想说无论你有没有孩子,一个人如果不是因为快乐,热爱而去学习,只是单纯因为能不能学出点什么样子而学习,你这个人太没意思了。学个东西那么功利…… 天赋就是你天生的,没学过却比别人多出来那一块东西。 假设每一名健康人都可以通过练习达到60分,有天赋的人就是没练习过就是70分80分的那种人。 但是天赋这玩意儿如果你只是比普通人多一点点,很难看出来的,只能靠定量分析(A/B测试)加长期观察才能做到,那么我就唱歌这个方向说说有天赋是什么情况。 你的声音控制能力,和各种不同声音的模仿能力比一般人强很多 你的声带对强音的耐受能力,以及声带疲劳的恢复能力比一般人强很多 你天生的发声位置,发声习惯就接近于正确的状态 你天生的乐感很不错,当然经过专门的训练会更好 因为这个问题说的是音乐天赋,而不是声乐天赋,声乐是音乐的一部分而已,所以我多说几句乐感的事情,因为乐感有点抽象,那怎么叫做乐感很不错呢? 以前从来没跟着老师咪咪妈妈地爬音阶模唱,就能比较准确地唱出刚弹出的音调 这就叫做有明确的音调意识了,相对应的,弹一个音你第一反应这是:啥???那肯定是乐感不好,比普通人不好的情况了。 乐感很好的就像我们很熟悉的周杰伦有绝对音感,有的人天生就有了,不需要练习,如果有专业人士带着小孩子疯狂练习,八岁以前估计是可以练出绝对音感的。 乐感还包括节奏感,当然概率上节奏感很差的人不多,我还是要说 以前从来没有跟老师学哒哒哒打拍子,什么正反拍变化切分都是特别准的,那就节奏感很好 相反如果一个正拍,反拍我能教一节课的,肯定是不行了,唱歌肯定经常不是快了就慢了 实际上天赋只会让对应的事情难度变低,但是我们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因为二八定律我们需要比其他天赋党更优秀才能成功),依靠的不是我做这件事很简单,而是我很热爱音乐,我对学音乐这件事的热情很浓厚,所以我持续不断地努力学音乐,积极主动学习任何可以让我的水平提升的技巧。有个说法是,能持续努力也是一种天赋。
声乐天赋/器乐天赋…哪怕器乐里也有那么多的器乐.那些天赋的表现/内容是不尽相同的. 比如在声乐里…好的音准节奏把握/特别的音色声线/宽广的音域都算天赋. 但这些对于器乐就不算有价值…别说你没见过唱歌巨他吗难听的吉他手. 反之很多器乐里的天赋对于声乐也相对无力. 但这都属于音乐天赋. 当然.也有很多回答里所说的“通用天赋” 类似于好耳朵(好耳朵不一定就是绝对音感…其实我真的觉得现在大家都太过于吹绝对音感了)好的节奏感和音乐记忆力等… - 这也是为什么在音乐学院无论你是什么专业. 你都需要学习视唱练耳乐理的原因. 很多东西回答里也说过了.抛开刚刚那些大家都说过的 要我说. 父母有一定经济能力(经济) 父母从事音乐行业或者有相关音乐技能经历(基因)-事实上…这个才是真爸爸…这个才是你们所看到的那一大串天赋的根本原因. 对音乐真的热爱.(天赋-实力转化率) 都是很重要的“天赋” 汪汪.
57,089,408
65
41
互联网产品的用户协议效力有多大?点了同意条款就只能吃亏么?
我觉得,用户协议反而是对用户更有利,因为“格式合同”以及“难以明示”的原因,很多条款到最后都是按法律规定的走。 在团队里,我就是负责写用户协议的人,当然,我也不写,找以前的小伙伴帮我写就好了。 有几个小伙伴现在进法院了,最近她们也搞公众号,不过是real官方的公众号。 大家都不举例说明,我讲一个简单的例子吧:像是在维权当中最大的阻拦——管辖权约定在产品提供方地址,与用户离了大概800公里,那起诉成本就高到无边了。 没有被剁手的小A最近到某网买东西,网站《服务协议》中载明“使用该平台购物时与经营者所产生的争议双方均同意以网购平台所在地法院为管辖法院(北京)”。 反正和你我一样,服务协议打个勾就好,不看。填邮箱输密码,买买买去。 秋来又秋去,洗面奶终于来了,但是却是同牌子的另一个便宜版本。 和客服投诉,客服不理。 小A一怒之下,直接跑去起诉吧,反正315。 这个时候某网跳出来,要求根据《服务协议》约定的管辖条款移送至平台所在地法院管辖(北京)。 广州飞北京呀!? 赔偿才五百,路费三千八! 幸好到基层法院起诉,法院还是在当地管辖。 法院说要引用以下条款: 什么意思呢?用户协议你可以随便写,但是必须明示。 所以大家可以放心(我作为商家就不是很开心了……希望用户不要起诉我吧),不需要每次都去找政府闹事,法院还是顶用的。
探讨用户协议的效力,避不开分析用户协议的法律性质。用户协议是格式条款的一种,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而格式条款并非当然无效。 首先,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而现在各平台的用户协议中,重要条款基本都会着重提醒,比如加粗、加下划线,甚至有些网站将关键的责任条款设置为需要另外点击确认的方式,可以说,平台是采取了必要的方式对责任条款进行提醒。若是对簿公堂,平台也有一定的抗辩理由。 另外,如果用户与平台就协议条款的理解有争议,那么按照法律规定,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所以,如果是用户协议中有歧义的条款,也可以对条款进行解释,并非使用户协议直接无效。 最后,按照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即使用户协议中存在严重不合理、加重用户责任或者排除平台责任的条款,也并非用户协议变成一纸空文,完全无效,无效的是“提供合同一方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或者“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在商业合作中,合同主体免不了存在相对强势的一方和相对弱势的一方,合同的责任承担不一定能够完全对等,即使是双方协商后拟定的协议合同也存在不对等的情况。因此,并非协议中只要责任不对等,就无效。我们认为,格式条款无效应当是不合理地加重了对方责任,排除了主要的权利。
57,308,881
984
48
为什么汽车发动机没有天梯图?
一般发动机天梯图没法做,因为发动机的设计指标很多。 我前几天个人专栏做了一个单纯评价主流价位高效发动机天梯图。强调下,部分品牌发动机也很优秀,只是我拿不到准确的资料,无法证实就没有放上去。 由于排放与油耗法规的要求,现代发动机的设计理念已经不再追求性能,强调高效化。 一般评价发动机有六大指标,性能,油耗,排放,NVH,可靠性,成本。目前由于油耗法规过于严苛,燃油经济性成为最重要的指标。从发动机研发角度,热效率和升功率的平衡是评价高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这边收集了目前能找到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可信度排查。数据来源优先顺序为MTZ、SAE论文集,国内技术论文集,各大公司技术报告,官方宣传文件,非官方文件。 当然,整车油耗还需要考虑发动机高效的区间,设计取向以及整车匹配,该天梯榜无法完全衡量一个发动机的好坏,仅供娱乐。 PS:数据我已经尽可能保证可靠性了。做不到完全正确,欢迎对数据质疑,不过要拿出证据哦。。。另外,这个天梯榜不全,因为资料收集的难度远高于数码产品。 发动机数据来源: 通用Ecotec1.3T(无法律效应的官方宣传PPT数据) 通用Ecotec1.0T(无法律效应的官方宣传数据) 大众EA211(MTZ数据) 大众EA211-evo(MTZ数据) 大众EA888 gen3(MTZ数据) 大众EA888 gen3B(MTZ数据) 丰田8ZR-FXE(丰田技报数据) 丰田9NR-FTS(丰田技报数据) 本田L15B(本田技术报告数据) 本田混动(本田技术报告数据) 本田1.0T(本田技术报告数据) 丰田A25传统(SAE paper数据) 丰田A25混动(SAE paper数据) 丰田M20(SAE paper数据) 马自达P5(SAE paper数据) 马自达PE(SAE paper数据) 马自达X(根据马自达技术报告推测) 宝马B48(MTZ数据) 丰田8AR-FTS(内部数据) 日产VC-TURBO(SAE paper数据) 奇瑞1.6TGDI(有法律效应的官方宣传数据) 福特Eco Boost 1.0T(MTZ数据) 丰田6AR 2.0L(内部数据) 大众EA839 3.0T(SAE paper数据) 丰田V35A 3.5T(SAE paper数据) 本田JNC1 3.5T(SAE paper数据) 蓝鲸1.4T(无法律效应的官方宣传PPT数据) 红旗2.0T(无法律效应的一篇公司内部文化宣传数据) 广汽1.5T(国内论文数据) 领克1.5T (网络数据) 长城2.0T(网络数据) 奔腾1.5T(中汽研验证数据) 东风1.5T(中汽研验证数据) 比亚迪1.5T(网络数据) 喜欢的可以关注我和我的专栏。
不是有沃德十佳么。 如果你要排天梯,标准呢? 高压缩比,活塞行程长的发动机适合市区,低扭好,但是跑高速并不省油。 活塞行程短发动机转速高,适合跑高速,但是跑市区低扭太差。 但你说这两种发动机谁好呢? 你说威龙的发动机好还是丰田的最新高压缩比发动机好? 你说是柴油机转速低,扭矩高,还是汽油机最大转速高,升功率高好。 汽车根据不同的用途,发动机设计方向也不一样,怎么比较。
57,308,881
571
16
为什么汽车发动机没有天梯图?
硬货返场 | 中国汽车市场2.0T引擎全景扫描与排行-2016终极版 天梯是有的,只是以大多数人的耐心和知识储备很难看得下去吧。 以下是市面上主流2.0T前十五排名: 1、宝马B48 “优异的技术含量和性能表现,无可比拟的均好性,代表着全球该规格引擎的最高水平。” 2、大众第3代EA888 “一直被逆向,从未被超越,虽然2011年即面世,但在今天仍然表现出前瞻的先进性。3B版本更注重输出与能耗的平衡,代表着全球引擎未来的发展方向。” 3、丰田2.0T “丰田的第一款新标准下的涡轮增压引擎,起点之高、技术之先进,不负全球最大车企之名,唯性能输出略显保守。” 4、宝马N20 “这是一款即将被BMW引擎退至二线的传奇引擎,在BMW史上具有里程碑级的位置,虽然已经被更先进高效的B48替代,但仍处于大多数厂商无法比肩的高度。” 5、奔驰M274 “戴姆勒集团机械技术的杰作,奔驰原有6缸机的替代者。其压电式喷油技术独树一帜,低扭表现极其出色。” 6、本田地球梦2.0T “汽车史上引擎制造的泰斗级厂商终于大规模进入涡轮时代,该引擎在技术匹配并不算前瞻,但性能强大。” 7、福特EcoBoost(2、3代) “福特集团最新一代引擎,在整个技术配置中并不亮眼,但在燃烧设计这种核心板块中显示出底特律的深厚功力。” 8、沃尔沃Drive-E “将模块化进行的如此彻底的先进引擎,出色的延展能力可变身出更多性能表现的版本,以高效为设计取向但未在性能上有所损失。” 9、通用EcoTec “典型的通用作品,技术简单,性能暴力。Ecotec III LTG是本榜中最高功率的输出者。” 10、斯巴鲁FA20F “本榜单中唯一一款H4引擎。水平对置所持有的低重心使其有着令人着迷的装车体验。该引擎的低转输出有失水准。” 11、长安D20TGDI “终于看到中国车企可以和全球一线品牌同台较量而不输。蓝鲸D20T激进的性能调校令人印象深刻,低标号燃油即可实现高性能,超增压模式直接输出380Nm,堪称强悍。” 12、起亚Theta II 2.0T “该引擎可以追溯到‘全球发动机联盟’时代,与三菱有着千丝万缕的技术渊源,电动WG、双涡流技术是该等级引擎的技术亮点,Theta II也因此实现了较好的低转表现。” 13、上汽MGE 2.0T “中国品牌能有这种技术配置非常难得,上汽MGE在技术层面已经走在自主同行前列,但性能表现却形成大幅反差。” 14、福特EcoBoost 1代 “虽然2010年已经面世,但仍有优秀的性能表现。目前仍搭载在捷豹、路虎的所有2.0T车型上,或因为豪华品牌的缘故,而使用高标号汽油,实属不必。” 15、长城GW4C “一款受到大众EA888启发的中国引擎,搭载在H8/H9上的版本能效表现严重欠佳,其进阶版搭载于H7,性能输出有较大进步,本成绩由后者呈现。” —————— 评论区验证了开头那句话……
因为汽车发动机和电脑处理器/显卡的销售方式不同。 天梯图是做给消费者看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在购买/组装电脑的时候可以准确找到自己想要的定位及型号,尤其是组装台式机。 而汽车发动机不是这么卖的,对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发动机就是和车一起买来的,汽车消费者不存在“我要百公里加速6秒所以我要给我的车装一个宝马的B48发动机”这种需求,只会存在“我要百公里加速6秒所以宝马330i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所以说纯给发动机搞一个给消费者看的天梯图没有意义。发动机天梯图不是没有,但是不是给普通消费者看的东西,即使看了,看懂了,又如何? 而且换一个角度讲,我现在有了一台B48又如何?B48塞在1系里面和塞在7系里面完全是两回事,而我买一块GTX1080,电脑能怎么样基本心里就有数了。 就像前面说的,天梯图我觉得在台式机上意义大,在笔记本上意义就小了。一样的显卡,就算显存带宽这种完全没区别,塞在17寸巨大的游戏本里和14寸小本子里面表现又是完全不同(这个只是假设,不可能完全一样的显卡)。如今8代低压处理器不是也开始讨论是否满血解锁功率了嘛。所以说给笔记本显卡弄个天梯图的有意义程度远低于按整台笔记本来跑分排名,汽车也一样,要排名不如排整车,而排整车的排名是什么呢? 就是赛车运动。
57,455,306
55
22
为何三大航的飞行员工资低,但还会有很多人去?哪家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幸福值数最高?
因为没的选。 我国民航飞行员培训是委培制,简单地说就是飞行学员必须先和公司签好卖身契,才能有资格去学飞。
本科四年/大改三年,自己掏学费生活费,公司付培训费,异地上学坐飞机没优惠。 高中招飞的三大航比例最多,签三大航的自然占大多数。讲道理,如果所在地区只有这一两家招飞,你去还是不去? 终于好不容易飞出来,白纸黑字的委培合同,上百万的违约金,还是认命吧。 相同机型相同航线相同资历相同小时数的机长收入差距接近一半,飞满三年还不如人家两年赚得多,要养吃空饷的啊朋友。
三大航里南航收入太高了!与其他两家差距太大了!传说南航最低两个级别的副驾驶的小时费在150—200之间!虽不知真假!但是按这个小时费标准的话每月三万很轻松啊!国航的副驾驶们肯定是要哭了,东航的小飞们估计早就哭瞎了。
57,455,306
81
26
为何三大航的飞行员工资低,但还会有很多人去?哪家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幸福值数最高?
大部分人是因为没得选,因为招生都是定向的,我考上北航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毕业要去南航了。当然如果让我再选一次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再次选择三大航。因为很多东西,不是钱的问题。 先来说说三大航公司的优势吧! 1,航线布局广阔——让你见多识广;四大航的飞机总量相信你们有所耳闻。这么多飞机,航路肯定不会少了,更何况近几年四大航都在拼命的买重型飞机,转战未来的国际市场,航线网络正在逐渐增加。广阔的网络以及公司所加入的联盟优势(星空和天合)雪球越滚越大,使得几大航在各自的枢纽机场越发活跃。这就是说,你选了越大的公司,你的地图就能开的越多。世界这么大,你可以亲自飞过去看看。且就工作本身来说,鲜有其他公司能给你这样的机会吧? 2,机型选择多——让你经历丰富;无论是国内主力机型,还是远程重型机,大公司的各种型号不同构型的飞机可算应有尽有了。无论你是波音的死忠,还是空客的脑残粉,多种选择,总会让你选到你自己最喜欢的,而且从飞行员职业生涯来讲,多经历几种机型,对你飞行职业的成长也是十分有利的,有经历就有比较,不同的机型飞行理念给你的知识,经验全都不一样,你的人生也会因为有了这些不同的经历而更加丰富多彩。 3,训练有保障——让你更加专业;完善的训练流程、成规模的训练体系、舍得真金白银的重金投入,可以说,训练方面是大航空公司最大的金字招牌。大航空公司的训练水平绝对有水平、有保证,真不是一般小公司可以比拟的。这也是很多人愿意选择大公司的原因之一。 4,分公司选择多——解决你后顾之忧;以南航为例,前阵子刚成立了南航云南公司,这是南航的第23家国内分子公司,作为飞行员,想去北上广深四大城市打出一片天地,那就放手去拼搏。而如果你觉得大城市的生活太累,或者在某一个城市呆不下去了,想去换换地方,不需要辞职,可以直接打报告提出换基地公司,反正南航司的分子公司可算是洒满了祖国大地了,找个更适合自己生活的城市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5,飞机维护有保障——为你安全飞行保驾护航;大公司除了培训以外的另外一块金字招牌,几大航近几年飞机买的太多,旧的淘汰的也快,再次以南航举例,目前南航机龄平均寿命在五年左右,飞机新着呢。同时三大航的大维修基地维修实力之强就更不用说了,多少小公司都将飞机维护维修业务委托给大公司?实力不言而喻。 6,平台广阔——让你有更多机遇;公司成立的多,飞机引进的快,这平台对于新人来说,本身就很有诱惑力的吧?另外三大航均具有国资委背景,海航具有更多更复杂的政府关系,工作稳定保靠,旱涝保收,你的父母最爱,来国企上班,爸妈放心,你自己也觉得安心吧? 另外如果只谈钱的话,那我也要说两句:小公司是钱多,我们承认差距,都说三大航飞行员薪酬水平低于外面的平均值,这也是没办法的。国家队么,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是也应该的。但是也没低到生活过不下去了,你说收入100万一年和150-200万一年,在生活质量上,差别那么大吗?(如果你说有的话就当我没说过……我没觉得没有什么特别本质上的区别,可能这就是我穷的原因吧……)同时,三大航的工资待遇也许没你们想的那么低,以国企大公司某航2017年收入为例,某航空公司机长排名第一的,税前收入有170万,你还会觉得国企很低吗?(虽然我也没拿到这么多的钱( ̄∇ ̄))。
看完所有答案和底下的评论,某个晒南航收入的答案造成的冲击太大,无意中伤害了众多谈奉献的国航人的玻璃心,三大航不是说好的一起谈奉献,做民航屌丝的吗?而你却在闷声发大财?这还能忍?于是国航众从不敢相信到愤起开撕围攻,顺便发泄混账公司给与的怨气,吃瓜群众表示看得爽啊,可以得出结论,迫不得已去三大航的,情愿去南航都不要去国航
57,721,414
112
43
泛娱乐产业是否有可能与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相结合?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不是有可能,而是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必须要和泛娱乐相结合,否则很多在现实生活已经用不到的传统文化,传统技艺就会逐渐的,不可避免的消失。当然泛娱乐同时也需要从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中去寻找IP来源,没有任何素材基础的创新,本身也是很薄弱的,风险很大的创新。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比如故宫,和腾讯、阿里等都有合作,做的一些营销也呈现刷频态势,不仅在商业上很有成就,而且也极大的推广了传统文化。 换言之,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不是要不要结合,而是怎么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什么保障。 从怎么结合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衍生品,也就是通过现在的创意设计,让传统的器物、手工艺能够进入到现代生活。比如故宫卖的比较好的日历、正大光明的充电器、朝珠耳机等。这个层次主要是解决用的问题,是通过传统文化提升现代产品的附加值,载体主要是电商、体验店等。 第二个层次是能够增加参与性的游戏化。比如《皇帝的一天》这种小游戏,把传统的讲解、历史知识等融入到这种杀时间的游戏中,也有游戏中常有的一些吸引招数,比如过关、排名等,激发用户的参与感,激发在用户社群中的竞争性,从而达到了普及传统文化的目的。 第三个层次是IP化。这一层次是第二层次的提升, 就是不仅仅有现代的文创产品,而且还能进行非常有效的多元开发,增加认同,是传统文化从器物层面到认同层面的最重要的跃升。但是这一层次现在做得不是很好,尽管目前历史传奇类(注意,很大程度上也并非正史)的影视剧、动漫作品非常多,猎奇揭秘类的娱乐作品也很多,很多是从传统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但是真正依托于比如博物馆的,有很强的考据基础的,经得起推敲的作品很少。或者我们不这么学究,不要求这么严格的遵循考据考古,但是一个器物、一个手艺其所附着的文化符号意义,这个在现在IP化的过程中也做得不是很好。同时,IP化很重要的是更加强调社群运营之间的互动,强调UGC(用户自制内容)和PGC(专业制作内容)的结合,强调发挥更多用户参与创意的过程。 这三个层次本身不是非要从一到二再到三的过程,也不是谁优谁劣的过程,但我个人认为,IP化既是泛娱乐的要求,也是传统文化真正能够吸引到年轻人的关键。 当然要实现这三个层次的结合,也需要一些保障措施。最近文博系统开始强调让文物活化,国家也出台了诸如《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6〕36号)等一系列文件,文化部等相关单位也先后出台了不少关于地域特色文化发展、文物文化利用等意见,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政策利好,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怎么实现激励相容。国家的文化文物单位是传统文化资源最丰富的所在,但是他们一般都是国有的事业单位,授权IP,开发产品所得与博物馆的运行维持没有直接的关系,不做也没事,做了是自己找辛苦,而且因为经费很少,分配机制不灵活,也找不到优秀的团队进来做。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博物馆现在的衍生品大同小异,一方面是一种完成任务式的,一方面确实也找不到优秀的团队进来合作。这个与国外很多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资源在基金会或者社会组织手里,他们非常需要通过衍生品、IP化去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募款能立的机制就差了很远。机制不理顺,各方做这个事情就形不成合力。 二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的边界还很不清晰,全社会还远未形成共识。很多人还抱着传统文化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要原汁原味保留的心思,不能改,不能娱乐化,而且越是占有传统文化资源的群体,这种精英化的思想就更有市场,他们认为不是老东西不适应形势,而是年轻人不懂的老东西的好,所以这也影响了传统文化的活化。 三是在一些版权保护上我们也做得不好,泛娱乐化既需要版权的有效保护,也需要版权的快速授权,便利应用。我们前一阶段的有效保护还没有做到位,快速授权中就更多盗版侵权等问题。 文化本身就是不断进化的,我们也承认有些传统文化会不适应时代被淘汰,有些传统文化会进化,会改变,这些都是正常的。泛娱乐既然鼓励全民参与,鼓励全产业链协同,鼓励全产品谱系的产业化,肯定是要改变传统文化的传播和表达方式,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改变一些传统文化本身。但是相比较与“死”的保护,相比较于难以为继走向消失,我们还是希望传统文化能够通过泛娱乐实现新的表达,在年轻人中建立起广泛的认同。 当然,最后如果再多说一句,我想补充的是,我们说的泛娱乐,要想出精品,还是要对传统文化本身下苦功夫,要吃透内涵,要明确其文化符号的含义,千万不要做成抗日神剧,那就是文化的罪人,历史的罪人了。 �
当然是可以的,但前提是泛娱乐选择的内容核心与之有关。譬如修仙类小说的主题公园就可以落在我国的名山大川。当然,这需要整体规划。
57,900,213
7,260
4,368
作为一名警察最骄傲最自豪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我和我的兄弟,整整六个月的时间,跑了十个省,苏赣浙皖鲁,京冀云贵川,终于抓到了两个职业生涯以来遇到的最难抓的犯罪分子,因为反侦察意识太强,无法依托技术支持,纯靠最原始的摸排走访蹲点守候。线索几次中断,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我们俩的坚持终于换来了回报。在抓捕第二个对象的时候,七天六夜,为了顺利抓捕,总共休息了不到二十五个小时,将人押解回家的时候,七百公里的路程,我记得很清楚,车当时开在G56杭瑞高速上,太困了,我俩正在一个劲地在抽烟,网易云音乐播放的恰好是朴树的《平凡之路》,这首歌我俩都很喜欢,听到朴树唱到那句歌词:“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和我的搭档,我的兄弟,一起在外面奔波了六个月的战友,眼睛都红了,我看了一眼他,他看了一眼我,然后他问了我一句:“累吗?”我说:“不累。”他朝我笑了一下,接着眼泪就流了出来。 哪怕之前的风浪如何咆哮,最后归于的都是云淡风轻。那一刻,真的,整整六个月,我们在外面遇到的所有困难带来的烦恼全部在眼泪里烟消云散。 当时拍的一张照片,留念。
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赞。。谢谢大家的关心。我一一都看过了。再次感谢大家。关于一些回复,我回答一下。 1,我的说法确实有问题,应该叫犯罪嫌疑人。但当时的情况我不太想多说,他确实用刀将人捅死了。我回答的时候也没从“疑罪从无,罪从法定”那方面想。 2,奖金没有。嘉奖没有。反而因为辖区内发生了重大案件。还给扣分了。 3,身体素质方面。我虽然是内勤,但也185,80kg。死者的身体素质比犯罪嫌疑人强太多了,但他没强过刀。通过体貌外形判断犯罪嫌疑人的潜在危险性,是很危险的。 4,我呢就是一个小民警。对我冷嘲热讽的人,我不当回事。在网络上诋毁警察的人,我理解你们或许经历了一些不公,你要在我辖区内有生命财产安全,我肯定尽心尽力让你体会到公平正义。我改变不了你们对警察的看法,那我就改变我周围人对警察的看法。戾气是可怕的东西,别让戾气影响了自己。 再次感谢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平安快乐。 以下是原答案 我把一个杀人犯(犯罪嫌疑人)死死的按在地上,嘴里喊着,你他妈别给我乱动。等到支援来了之后,把人交接了出去,看到杀人犯(犯罪嫌疑人)被背铐压上了车,我管同事要了支烟,因为用力过猛,再加上紧张,抽烟的手都发抖。我已经戒烟很久了。 我不是刑警,也不是特警,我是个内勤,平时就是接待下老百姓,开开证明,走走户。结果那天值班发生命案了,到了现场的时候,真没想那么多,就是上去了。 我抽完那支烟后,觉得自己很骄傲,妈的,邪不压正。
57,900,213
9,221
5,878
作为一名警察最骄傲最自豪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没有那么多波澜壮阔, 前几天身体不舒服,去药店买药。付完钱了。老板问我一句,你还记得我不? 一脸懵逼。没印象。我说不好意思,最近记忆力差。就跟老板闲聊了几句。后来才知道,当时在学校门口护学的时候,他家的孩子比较小。有时过马路车多。每一次都是我过去把孩子带到路对面。有时候他家忙,孩子没人接,也正好顺路,就把那个男孩子送到他家门口。 正在闲聊的时候,那个小孩过来见到我的时候。就喊着,叔叔,叔叔。你现在在哪里上班啊?我怎么找不到你啊?我笑着回应,我就在医院附近的路口。你放假了,作业写完了,可以找我玩。 小孩子下一句话,让我这个堂堂七尺男人快哭了。 叔叔我长大了,以后我过马路一定会小心。等我长大以后,结婚的时候,你一定要去。请你喝酒。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差一点忍不住。眼眶都红了。 其实我们要的不多,只是相互的尊重和理解。 其实我们保护的不多。我有很多时间可以工作,却陪不了我要去照顾的人。 写的不怎么好,事情也不是多大。但是却是我最骄傲的事情。
昆明暴恐事件中最先到达现场的警察之一就是昆明站派出所副所长张立元。 他面对歹徒,大喊: 歹徒往别处跑,他就追歹徒,歹徒追他,他就跑。 歹徒拿的刀,他只有对讲机。 队长谢林和民警彭彬见到此景,拿着防暴叉冲了过来,就拿着叉叉住那个人,三个人正要合力制服歹徒,张立元却遭到别的歹徒偷袭,左手食指被刀砍断。 当时的车站可谓人间地狱,歹徒见人就砍,血流遍地,有的人躲在厕所,有的人躲到店里,有的人躲在椅子下,在大多数人渴望快点逃出这个地狱时,总得有人向火而行。 向火而行也有许多技巧,划水也可,坐等指示也罢,他选择了最拙却最勇的一条路。 恶龙,来砍我啊。 我的公众号:萌刀的武器铺
58,349,108
88
12
如何看待日本人饺子拉面配米饭的现象?
在日本食谱中有一种套餐叫做「餃子定食」(饺子套餐)。饺子定食就是由米饭、煎饺和汤配成的套餐。 还有一种吃法,则是由米饭、煎饺和拉面配成的定食套餐。 第一次看到这样主食+主食+主食的套餐的时候,真的有一种“馒头就着米饭吃”的感觉 (;゚ロ゚) 一顿饭吃进去这么多碳水化合物真的大丈夫? 那么这种特殊的饮食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就要从饺子在日本的普及开始说起—— 饺子在日本普及的历史是很短的。 日本人大规模吃饺子是在东北的时候(之前也有人吃,但是并没有普及),战后饺子便在日本普及开来。 饺子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美食,在中国当然可以当主食。但是对于当时习惯以米饭为主食的日本人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饺子从到了日本的那天开始,一直保持着“配菜”的姿态。 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也说过: “日本人深信只有大米,面包和面条才可以担当主食。即使同样是面食,形状稍微不同,就只能当菜肴了。所以家里包的饺子,妈妈在平底锅里煎好了,就跟白米饭、味噌汤一起上桌,也没人觉得不对头。日本人一直偏爱锅贴而不大接受水饺,也是因为锅贴配上白米饭更适合。” 从这段叙述中不难看出,这种吃法在日本来说习以为常,并没有人觉得奇怪。 另外,在他们的观念当中,只有送入口中时有清脆的口感,肉汁从薄皮里渗出来的才叫饺子 ,所以准确的说,日本人提到饺子说的都是煎饺。 上图左边是鸡翅饺子,中间是煎饺,右边是水饺(可以说很像云吞了)。 至于为什么拉面还要配米饭甚至煎饺吃呢,很简单的理由,光吃拉面吃不饱啊 ヽ(´▽`)/ 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日本拉面的汤普遍味道比较咸,光吃面太齁,所以加碗米饭,中和口感,这样配着吃还能吃饱肚子,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同样的,日本人也会对中国人喝粥的时候为什么喜欢配包子或者大饼有疑惑。 答案很简单,只喝粥不饱啊!或者是光吃包子或大饼太干了,两者搭配起来刚刚好 (*´ч`*) 这样一想,其实无论是我们看待日本人饺子拉面配米饭的问题,还是日本人看我们包子大饼配粥的问题,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哟! 在日本,除了饺子定食以外还有很多类似这样主食+主食的食谱,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经常在校园剧中出现的「炒面面包」(っ’ヮ’c)ワア 「炒面面包」在日本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饮食习惯,经常能在动漫中看到男/女主人公午休时在天台吃炒面面包的情景呢 (o ̄∇ ̄o)♪ 这种吃法真的意外的好吃又管饱!有兴趣的童鞋们可以试一试哟 (・∀・) 总的来说,对于异国的料理,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吃法。 炒面加面包也好,饺子加拉面配米饭也好,不能说它的吃法是对还是错。只要吃的人感到可口、幸福,那就是王道啦!(*n´ω`n*) ー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不正经的日语卡片
仔细想来中国不一样吗……你没见过油条配稀饭 肠粉配粥吗……
58,371,973
59
37
如果金庸来写三国演义,会有怎样的故事?
酒至半酣,玄德忽道:“昔年反董十八路诸侯,韩馥、刘岱、桥瑁已然逝世,今日当世诸侯,却有哪几个可称得五绝?” 曹操笑道:“袁绍、袁术兵粮与日俱增,当年已居诸侯之首,今日更无疑议。你汉室宗兄刘表独霸荆襄之地,当可算得一个。孙策虽然年轻,但血气方刚,有万人敌之勇,小一辈英才中无人及得,何况他又是‘江东猛虎’孙坚之子。此四人可称东谐、西独、南敌、北盖也。” 许褚、张辽等一齐鼓掌称善。 玄德摇头道:“不对,不对!” 曹操道:“甚么不对?” 玄德道:“东谐、西独、南敌、北盖四个人都有了,中央的那一位,该当由谁居之?”说着向曹操望了一眼。 曹操已知其意,故意道:“刘季玉是刘焉唯一传人,两代据有益州之地,山川之险运用得出神入化,可当中央之位。” 玄德微微一笑,道:“这个刘璋是万万不敢当的。” 曹操道:“要不然便是‘北地枪王’张绣。他‘百鸟朝凰枪’虽非极强,但麾下贾诩足智多谋,机变百出,自来智胜于力,列他为五绝之一,那也甚当。” 玄德鼓掌笑道:“妙极,妙极!你甚么袁老谐、孙南敌,老实说我都不心服,只有贾诩这文和乱武,奇谋迭出,堪称毒士无双。玄德见了他就缚手缚脚,动弹不得。张绣因他列为五绝之一,真是再好也没有了。” 各人听了,都是一怔。说到名气之响,曹操都自知尚逊刘玄德三分,所以一直不提他的名字,只是和他开开玩笑,想逗他发起急来,引为一乐。哪知道刘玄德天真烂漫,胸中更无半点机心,虽号称皇叔,却从无争雄扬名的念头,决没想到自己是否该算五绝之一。 曹操笑道:“刘玄德啊刘玄德,你当真了不起。我曹操对‘名’淡薄,从无称帝之心;袁绍视‘名’为虚幻,宁立新君也不愿自立;只有你,却是心中空空荡荡,本来便不存‘名’之一念,可又比我们高出一筹了。但国不可一日无五绝,我起兵以来,东征西讨,统兵近万,东谐、西独、南敌、北盖、中万统五绝之中,只好以我居首了!” 众人听了“东谐、西独、南敌、北盖、中万统”这十一个字,一齐喝彩,却又忍不住好笑。五绝之位已定,人人欢喜,当下四散在许昌各处寻幽探胜。
1.曹操,刘备,陈宫等一干人站在吕布的遗体之旁,有的咬牙唾骂,有的默默垂泪。 忽听得一个少女的声音尖声叫道:“走开,走开!你们都走开。你们害死了我家将军,在这里假惺惺的洒几点眼泪,又有什么用?”她一面说,一面伸手猛力推开众人,正是貂蝉。曹操等自不和她一般见识,被她一推,都让了开去。 貂蝉凝视着吕布的尸体,怔怔的瞧了半晌,柔声说道:“将军,这些都是坏人,你别理睬他们,只有蝉儿,才真正的待你好。”说着俯身下去,将吕布的尸休抱了过来。吕布身子长大,上半身被她抱着,两脚仍是垂在地下。貂蝉又道:“将军,你现下才真的乖了,我抱着你,你也不推开我。是啊,要这样才好。” 曹操与刘备对望了一眼,均想:“她伤心过度,有些神智失常了。”陈宫垂泪道:“夫人,人死不能复生,你……你……”走上几步,想去抱吕布的尸体。 貂蝉厉声道:“你别来抢我家将军,他是我的,谁也不能动他。” 曹操回过头来,向刘备使了个眼色。刘备会意,走到貂蝉身畔,轻轻说道:“小妹子,吕将军已死,咱们商量怎地给他安葬……” 突然貂蝉尖声大叫,刘备吓了一跳,退开两步,貂蝉叫道:“走开,走开!你再走近一步,我一剑先杀了你。”刘备皱了眉头,向曹操摇了摇头。 貂蝉抱着吕布的尸身,柔声叫道:“将军,咱们再也不欠别人什么了。以前义父用计套你,我自荐董卓老贼枕席,便是要能永远和你在一起,今日总算如了我的心愿。”说着抱着吕布,迈步便行。 众人见她脸上全无表情,如死尸一般,人人心下几怖,见她走来,便都让开了几步。只见她笔直向前走去,渐渐走近城墙边缘。众人都叫了起来:“停步,停步!前面没了城墙!” 刘备飞步追来,叫道:“吕夫人,你……” 但貂蝉向前直奔,突然间足下踏一个空,竟向城墙下摔了去。 刘备伸手抓时,嗤的一声,只抓到她衣袖的一角,刘备叫声:“啊哟!”向城墙下望去,但见烟尘飞扬,将两人身躯覆盖。众人站在城墙边上,尽皆唏嘘叹息。 2.(背景:有野史小说等记载貂蝉最后被关羽藏于蜀中,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貂蝉双手合十,轻念佛偈: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念毕,悄然上马,缓步西去。 关羽追将上去,牵过曹操所赠的赤兔,说道:“你骑了这马去吧。你身上有伤,还是……还是……”貂蝉摇摇头,纵马便行。望着她的背影,那八句佛偈,在耳际心头不住盘旋。他身旁那匹枣红马望着白马渐行渐远,不由得纵声悲嘶,不明白原主母为什么竟不转过头来。 3.突然之间,四下里万籁无声。长江北岸百里水寨中聚集甲士二三十万之众,铜雀台自山腰以至山脚,谋士武将至少也有二三千人,竟不约而同的谁都没有出声,便有人想说话的,也为这寂静的气氛所慑,话到嘴边都缩了回去。似乎只听到阳光落在树叶和丛草之上,发出轻柔异常的声音。曹操心中忽想:“小乔这时候不知在干甚么?”
58,426,587
268
11
对于足球领域的前场进攻球员,摆脱,盘带,突破,过人,准确的定义和区分是什么?
谢邀。这个问题其实较为主观,因为在国内,对这四个词并没有很明确和规范的定义。在英文中,和四个词类似的概念大部分都用一个词概括:dribble。对于盘过门将,则有个专门的动词:round。此外,英文中还有一个词组是1 on 1(在opta中则是duels won),指的意思是“一对一成功”。但这个一对一包含的范围就大了,有一对一过人成功,有一对一摆脱成功,甚至五五球争抢成功也包含在里面。总的来说,在老外看来,这些技术动作并没有分的很细的必要。所以这里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简单谈谈这四个词的意思。 首先,这四个词中,在我看来,盘带一词是摆脱、过人、和突破这三个词的基础。盘带作为足球基本功的一方面,一般是指在对手的干扰下,通过脚下连续触球(脚内侧、脚外侧、正脚背)的方式使皮球沿着一定的线路运动。而摆脱、过人、突破则无一例外需要盘带这项技术动作的支撑才能完成。对于摆脱、过人、突破来说,这三个词同样有很大的关联,以及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具体区分方面,我想用在球场上完成的难度来加以甄别。具体的排序为:摆脱<过人<突破。 首先来说说摆脱。我给摆脱这个词的定义是:在对手的干扰下,依靠停球、盘带或假动作,为自己创造传射带——这三项足球基本功的线路的过程。摆脱的方式有很多种,随便举几个例子:在还未接球就遇到对手的上抢时,可以突然启动,将球直接停并顺势带到另一侧;或直接用身体将上抢对手与皮球隔开。在接球后对手上抢时,既可以直接通过突然启动趟球或扣球晃开空间,也可以利用身体和手上动作将对手与皮球隔开,还可以通过原地的上半身假动作和原地技术,如拉球、拨球、扣球等动作晃过对手...可以看到,多项技术动作都能完成最终的摆脱目的,对身体、脚下基本功两方面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之所以说他是三个词中完成难度最低的,在于他只需要持球者创造出线路即可。但同时,它又是足球中最基础的,因为这有利于球员提高自身完成传射带这三项足球基本功的成功率。试想一下,一个球员在足球场上停球带球总被抢,传球老被断,射门老打飞机,那请问他在场上有什么用? 再来看看过人。在我看来,和摆脱最大的区别的是,过人需要球员在对手的干扰下,完全赢得空间和身位上的优势,或者用摆脱来定义的话,即完全摆脱。既然难度增加,因此好处也自然增加:即球员能够有更大的空间去更从容的处理球。可以说,将对方球员完全过掉后,若没有下一名球员的补防和贴身逼抢,这名球员将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完成传射带这三项技术动作,这对于职业球员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想不用过多阐述。由于需要完全摆脱对手,因此对球员的身体和基本功两方面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了:竞技素质(爆发力、启动、速度、对抗、平衡性、灵活性)保证球员取得空间和身位上的优势,而基本功则保证球员在利用身体取得优势的过程中,球依然能控制在自己脚下。 最后是突破。突破和前面两个概念的关系,简单点说,就是向前完成过人,或向前完成完全摆脱。众所周知,足球场上越靠近对手进攻三区人数越密集,因此相比于横向过人、甚至反向过人来说,向前的带球过人的难度是最大的。如果说摆脱和过人完成的好处主要集中在对自身处理球的保障外,那么突破则可以直接造成对手防守区域的人数骤减,从而完成对对手完整防线的直接肢解。 总的来说,摆脱、过人、突破,可以看作是一名球员有球能力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想往上升一层都不容易。由于问题中主要是指前场进攻球员,因此可以再来总结说一下这三项对于一只球队进攻的意义:摆脱、过人赢得的是单对单的优势(其优势大小有不同),而突破则完成的是对局部甚至体系,即防守战术体系的摧毁。其战略价值也是从个人--局部--整体逐层递增。 这也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被舆论和媒体称作球王的球员,一般都拥有很强的有球突破能力了。当然,足够优秀的进攻球员,在完成单对单的优势后,能够通过后续处理(如传球、射门),同样也能完成对对手防守体系的打击,这是另一码事了。
艾玛这么细致的问题哈哈,说说我的理解—— 这四件事儿,盘带是个过程,摆脱、过人和突破都是结果。 盘带本身是个基础技术,不一定造成啥结果,不多说; 摆脱,指的是靠盘带远离防守球员纠缠,但摆脱后不一定比之前距离对方球门更近; 突破,指的是靠盘带距离对方球门更近,但过程中未必真的过了人(多数情况下还是会过的,非必要条件); 过人,指的是依靠盘带摆脱对方防守并逆向带球前进,未必距离对方球门更近,但一定是突破了某个具体防守者。
58,699,325
75
17
汽车发展至今,在发动机技术上都经历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变革?
发动机技术,即不考虑现今大热的新能源汽车技术。 代表性,即作为技术有一定的实现复杂度,并能够带来较大的收益。 变革,即技术方向最终证明正确,作为主流技术得到应用。 汽油机方面 油路: 气路 - 进气: 气路 - 配气: 燃烧: 个人观点,看好连续可变气门升程和可变压缩比技术。不过长期看来肯定是HCCI一统天下:P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看法,抛砖引玉,欢迎补充。
我看到的最多一个英文单词就是variable。 ice(intrnal combustion engine)的进化就是把固定的东西变成可控的。虽然variable的字面意思是可变化的,就是各位工程师把这可变化的控制起来。 其实这么多年很多的优化变革就是在不同转速rpm下把东西控制匹配到相应工况。 来看看variable家族有多少人强马壮。 1.variable eletrical fan。电风扇。根据降温需求调节散热扇的转速。 2。vvt vvl这些不多说了,这玩意说烂大街了。 3。ipw 喷油时长 这勉强可以算一个,毕竟古老时候的化油器 或者节气门汽油注射都是很浪费油的。 4。 variable oil pump ,可变机油泵,这玩意很多新车都有。 5。imrc intake manifold runner control。可变进气歧管,毕竟不同的转速对进气效率是不同。 6。exhaust flip valve,可变排气阀门,跟进气一个道理。 7。variable speed eletrical water pump 可变电控水泵。 8。Variable-geometry turbocharger(vgt)可变叶面涡轮这是德系的大杀器,忘了哪家的。毕竟俺也没摸过。。 10。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可变压缩比,最出风头的应该就是日产那款吧。 11。variable speed alternator,变频发电机。就是不需要的时候让转轮空转。 应该还有很多,欢迎大家添加。逃了
58,910,640
147
78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需不需要做长远的职业规划?
绝对需要,即使人生没有按照计划的路去走。 几乎无人可以计划自己的一生,不过,退一步说,用一句装逼的话来讲:“如果一切都按照计划行事的人生多没意思。” 越是长远的目标,越难以控制按照规划来走,因为计划更不上变化。 除非你是神,不然肯定看不了太远,邓小平也就能看几十年内中国的发展,微软前CEO史蒂夫鲍尔默坦言他只能看到公司十年内的未来(我觉得连看得见十年也是他在吹牛逼),我们普通人,真的不可能准确看很远。 《大腕》里面葛优就这么说过,看得多元和“境界”有关系。 大部分人,境界都不够,但是,并不表示不应该有规划。 艾森豪威尔说过:“计划本身是无意义的,但是规划就是一切。” 这里说的“规划(Planning)”,就是指定计划的过程。 人生如战场,可以说,不管一开始计划多么周详,只要一开战,乱七八糟预料之外的事情就会发生,所以,也就不用完全按照计划来行事了,需要相时而动,这时候,最初规划过程中指定的原则、考虑的各个方面,就起到了作用。 好比,你做人生规划,目标是要在三十岁之前财富自由,你首先来做规划。 你发现贩毒是一条路,但是你没胆也没能力,家里也无钱无势,还要靠自己来奋斗,然后你制定的计划是:考上大学,在大学期间学会一技之长,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潜在合伙人朋友,毕业在大公司里学习一下现代企业制度,然后创业,搞(pian)到VC的投资,然后做大,一轮一轮融资,到三十岁之前,公司上市,财富自由,结束。 很好的计划。 但是,实际操作中,你会发现,照着计划来走不行,可能你没考上心仪的大学,可能大学还没毕业你就发现有一个天赐良机,等不到毕业了,可能是你发现创业不如买房炒房了,可能是你发现创业根本没有那么简单,资本寒冬到来,能活下来都很困难,可能你发现公司上市是一个遥远的梦,三十岁之前不可能达到了。 这一切都会变,于是你的计划失败了。 但是,你的规划依然有用,规划中你已经考虑到了这些:创业需要技能,创业需要靠得住的合伙人,财富自由需要资本帮助。 这些点,即使计划失败了,但是这些点依然是关键点,你可以调整计划,最初规划中发现的这些关键点依然有意义。 现在,你在调整计划是知道: 你需要技能,只是这些技能不再是从大公司获得,也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技能。 你需要靠得住的合伙人,但是这些合伙人不一定要是你的朋友。 你需要资本帮助,但是这些资本不一定要是VC,可能来自你的干爹(呵呵)。 最重要的是,你绝对不会去做违法贩毒的事情,因为你知道你承担不起。 计划已经变了,但是规划依然有意义,因为规划的过程你知道了自己的目标,还有自己做事的原则。
谢邀。 虽然不知道为啥邀我答这种职场相关的问题,不过对在校学生,我还是想说两句的。很多学生不是要不要做职业规划的问题,而是压根没有职业意识。。尤其是普通学校的学生,太闭塞了。不止一次有纯数的学生问我,纯数选什么方向对以后找工作比较好,有次有人问我,学代数还是拓扑对去公司工作比较好。我直接回了句,真想去公司工作,赶紧去学学编程学学统计比较好,纯数所有方向都不是为就业准备的。然后他回了个...,仿佛三观被震撼到了一般。。 说实话,对基础理科而言,大二以后学的东西基本就是曲高和寡了,学数学的人去找工作,也许你的上司连群是啥都不知道。。问题是真的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这一点啊,他们不知道职场并不是高校生活的直接延续啊。。这方面也许学校的生涯指导部门要背锅,刻意回避就业问题、鼓吹科研光荣的教授们也要背锅。象牙塔这条路不是不能走,前提是你得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去走,如果是被别人忽悠进去,那不就是学术传销么。。有些学生啊,多跟比你大几届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交流交流吧;人走路不能只看脚下,也得看看前面啊。
58,910,640
73
39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需不需要做长远的职业规划?
不太需要长远的职业规划,但需要长远的个人能力和品质规划。 尤其是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和正能量、厚底蕴的个人品质。
谢 @知乎职场 邀。 我一直以来都坚持一个观点,长期职业规划无用。但动态短期的职业规划很必要。这里的动态短期是指以三年左右为单位,不断滚动调整规划。 几年之前看过苹果现任CEO的一个采访,记者问他:库克先生您现在发展的这么好,是不是年轻的时候给自己做过特别棒的职业规划? 库克想了想说:我年轻确实给自己做过职业规划,但发现只沿着那个方向前进了一年,之后每一年都不一样了。但职业规划也不能说没有用,它像是北极星,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 我很认同这个观点。 我小学的时候特别想当一个宇航员,因为小学参加了一个宇航展览,觉得那些照片特别酷。 到初中的时候我爸炒股赔了好多钱,我就想当一个股评员,能帮我爸多赚点钱。 高中的时候爸妈不知道听哪个亲戚说当注册会计师特别厉害挣很多钱,就让我去了大学读会计。 后来读书读了会计,上了四年也没喜欢上做账这个事儿。 毕业后开始做销售、销售管理后来做管理咨询。每个时间点的情况都不同。即使都在做销售管理,也分别在大连、北京和深圳工作过,城市不一样,规划也不一样。同样在广州做管理咨询,也在本土公司和外资公司服务过,不同公司的管理制度、当时的级别、机会、老板的风格也都完全不同。同样是工作后,结婚后和没结婚前要考虑的问题的颗粒度也不同,以前只为自己考虑,现在要为整个家庭做考虑。 怎么做十年甚至更久远的长期职业规划啊。 现在这个时代,人生的各种变量太多太杂,每个节点我们要考虑的问题都不同,而我们本身也在不断成长,基于现在的客观情况和自己的成熟度水平,进行三年左右的规划,并且动态调整之,我认为这才是最有效的做法。 至于长远的职业“规划”我也有,就是多赚钱,赚更多的钱,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然而路径呢?现在咋能想得清楚?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59,001,664
7,763
4,642
有哪些专门为中产阶级量身定制的消费陷阱?
中产阶级和底层的区别在于中产阶级往往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技之长,可以凭自己的知识技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过着吃穿不愁的体面生活。而底层除了体力之外没有什么长处,只能从事最基本的工作,勉强糊口。 而中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区别在于中产阶级往往没有可靠的资产增值与被动收入来源,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出卖劳动所得,不管这种劳动是体力上还是脑力上的。也就是说中产阶级如果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技能(比如因伤病致残),便很容易落入底层。 在当今世界上,普通人要想获得被动收入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创业,二是买房出租,三是金融理财。 在当今的中国,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并且绝大多数都无法在业余时间完成,必须辞职。买房出租在一二线城市会遇到限购,三四线城市资产贬值风险太大,并且整体的租售比太低,也过去了黄金时期,因此留给普通人的道路,只剩了金融理财,既没有什么投资门槛,也不影响正常工作。 而金融理财最大的特点就是利滚利。本金越多,赚同样的利润率回报也就越高,同时赚钱的方法也越多。因此要想通过金融理财实现财务自由,在找到靠谱的投资渠道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能获取足量的本金。拥有10万,和拥有100万本金,同样是10%的收益率,十年后结果完全不同,在马太效应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所谓的中产消费陷阱,就是想办法让你存不下本金来,尽可能地让你每个月花光所有挣到的钱。 资产阶级会通过广告营销等各种手段,让你误以为拥有了他们所使用的消费品,你就能提升到和他们一样的档次。比如他们买一辆50万的车,可能是拥有5000万,然后每年资产增值10%也就是500万拿出其中的十分之一。但是你可能要把你一年的积蓄拿来付首付然后背3-5年的贷款。对于资产阶级而言,买一辆车几乎不影响他的资产增值,而你却把本金都丢了。 很多女生看富二代小姐姐买贵的化妆品很好看,就以为是化妆品的功劳,实际上根本的区别在于你要996,人家每天没啥事不是喝喝下午茶就是满世界旅游,整个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你好不容易攒下的钱,又贡献给了化妆品包包,永远攒不下本金,实现不了财务自由,熬着最晚的夜,敷着最贵的面膜。 因此中产阶级的消费陷阱不在于某种具体的商品,而是被洗脑了一种观念,以为拥有了某些资产阶级拥有的奢侈品就踏入了资产阶级的大门,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如果你换个角度想想,对于真正的穷人而言,一天的伙食费要在10块钱之内解决。你经常去的商场里的餐厅,人均消费七八十元,对你来讲就是一个小时的工资而已无关痛痒,而对于穷人而言可能是一整个星期的伙食费。如果他们好不容易攒一个星期的钱去你常去的餐厅搓一顿,他们就能装作是中产阶级,从而摆脱贫穷吗? 实际上他们很清楚地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是之后的几个星期会过得更拮据,因此他们从来不会光顾你常去的餐厅。在这一点上,穷人比中产阶级更有自知之明。 消费陷阱其实指的是所有对于你的收入水平而言性价比不高的东西。比如健身房一节私教课300元,你每周去两次,一个月就是三千块钱。如果你月入五万,花三千块钱健身就是相对合理的消费,但是如果你月入只有一万,请健身教练就是绝对的消费陷阱(这个陷阱我也踩过,两个月后及时止损)。 对于年轻人而言,如果要避免踩进消费陷阱,最重要的是做好对于收入的比例规划。比如你在一线城市月入税后一万,就要安排好每部分消费的占比,租房2000,吃饭1500,交通500,社交活动500,衣服鞋包500,其他各种消费品加起来1000,每个月就能稳定存下4000元本金用来金融理财。如果做不到上面的规划,就是你的欲望超出了你的收入水平,要么想办法提高收入,要么降低欲望。否则那些收入5000的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很多人觉得父母那辈的时候房价低,但是如果高消费导致月光,房价再低也买不起。三和大神十几年前就出现了,那时候深圳房价才几千,请问他们有哪个买房了?
把消费包装成投资模样,让你相信,你花钱出去,能收回更多。 如果是消费,大部分人会做到量入为出。即使有个别无节制的,但也是个例。 但如果是投资,大家就不会节制了,毕竟出去的越多,回来的才越多。甚至激进的还会上杠杆。包装上投资的外衣后,就不仅仅是个例了,而是会引发群体思潮。 举个例子,目前针对中产阶级的育儿,整套的组合拳。 最大的消费是学区房。学区房是最成功的把消费包装为投资的案例。花千万,上六年学,再卖出去的时候可能就是一千五百万了。不但解决了上学问题,还啥也不干挣了五百万。 但学区高度依赖于政策。这实际上是消费+投机,如果政策变化,投机不成,那么就算是砸在自己手里了,就当是为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消费了。 还有各种兴趣班和培训。适度的兴趣班,发掘下潜力,培养下趣味,还是不错的。就算是给孩子生活的一些消费吧。但如果家长把兴趣班当成对孩子的投资,可能就容易跑偏。前阵子有个话题流传很广,标题是很吸引眼球的“月薪三万还供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提到给孩子报美国游学,一个月不到就要2万。说实在,我觉得这其实就是旅游消费,能不能玩得起,看家庭财务状况,如果非觉得是投资,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觉得纯粹是想多了。去美国,可以在大学,或者研究生阶段,这是最能学东西,感受文化冲突和交融的时期,孩提时去短暂玩一下,说实在可能真没什么效果。 还有针对幼儿的英语培训,一学年一两万,一周一两次。一些三四岁的孩子去学习,但出了培训班,还是处于中文环境中,也没什么使用英语的压力,效果也就那么回事,玩玩还好,真指望学到什么,还是算了吧。 另一个例子是针对年轻人的成长焦虑,现在很多平台推出了付费知识产品,号召“投资自己”。 里边有些是有干货的,比如某领域的实操技能,或者某个学科的知识精华。但也有些是贩卖鸡汤。 我一贯主张,买鸡汤知识产品的,你们醒醒吧,这不是投资,就是消费,你花钱,买到了成长的虚幻感觉,这跟吸毒是一样的。 即使是买了干货的,如果不能学以致用,那么也并不是投资,只是花钱,买到了你对某个领域的一些了解,买到了一些谈资(或者称为“社交货币”)而已。 这里投资和消费的界限比较模糊,同样的一个信息,有人获取后找到了商业机会,投资成功了。有人听了以后就是一乐,觉得自己又增长了知识,然后该干嘛还干嘛,这个就纯粹是消费了。 最后提一下所谓投资理财。 请注意,正规的理财,确实是投资,牺牲现在的消费能力,换取未来更充沛的现金流和消费能力。 但如果是那些“你看上了人家的利息,人却看上了你的本金”的,其实就不是投资了。而是消费。他通过虚幻的投资理财项目,满足了你的贪欲。而你的本金,就是付给骗子的代价。
59,001,664
20,000
7,860
有哪些专门为中产阶级量身定制的消费陷阱?
最『宏大』的一个陷阱应该是,建立了把消费水平与个人成功、自我认同、和人生幸福划等号的价值体系。因为中国教育体系中对成功、幸福、梦想等关键话题的失语,这些关键词的定义权便被拱手送给了网红、微商、和购物导流网站。 你没有梦想的时候,旅游公众号告诉你裸辞飞去托斯卡纳种花养马就是梦想,你听着觉得好像有道理,原来这就叫梦想。你周末在家加班还被女票甩了觉得不幸福的时候,smzdm告诉你挂着HiFi耳机坐在Muji懒人沙发上敲击清脆的机械键盘就叫幸福,你听着觉得好像也有道理,原来这就叫幸福。你看到小学同学发了财,羡慕嫉妒恨渴望肯定和成功的时候,银行告诉你,申下这张VIP环球黑卡住在Ritz-Carlton吃蓝鳍金枪鱼你就是成功的时代精英,你听着觉得好像也有道理,原来这就叫成功。 总之你不知道怎么就『被中产』了,然后被裹挟在为中产定制的消费升级浪潮中。其实不管是你,微商,中关村的投资人,还是人X日报,都不知道中产的定义究竟是啥,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为了鼓励消费造出的概念。买我东西的,就是城市新中产,不买的,就是外来进城务工人员,简称民工。 绝大多数人都在向往『更好的生活』,但更好的生活的定义权已经被商家垄断了。他们提供了太多途径来从表面上帮你解决成功、幸福、梦想这些涉及人生意义的究极需求,不过是帮你造个梦再来圆梦而已。本来成功都要摸爬滚打几十年,梦想都要经过千锤百炼,幸福都要不断反思自我从柴米油盐里感悟。现在只要买买买就可以了,岂不快哉。 参考资料 Richins, M. L., & Dawson, S. (1992). A consumer values orientation for materialism and its measurement: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3), 303-316.
轻奢。 这词绝了,真的,看到之后我就琢磨这词,越想越佩服~ 学问大。
59,105,550
80
23
美术零基础怎样才能学好美术,在艺考中取得高分?
这是一个小马过河的问题。 我见过复读5年都没考上的老学生,他们的目标是国美央美之类的 也见过集训3个月就被录取的文科理科生,他们的目标是普通院校的普通美术专业。 找个30岁以上的有多年高考美术经验的老师教你,勤学半年一般都可以达到普通专业分数线。 至于你问的要取得高分,这是个玄学,因为每个学校评卷老师水平和审美差异,同一张画在A眼里是神作,在B眼里就是屎。 高考美术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只是大学的敲门砖。没有你想的那么难,正视就好。普通人能学会的东西,你也可以学会。刚过分数线和最高分录取,结果都是一样的。大学生涯,才是真正需要你努力的阶段。 想好并确定你艺考的目的,你是否真的愿意与美术相依为命。 这会影响你以后的人生轨迹。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这碗鸡汤有点馊,我随意,你干了
学美术需要怎样的流程? 基础阶段:高一学习美术,主要是晚自习、周末、假期学习。初期是打基础,主要是学习素描的基础知识,教你绘画的基本原理,如何起形、构图等,掌握基本的明暗关系等。这个阶段主要画素描几何形体为主。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会学习素描静物,这个阶段也开始学习水粉。掌握色彩基本原理,比如色调、调色等。 进步阶段:当你基础稳固之后,高二是非常重要的进步阶段。高二专业课会增加,当然文化课照常学习。这段时期,素描会学习石膏头像、人物头像。都是先临摹学习,然后在写生,培养观察能力。色彩一直以色彩静物为主。这个阶段,会学习速写基础,简单掌握速写方法。高二这年,基本上是专业课会越来越多,文化课越来越少。 集中训练阶段:这个阶段非常的重要。可以说,一个美术生能够上什么样的大学,关键看这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一般,同学们会在高二结束的那个暑假开始进入美术培训机构学习。在画室里,集中精力学习专业课。需要同学们做好吃苦的准备,基本上都是每天七八点上课,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下课。以训练考试三大科目:素描、色彩、速写 为主,每位同学的水平在这个时期都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高三12月-次年1月:这两个月为省内统考时期。具体的每个省份时间设置不太一样。基本都在12月份至次年1月份。统考前,每个画室会针对省内统考的科目及考试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统考成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会在考试结束后半个月公布。统考过省内本科线/专科线,表示在省内的本科或专科有提档资格。统考大部分学生都会过线,除非是画的实在惨不忍睹,或者严重跑题的。 校考冲刺阶段:这个阶段为统考结束后,一直持续到校考。这个时期,会根据你的目标学校做一些针对性训练。题注想学设计、装潢、服装设计等专业,一般都是在这个时期进行训练的。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确定目标院校,多看一些历年考题。 校考阶段:这个阶段为1月份-3月份结束。每个学校安排的校考时间不一样,需要你根据自己考的学校,合理规划你的时间。 介于你现在高二,0基础开始学习,首先,你必须要有一个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奋是最主要的,因为接下来,你要面对的是比文化课学生强度更大的专业训练。 建议:1.选择合适靠谱的画室。画室对一位美术生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建议题主在选择画室时,综合比较一下画室的成绩、师资、教学管理等。如果题主的想考一个好成绩,并且家庭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选择去北京、杭州进行集训。北京、杭州的大画室比较多,教学成绩比较有保障,并且能够接触到一些行业内的优质资源。 2.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及时了解美术艺考相关信息。现在网上的资源比较丰富,选择靠谱的平台能够让你节省你很多时间。同学有兴趣的话可以加我QQ:2698579901,艺伴美术汇集了全国十万美术生,在这里,我们为所有美术生提供专业问题答疑、个性化专业辅导、海量美术学习资料、美术行业名师直播教学、考试资讯实时更新,都是免费的,全新全意为所有美术生服务。 如果还有什么疑惑,可以私信我哦~ 欢迎加入艺伴美术学习QQ群,群号:273302823
59,282,133
66
43
计算机能否真正理解人类语言?目前还无法理解语言的原因是什么?
“理解”是一个很空泛的定义,事实上“人类是否能够真正理解人类语言”这个问题都很难回答。举个例子,诘屈聱牙的尚书中有四个字“曰若稽古”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 尚书 尧典)。到底这是什么意思?是“顺从古代人的意思”,还是“从古籍中查考”?据说有人写了三万字来解释这四个字。信息从发言者的大脑中经过编码,书写,传递,阅读,其实是一个有损的过程。用文字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是极其困难的,更不用说理解了。理解一句话往往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和当时的环境知识,上下文知识等等。比如,“把书包放回去”,这一句简单的话,我们需要知道场景中有几个书包,如果有几个书包,那么说话者是对谁说的?“回”是回到哪里去?这些都是通过上下文,背景知识与环境知识才能够解答的问题。因此,为了执行这一个特定任务,就需要各种知识的表示——目前人类的计算机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够全面表示这些知识并加以利用的地步。 如果我们从“完成任务”这个角度看这个问题,那么计算机是否理解人类语言的评价标准就应该是计算机是否能够从语言中获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信息并正确地执行这个任务。在这个标准下,理解就是任务相关的——理解到什么程度,需要多少世界知识等,都是由任务的特性决定的。例如,心理咨询与控制空调这两个任务其需求大不相同。计算机恐怕无法理解心理咨询中的语言,但是控制空调这个任务下,计算机理解人类语言绰绰有余。一些通用的任务,例如对话系统,对语言理解的要求很高。另一些任务,例如机器翻译,往往不需要太深入的语言理解就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语言,我们可以向他人传达信息,表达自己的想法 ,或者让别人做些什么。正因为语言,我们才拥有抽象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因此,自然语言与我们的认知和情感过程密切相关。 对于某些任务,计算机表面上可以完成的和人类一样好。但事实上,它们处理信息的方式,和我们截然不同。对计算机而言,理解人类语言是一个需要额外学习才能处理的任务,而不是计算矩阵这种,它们天生就擅长的东西。整个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在做的事情,就是用算法结构(或近几年来开始流行的机器学习)的角度,解析语句结构、分析句子的情绪,或翻译为其他语言等。 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自然语言缺乏“精确定义的结构”。当然,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规范,但人类的日常对话非常复杂,难以严格定义。我们有数不清的方式,来表达同一件事情。用计算机可以理解的严格规则,将所有这些方式都记录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更具体地说,要理解人类语言,需要事先储备很多背景信息,并且经常需要用到常识。举个例子,这句话: “The sofa didn't fit through the door because it was too narrow.” “这个沙发过不去这扇门,因为它太窄了。” 这里,我们知道“it”(它)指的是门,是门太窄了。但如果我们稍稍改变一下说法,只替换一个词: “The sofa didn't fit through the door because it was too wide.” “这个沙发过不去这扇门,因为它太宽了。” 在这句话中,“it”(它)则指的是沙发,而不是门。哪怕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句子,要理解它,我们也用到了有关物体大小的物理知识:也就是更宽的东西不能穿过更窄的东西。要让计算机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这个常识编码到它的“脑袋”里,而且它能在恰当的时候使用。但我们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因此,要让计算机正确理解任意一个句子,是非常困难的。 既然理解人类语言这么难,那么计算机可以做些什么?首先,我们需要回过头去想想 ,“理解一个句子的含义”,到底是指什么?我们常常会把“含义”这个词,理解成一个有 标准答案的东西。但实际上,一句话对于我们的含义,与我们的自身经历,以及我们 如何把新概念与自己已知的概念相类比密切相关。例如,我们会把“derivative(导数)”想成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斜率;或者把“Atom”(原子)想成一个圆形的粒子,很多更小的粒子绕着它运动。有些类比较为准确,有些则不那么准确,但说到底,它们都是模型。所以,理解一句话的含义的过程,也可以被认为是构建模型的过程。 这个模型不需要很完美,只需要对眼前的使用场景足够精确就可以了。我们可以把自然语言处理的过程,仍然看成一个普通的计算任务,只需要定义一个模型,然后用机器学习算法,迭代地训练计算机来执行该任务。例如,识别垃圾邮件就可以被当作一 个分类任务。其中,邮件是输入,“是垃圾邮件”或“不是垃圾邮件”的标签是输出;再例如,机器翻译可以被当作一个序列到序列预测任务;而语言的情绪分析,则需要同时用到分类和回归。 但使用这种方式有一个缺点,就是我们无法知道计算机得到最终结果的具体步骤,也就无法知道它是否真地理解了句子。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更在乎结果的准确率,不在乎计算机是否真地理解。但一些研究者也开始设计一些工具,可以更好地分析机器学习(入门)系统,分析算法在训练/学习过程中是如何构建结构和模型的。
59,314,426
448
179
怎样才能真正进入VC/PE行业?
之前在外资投行,现在在外资私募,也协助过团队招聘新员工时的简历筛选和面试。我来分享下私募公司的大致挑选标准吧: 最后说一句,其实拿到了私募面试的人基本都是在投行里的佼佼者了,至于如何能够顺利通过面试拿到offer,很多时候都是靠实力+运气。所以多面几个私募公司,面多了,你就有感觉了,也就能够更自如更淡定地去回答问题,那你离offer也就不远啦。 如果想知道国内有哪些做得比较好的PE或者更了解这个行业,可以参考下面这个回答: 如果觉得有帮助,请帮忙点下赞同,让更多小伙伴能够看到。谢谢! 如果对私募感兴趣,欢迎关注我,定时分享私募干货。
回答问题一向有习惯先弄清题目本身,一是语义层面,暂且理解为入行PEVC“做投资工作”,二是题主真正想要获得的答案。 在学校里的时候,有很多学弟学妹问,如何获得PEVC行业的实习。 先说PE吧,我会说一条非常typical的道路,先sellside再buyside,因为卖方实习生缺口大,比较容易entry:先有咨询公司PTA的实习,再有券商行研的实习(尽量选择消费、TMT、制造相关,避免选择PE冷僻行业),做到对自己实习的行业大逻辑、覆盖公司基本面说出个1234,这时候申请人民币PE实习基本妥了;如果去美元PE,可以有个Top券商IBD(中金中信华联)最好是M&A组的实习,背上投行400问,练LBO模型,但这个也要看timing了,毕竟美元PE招实习生向来僧多粥少,如果能提前做好network,蹲着secondary(招继任)机会,给个内推,胜算也会高很多。 VC则是另一条道路了,咨询的PTA作为打底可以,但是券商行研或者投行实习就不是那么necessary了,毕竟VC对财务基本功要求会低一些,但对于新兴行业、新商业模式的嗅觉要求更高,sell side可以考虑去FA刷一份实习,甚至可以试试垂直媒体如36氪之类,多看看项目找感觉。此外如果自己在学校期间有过创业经历也是加分项。在VC的实习生,会有自己出去source项目、谈项目的机会,因此确保自己同时具备外向型人格和知识体系的快速迭代能力非常重要。 以上是实习的部分。而说起入行,可以说是更容易,或者更难。 更难的原因是,PEVC对应届生的需求很小。身边很多有过PEVC实习经验的人,在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入行PEVC的少之又少。他们中有大多数人加入了top sell side,四大、咨询、投行、FA、券商行研之类,业务还是跟投资直接相关的;一部分人加入了XX战投,虽然平时很难完全focus投资,但也积累了很多行业vertical知识;一部分的人去了校招大户的国有金融机构,比如银行、金融国企之类,也许是为了户口,也许是为了安定,但总之,一入此门深似海,远离市场永远是最致命的。 更容易的原因是,在漫长的生涯里,若是你执意要入行PEVC,总会有入行的契机,也会有机构愿意要你。若翻阅PEVC从业者的过往履历,除了美元PE可能多数人颇为decent,其实路径是五花八门——产业背景、监管背景、银行背景、国企背景。想起前两周和一个校友吃饭,他刚从一家快消外企离职,见面便说跟你是同行了——原来是托家里的关系找了当地市属国企的投资平台,团队很小,或出身该国企,或是银行的工作背景。这样的平台值得去吗?我也不能断言优劣。所以说,入行PEVC不算难,进好平台才难。但何为“好”平台?又是仁者见仁了。即使是市场公认的好平台,谁也不能保证他们能survive下一个周期。市场机会和团队策略都在瞬息万变,刻舟求剑是择业中最容易犯的错误。 另一方面,也有人从那些光鲜的美元PEVC离开,我知道有从某新加坡主权基金辞职去startup做战略的,也有从某K字PE辞职去创业公司做CFO的,也有从某投出快手的爆款VC辞职创业茶饮品牌的,冯唐在中信资本似乎也没投出什么stardeal,还是写书更挣钱。即使入行了,也可能在几年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行业。 所以说何谓真正入行呢?是作为终身事业,还只是一段旅程? 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值得加入的行业。尽管所有人都在吐槽行业的内卷,但是只有在卷的地方,领略激流勇进、百舸争流,方知自己的边界,退出也无悔了。 毕竟,人生就是不断试错,将错就错。
59,314,426
397
55
怎样才能真正进入VC/PE行业?
不建议入行,转发一位老前辈的话,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资行业第一个问题是反馈周期太长。投资越早期反馈周期越久,天使一个项目基本上五六年才能有个结果。这个已经算不错的,大多数十来年也不知道自己当初做的决定到底是对是错,这个反馈一旦是错误的时候,你的十年已经过去了,人生没有几个十年可以浪费的。而如果做pre-IPO项目,这种项目反馈周期是快,但是因为已经都到了快开花结果的时候了,你其实也没什么用了,你给钱还给不进去,你也不用判断,学不到东西也就算了,还得拼命找关系把钱给他们,甚至陪吃陪喝陪睡的给钱。你觉得这样对你的成长有意义么? 第二个原因就是投资本身很难学到东西,早期项目看运气,晚期项目看人脉,唯独能力在里面意义很有限,你一个小屁孩,看上去啥人都认识,其实离开平台,你就是一个屁,啥都不是。在业务里也一样,你看上去啥都懂,什么业务都了解,其实你压根也沉不下去,只会纸上谈兵,实践起来就是傻逼一个,而且因为见的人太多,所以眼界越来越高,做事越来越差,然后就成了傻逼一个。 第三个,投资本质还是投人,同样的商业模式。不同的人,最后结果截然不同,它需要对人性有很大程度的深刻理解,理解人性是需要经历的,你每天跟看电影一样的浮光掠影,压根无法理解里面的人的悲欢离合,没有身受如何感同,你压根没办法深刻理解,你投的企业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报表的数字对他意味着什么?他可能是他的全部,对你却只是冷冰冰的数字而已。因为你是做投资的,所以注定你深入不到具体细节中去感受这些东西,你对人性的理解会很肤浅,看到的都是别人修饰给你的爱和和平。看不到背后的赤裸裸的黑暗,未曾被欺骗,未曾被伤害,未曾看透世间黑暗,你又如何理解人会在这些时候的选择呢?! 第四,投资看上去是一个高大上的行业,其实那只是对真正出钱的人来说的,大多数人看上去是在做投资,其实都是在打工,钱都不是自己的,赚了有的分,亏了无所谓,这种情况下,如何成长呢?我一直说,未曾亏到你夜不能寐,未曾亏到你长夜痛哭,你又如何反思总结和成长呢?
当你加入一家基金走完一个项目周期(Deal cycle)的时候,就初步进入了行业;当你走完整个基金周期(Fund cycle)的时候,就真正进入了行业。 项目周期里面从一开始项目搜索(deal sourcing,有很多会安排初级人员去拓展他们自己的个人网络,当然不依赖他们),筛选(screening),到项目分析尽调,同时做投资结构设计和条款谈判,到最后形成法律文件签约,签约之后的管理权设置/更新,到每年商业计划制定,再融资,做退出方案,找银行执行退出方案。这一系列做下来,会对行业,对管理,对资本市场有更深刻的了解,做完一个周期你会是个好的初级员工。 基金周期里面,从一开始的募资,准备募资材料审阅PPM,讲投资业绩(track record),投资策略,储备项目,到投资人(LP)尽调,到谈判LP条款(有没有费率折让discount,有没有监管委员会席位LPAC seat),直到签下来LP,初次封闭(first closing,之后就可以开始投资了),最终封闭(final closing,之后就不再募资了),完成募资环节。之后开始投资期,重复上面的项目周期,每完成一个项目要写项目备忘录(简版)deal memo给投资人LP,如果要募集跟投份额,还要帮忙销售,几十遍地讲项目,回答问题,完成跟投的closing。LP有的要退出还得配合甚至代替他找二级市场基金(Secondary)接盘。这一系列做完了,你会对你的客户更了解,每一个类型的投资者怎么想(主权基金Sovereign,母基金FOF,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保险,养老金 etc),他们的知识水平,怎么应对,怎么能最有效的沟通/销售。 这个行业会让你收获丰富(rewarding),挺有意思的。 如果是问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的话,我先想想以后再写。
59,497,935
656
359
最近几年,你观察到哪些消费升级现象?
这必须是碰蛋大赛啊! 宁波在立夏的时候有一种风俗,小朋友们各自带一个蛋去上学,中饭时举办“碰蛋大赛”,最后赢的就是“大王”。 我上学的时候,大家带的蛋都是这样的—— 小朋友们碰来碰去,其乐融融。 不过今年…… 左至右分别为:白天鹅蛋、珍珠鸡蛋、鸵鸟蛋 然后还有 鸸鹋蛋…… 基本上鹅蛋是底配,鸵鸟蛋是标配,珍珠鸡蛋、孔雀蛋、鸸鹋蛋才稍微有点儿出挑。 至于销量好到什么程度呢?
这个问题是2017年提的,消费升级确实是那两年比较热门的话题,当年也正好处在万众创业的热潮之中,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创业方向定为了消费升级。 现在五年多过去了,在消费升级方面,我看到的更多的是“随波逐流式的涨价”,价格确实升级上去了,但消费的内容却基本没怎么变。 比如茅台从两三百涨到两三千,也就是最近这十几二十年的事情。 很多人可能会说,那没办法,物价上涨了嘛,通货膨胀的正常现象,房价在过去二十年都不止涨了十倍。 但问题就是,要是所有消费品都能锚定房价的涨幅,那现在你赚的工资还够支撑你的生活吗? 二十年前你花两百多买一瓶茅台,喝着的体验和现在你花两三千买一瓶茅台的体验,并不会差太远。 十多年前,我还在上大学时,我的一个同学跟我说,他们贵阳人,最舍得在吃喝玩乐上花钱,很多人别看一个月就两千块工资,吃饭的时候,经常会开一瓶茅台! 那时候虽然觉得很震惊,但是看看茅台,也就三四百的价格,并不会非常震撼。 而现在,你的工资可能涨到了六七千,但你还敢随便就开一瓶两三千的茅台吗? 类似的,现在大量的消费品,都在被各种“品牌升级”之后,推出了一个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的产品,然后大幅涨价。 前些年,我还在感叹,现在好像吃不到以前的很多路边摊常见的小吃了。 比如很多人记忆中的“老式麻辣烫”,什么叫“老式”麻辣烫,其实菜品,做法和口味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简单的食材搭配简单的做法,然后卖一个很平的价格,让大家能放心轻松随意的吃一顿。 以前的路边摊街边店江湖,是一个各路创业者各显神通,各凭本事的战场。 能常年留下来的,都是口味品质各方面都很不错的。 而现在,各路资本涌入了这些小吃后,把他们变成了一家家带着各种“品牌”的连锁加盟店,资本的竞争让各种小吃店只能存活于房租高昂的门店里。 以前的夫妻二人小本创业的生意经再也念不下去,剩下的品牌店,能做到不难吃,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消费者想要继续吃到这些小吃,就必须要为这些小吃的“品牌升级”买单。 类似的还有各种衣服日用品,以前的服装品牌,都是主打大众消费,以前的美邦真维斯以纯等,之所以会被很多地方的中学称为“校服”,就是因为物美价廉。 这些人大学毕业走入职场后,其实出于惯性,也会寻找职场版的各种“校服”。 但是这些年,各种面向职场人的“品牌”服装,都价格很不友好。 在优衣库流行之前,很多职场人,尤其是男性,根本找不到中学时期穿美邦的感觉。 我前一段时间在聊海澜之家的相关问题时就提到过,职场人,尤其是职场男性,买衣服都是有惯性的。 他们以前选择一个品牌,很可能就是因为觉得这个品牌性价比还可以,买起来省事儿。 但是当他们发现这个品牌在“默默”进行“品牌升级”,衣服还是以前的那个衣服,甚至质量更差,但价格却不断提升时,他们就会果断弃坑,以后再也不来了。 而现在很多消费品,都有这种只涨价,不升级的趋势。 这让我感到很无奈。
59,785,170
109
28
雅思一对一1200一小时和300一小时的课程有什么区别?
选300的,因为我就是上的300一小时的课程上岸8分的。 我没有上过1200一小时的课,但是多少还是去了解了一下雅思一对一的行情,1200的课时费,基本都是那些大机构的行情,说实话,在我看来真的不值,也不是安排的什么名师来上课,都是一些“包装”出来的老师,至于为啥收这么贵,大头肯定都是进了机构腰包里面,老师其实也拿不到多少。 300一小时的课程基本上就是一些小的机构或者工作室私教的价格了,我当时是找的一家工作室,课时费300一节,我是觉得比较划算了,老师也不拉跨,毕竟最后成绩摆在那里的呢。 况且你1200一小时的课只能上6节课,说实话,6节课真的有点少了,一般都得上个十节课左右,不要小看这多出来的几节课,高分靠的就是这几节课,但你要是想多上几节1200一节的课,多出来的费用可不少,300的要想多上几节,也还在承受范围内。 所以说,1200一小时和300一小时的最大区别并不是老师能力的差别,而是在于机构名气与营销的区别。在老师不拉跨的情况下,肯定选300的啊! 就说我300一小时的老师,我的8分成绩还不是出在老师手下,人老师虽然名气不高,但是有学生口碑啊,去找这种私教的,都是靠的上过课的,出分了的朋友介绍,老师要不靠谱的话,谁给别人介绍啊。 再就是最后效果怎么样,老师的态度也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不管你信不信,机构里面1200一小时的老师的态度大多数没有300一小时的私教老师的态度好,因为机构里面的老师最后拿到手的钱实际上还没有300块钱,换做是你,肯定也是会有怨气的。还有就是他们的生源太多了,才不在乎你这一两个呢,而且机构里面上大班课肯定是比上一对一赚钱的,所以念ppt敷衍学生真的很常见了。 倒是那些300一课时的私教老师,学生真的就是他们的“上帝”。我当时误打误撞报了一个换题季的考试,这也意味着口语这一科我要付出更多,很多老师可能就还是按照常规季的方法教你,考试要是遇到新题也就随缘了。但是俺的老师,除了常规的教学外,还会带着我单独练习一些高频考题以及一些生僻类的话题,再将这些话题扩充延伸,特别是生僻类的话题,因为很难将准备好的一些常规素材融合进去,所以必须得单独练习,就算我在考试的时候遇到了不常见的新题,也能应对自如。 综上,不论是1200的还是300的,最后靠的还是老师,不要为那些虚假的营销出来的名气买单!把钱省下来多上几节实打实的课程,才能有效提分!
区别无外乎是师资、体验感,分数的提高没有实质区别! 不信的话,可以适当尝试一下,在知识考点上无本分区别,只是体验感、服务感更好了。 一对一1200/h:em,,,,抱歉,我还是有不懂的地方,从来不会主动问我有什么样的问题,上完课之直接闭麦走人~ 300/h:跟上述体验感一致~在江湖上没留下传说的老师上起课来细致专业,不那么差,但课时确实太多,安排下来练习时间又不够。 。。。。。。 都不太好。 比起一开始找课跟名师,我更倾向于先自己准备,自己上手试试看,复习期间实际遇到问题后再依次攻克。找到薄弱点逐一攻克,比漫无目的地碰运气复习更有针对性。 本来自考自学雅思是可行的,就看你能否找到适合的方式方法并且能够坚持下去。现在,我重点说说口语。口语,听着简单,实则比听力、阅读写作更难。因为我们平时学习英语主要通过大篇幅的输入和理解,阅读大量的材料,而口语是输出科目。得先输入,再通过idea和嘴巴speak出来。 一来一回难度更大,那么应该怎么高效准备口语呢~ 实话实说,get雅思口语题库是关键,口语考试的选题出自当季的雅思口语题库,咱得赶在考试前熟悉口语话题,至少抽到part2话题后有似曾相识的feel。我在口语7分团里的找的题库和老师,那时正值换题季,的确自己单独是搞不定的。于是决定找了一个靠谱的专项练习跟着练习口语。 当然,大家不要看到换题季就自动敏感,其实好的复习习惯完全能hold住那点畏难情绪!每天抽大把时间集中练习口语,学习答案素材里面的高分表达and idea。 我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跟音频材料做对比,发现很多细节问题,get到以前不常用的高分表达。润色自己的回答稿,准备下来,比我以前的不知提高多少level。 整理好回答稿之后,紧接着就得抓紧时间练习,疯狂练习。在考前把所有出现的问题解决掉。最后20多天我把时间放在练习上面。 练习时有老师帮助我纠音串题,找状态,每次练习了半小时,对于10多分钟的口语考试来说训练量足够了。线上的练习跟实际的线上考试接近,因为身临其境,反而对我适应考试环境有积极作用,练习久了紧张感就无了。 连贯性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只能说要提高没有捷径,你得每天speak,跟人交流,让对方挑错,找到问题及时修正。 总的来说,雅思一对一1200一小时和300一小时的课程有名气的区别、服务的区别,但没有分数的区别!不管怎么样,自己的行动更重要。老师不是必要的选项~
59,800,395
54
12
随着数据、计算资源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编程教育是否越来越重要了?
从宽泛的意义上讲,编程其实是一种整合资源创造新产品的活动。 在现在,编程体现为使用某种编程语言,比如C++、Java、Go、Python等实现某个软件服务或产品。但这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实际上,编程这件事情,分成两个阶段: 而第 2 个阶段的事情,其实可以不用现在耳熟能详的C++、Java、Go、Python、JavaScript等来实现,你完全可以在手机上用指头戳几下,或者凭空做几个手势就可以实现。 而且,现在已经在往这个方向发展,比如面向儿童编程的Scratch - Imagine, Program, Share,它不需要孩子们懂编程语言,它以一种很欢乐的方式就把编程这件事情完成了。 现在可以设想将来的情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编程思维,使用更高级的但不同于当下这么原始的编程技术把某些想法实现为产品或服务。 这一定会成为现实。基本推断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是特别的,而将来什么产品都有都很便宜,大家都用得起,彰显自己非常特别的难度就变得很大,而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那么结果就是大家都可可能会使用编程工具来定制自己的一切。 其实现在已经有了雏形了。像 3D 打印技术的出现,就让有一部分人拥有了和别人不一样的能力,他们可以在脑海中先构造原型,然后利用 3D 打印机这种编程工具来生产他们的专属产品,打造自己的特别之处。 那么,与之相应的编程教育,也会越来越重要。但请注意,将来的编程教育,绝不是现在的教你如何做网页或者APP。
Thinking in computer最重要。编程教育只是其中一环,并且只是其中最不重要的一环。 这里包括几个层面的知识或思维模式: 1、数学表达。把一个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步最重要。计算机终归是计算机,它其实并没有智慧,不懂得思考,它实际上只懂得计算。如果一个问题它不能通过数学模型来进行描述,那么它就是不可计算的,因此也就不能受益于日益增长的计算能力。曾几何时,我们认为计算机不能处理声音,不能识别图像。但最终通过科研人员的努力,现在计算机图像识别已经烂大街了。 2、系统工程。计算机仅仅是贡献了计算机能力。但广义的计算机实际上是一个计算机系统。它包括了计算核心部件CPU和外围部件。而外围部件在嵌入式计算机的使用中,又独立成为一个微小的计算机系统,并以此迭代。最终,这些系统组合成一个目标系统。因此如果要理解一个目标系统,就必须理目标系统的组成以及各自的作用。通过分层和抽象,使得我们处理问题的时候,适当的把某一层级的系统进行黑盒化,从而简化了数学建模的难度。但是为了要构建这个系统,最终还是要打开每一个部件进行开发和建设。这当中如果设计者没有系统工程的思维,则绝不可能理解和构建一个复杂度越来越高的计算机系统。 3、硬件界面。不管计算机的计算机能力多么强大,数学建模的契合程度多么完美,如计算机要最终作用到现实世界的话,它就必须直接操作硬件。而在硬件层面,这些计算结果最终会表达成为0和1。而这些0和1最终会成为某一条线路上的逻辑电平,从而通过电平的高低来进行硬件电路的操作。如果设计计算机系统的设计者没有这样的思维,那么计算结果仅仅是结果,绝不可能产生当今这种生产能力巨大的变化。 4、编程方法。编程方法可以说是上述思维的粘合剂。它是最重要的,然而它又是最不重要的。说它重要,主要是指它的思维方法重要:数据结构+算法。而说它不重要是指,具体的编程语言是不重要的,编程语言只是工具,工具可以有助于或限制了思维的表达,但工具绝对不能产生新的思维。当工具成为产生力的约束的时候,人们就会发明新的工具来代替它。实际上只要掌握了数据结构分析方法和算法设计的原理,对于一个熟练的程序员来说,学会一门新的语言只需要五分钟。 论述到这里,我的答案就出来了:用计算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是最重要的,而编程仅仅是必要的步骤和过程。不要把过程当成目标了。
59,824,459
117
31
想进入英雄联盟(LOL)行业,有哪些工作机会?
LOL行业细分有很多种,包括开发商、承办商、直播平台等,范畴很广。今天就俱乐部这一块和大家具体聊一聊。 现在俱乐部普遍已经进行企业化管理,人员架构和普通的公司一样,甚至分工更细,除去队员与教练的标配,负责俱乐部日常运营的部门大概有四个,品牌内容部、商务部、电商产品部、行政部。 拿品牌内容部举例,大家日常看到官方渠道发布的文字、图片、视频,都是由这个部门负责。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广告公司,而客户只有一个,就是俱乐部。 新媒体运营:分为媒介运营和文案编辑两个职能。 以皇族为例,新媒体运营岗位,对行业的信息、粉丝的评论甚至于时下热点,需要有很高的敏锐度。而落实到日常工作上,就是对选手了解,熟知各种游戏术语和游戏梗,了解粉丝喜好。在此基础上,产出好的内容与粉丝互动,了解舆论风向及时解除误会,保护选手。在不过度占用选手资源的情况下,帮助选手及俱乐部扩大影响力、知名度,打造和维护选手及俱乐部形象。 (微博发布的长文) (微博发布的日常文字内容) 平面视觉设计:负责日常海报制作及应援物设计。 每场比赛的视觉海报,赛季更替的应援物设计,战队队员包装设计,还有其他配合自媒体的宣传海报。 (比赛前发布的预告对战海报) (2017春季赛应援物) 视频制作: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岗位。 需要会各类剪辑软件、及各类拍摄器材。主要工作内容是跟踪拍摄队员的日常及赛事图片,参与策划并制作俱乐部专属节目。 (《皇话II》拍摄布景) 皇族品牌内容部目前也在招聘,大家有意向的可以投递简历,欢迎加入我们: http://weibo.com/5498972025/F1Ag95jth?filter=hot&root_comment_id=0&type=comment#_rnd1494214113202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大家选择工作时,是因为爱好而来,不过不要把这份工作当成爱好来做。我们理解作为粉丝很想与喜欢的选手和俱乐部亲密接触,但维系日常工作的不是热情,而是工作能力与素养。 希望想从事LOL行业的大家考虑清楚,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这个问题有点大,因为LOL行业本身是很大很宽泛的,如果要列举工作岗位的话,从英雄联盟的游戏设计,到电竞选手和俱乐部工作人员,到电竞媒体,甚至到比赛场馆里的保洁,其实都算是LOL行业。 但是如果这里列出一个岗位列表的话,这个答案显然意义不大。 所以虽然问题是有哪些工作机会,但是更有价值的答案是,如何进入行业,以及,什么工作是适合的。 5月4日我们为WE进行了一次十二周年的OPENDAY,期间正好有粉丝也问过一个类似的问题, 原问题是目前LOL的教练和数据分析师大多是由前职业选手担任,作为普通人,在没有系统训练也相对更难接触到比赛数据的情况下,有什么途径或者方法成为这样的从业人员? King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我先科普一下什么是数据分析师。当时其实LOL行业是没有这个职业的,但是有一天,我看《一球成名2》看着迷了,觉得其他国家的足球有数据分析这种东西,我就在想,我们俱乐部是不是也能有。我就找了当时俱乐部的一个一直跟着队伍的粉丝。我说你也一直想为队伍做点事情,我觉得你的脑子也够好。你自己也想做俱乐部,你现在也别做了,就在WE做。那个人就是阿布。我说你能不能做这个事?他说这叫什么职业呢,我说这叫数据分析师。这就是数据分析师的由来。 所以说,再现在有更多俱乐部更规范的情况下,一定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举数据分析师这个例子,是想说,在电竞行业中,肯定会有很多新的岗位会被创造出来,被大家认可。希望大家投身电竞的时候可以先了解一下,说不定你所学的会真的帮助到行业。因为在这个行业中,我们都是新人,我们每天都要接触新的东西,所以你们学的任何专业,都可以帮助到我们,说不定就是一个新的职业的诞生。” 所以“想进入LOL行业,有哪些工作机会”这个问题中,“工作机会”并不仅仅是指已有岗位,更重要的机会来自这个行业需要什么,以及求职者能够给这个行业提供什么。 譬如说,游戏开发设计需不需要人?肯定需要。这是工作机会吗?肯定是的。那么他们需要哪些人呢?概括来说,会做游戏的,往更细一点说,包括英雄设计,开发,平衡,世界观和背景故事的架构,原画设计等等,很多的岗位,很多的工作机会。对从业者的要求也从计算机,到美术,到文学,各有不同。具体的岗位要求呢,可以去看看拳头官网。 再比如,离开游戏本身,将目光投向电子竞技行业,岗位比如教练、领队、数据分析、选手,这些也都是工作机会。而岗位要求也各不相同。比如SS曾经为了招教练,出过一整套考题。招选手以及青训选手的招聘公告,俱乐部在各种平台都有发布,基本的,对段位和年龄有要求,细致的,也可以自己找来看。 再比如,电竞媒体,也是LOL行业。这里的工作机会包括编辑,写手,摄影,视频制作等,要求的技能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表达能力、摄影技术、视频制作技术等。 而对于进入一个行业来说,了解行业的大致情况,以及在求职的时候精准搜集招聘信息和岗位要求,则是对求职者最基本的要求。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现在,从知乎,从微博,从各种求职网站,只要用心,不会找不到这些工作机会和招聘信息的。 回到King说的,岗位是可以被创造的,关键是求职者所学的应该如何帮到行业。所以与其问和答有哪些机会,有哪些岗位,不如仔细思考自己能做什么,以及行业需要什么,能够发挥出自己专业帮助到行业,并且行业也需要的,就是工作机会,尚未有适合的已有岗位,就去创造这个岗位。关键是,合理评估自己,合理评估行业,并且动起来,立刻去执行,去尝试。
59,824,896
162
16
举办好一场大型电竞赛事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Riot凯特 来自拳头中国电竞团队,主要负责赛事活动,参与组织过2014年英雄联盟世界赛、2016年上海MSI等世界级电竞比赛。盟妹邀请她从一个组织者的角度回忆一场大型电竞比赛的前前后后。 一场电竞比赛的准备涉及方方面面,有很多复杂的因素。我这里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分享一点点自己有限的经验。在过去的国际赛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也是从头到尾深度参与组织的是2016年在上海的MSI。整个组织工作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一、选址阶段。选址又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选择城市,另一个是选择场馆。在选择城市方面,我们既要考虑城市的玩家氛围、又要考虑城市在本国的代表性,还要考虑整个城市的设施和便利性条件等。在选择场馆方面,就更加细节了。与传统体育比赛不同,很少有场馆有举办大型电竞比赛的经验,所以我们每一个细节都要仔细去考量,以确保玩家的观赛体验:能不能挂大屏幕?回声怎么样?网络怎么样?场馆档期有没有?有很多事项要去一一确认。从2015年起,我们团队走遍了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几乎所有能够容纳8000人以上的场馆,最后综合种种因素,将场馆定在了上海的东方体育中心。 二、计划阶段。这个阶段在选址定了以后,会持续几个月。首先我们会确定整个活动的创意环节。我们希望整个活动,既能够让全世界讲十几种不同语言的玩家都能感受到美和震撼,又能够让当地的玩家感到亲切和自豪。最后我们选定的是中国书法与地屏LED互动的结合。 创意环节确定后,我们会开始寻找优秀供应商来合作,共同投入这个比赛的准备工作。可问题来了,再顶尖的供应商,也很有可能没有任何组织电竞比赛的经验,这个东西太新了,那我们作为组织者,就要对每一个细节都看到想到,任何一个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对玩家观赛体验的损害。 三、审核报批。要办一场大型活动,需要政府部门审核批准的事项非常多。比如公安、消防等等、这是为了大家的安全,也是为了活动的有序进行。 四、前期执行阶段。所有计划中的方案细节开始落实,前期的宣传也开始启动。我们给2016MSI定了一个预热宣传的主题:“召唤师峡谷降临上海”,把黄浦江当成游戏地图里的河道,在河道的两边打起两道冲天的红光和蓝光,代表两方的基地水晶,让玩家体会到峡谷降临的感觉。类似这样的小细节很多,就不一一去说了。 五、活动执行。我记得那天观众是下午4点开始入场,但是团队早上不到8点就到了东方体育中心。这时候所有的细节都已经确定好了,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但是我们依然是在全场到处飞,去确认每一个细节有没有突发情况,如果有的话就马上联系人解决。比如入场的时候,观众是不是等候的过久?各种指示牌清楚不清楚?整场比赛我都在现场,时不时听见全场观众的欢呼,我只能在匆匆走过的时候看一眼大屏幕,心里面已经非常的满足。活动做完了,再好好地坐下来,在电脑上把整场活动看完。整个2016MSI前前后后有一千多名工作人员参与了活动组织,但是我估计,能在现场把整个比赛看下来的可能只有个位数。 六、观众反馈收集。活动举行完成后,我们需要持续观察收集玩家和观众的反馈,以提升我们下次活动的组织水平。 一场大型的电竞赛事举办流程大致就是这样啦!太多的细节我无法一一说清。2017年英雄联盟世界总决赛将会在中国鸟巢举办,注定又将是一次史诗级的赛事,希望能在鸟巢现场见到大家!!不见不散哟。
这个太宏观笼统了,既然是大型电竞赛事,那就是说细节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简单地分类说明下。 1、物料设备。最重要的一项,大到像摄影直播设备,小到像主持人话筒等,一定要有备份,以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像电脑这种高损坏率的设备,由于选手更换键鼠而使电脑出现问题的情况在大型电子竞技赛事中会经常容易出现,一定要做好准备。 2、电源&网络。电子竞技大型赛事非常依赖的必备条件,一定要做好充足地准备,一定要有专人做维护,网络需在赛前和运营商做好沟通,线路要有专人维护。电源则不仅影响赛事,还会有影响人身安全,因此要在电源接口、变电箱等关键位置有人监督。无论如何,赛前准备时一定要做好线路布置。 3、彩排。无需多言,要做好彩排,让各工作人员提前适应节奏,减少突发事件地出现。 4、安全。观众席入口、观众席等人流大的区域一定有专人做维护监督,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尤其是在体育馆和广场这种人流密集的区域做赛事。 5、危机应变方案。这个覆盖很广,如现场流程出现问题(流程中断)等各种突发情况地出现,一定要提前想好危机应变方案。 6、还有一点经常出现的,一定要在赛前XX小时内和职业选手沟通好,职业选手经常迟到!!!这个很影响赛事质量的! 还有其他问题题主和我多沟通。
59,957,511
564
30
AlphaGo 有没有「棋风」?它在下棋时会犯错吗?
AlphaGo 没有“棋风”之说。 棋手的棋风,大致可分为三种: 大砍大杀型(古力)、轻灵飘逸型(周睿羊)、龟缩捞目型(陈耀烨)。简称为“力量流”、“敏捷流”“防御流” 防御流擅长“对目数的判断”,遇上力量流,步步为营,令对方无从下手,凭借深厚的收目功力胜出。 敏捷流擅长“对棋形的感觉”,遇上防御流,左占一点便宜、右占一点便宜,积累起胜势。 力量流擅长“对死活的计算”,遇上敏捷流,抡起大棒,一棍子敲死对手。 这三位均为超一流棋手,循环相克(战绩为证),这种克制关系仅存在于同水平的棋手之间,其弱项只是相对的。对上实力差几个档次的对手,无论形成什么局面,都能占据优势赢下此局;但对上旗鼓相当的对手,就要竭尽全力将棋导向自己擅长/对手不擅长的局面(即使在此过程中略有亏损) ,觅得更大胜机。 棋手将棋导向自己擅长的局面而表现出来的行棋思路以及价值取舍,就是“棋风”。 但目前的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是没有显著的“棋风”的。究其原因,是其在“对目数的判断”、“对棋形的感觉”、“对死活的计算”上都有极高水准,可以不考虑“未来局面如何”,选择当前更有利的手段。根据腾讯围棋中棋友对对局双方的胜率支持率来看,目前柯洁对上除韩国小朴外的任何人, 胜率都在六成以上。 AlphaGo通过对数千万张棋谱(包括人类棋谱和自我对弈棋谱)的学习,从统计学上得出当前局面下的最优解(胜率最大一手),自然是没有“棋风”之谈的。 有一些知友会认为AlphaGo有“棋风”:其行棋十分稳健 实际上,“稳”并不是一种棋风,而是棋手在优势局面下采取的一种策略——为了达到最终胜利的目的,在保持优势的前提下,于较复杂的局部选择简明收束的招法(很可能有亏损,但在可接受范畴之内)。毕竟在围棋中,赢半目和赢一百目是毫无区别的。反之,在处于劣势时,再保守的棋手也会采取激进的招法,求得一线胜机。 Master的六十局,几乎每一盘棋都是“下着下着就赢了”,人类棋手显得没有任何机会,甚至不知道输在哪里。其实质是AlphaGo在实力上全方位碾压人类(这里也有60局均为快棋的因素,古力九段认为:同一位顶尖棋手在快棋和慢棋中所表现出的实力差距,在一先左右)。围棋AI采用的“胜率判断”机制和人类棋手的策略不谋而合——在优势的情况下,采取最稳健的手段。 所以说:AlphaGo没有棋风,行棋稳健是其在优势下的策略选择。 第二个问题,AlphaGo在对局部死活的判断中,有可能会犯错,除此之外,几乎不会犯错。 首先要定义“犯错”,在封闭的局部中,围棋有最优解(比如死活题);而在关乎全局的选点时,围棋是没有最优解的,因为除非遍历找不到最优解,围棋的变化不可能被遍历的,故可以认为“没有最优解”。 在没有最优解(找不到最优解)的情况下,就要追求“更好的解”,AlphaGo、绝艺发明出来的五路肩冲、开局点角等招法,在人类的认识中,都是“大错特错”的,业余低段棋手才会下,而当AI下过之后,流行开来。只要实力强,能赢棋,下出的招法就是对的,也许在围棋之神的眼中,AlphaGo常常出错,但作为人类,是无资格说“AlphaGo犯错”的。 AlphaGo也不是不会犯错,虽然优势下“稳如狗“,在劣势下,也会犯”狂犬病“,如对李世石的第4局。但时间又过去了一年多,AlphaGo的实力继续突飞猛进之后,纵使人类下出更多的“神之一手”,恐怕也很难取得优势吧! 庆幸的是,围棋AI有死活上的通病。绝艺、DeepZenGo等AI,在局部死活时有出错,葬送好局,而这些局部人类业余棋手就能算清。其原因是人工围棋智能很难分清“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无法遍历局部中的每一变化,从而出错。(简单的说,人类在十几个点中计算就可以了,能遍历局部并算出最优解;而AI还是要在全局选点,所以在死活上人类有优势,至少不会处于劣势。) 能看到的AlphaGo棋谱过少,并不能确认AlphaGo和绝艺等围棋AI一样,在死活上会犯错,但这是人类唯一的胜机了。两天后的人机大战,我们拭目以待。
小棋盘围棋ai搞了一年多,仿照alphagozero自己写的代码。照目前的经验来看,alphago算法能基本破解7路围棋,甚至可以做到某一方不败。9路不行,9路ai能把各种花活手筋玩的超乎想象,但是棋力提升看不到尽头,一直在进步,永远在路上。原因可能是围棋的正解分支太多了,ai网络会收敛到一小撮分支上,对这些分支比较精通,但对其他分支的变化就很生疏,练到后来就变成了A能赢B,B能赢C,C能赢A,打罗圈架。以此类推,19路就更不可能达到最优了,现有的围棋ai应该都在某个局部最优的坑里蹲着,离围棋上帝差着十万八千里。ai的棋风取决于它蹲的坑,也就是它所熟悉的那些分支。围棋ai也经常出错,只是它出的错可能要几十步以后才会显现出来。和人类相比,围棋ai强在算路极深,能轻松算几十步,人类远远不及。
59,957,806
40
26
近期神经科学领域有哪些对人工智能研究有启发的工作?
近期真没有,至少没有完成转化。但是不要因此就放弃喔。 下面来画饼,节选自 机器学习和神经科学:你的大脑也在进行深度学习吗? - 知乎专栏 深度学习的灵感起源可能是神经科学,但近年来的发展毫无疑问已经自成一派,(几乎)与神经科学无关了。机器学习专家们感兴趣的是如何进一步优化他们的算法;神经科学家们则更想知道人脑,而非深度网络们,是如何工作的。 作者 (Marblestone 等人) 相信大脑是进化所产生的隐态机器学习机制。那么大脑应该可以高效地优化多种数据下的多种成本函数。事实上,相比于现有的机器学习系统,大脑的硬件十分缓慢(受限于生化反应的速率);而对非线性,不可微分,时间上随机,基于脉冲的拥有大量反馈连接的系统如何进行优化,我们所知甚少。在系统构架层面,大脑可用的刺激展示次数少,作用于多个不同的时间框架,并采用主动学习。如果大脑果然是机器学习的范例(特别地,如果它的确解决了多层网络的功劳分配问题),那么我们将学到很多有用的优化算法。 另一方面,即使大脑并不使用反向传递,我们也将学到一种全新的非反向传递的技巧。 机器学习领域中已经开始研究如何用网络产生成本函数。通过考察大脑如何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和适用不同的成本函数将帮助我们在机器学习中更好地设计成本函数以及层级行为。 原文献:Toward an Integration of Deep Learning and Neuroscience
我想不引用文献随便写写,如果说得幼稚还请见谅,也欢迎指教,因为实话说人工智能我了解不多,我只是学neural circuits formation的,然后我觉得这些环路形成中有一些很有趣的特点,可能对设计人工神经网路什么的有启发: 1. 簇(丛集) 一组功能相近神经轴突,在发育伸长的过程中可以聚合成簇,以此减少路径错误。 可以理解为,只需要一个领路者找方向,其他大军都无脑跟随,只要它们手举的旗帜都一致。 2. 选择性规避 两组神经元,分别有不同的标识,经过某个区域时,一组被阻挡所以绕路通过,另一组顺利通过。 3. 时序性功能改变 同一个分子,第一个24小时引起两组神经元互相排斥,第二个24小时不再有任何作用,第三个24小时让其互相吸引。所以路径上,先分叉,再平行,再汇合。 4. 信息的过滤 input神经元通过中间神经元,对output神经元进行精细调节。中间可以是一层两层甚至多层,反馈可以是正向负向。信号如果持续时间太长,可以脱敏或者增敏。 5. 通过增加竞争者调节信号强度。两组输出抢一组输入… 6. 位置。 目标的位置决定链接准确度。 Anyway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些对你们有没有用,希望能给内行们一些灵感!peace ¯\_(ツ)_/¯ ps. 如果需要具体文献名称请在评论区留言
59,961,713
525
129
对年轻人来说,怎样的爱情和婚姻称得上「美好」?
今年我30岁,老公36岁。结婚快5年了,由于我俩都不是吃苦耐劳,聪明伶俐的人,钱赚的不多还特别会花钱,所以呢,我俩一直很穷。穷到有时候一桶水15元都要用硬币凑起来。 可是我们过得很幸福。我俩是裸婚,很多东西都是婚后一点点置办的。高度统一的三观让我们从来不吵架 ,甚至争执都没有过。先生很谦让我,我爱吃的东西他从来不吃 。我不嫌弃他赚的少,他理解我为家庭的付出。我觉得这样的爱情就很好。没有大富大贵,也不害怕慢慢变老。往后的几十年天天跟他在一起,就觉得生活还是很有奔头的。也许我俩一辈子都不能在物质上达到富足的程度,但是现在的生活,我愿意复制一辈子。 PS,有大神质疑我俩为啥不多赚点钱的,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人各有志吧,够花就好,够花就好,嘿嘿
在物质上各自独立,在心灵上寸步不离。
59,989,791
109
14
如何看待 Google 既可以作 Inference,又可以作 Training 的新一代 TPU?
老实说看了新闻后觉得很震撼。虽然目前细节不多,但即使在宣称的数字上打个比较大的折扣,如果成本控制不错的话,大量在云上部署能够极大降低深度学习成本。 举个例子,假设实测比Nvidia Volta慢2倍,就是说一块Volta(120 TFLOPS)抵5块TPU2(45*5 TFLOPS)。假设TPU2 per die做到200刀一片,考虑到volta每块一万刀(估计)的价格,TPU2仍然有十倍受益。这个数字跟Nvidia服务器卡80+%利润率比较一致。 因为不是很懂体系架构,以下评论可能很不准确。 对TPU2觉得震撼主要是因为第一代中规中矩,本来以为第二代是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性能,但没想到一步跨到的训练,直接跟NVidia GPU拼了。 TPU一代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协处理。核心是一个矩阵乘法器,准确来讲叫Systolic Matrix Multiplication (http://web.cecs.pdx.edu/~mperkows/temp/May22/0020.Matrix-multiplication-systolic.pdf),外加一个比较大的on-chip SRAM来存中间数据。比较激进的采用了int8(至少是13年的时候胆子比较大)获得了大的受益,因为int8的乘法不论是芯片面积还是功耗都10倍好于FP32。 但反过来说,简单的架构导致不是所有任务都适用,而且int8导致了在TPU上部署的困难性,所以很难成为比较通用的云上芯片。 更多细节可以参见TPU在今年ISCA上论文。虽然学术界对此的创新性评价很一般,论文里面也一再强调为了赶时间只弄了个简单的版本,而且结果并不出众原因之一是没有用“awkward artifacts assembled solely to win benchmarks"。但不妨碍Google PR机器大力鼓吹。 论文才放出来,ISCA下个月才开,结果TPU 2出来了。可能是TPU团队大量离职原因,或者想蹭一下Nvidia Volta的PR。(AMD弄出了一个Vega,4倍弱于Votla和TPU2,结果夹在两个之间发布,可想而知。。。) TPU2目前来看至少解决了int8这一大问题。猜测它很有可能基于FP16,例如FP16和FP16做乘法,然后FP32做累加,那么目前大部分神经网络都可以不需修改的在上面部署。因为新闻稿强调了训练,他们一大改进就是针对TPU1基于DDR3的off-chip DRAM。大家基本猜测是基于HBM,可以提供5倍以上的内存带宽提升来帮助训练。 使用HBM还是会带来很多工程问题,毕竟这个技术并没有四处广泛应用。包括良品率下降,功耗上升,这个很大程度上解释了TPU2上巨大的散热器(FP16也会有功耗增加)。虽然很多人质疑TPU2功耗可能会比Volta高,但在云服务器里,只要不是特别离谱,这点额外功耗带来的电费增加是总成本的零头。 TPU2卡之间的网络连接不知道具体多快,但其格状的连接使得可能分布式最好也是要用data flow来做,没有交换机让网络成本下降,但远端之间延迟会比较大,需要上层框架好的封装。 总体而言,TPU2的优势还是在成本上,它比Volta的10倍价格优势会让Google云的成本大量降低。除非Nvidia服务器卡大降价,或者允许大量购买消费卡(例如Titan X),那么G至少领先竞争对手一到两年。当然,这个只有当神经网络计算真的占到了云计算了中相当大的比例才有意义。 实际上是,虽然增长喜人,但还远远不够。 同志们还需努力。
这次主要是宣传稿,完全没有技术细节。内存带宽和访存模式没有说。最关键的flops/watt也没有说。问了一下核弹厂的人,他们表示从这个散热器大小来看,功耗比起volta gpu估计没有优势。 从这个设计看估计google是不会卖tpu的,甚至可能在云上也不会让用户直接用,大概是以托管训练服务的形式存在,类似于你上传数据再点几个按钮,他直接帮你把模型训练好。
59,989,791
79
14
如何看待 Google 既可以作 Inference,又可以作 Training 的新一代 TPU?
2017/5/18 晚追加 据某专业人士介绍,那些看着像网线的还是 PCI-E。空着的那两个接口,是某种带宽更大的接口。。。 原答案: 不得不承认,TPU 的迭代速度超出了我的预期。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单芯片可以做到 45 TFLOPS,四颗芯片可以达到 180 TFLOPS(每一块 TPU 卡有四颗 TPU 芯片)。作为比较,Nvidia V100 的 Tensor Core 可以达到 120 TFLOPS(单卡,单芯片)。 尚未公布但颇为关键的 Spec 包括: 1. 利用率。上一代 TPU 受限于 I/O,利用率并不理想。从这一次的封装来看,应该已经用上了 HBM。于是问题是这一代 TPU 是否能达到理想的利用率,180 TFLOPS 的理论计算能力可以利用多少? 2. 浮点精度。这一代的 TPU 引入了浮点运算,因此即可用作 Inference 也可用来 Training。那么问题是其浮点精度是 16 bit 还是 32 bit。从公布的理论 TFLOPS 来看,FP16 的可能性最大。那么在做累加时,可否像 V100 一样提升到 FP32。 3. 板间通信。与上一代 TPU 不同,这一代 TPU 似乎并不需要安装在服务器上,而是直接通过 PCIE 或者 IB 进行互联。这对于提高整个系统的 Perf/Watt 和减少延时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下图为一块 TPU 卡,四片巨大的散热器下面分别是四颗 TPU 芯片。板子上没有内存颗粒,应该用的是 HBM,与芯片封装在一起。每颗 TPU 有两个以太网接口,板子上除了电源接口以外,没有其他类似 PCI-E 的接口。 下图为 TPU 的机架,同样看不到主机的身影。
Peak throughput 花了一年时间从TPU一代的92T ops改进到第二代的45T flops 也不算太离谱。Google说第二代支持training,不知是因为用了全新架构还是因为支持了浮点计算。单纯看数字不到GV100一半。 Memory 方面不知道所谓的 64 GB of ultra-high-bandwidth memory per Cloud TPU 是不是就是每个芯片16GB hbm。如果是的话,那就和GV100一样。 芯片间link似乎也抛弃了pcie,具体情况不详。 Power和die area不详。 总体来说Google大概的意思就是我们有了一个对tensor flow优化的特别好芯片。四个TPU芯片加起来的peak throughput超过GV100。你们提交给我家cloud的任务也许会用这种芯片来完成。但也不一定,因为cloud里也有CPU和GPU。 唯一想吐槽的一点是为什么总是要强调180Tflops。直接说一个芯片是45T,一个pod有256个芯片不好吗。 数据来源:
59,992,112
5,233
509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的恋爱期都很短?
因为在恋爱里他们并没有一个「目的性」,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人,在感情里没有一个确切的需求。 所以才有了一段又一段快速开始又快速分开的恋爱,所以才有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却永远也想不清楚的纠结:我应该找我喜欢的还是喜欢我的?应该找有感觉的还是条件好的? 一个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困惑,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并不清楚自己在情感里的需求和期望。 为什么在感情中了解自己很重要呢?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情感需要,你就很难在感情里感到满足。我比较年轻的时候就经历过这样的阶段,谈了一段又一段的感情,一样的开始一样的结局,并没有感受到多么大的不同。 在每段感情里的快乐程度都只能用「仅此而已」来概括,而每段关系从蜜月期到瓶颈期,再到最后的衰败,这个不断重复的循环,我也感到无力打破。 这种无力其实并不是因为对方不够好,而是因为无法知道什么样的关系会让自己满意。当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样才会满意的时候,当然就找不到令你满意的关系,或者只能在看上去令你满意的关系里苟且过着,并且把对自己认知的不清晰,归结于伴侣不理解你、不懂你。在感情中有这样的心态,是很难真正感到和伴侣亲近的。 第二个原因是,情感关系里的亲密感要能够一直存在,关系就必须不断成长。乐观一点的人觉得,关系确定了,结婚了,两个人就可以一直亲密下去。悲观一点的人觉得,热恋期的感情很甜蜜,但是热恋期一过,感情就开始走下坡路,能走多远就看你能守护关系多久了。可这两种看法,都忽略了情感关系动态的、发展的一面。 关系要成长,首先自然是处在关系中的人要成长。如果关系里有一方在心理上、情感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那么另一方就会明显感觉到脱节,从而失去原有的亲近感觉。比如有的女人婚后成了全职太太,将个人成长的停滞归咎于操持家庭,和老公在阅历和思想上逐渐脱节,渐行渐远。 又比如有的男性一直维持着类似大学生的混日子心态,沉迷于游戏和其他娱乐,拒绝面对自己的成长任务,也拒绝同伴侣对关系的未来有严肃的思考。 了解自己的情感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也是了解自己的成长需要,或者说是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这辈子想要得到些什么,实现些什么。或许你的伴侣可以帮你去思考和明晰这些问题,但很大程度上,这些还是一个需要自己先独立完成的功课。 「想要」和「需要」 关于是否足够了解自己情感需求的问题,我经常会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测试:「你为什么要谈恋爱结婚?」对此,我最经常得到的答案是:到了年纪觉得应该稳定下来了,家里人也有些压力,看到周围的同事、朋友也都结婚了,所以就结了。 在我看来,这就是不了解自己情感需求的表现,因为这里给出的是一个人想要的、但未必是需要的东西。关于人的想要(want)和需要(need),我们需要做一个区分。 这两者的关系你可以理解为路径和目标,我们通过得到想要的东西,来满足我们根本的需要。想要的东西往往是某些具体的事物或者行为,而需要则很多时候都是主观的体验和感受。 比如,我想要很多钱,因为有了钱别人就会尊重我,所以我需要的是尊重;我想要老公很专一,因为他只对我好,会让我觉得他很重视我,所以我需要的是重视;我想要很多漂亮的衣服和包,因为我打扮漂亮了,别人才会认可我,所以我需要的是认可。 所以当一个人告诉我她走进感情是因为年纪、家人和社会压力时,我看到的她的真正需要其实可能是自信、安全感,以及被认可、被尊重、被接纳、归属感等需要。 更进一步说,一个人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是否就一定能满足需要?很多人在这两者的关系认知上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比如为什么结婚的问题,需要的是被认可和被尊重,但是满足了家人和社会期望,就一定能够被认可和尊重吗? 自我认知和情感质量 在我看来,能清楚区分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并能明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判断自己自我认知程度的方式。为什么重要呢?结合前面提到的不了解自己会带来的两个后果来看。 关系中难以满足: 如果无法区分想要和需要,那么我们会一直把生命浪费在肤浅的想要的事物上。而只有当我们的需要被满足的时候,才会感到发自内心的满意。
网络给人营造了一种圈子很大的错觉,大部分人总觉得时间少,人太多,这个不行,那就下一个。说到底,就是觉得,我凭什么包容你的缺点呢,后边排队的多的是呢,别耽误我找对的人。大家差不离也就二十几结婚,都觉得时间有限。 没几个人想认真学习怎么构建亲密关系,赚钱的永远是pua学和挽回机构,太多人不知道怎么样表达恋爱里的不满,什么是正确的解决方式,什么叫正确的人。连一个可以奔的大方向都没有,就忙忙慌慌跟着荷尔蒙走。开始是茫然的认真,受伤以后,总想着赢。想赢的人逐渐形成一种恶性情感的辐射圈。 现在的人都注重自我提升,太多人推崇离开谁我一样过得更好的“恋爱心态”,有这样的心态,就很容易忽视伴侣感受,只在乎自己在这段感情里获得了什么。另一半难免觉得不平衡,容易放手。当然有这样的心态,真得好好“感谢”某些有毒自媒体,深谙大众从众和攀比心理,利用人性赚得盆满钵满,哪管你以后感情生活怎么样。 归根到底一句话,感情里自私的人越来越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没什么好谴责的,只是这样,很难维持长期关系罢了。 恋爱期长的,不是说谁有耐力,或者真感情浓度比别人高多少,而是有解决问题和抵御诱惑的能力,不管什么事为自己想的时候,也腾出空替对象考虑了一下。 这种理应人人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反倒成了一种稀罕物件儿。自然恋爱时间长的伴侣,也跟着稀罕起来。
59,992,112
1,874
889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的恋爱期都很短?
微信上刚聊个三两句就谈喜欢,听对方一句声音就迷到不行,没有见过面就每天早安晚安,见了一见面就牵手拥吻,见了一周孩子都生出来了。 开始的太快,大抵凉透的更快。 有时候我们不能称之为喜欢,那只是一种荷尔蒙的冲动,有时候又是一种自我的想象。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在现实社会中去社交,网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平台,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积蓄已久的,无法表达的情愫,无处安放的需求在网络这一端朋涌而出。 相对而言,女生更加容易对感情产生幻想和依赖, 有时候只是看到一张他的照片,听到他的声音,接收到他的嘘寒问暖就感动到不行,误以为自己遇到了灵魂中的soulmate。 为什么网络的世界更加速了我们对一个人的喜欢? 因为模糊,所以可以发挥无限想象,因为没见过面,所以你在我心里可以是任何模样,因为不了解,所以我可以把我对伴侣所有的期望都投射到你的身上。 有时候我们更多的喜欢的已经不是屏幕对面的那个人,更多的是我们通过投射到那个人的身上对理想伴侣的想象,我们对于理想伴侣的期望和付出,我们想要跟理想伴侣完成的那些待办事项。 我们跟屏幕那端的他可以肆无忌惮的交谈,原本内向无趣在现实中很少有人追的你在网络上竟然被他捧在手心里。 对方给足了你安全感,除了睡觉吃饭以外你们频繁的保持着联系,他会跟你汇那么报自己的每一处行踪,也会从早到晚关心你是否吃饭有没有着凉,今天过的怎么样。 他不嫌弃你的无趣,也不嫌弃你的朴素不化妆,他不会抱怨你为什么依赖心这么强,他也会容忍你的小脾气,每次见你不开心总是第一时间哄你,而且他总是有用不完的耐心,在她这里你甚至感受到了当公主的权利。 就这样你越来越沦陷了。 宝贝,他之所以愿意陪着你有可能他也是寂寞无聊,想有个情感寄托,想深夜有人陪他连麦睡觉。 他之所以愿意没底线的哄你是因为他根本就没走心,那些哄人的甜言蜜语信手拈来,复制粘贴重复利用更加便利。 如果你能感觉到一个人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宠你,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他爱你到骨髓里,把你当作未来的老婆,一个就是人家根本没走心,就是玩玩而已。 有那么多的案例显示那些在网络上把你当作此生唯一的人到了现实中可能只是想睡你,甚至更加凄惨的是人家连睡你的欲望都没有,直接凉凉。 你没做错什么,只是你们两个人谈恋爱的目的不同,对方可能只是以恋爱的名义找了个免费PY,而你却傻乎乎的 把人家当作此生唯一。 为什么现在人的恋情期都很短,因为大家都懒得花时间去深入了解彼此。 别看我们都轰轰烈烈的标榜自己多爱对方,实际上人性自私至极,有时候你跟一个人谈了半年甚至连他最喜欢吃什么都不知道,你所谓的付出只不过是在满足自己在这段感情中的存在感和付出欲,至于对方是谁并不那么重要。 有时候你们唇枪舌剑的表达了各自的想法,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但是你都不曾真的深入他心里去看看他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他想从这段感情中获得什么。 你懒得去做,你根本不想做,同样对方也是,所以你们所谓的爱的痴缠只不过是貌合神离,一个用深情掩饰自己对肉体的渴望,一个用深情掩饰自己被爱的渴望。 于是那些在短期内无法获得自己利益的人选择迅速离场,这又有什么稀奇的呢? 姑娘,我希望你能认清现实一点,别老是做那些不切实际的白日梦,我如果是个普通女孩子,我就大大方方的承认我普通,我能选择的伴侣就是跟我同一层次或者你我稍微高一点点层次的异性。 这样你就不会对网络上突然有帅到爆炸,声音特别好听,学习超级好还有八块腹肌的男生对你示好充满幻想。 姑娘,我希望作为女生你能多看书,多去看看世界,多去增加自己的阅历,这样你就不会轻易的把一个男人当成你的全世界,你就不会因为缺爱而被对方的死缠烂打和嘘寒问暖蒙蔽了你,你就不会因为缺爱而成为别人短择的目标。 不错,这个世界上有这样那样披着爱情的外衣实际上别有用心的人,但是当我们能够正视自己,当我们明确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懂延迟满足同时懂得拒绝诱惑的时候,我们才不会被那些渣到不行的人渣到你,我们才有可能遇到那个真的愿意长时间 陪伴你跟你去试错 磨合的那个人。 以上 。
因为现在的人太聪明,时间也太宝贵。 “三句想你,两句喜欢,一句爱。七天追不到手就拜拜。”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 无论在哪个社交平台上,爱情 婚姻 都是大家乐于议论的话题。 于是出现了很多类型的情感专家和婚恋大师。 谈恋爱的时候, 他们要么告诉你,来吧,跟我学pua,只有想不到没有睡不到。 要么告诉你,分手啊,这样还不分手留着过清明节吗? 要么左一句,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走,右一句,感觉到没那么爱了就先放手。 到谈婚论嫁的时候, 他们又摇身一变,把婚恋比作市场,把人比作商品,一一列举条件好来挑选。 他们告诉你,怎样选择是最经济最合适的,A男配B女甚至C女的情况下BC女需要怎么做balabala 他们又告诉你,经济学角度来看怎样放弃一个人然后选择更优选。 以上还会附加各种身边的/听说的/亲戚的故事例子,来佐证。 他们错了吗?没有。 我要说的是,他们说的道理方法,其实都有道理也是不错的方法。 错的是我们。 我们把这些东西奉为宝典,恋爱分手再找下一个,觉得不行就别浪费彼此时间。 我们自以为这样就能在感情里获得最优解、得到利益最大化, 自己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殊不知,爱情说,它就是更眷顾傻子。 你看到的,是我们正在经历一个速食爱情和快餐婚姻的年代。 大家越来越没有耐心,也不愿意付出时间。 但其实,比时间更缺的是,了解一个人的欲望与心情。 很多人宁愿上知乎来问为什么男朋友跟自己聊天话那么少?为什么女朋友觉得100多块的香水太廉价?女方提出了自己家承受不起的彩礼怎么办? 却不愿跟自己的爱人,坐下来慢慢吃顿饭,好好聊聊天,敞开心扉的交流自己的疑问和顾虑。 大家太聪明,只觉得旁观者清,能够更加理智的看待你们的得失爱情。 但殊不知,爱情最美妙的地方在于它的不可知性,你永远不知道对方对你的爱有多少,也永远不知道对方愿意做出怎样的让步和妥协。 爱,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不可量化也不可只依靠手段来处理。 谈恋爱,需要的是两个人,好好的谈,然后才能好好的爱。 我之前说,自己丧失了喜欢人的能力。 三分喜欢,说出来就有七分。 制造惊喜,塑造浪漫,信手拈来。 但午夜梦回,有一个背影让我醒悟: 我们追求的三分喜欢,从来不是十分里的三分。 而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里的三分。 祝好。 · · ·
59,996,242
237
29
日式草莓奶油蛋糕和法式草莓蛋糕的区别在哪?
谢 @蔺佳 邀。 我想题主想问的应该是日式草莓奶油蛋糕和法式草莓蛋糕的区别吧?不然的话,一个种类和一个蛋糕体系确实不好做对比。 下面我从组成、口感、时间、等几个方面来说一下它们的区别吧。 日式草莓奶油蛋糕 不论是在日本甜品店吃到的,还是在日本出的甜品教科书中看到的,“海绵蛋糕+草莓奶油”几乎是标配。你问我为什么不是戚风蛋糕加草莓?这个我还真不太清楚,反正在日本大多数店面中吃到的是海绵。 组成:这个就比较简单粗暴啦~海绵蛋糕+打发的奶油+草莓。当然这样说是比较粗略的,比如为了保持蛋糕的湿润,甜品师会在海绵蛋糕上刷一些“果子露”(用酒或糖浆稀释的液体)。 这里需要提到的一个重要材料是面粉。 食谱分享 | 千层蛋糕不是芒果就是榴莲,真的该换换口味了 - 知乎专栏 之前我在这篇文章中有提到过面粉在制作甜品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对小麦品种划分比较详细,本国产的薄力粉非常好用。可以达到非常细腻的程度,这是很多国产面粉不能达到的。很多人会觉得海绵蛋糕很难吃,多半也是成品太粗糙,说明面粉没选对。 口感:由上一结论可知,日式海绵是篇比较绵润清爽的口感啦,风味上也不会添加额外的香料,有可能果子露会用一些橙力娇酒这样的风味。 时间:海绵蛋糕用时还是比较短的。通常一个店面的话,提前一天把需要用的海绵蛋糕烤出来,第二天现切水果挤奶油拿出去卖就可以啦。当然组装好了放一两个小时会更好吃。 不太适宜保存,放到第二天口感绝对大打折扣。 法式草莓蛋糕的典型代表fraisier。 法式fraisier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算是慕斯,因为奶油体部分是需要加凝固剂或增稠材料的。 组装:但就这一款来说的话,fraisier花费的材料可是非常多的。饼底、穆斯林奶油(形容的是一种酱料顺滑的状态、不含宗教色彩)、果胶镜面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些还会在中间加入如大黄果酱这样的风味性材料来让味道变得更加丰满。 口感:浓郁顺滑咯~ 大部分情况下fraisier的饼底是需要添加杏仁粉的,香气非常充足、穆斯林奶油中需要加入香草荚、或香草精这个的香料,将浓郁程度再上一个台阶。和酸酸的草莓一起,激烈的口感撞击。 时间:这货花费的时间可就稍微长了点儿了。但它与日式海绵蛋糕的区别是,并非做好了马上吃口感最好。刚刚组装好的慕斯,需要时间去和每一样食材充分融合,释放最好的味道。 以上,一点拙见。如果有不同的见解欢迎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啊~
谢邀,图片太多,懒得相册里找,就网上找了一下。 有幸在日本及法国都学过草莓蛋糕,这里就说一下我的浅见吧。 毕竟西点只是排列组合不一样,有时候搭配稍微改一下,也可以叫同一种蛋糕,或者换个名字 下图为广义上的日式草莓奶油蛋糕 蛋糕胚是日式的海绵蛋糕,用分蛋或者全蛋做都可以,海绵蛋糕其实是磅蛋糕的一个小变种,日式的海绵蛋糕和法式的区别,在于法式的加了杏仁粉,日式没有。另外还有日式的蛋糊会偏向打得更发,让蛋糕更膨松一些,法式的因为含油量高,对打发也没什么要求,相对结实一些。 日式的草莓蛋糕通常是三层海绵蛋糕,中间夹两层草莓+奶油的铺面,顶层和围边抹上奶油,顶面用草莓装饰。 以下为法式的草莓蛋糕 法式的草莓蛋糕,法文名字就是Fraisier 翻译就只有草莓两个字 最底部是加了杏仁粉的海绵蛋糕,再用草莓切半围边(日式的也有这样装饰围边的),再挤入奶黄混合糊冷藏,顶面有用蛋白霜装饰,或者用杏仁膏。 两者口味的差别就是,日式的比较清爽可口,法式的比较浓郁。
59,996,310
84
32
那些有图案的饼干是如何做出来的?有什么简单好操作的图案可以推荐给新手吗?
某宝上面可以淘到最简单的做烘焙饼干的印花模具。 但是谁说没有专门印花的模具就做不出美貌又图案的饼干? 豆果美食的用户可是十分的有想法的。 纽扣饼干 利用做曲奇的裱花嘴就能做出萌萌的饼干 BY 巧厨烘焙1 据说第二颗纽扣赠予别人是用来表达爱意的,如果你也想送纽扣又怕衣服上的纽扣都悉数遭殃,那就送他纽扣饼干吧,满满一盒的纽扣饼干比起巧克力好像更有新意些,而且不会发胖哦!给孩子当零食带去学校,或是自己闲暇的时候吃吃都不错,酥脆的口感即使是家里的老人也吃着方便,鸡蛋黄油的香浓味道更是适合每一个挑剔的口味。圆圆的小饼干一口一个,简直萌到没有朋友 主料 黄油40克;盐1克;低筋粉100克 辅料 糖粉40克;鸡蛋20克;泡打粉1克 做法 1.黄油自然软化后加入糖粉和盐先用硅胶刮刀翻拌均匀再用电动打蛋器打发 2.再加入鸡蛋充分打融合 3.分次筛入低筋粉和泡打粉先用硅胶刮刀翻拌混合 4.再用手团成团,放置几分钟备用 5.将面团放硅胶垫上用擀面杖擀成薄面片 6.再用大号裱花嘴口刻出一个个圆形 7.将刻好的圆形用小抹刀轻轻移到不粘烤盘上,有距离的摆放好,尽量注意不要变形 8.再用小一圈的裱花嘴口在圆形中间刻一个浅点的圆圈印子 9.用一个粗点的竹签或牙签在里面圆形里扎4个对称的孔 10.都扎好孔放进预热好上下火175度的烤箱,中层烤10分钟左右至表面金黄色即可出炉 11完成 详情点击纽扣饼干┃萌到没朋友的做法_【图解】纽扣饼干┃萌到没朋友怎么做如何做好吃_纽扣饼干┃萌到没朋友家常做法大全_巧厨烘焙1_豆果美食 【牛奶饼干】下午茶甜点 只用叉子就能做出朴实印花 BY 糖小饼 这个量我做了16块,每块比较大,但是很多人反映说太大了,以至于我都开始觉得自己是不是记错了= = 另外根据@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姑娘的反馈,这个分量她做了46块(每块8克)。根据@良辰fy 姑娘的反馈,分成16g每个的大小,这个分量一共做了25个,刚好满满一盘。仅供大家参考~ 主料 无盐黄油80G;糖粉60G 普通面粉115G ;玉米淀粉65G 奶粉40G;鸡蛋1个(去壳重约50G) 1. 无盐黄油软化后加糖粉打至发白 2. 加入鸡蛋搅打均匀 3. 筛入混合粉类(面粉、淀粉、奶粉)拌成团 4. 分成小剂子,搓成球 【重复申明】 这个量我做了16块,每块比较大,但是很多人反映说太大了,以至于我都开始觉得自己是不是记错了= = 另外根据@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姑娘的反馈,这个分量她做了46块(每块8克)。仅供大家参考~ 5. 用叉子按压,我的面团稍干,按压会产生一些自然的裂纹 看原方的成品是没什么裂纹的,所以猜测是我的奶粉吸水太强 6. 垂直之前纹路的方向再按压一次形成格子纹 7. 送入预热好170℃的烤箱中烤20分钟即可 8 内部特写
不需要学习翻糖等技巧,只要尊重配方工具齐全,萌新也能一次性做出来。 原理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使用卡通饼干模具,加巧克力转印纸,就可以做出形状各异,花纹美腻的饼干啦! 具体操作可以看视频教学,也可以看下文的详细步骤: 材料 糖粉 45g、黄油 105g、可可粉 5g、竹炭粉 2g、全蛋液 35g 金龙鱼低筋面粉 300g、巧克力转印纸 3张 过程 1、105g黄油提前软化至用手可以轻轻戳出一个洞。 2、软化的黄油加入45g糖粉稍稍压拌均匀,避免打发时糖粉飞溅。 3、用电动打蛋器打发至颜色变浅,体积变蓬松。 4、分三次加入35g全蛋液搅打均匀。每次加入蛋液后充分打发,再加入下一次蛋液打发。 5、筛入300g金龙鱼低筋面粉揉匀成团。 6、将面团平均分成3份,一份加入5g可可粉,一份加入2g竹炭粉揉均匀,还有一份就是原味。 7、分别将3个颜色的面团,夹在油纸中间,擀成厚度6mm薄片,放入冰箱冷冻30分钟左右。 8、取一张巧克力转印纸,覆盖在冷冻好的薄片上,可以用擀面杖稍稍擀一下,让图案更加服帖在薄片上。放入冰箱冷冻1-2小时,其他面团做法相同。 9、取出薄片,小心地掀开转印纸,用卡通饼干模具切割成喜欢的图案。其他面团做法相同。 10、切割好的转印饼干胚小心移入烤盘中。 11、送入提前预热好的电烤箱中层,上下火180℃,烤20分钟。 12、转印饼干就完成了! Tips 1、不同的烤箱,温度也不一样,提供的温度时间,仅供参考。 2、冷冻中途不要掀开转印纸,否则图案不能转印上,或是图案不清晰。 3、巧克力转印纸淘宝就有卖了。 最后,如果你觉得这个方子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给我点个赞噢!
59,996,327
123
52
有哪些处理烘焙边角料的方法,剩余的蛋白和蛋黄不想浪费?
我剩的蛋白比较多,目前我觉得比较好的办法是做成达克瓦兹dacquoise 去东京的时候吃过这种甜点,做成椭圆的两片,中间各种夹心,从此就爱上了,一般用模具做,淘宝搜索达克瓦兹模具就行 配方如下(单位为克): 蛋白100 糖30 干燥蛋白2 寒天粉2(海藻提取物,和琼脂差不多) 打蛋白到6分发然后加入剩下的混合好的材料打发成法式蛋白霜 杏仁粉60 糖粉60 低粉15 这三样拌匀加到蛋白霜里混合均匀然后挤到模具里,抹平,拿走模具,撒两次糖粉,如下图 间隔五分钟让糖粉渗透到面糊里,入炉180℃,烤12分钟左右即可,等凉了就挤夹心,夹心一般是各种口味黄油霜(Crème au beurre )或者甘纳许 还有另一种就是做法式甜点的饼底,比如Pierre herme 经常用到 第三种做法是挤小圈圈撒上榛子碎,直接烤干做成饼干,Pierre herme 店里有时候有卖,榛子口味的超级香
教大家一个我多年烘焙的小诀窍,跟我念~ 溶豆指的是蛋黄溶豆,马林指的是意式马林糖,其实就是蛋白糖的一种。这是我用来处理蛋白和蛋黄最爱做的两种食物。 配方如下(马林糖我有制作视频,就直接po视频了) 方子来自帮友@君子恩 份量 :2盘 用料:蛋黄 4个、柠檬汁 8滴、细砂糖 15克 、奶粉 20克 1.蛋清蛋黄分离 2.烤箱100度预热,柠檬汁挤几滴到蛋黄里 3.细砂糖加入蛋黄内 4.用电动打蛋器低速打发,中途把打蛋盆边缘的蛋黄糊刮进去,一直打到蛋黄糊滴下去有纹路,不马上消失即可 5.加入过筛的奶粉,用电动机低速打两圈 6.把蛋黄糊装入裱花袋内,用圆形裱花嘴就可以 7.用塑料刮板推到前面 8.烤盘内垫油纸,挤入烤盘内,注意留有空隙 9.烤箱上下火100度18到20分钟就可以了 10.冷却后立马揭下来,放入密封罐里密封保存 11.很可爱的小颗蛋黄溶豆哦,而且不太甜,非常适合小宝宝吃 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吧~也可以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烘焙帮”,国内最大的烘焙社区,每天分享一道简单易做的方子~
59,996,327
151
76
有哪些处理烘焙边角料的方法,剩余的蛋白和蛋黄不想浪费?
做烘焙时候经常有蛋白和蛋黄用不上的情况,扔掉是最不明智的举动。秉着对食物的尊重,要让每一道食材物尽其用,发挥最后一点光和热 消耗蛋白好办法如下 蛋白薄脆饼 BY 君之 主料 蛋白(约35克)1个;中筋面粉(即普通面粉)50克 黄油50克;糖粉60克 做法 1. 黄油室温软化(软化即可,千万不要溶化成液态),加糖粉并用打蛋器搅拌均匀,不要打发。 2. 分三次加入蛋白,同样用打蛋器搅拌均匀。 3. 搅拌完成后,是可流动性的细腻糊状 4. 倒入过筛后的中筋面粉。 5. 继续用打蛋器搅拌均匀。均匀即可,切记不要过度搅拌。 6. 把搅拌好的面糊装进中号圆孔裱花袋,在涂了油或者垫了防粘纸的烤盘上挤出一条条的条状面糊。放进预热好的烤箱,160度,上层烤15分钟左右,烤到边缘金黄即可。 蛋白椰丝球 主料 椰丝80克;椰丝(沾表面)10克 奶粉20克;低筋面粉20克 蛋白2个;细砂糖50克 步骤 1. 把椰丝和奶粉、低筋面粉、细砂糖混合均匀。 2. 蛋白用筷子打散(不需要用打蛋器,否则会产生过多不必要的泡沫)。 3. 把蛋白倒入椰丝里。 4. 用手搅拌均匀,成为一个均匀的面团。 5. 取一小块面团,搓成直径约2.5CM的小球。 6. 把小球在椰丝里滚一下,让小球的表面均匀的沾上椰丝(此步可省略)。 7. 用这个方法把面团全部搓成小球(约30个),排入烤盘,送进预热好的烤箱。150度,25分钟左右 8. 烤好的椰丝球,外表香脆内部酥软 小贴士 1、这款椰丝球,烤的时间和温度很关键,用稍低的温度,较长的时间来烤焙,才能烤透,让内部口感香酥。 2、椰丝球不要做的太大,直径不要超过2.5CM。每一盘的椰丝球大小要均匀。 无油超松脆【奶香蛋白饼】 详情点击无油超松脆【奶香蛋白饼】的做法_【图解】无油超松脆【奶香蛋白饼】怎么做如何做好吃_无油超松脆【奶香蛋白饼】家常做法大全_默默扒猪皮_豆果美食 消耗蛋黄好办法 消耗蛋黄的小饼干 BY 胶P糖 主料 蛋黄4个(85克);低筋面粉150克 玉米淀粉80克 辅料 奶粉30克;泡打粉2克 白糖50克;玉米油(或黄油)50克 步骤 1. 将所有材料放一起(若用黄油则需融化使用),用折叠的方式和成面团,千万不要过度揉面以免起筋,那就不酥了 2. 将面团醒片刻后擀成大片,用模具切割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3. 烤箱预热170℃,上下火,放在中下层烤16-20分钟,可根据你的烤箱来调整 消耗蛋黄--法式焦糖布丁(免熬糖) BY yanx520— 主料 蛋黄3个;淡奶油225克 牛奶75克;细砂糖(或糖粉)30克 做法 1. 淡奶油和细砂糖倒入盆里搅拌均匀; 2. 边搅拌边加入牛奶,搅拌至糖完全融化; 3. 蛋黄打散; 4. 将蛋黄液倒入刚才的液体中; 5. 搅拌好的布丁液会有很多泡泡 6. 过筛,去掉气泡和液体; 7. 装入模具里; 8. 提前预热烤箱,烤盘装热水。放入烤箱中下层,200度烤30分钟,表面出现焦糖色即可。具体温度根据自家烤箱设定 9. 成品。 更多美食花式烹饪方法可以在以下平台获得~ 微信:豆果美食(ID:douguocom) 微博:@豆果美食
我很喜欢蛋白霜,就介绍一些用到打发蛋白霜的甜点好了。 帕夫洛娃(Pavlova) 一款澳洲甜点,实际上是一种低温慢烤的蛋白甜饼,难度跟打个法式蛋白霜差不多。它做法简单颜值又高,很适合作为聚会点心。因为一般比较甜,所以大多会搭配酸口的水果来平衡味道,吃起来外面是一层糖壳,里面是很软的棉花糖。 · 天使蛋糕 可以说是无蛋黄版的海绵/戚风,颜色洁白,口感较Q韧,是解决3个及以上蛋白的好方法。传统的天使蛋糕是无油无水的,做法就是打发蛋白霜拌入低粉烘烤。现在也衍生出加植物油和牛奶的版本,做法跟普通戚风一样,所以也没什么难度,推荐。 · 慕斯 其实在国外,很多慕斯都是用蛋白霜来承担“泡沫”这一部分,而非打发淡奶油——又或者是蛋白霜和打发淡奶油一半一半。使用蛋白霜的慕斯泡沫会更大更脆,吃起来更轻盈、更具“空气感”,很适合夏天。 · 蛋白糖 蛋白糖有多好我已经在→有哪些颜值很高、制作简单、又适合送人的烘焙? - 知乎 里讲过了,就是快手、简单、零难度、高颜值。如果刚好剩了一个蛋白,做蛋糕嫌太少,丢了又浪费,不如就试试这款酥脆的小零嘴吧。 · 棉花糖 棉花糖=糖水里加了吉利丁的意式蛋白霜,只要你会打意式蛋白霜,就可以做棉花糖了。跟外面卖的棉花糖最不同的一点是,自己的棉花糖想做成什么样的就做成什么样的,脑洞可以肆意放飞——就是不知道做得太可爱了会不会舍不得吃而已。 --------- 下周这只熊就正式搬家咯!从6月5号开始大家最想看的靠谱配方将会正式在机构账号 @焙忘录 上更新,届时内容会更多更精彩,还没关注的胖友快快关注起来吧!同时个人号 @熊吃蛋糕吗 这边也会继续更新其他内容,还是你们最可爱的熊;->
60,054,134
41
13
如何让游戏既能有电竞的深度,又可以吸引休闲玩家?
如何让游戏既能有电竞的深度,又可以吸引休闲玩家? 这两个问题的关联性其实不大,因为玩竞技的玩家和想要休闲的玩家他们的需求基本是不重合的。在同一个游戏中,只要你别把竞技玩家和休闲玩家放同一个队里面,还要让他们打PVP,那么他们完全各玩各的并且都乐在其中。 不过如果你想的是用同一个模式把休闲玩家和竞技玩家装在一起还要让他们都满意,那么这个问题恐怕是无解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守望先锋,天梯模式都是竞技玩家在玩,快速模式是休闲玩家和竞技玩家混着玩,休闲玩家被迫跟竞技玩家一起求胜,但是游戏本身竞技深度又不够,最后就是两面不讨好。 扯远了,说回来。 休闲玩家的需求其实很简单,不外乎以下几点: 随性:没有严格的套路要求,自由选择的空间大 慢节奏:可以有一定的对抗强度,不过差距不要太大 成就感:输了挫败感不强,赢了也要有成就感 所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多人合作PVE,提供多种难度选择,区分开难度梯度(低难度点击就送,普通难度一顿操作,高难度则需要配合),再把副本数量丰富起来,就能满足休闲玩家的要求。 不过做PVE对于厂商的更新压力会很大,因为副本终究是会刷腻的,所以在保持更新的同时,最好也加入休闲PVP模式给予补充。 在休闲PVP上面,比较好的选择是加大团队数量,用人数去冲淡玩家的水平差距。同时应该增加玩家的选择(敲黑板!"战法牧不配齐你们谁都别想赢"厂就是一个反面例子),最好是使战场趋向于大乱斗,再根据需要增强秩序或者让局面更加混乱。 另外,资源奖励也是降低挫败感,提高成就感的关键。这里提一下《全境封锁》,它的PVP模式只要你完成了一局,不管输赢都会给予保底装备箱,胜利了会多一个,表现好也会增加奖励数量,即使是新手也能获得乐趣。 做到这几点,休闲玩家的基本盘就稳了,其他诸如自定义房间,地图编辑器之类的都是锦上添花,不是重点。 竞技深度,这个词往往与游戏难度划上等号,一提起这个词不少玩家就会想到在quake这样的游戏中被高手支配的恐惧,而且竞技深度高的游戏玩家门槛也好像特别高,使休闲玩家望而却步。可是事实上,有个词叫“易学难精”,正是竞技深度与休闲娱乐两全的最好体现。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厂商当属任天堂。 比如最近大火的马里奥赛车8,初上手发现这游戏只用四个键就能操作,但是等你到了网战或是看大佬视频就能发现“woc还能这么操作?”"居然能跑得这么流畅?",这正是竞技深度的体现。话又说回来,即使是纯抓地流也能过150CC的三星,名次越后给的道具越好,这些都让休闲玩家也能乐在其中。 (马里奥赛车,竞技深度与休闲的完美结合) 所以,竞技深度和休闲玩家并不矛盾,如果你觉得这两者冲突了,那么多半是因为游戏将两种不同游戏态度的人放在一起了。
其实任天堂的大多数游戏,都具有这方面的特色。 有答主提到了《口袋妖怪》,没错,这个绝对是一个很经典的例子。 其实任天堂的另外两款游戏《马里奥赛车》和《任天堂明星大乱斗》都属于这种类型的游戏。休闲玩家对于游戏本身的体验绝对不差,而对于那些追求竞技元素的玩家来说,这两个游戏的深度也完全不亚于那些专业的赛车游戏与格斗游戏。可以说完美的兼顾了不同玩家的需求。 而任天堂的新IP《喷射战士》也是射击游戏在竞技和休闲两个层面的完美融合了。从任天堂发布的NS宣传片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任天堂明显想把《喷射战士》这个游戏打造成竞技游戏,然而这个游戏的休闲要素也没有什么降低,从这一点来说这个游戏非常的了不起。 三大传统电竞游戏类型:枪、车、球。老任已经做了两种了,所以我特别期待,老任对于球类的竞技游戏会有怎样的处理,加油吧,任天堂!
60,448,928
31
16
自己用自己表情包是什么体验?
我给自己拍了一组绿头鱼的表情包,我现在发现了,带上头套我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哈哈哈~ 图如下: 去掉了水印,有喜欢的可以自取,图一乐呵~ 更新一组
大概就是被认为是表情包本人吧。 朋友帮我拍完照片之后,我一看怎么那么适合当表情包!!! 她冷眼看我很是淡定地说「你不就是表情包本人吗!!!你比较适合当个谐星!」 emmm……其实,我觉得搞笑的本质是带给朋友快乐吧,我故意搞笑,或者特别自恋又做作得可爱的时候,她们每次的叉腰大笑或实力吐槽都是高压生活缝隙里最容易满足的快乐了。 生活太不易,「能逗乐人」真的是一项非常厉害的技能了。
60,486,294
566
306
新传考研,可以推荐好考的学校吗?
考研真的是一个拼心态和体能的过程,漫漫长路,一些心得和体会分享给大家~ 作为20届考研生,虽然已过去两个多月,但那些奋斗的日子仍然历历在目。我考研准备的时间比较早,大概是19年3月开始看专业书目。专业课书总共背了10轮。 其实新传考研只要抓住这几个方面并不难。一是院校真题,了解学校出题风格。二是追热点,热点主要分为学界热点和业界热点。三是背书要仔细全面,打好基础。四是实务练习,可以跟着公众号练习,也可以和研友一起相互批改。 3月-6月主要是看专业课书,看完后做每本书的思维导图。同时学习英语语法和背英语单词。 7月-8月暑假留校复习,开始复习政治和做英语真题。8月6日开始背专业课。我用的是艾宾浩斯记忆表格的方法背书,四本书同时背诵。背到第7天的时候,背诵量特别大,经常一天要七八个小时的书。但是,当你坚持下来后就会发现这种方法背得特别牢固。(多亏第一二遍的背诵是全面的和牢固的,以至于今年考到的小知识点才能完整地写出,及时考前一个多月也没有复习这个知识点。) 9月-10月是英语的巩固阶段和政治的打基础阶段。专业课这个时候已经背到第二遍和第三遍。 11月-12月是最后的冲刺阶段。主要精力放在政治上,专业课可以做一些拓展,例如做属于自己的专题笔记等。 首先是择校问题,大家选学校的时候一定要主要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地区,沿海或者不沿海都和自身未来发展有关。二是院校排名。三是自身情况,很多人特别努力却考不上,和没有结合自身实力考虑有关。 选好学校后就要决定是考学硕还是专硕了,学硕和专硕的主要区别在学硕考英语一,而专硕考英语二(当然有的学校专硕也考英语一),其次读研时长:学硕3年,专硕一般为2年,学硕的学费更加便宜。其余的考博、奖学金、就业之类的没有什么区别 考研的时间点也把握好 专业课的复习流程 一、如何看书(这里提醒下大家以院校公布的初试书目优先看,学有余力再去拓展)。每本书看完以后一定要有一个这样的框架,而不是碎片化的知识。 二、怎么追热点 热点主要分为学界热点和业界热点,大家可以收集后整理成自己的专题笔记。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新传公众号。 学界热点和业界热点的主要区别: 学界热点是学术界各位大咖们的研究成果、论文、期刊等,而业界热点是每月的热点事件。(推荐新传土拨鼠的每月热点报告,这个是我每个月都会看的热点报告)。当然如果时间充裕,大家也可以自己整理热点事件,这样更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考能力。 最后可以形成这样的一个一个的文件夹 三、如何看论文(后期专业课拓展) 推荐的论文期刊主要有:《现代传播》《新闻记者》《南方传媒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当代传播》等。 论文主要分为这四种,在看论文时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看,重在了解文章框架,学习专业化的表达、小标题是怎样拟的。 考研过程中有很多时候想要放弃,特别是在最后关头,考前两个星期突然发烧,边咳嗽边背书,即使犯困也强撑着不妥协。但后来你会发现,其实结果并不重要,通过考研提升了自己的媒介素养、信息搜集能力,以及对这个世界有了全新的看法。 原作者:KONNY的移动城堡 原文链接:知乎用户
新传属于文学学科大类下,考研主要有两个方向,学硕主要是新闻学、传播学和新闻传播学,专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新闻与传播。因为新传不考数学,且比较欢迎具有双学科背景的同学,所以一直都是跨专业考研最热门的选项之一,所以近几年报考一直很热。 在考试科目上,新传的专业课都是学校自主命题,考两门专业课,一般分为基础和实务。公共课是英语和思想政治理论,学硕一般考英语一,专硕一般考英语二。 新传择校时,有几个因素非常重要: 本篇文章先汇总一下新闻传播学的热门院校2020年的分数线,等2021的分数线出来,也会增加。有些学校放的是拟录取名单最后一名的分数,也就是录取最低分,部分学校没有找到,就以学校进入复试的基本线为准。(有的学校解读会慢慢补充) 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院、汇丰商学院招收新传硕士。 主要导师:陆地、彭波、史学军、王洪喆、许静、张积、陆绍刚、胡泳、何姝、程曼丽、陈刚、祝帅、杨伯溆、师曾志等。 2、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硕招收19人左右,新闻与传播名额10人左右。 3、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传播学领域顶尖院校。 导师:陈力丹(无论考哪所学校,建议都要看陈老师的书)、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堪称经典》、蔡雯、方汉奇、方洁、黄河、黄百精、匡文波、刘海龙、马少华、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人手一本)、孙利军、杨保军、郑保卫、张辉锋、周骏、高钢等导师。 4、中国传媒大学 5、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是公布每年报录比的学校,2020年新闻与传播专硕复试分数线369,录取30名统考生,报录比14:1。上交的题目主要分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和实务,试题贴近时事热点,非常灵活。 6、复旦大学 7、武汉大学 8、南京大学 9、南京师范大学 10、暨南大学 11、浙江大学 浙大全日制新传专业2021年收费标准为10W/全程,所以大家要考虑到学费。学硕就是8000/年,正常水平。浙大成绩计算方式:(初试成绩/5)*60%+复试成绩*40%。(复试由笔试和面试构成,面试占70%,笔试占30%)。 12、上海大学 13、华东师范大学 14、四川大学 15、北京师范大学 导师:喻国明(我看了好多喻老师的论文)、秦艳华、宋素红、王长潇、吴冬艳、姜申、周敏、张洪忠、禹建强、丁汉青、刘斌等。 16、中央民族大学 17、厦门大学 厦大新闻传播学学科评估等级B+,2020年报录比数据如下: 18、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硕)从2019年开始从2年改为3年,学制变长了。苏大指定参考书,大家可以去官网查看,需要注意的是,从2020年开始,苏州大学参考书增加《数字媒体传播概论》,大家一定要特别注意。 2020年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硕报考人数125人,分数线355,最终录取10名统考生;新闻与传播学硕报考1377人,复试分数线370,最终录取71名统考考生。 19、中山大学 新闻与传播复试分数线要求总分355分,政治、外语单科线52分,业务课单科线90分。此外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数字媒体(非全日制)方向2020年接收3位调剂考生复试,分数360-369。 接下来的学校还会更新,大家想看什么学校可以留言。关于考研择校也可以领取知乎上面的免费课程,可以为我们解决一些常识性、各科时间规划的问题。
60,498,981
111
18
有哪些适合爸爸跟孩子一起玩的游戏或者活动?
带娃能玩的可多了,玩中学、玩中练,玩中获得乐趣。 我现在每周带叶女士(我闺女)出门跑步2-3次,为了增强娃的体质,希望娃鼻炎能通过跑步改善一些。 每天晚上,只要我不加班,就陪着娃读书,从近一岁开始抱在怀里读到现在坐在学习桌边读。 也带着叶女士跳远、玩躲避球、抓尾巴、藏猫猫,只要跟我玩,她都挺高兴的。 也陪她扮演过小婴儿、资深病病号、当过大老虎、小猴子,有时候也是娃的小闺蜜,也一起聚餐过家家、描眉画眼逛逛街。 画画、玩彩泥、玩黏土、玩彩绘,都是常规操作。 她喜欢做美甲,我是美甲师的陪练;她喜欢玩旋转木马,我也是陪练;她想开拖拉机,我抱上去过把干瘾;甚至打扮小公主,我也可以捏着嗓子客串一把。 搭积木什么的都太平常,有时候我自己的就是积木垫子。 玩雪、玩雨、玩水,接近大自然,娃开心,我也开心。 察小虫子、种蘑菇、采野草莓、捉小鱼小虾,小动物小植物们,我俩齐上阵。 去动物园、水上乐园、放烟花,周末安排满满的,也经常不花什么大钱的去朴素的露个营。 当然跟孩子一起玩耍,并不都是娃的主场,有时候给孩子打扮打扮,是老父亲的专属福利(有被媳妇儿骂的风险)。 不敢说给了孩子锦衣玉食,但她的生活足够丰富多彩。 当我们真正开始陪伴孩子,不用担心没有合适的游戏或活动,只要用心和孩子在一起,随时随地都是快乐的时光。
这个问题,我感觉取决于每个爸爸的喜好呀!不过爸爸们似乎都有一个共通点-谁还不是个「归来的少年」?! 爱玩是娃的天性也是爸爸们的天性,谁家不是乐高,遥控车,无人机爸爸比孩子玩得还起劲?那倒不如让爸爸们发挥下自身优势,动手给孩子做个自制玩具吧→戳视频
60,570,504
110
28
对学医有很大兴趣,但害怕医生挣钱少,怎么办?
2021.05.15更新;当年规陪的时候上面宣传以后不规陪不能升职称,而今年我终于到了考主治的年纪才发现,就算你不规陪一样可以考主治,甚至还有年限不够花钱走后门都能参加主治考试的情况..........有时候社会就是这么黑暗腐败得理所当然……………… 小透明100赞了,看来不是我一个人啊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要多穷几年!”医学生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又穷几年。”医学生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专培不能算穷……专培!……读书人的事,能算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社会贡献”,什么“行业准入”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嗯嗯啦啦啦,自行百度,《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5、3、n,十年苦力欢迎你,
不愿意承担道德拷问和犯罪风险的话,普通医生的收入水平就是普通中产阶级,远到不了高产。和白领相比只不过有光环加成及特殊资源罢了。 ————分割线———— 大致浏览了下其他答案,发现很多人还是很想当然的。到底哪个告诉你们,医院越好、营业额越高,医生收入就越高的?牛院的院长们秉持的原则是爱干干不干滚,好吗? 绝大多数全国学科分会下设学组的委员级别以下的医生,在牛院院长们面前都是可以替代的普通人,居然还有答主YY院长们会对正高很客气、江浙沪正高“起薪行规”税后60万,真是看了让人尴尬。沪上某顶级医院当年挖S教授、Z教授当科主任都只开了大几十万,Z教授来了原主任出走另外一医院,也没见开特别高的工资。 还有提到副高带组后收入飙升的、过百万的。以前是这样没错,现在?未来?谁都知道这个收入飙升的原因,上面的行政口监察口官员们更清楚。他们睁只眼闭只眼,大家相安无事;真的较真了,纪委介入后约谈,轻则上缴,重则查到跳楼。前阵子某top5医院几乎全院中层都被约谈;再往前,由于某知名老牌医院执行中央政策消极,该院某赚钱科室全科被约谈,从此江湖中的高收入神话就此破灭。还有人说红包啥的我也是醉了,你要是路子硬那没事,否则被谁举报了或暗地捅一刀,轻则失去晋升机会,重则丢掉工作。 医生的收入复杂的很,每个医院乃至科室都差别巨大,一切都取决于分配制度,不问内部人员根本搞不清楚收入情况,而且随时可能会变。
60,570,504
919
453
对学医有很大兴趣,但害怕医生挣钱少,怎么办?
有的时候啊,我也是个矛盾的人。 比如,他们都说,医生是典型的精英阶层,高学历,专业性又高,是现代社会受人敬仰的职业。 但其实,无论是看着每个月的收入,还是自己平时看到的医疗社会新闻,我总感觉不出自己哪里是精英阶层。 有的时候啊,我也会思考到底要挣多少钱,才是我所觉得满意的生活。20k?50k?或者直接年薪百万?在上海待久了,会觉得,多少钱都有多少钱的活法,可能差别就是,我们各自点外卖的心里价位。 说实话,无论在哪里当医生,达到资产阶级基本不太可能,全国可能也就那些个大外科医生可以做到。但换句话说,无论在哪里当医生,小康总是没问题的,好一点的到中产。 我真正想说的是,你问题的前半句话, 对学医很有兴趣。 说来也巧,我也很有兴趣。以至于高考所有的志愿都是医学院,八个老牌医学院我填了4个,最后阴差阳错到了上海。 我是学麻醉的,是一个不太有成就感的学科。因为麻醉嘛,不像外科开个刀就实实在在的解决了病痛。麻醉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打一针,睡一觉,所以别人不觉得你是医生,所以大家都是麻醉师麻醉师的叫,很少有人叫麻醉医生。 但我记得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保研的综合排名是第一,所以有几个外科的大主任想收我,不乏赚大钱的骨科和血管。但我当时没答应,选了麻醉。 为什么呢?因为兴趣这个东西很奇怪,我跟你说个故事吧。 我在麻醉科实习的时候,搞胸外科麻醉,每天七点到手术室晚上八点走。但在胸外麻醉的那一个月,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觉得明天又做胸外麻醉很满足,每天睡的舒服而踏实。第二天早上起来几乎是哼着歌去上班。 我当然也会和别人抱怨好累啊,怎么又加手术啊,还让不让人下班了,当医生好累啊,算了毕业转行转行唉唉。 但只有我自己无比清楚,我以后是要干麻醉。 当然真正作为一个医生,开始读研,规陪,写文章,忙毕业等等,真的很让人心累。 有的时候也会羡慕别人的工作轻松还赚很多钱。 有的时候也会心烦怎么赚的这么少京东618看着都买不起。 我觉得这都很正常,过一种生活,当然羡慕比这更好的生活。 那要转行吗? 老实说,我想过。 身边也有人这么干并且干的不错。 但说实话,老板把三篇文章压给我,实验室的PI再每天催我出实验结果,有的时候还要和小老板讨论有些新的问题要不要搞个Meta看看,这些让我觉得又累又疲惫的工作,让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在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上一点点的往前走。你看着自己今天写完的intro老板没怎么改,然后过一段时间翻译的专著上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不算白干活,或者你麻醉完苏醒病人的时候他会给你拱手做个揖说谢谢,还有你看着外科大出血但你死命的就是把血压抗住了。 说白了不都是活这么个成就感。 当然,学术圈不好混,大家都有各自的套路,潜规则。但哪里又不是呢? 当医生钱不好赚别人都不理解你,但哪个行业又不是呢? 我当初说要转行的时候,老妈问我,你看过围城吗? 哑口无言。 再跟你说个小故事。 今天下午去接Anesthesiology的主编,世界级的大佬参加老板的OCAP,在车上我开玩笑说, K教授你太慷慨了,我记得大会给您订的机票标准是5000美金的商务舱,您结果给我们的invoice是2000美金来回的经济舱。 他说,噢,那太贵了。way too expensive,我觉得这不对,这个钱不应该我花掉,我觉得别人也不会如此。 我们相互一笑,他补充一句,不过我的确在checkin的时候多花了一百美金选了安全通道的位置,我的腿没有suffer…我要把这笔钱找你老板报销哈哈哈 这是美国ASA会刊的editor in chief,远在全球前50吧,但他踏这双camel的山地鞋就这么坐着经济舱来了。 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 我把咖啡递给他的时候,他两眼放光的说omg,你太Sweet,so appreciate…… 全球前50的学者呀,像个孩子。 回到正题啊, 题主你有没有发现你其实很幸运, 因为你对学医有兴趣,你有对一个职业和工作有兴趣,这本来就是被blessed,比那些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什么的人要幸运。 怎么样不是赚钱,要赚多少钱才算多呢? 快来医院干活吧
看了一圈都在说想赚钱,莫学医的这种装逼话。 我告诉你,既然铁了心想学医,就往骨科心内科肿瘤科这三个最赚钱的科室钻,前提要进省级大三甲医院,等做到副主任级别带组以后,并且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收入百万很轻松……另外,协和并没有你想像收入高啊。很多人不懂在装懂~ 如下贴几个例子,爱信不信, 1. 北京上海的医生:北京上海很多知名的大医院, 很多人会想当然认为在这些医院工作的医生肯定收入很高。 这句话怎么说呢, 也对也不对,事实上,北京上海的医疗系统是中国最泾渭分明,最苛刻的系统,具体表现为:有些医生肥死,有些医生穷死 a.我有同学在北京排名前三的医院的泌尿外科, 现在是主治,一个月多少? 8K。 你信么? 我是相信的, 因为他到现在也买不起房,我回国到北京找他玩,到他的宿舍,一看就是真穷,不是装出来的; b。 我也有同学在北京最好的眼科医院,现在也是主治,一个月12K,好在家里资助早早买了房,现在讨了个漂亮媳妇,生活还算滋润; c. 我还有同学在阜外医院,听起来牛B吧? 可是她一个月才6K, 好在她是女的,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 d. 我还有同学在上海的华山,也很穷,每个月大概10K; e. 同学,北京一般医院, 内科, 6K左右 f. 我一个比较年长的师兄,现在是北京一个一般三甲医院的科室副主任, 前年跑到米国来做了2年博士后,省吃俭用,攒了点钱,不过上个月和他QQ聊天, 他还没买房,据说首付还差点; g. 另外一个同学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系统的, 一个月4K, 你信么? 我相信,因为他去年实在受不了辞了职跑到瑞士做博士后去了; h. 还有同学在301读博的,博士没毕业就不干了,跑到医药公司做器械代表去了,现在一个月30K以上,生活算是不错了 在和我这些同学聊天的时候,他们也都提到一个共同点:科室主任很肥。 北京上海的医院阶层森严,几乎所有的外快和灰色收入都把持在主任那个层次,顶多漏点汤水给下面的医生,有些科室主任更毒一点,大权独揽,一点油水都不给,包括科室副主任(上面的师兄就是例子)。因为本人所在的层次和年龄的关系,我认识不到北京上海大医院主任级别的人,所以我没法提供更多信息。 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我就不拿来说了。 j. 如果说可以用“主任们富死,小医生们穷死”来概括北京上海的医院, 那么对于广大的二线城市来说,最恰当的概括应该是“医院和科室太重要了”。 论收入,这些地方的少数医生可以完全媲美美国医生的收入,但是大部分医生也就是当地平均收入的中上层,饿不死,但是也没多少钱。 如果进入一个好医院,哪怕最一般的科室,月入10K都是最普通的,热门的科室的一些主治都能轻松达到50K,更不用提主任级别的了; 但是如果进入个一般的医院或者分配制度不好的医院,一个月2K-6K都是很常见的。 这个现象咋一看很奇怪,事实上如果了解中国国情的话,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就像一般人都觉得如果能在中央各部委工作一定很爽收入一定很高,事实上大错特错。越是靠近中央的,越是管理严格的; 越是天高皇帝远的,越是能捞钱的, 这就和以前封建朝代的京官喜欢外放到地方上做官一个道理。 不说了,看书去了~
60,589,110
45
26
全球化使哪些群体的收入变差了?为什么?
首先,变差定义为相对收入减少,或者效用减少;或者两个都有 根据HOV的要素禀赋理论,加入A国资本较多,B国劳动力较多,那么一旦开放自由贸易,A国的将出口资本密集型产业,B国将出口劳动密集型产业;A国资本持有者相对收入增加,劳动力收入减少;B国劳动人口相对收入增加,资本持有者相对收入减少。 Costinot and Vogel (2010) 使用匹配理论分析这个问题的。它的基本想法就是劳动力的技能高低是连续的,每个工作的难易程度也是连续的,高技能劳动力匹配更难的工作。A国和B国在技能的分布上有所不同:A国的技能分布整体上优于B国,开放的条件下,A国的收入差距变小。其中的原因是每个特定技能的工人被匹配的工作难度变小了(或者说,每个特定难度的工作都由更高技能的工人完成)。高技能工人在更难得工作上有更加显著的优势,但是高技能工人下移更加明显;另外一种情况是,A国的工人技能分布方差比较大,A国会收入差距缩小,匹配的工作难度差距缩小。高技能工人会变得差了。这个文章,以及他们其他的文章都是只能好好看的。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Helpman(2016)做了一个很详细的review。它指出经济增长,全球化,贸易个不平等都是相互交叉影响的。拉丁美洲和其他一些发展中的经济体的收入差距变小,但是OECD的一些国家收入差距变大了。 参考资料 Costinot, A., Vogel, J., 2010. Matching and inequality in the world econom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18, 747–786. Feenstra, R. C., 2003. Advanced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Evidence. Th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elpman, Elhanan Globalization and Wage Inequality NBER Woking Paper 22944
相对有钱国家的相对低收入群体。 因为全球化后他们出现了更廉价的替代品。
60,698,303
4,514
2,596
高考结束的那天你都做了什么?
记得我在做完最后一门英语的时候,距离考试结束还剩将近二十分钟,外面是阴天,我再检查了涂改,机读卡和答题卡没有非智力因素错误之后,就将笔扔在桌上,当时想的是管他这个考试多重要,反正我也考完了,我就是要把这余下的二十分钟玩过去,然后我就看着窗外发呆,一直发呆,直到考试结束,当时想的啥我现在也记不起来了,总之6月8号晚上没回家,在外面玩儿的很开心。 6月9号一天是在我们当地一个酒店办了一个谢师宴,当时好多同学都喝趴了,我和几个要好的朋友轮流给我们最喜欢最有意思的生物老师灌酒,结果到最后我们都晕了,老师他还一个人走回家了,哈哈。 虽然现在上了大学难免对大学有些失望,没有高中那么有目的性了,但是加油吧,愿你高考结束合上笔盖的那一刻,有着侠客收剑入鞘的骄傲。 考完就玩儿去吧,毕业生没有晚安。 --------分割线-------- 居然赞破百了,对于我这个知乎小白来说还是挺激动的,看了一下自己写的突然发现自己文笔好差啊233333 评论下面要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我就不一一回复了,在这里统一回复一下,要加油哦,争取考上自己心怡的大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这段最难忘的时光。 ----------分割线--------- 没想到答案过千赞了,哇,知乎小白真的很激动啊,看到评论中很多纠结答主是哪个省份的,在这里统一回答一下,其实答主是湖北的啦,刚好赶上我高考那年试题改革加高校扩招,改成了全国卷,本科类尤其是一本扩招了近百分之二十,然后就拯救了于水深火热中的我们这届考生,所以,我们是幸运的,嘻嘻。 emmmmm快要高考的同学们不要慌啊,调整好心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还有就是再考完之后一定要记住自己高考之前为考完后暑假指定的计划。
我看大家答案破千赞后都会再写点什么 新来的我也不太知道规矩 我也再加点好了 回想起来还是很感慨 那天 我在离开教室的时候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拥抱了我们班主任 没有哭 笑着说 老师再见 没错 青春没有结束 真正的人生也才刚刚开始 可是回忆起来那段时光 也还是会热泪盈眶 高考结束也快一年了 18年高考也就要来了 看到几个高中的学弟学妹留言 也祝你们 前程似锦 无愧于心 高考加油 ————————————————————— 最后英语考完之前 我在草稿纸上写 “Dear Li Hua,this is the last time I help you write a letter.” 走出考场的那一刻 特别想哭 觉得一切都像是幻觉 像做了一场梦 在宿舍收拾完所有的东西 把其他人全送走了 看着空荡荡的宿舍 止不住地哭 一边哭一边打扫宿舍 然后擦干眼泪 回了家 再见啦 我的青春啊
60,716,479
74
13
为什么塑料难以降解回收,却仍在大量使用?
1,容易生产。 2,可塑性强。 3,价格低廉。 4,稳定性好。 塑料在人类社会算得上伟大的发明。因为以上的特性,目前还没有其他材料能够代替。其实塑料并非难以回收。只是目前国内的民众垃圾分类观念还未成型,国家相应的垃圾分类配套体系也未建立,使得塑料在回收上的确苦难重重。 不过塑料是确确实实的可再回收物,比如利乐包(普通牛奶盒)、PE塑料膜(入口级的食品包装袋)以及铝塑复合膜等等。这些通常意义上的垃圾废品。经过回收处理。可以制成新的产品。比如厦门的陆海环保公司,以回收利乐包,废纸为主。通过工厂的处理再加工,可以生成新的再生塑料。再生纸浆、以及优可木(即通常所说的木塑)等等环保材料。再生塑料的好处,第一在于减少了市场上对原生塑料的需求,换句话说即减少了石油的采炼。石油在开采和炼制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空气与水污染。第二,因为塑料降解需要很长的时间,填埋会造成土地以及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土地成本也很高。焚烧塑料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加剧空气污染,所以回收塑料垃圾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环境压力,提高了垃圾的可处理能力。 其实目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不能不使用塑料,因为塑料目前无可替代。我们应该把目光投向塑料从生到死,从死到再生的这一条路上来。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塑料的回收率与再生率。 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环保的宣传普及,民众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日常生活中做好力所能及的垃圾分类。把对环境的压力降至最低,我认为这才是目前的可行之道。
首先更正一下题主问题里的一个认知错误,并不是塑料就难以降解回收。降解和回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先说降解,是指具有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在外部作用下(可以是光,热,酸碱,或是生物作用等)分子链中的化学键发生断裂,分子量下降的过程,彻底的降解最终会得到小分子,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降解。早期的塑料,诸如酚醛树脂,乙烯基聚合物等基本都是不可降解的。而在科学家们早已开始研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今天,已经有许多高分子材料是可以实现快速降解的,比如聚乳酸,聚己内酯,PBAT等。 而关于塑料的回收,难以回收的是热固性塑料,比如说环氧树脂,体型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等,它们一旦成型以后,形状就固定了,自然也无法再加热熔化反复回收使用。热塑性塑料则相反,是可以反复重塑回收的。 --- 在塑料开始大量生产使用之前,人们并没有认真考虑过降解回收这些事情,因为塑料起初用量非常小的时候,根本还没出现现在的各种环境问题比如说白色污染啊,海洋微塑料啊之类的,当时石油资源也还很丰富,石油化工产业正处在蒸蒸日上的阶段,也压根不会担心资源问题。 直到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产能和用量已经达到一个非常大的值的时候,因为塑料的种种特性而导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才慢慢出现,这时候人们才开始考虑塑料如何降解,避免污染环境,如何高效回收,减少化石资源的消耗。 但是这个时候塑料已经在很多场合取代了传统材料,并且已经被人们所依赖了。谁会去拒绝一种又轻,强度又大,还容易生产的材料呢? 所以直到问题都摆在人们脸上的时候,人们只能开始研究如何实现降解,如何实现回收。但是技术的普及是需要时间的,现在已经有了可降解的塑料,也有了可回收重塑的热固性树脂(Vitrimers),但是要让他们完全替代现有的传统高分子材料,需要时间。
60,739,260
328
59
想给孩子素质教育,但又担心成绩不够好,上不了好的学校,这样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如何体现?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但是本质上,他们是把素质教育理解成了,整天玩耍,少做作业,美其名曰“尊重孩子,发展天性”。我做的这个定义并不精确,但大体上家长很多把教育会分成题海苦刷和“素质教育”并且把两个作为一个对立面进行理解。 但是就我的认识而言,这样的定义和划分从一开始就完全错误了。在我的认识里面只有低效率的学习和高效率的学习。而前面所提到的教育,统统都是属于低效的。 事实上,把那些在所谓素质教育里面的孩子真的放到填鸭教育里面他们就能够考上好的学校了?而那些考上好学校的学生真的是因为受了刷题填鸭教育才考上的?都不是。我们太多人都会在意那些高考时候的故事和段子了。事实上很多学生是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中发展出来一系列的高效学习的能力,使其在考试之中表现得更好的。真的那些差个一分没考上或者所谓的超常发挥的事情还是少数,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和其日常的表现是对位的。 其实我们会发现好学生,很多时候表现在学习上是成绩好。但事实上好学生的优秀是多方面的:通常这些孩子会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这包括预见性;条理性;对自己能力的准确估计,做出的计划的可实现性高等等);有较强的执行能力;主动积极的学习能力;遇到未知的内容,也会使用更有效率的学习策略;在沟通,理解方面的能力也很强;有良好的情绪的控制能力,等等。 而这些能力表现在日常就是: 不会忘记作业; 上课不会忘带书本和必要的工具; 如果偶然出现忘记的状况,也能够有补救的方案; 老师交代的事情能够准确的传达; 做作业速度快; 能够有充分的睡眠; 同学中由于有能力进行计划和安排,容易获得认同感,自我认识积极,高自尊【(high self-esteem)PS:这里的自尊和我们日常言语上的自尊的定义不同,拥有高自尊的人是自己对于自己的评价高,人会更为积极,认为大家对自己也有高的期待,于是也会更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达到这种期许。反之,低自尊(low self-esteem)的人则由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低,于是也会觉得别人对于自己的评价低,以至于找各种证明自己确实不讨人喜欢,同时还会敌视他人,因为这些人唯一能够太高自己的方式,就是贬低他人。这两个特点也同时要配合准确的自我评估,过高的自尊的人也会让自我过度膨胀,觉得自己自命不凡,高人一等,反而也会成为社交的障碍。】 有较为准确的自我评估,能够设定力所能及的目标,并且获得良好的完成度,进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激励,更多的制定计划并完成。从中获得更多的练习,得到更好的熟练度(这不就是很多家长需要的内容么?) 上课或者做作业可以更快的进入状态,更不容易被打扰; 更多自主的想起学习,而不是被提醒或者被动的被要求开始学习; 更少的激起家长和老师的不满,更多的获得认可和激励; …… 而以上这些内容也会伴随着马太效应越来越好。最终,成为很多好学生口里所说的:我好像生来就是如此。 最后我还是想说,看到题主问出这样的问题,这其实是很多父母所困扰的,也同时困扰过我。但现在我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之后,逐步认清了这些问题背后的理论。并且在也育儿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的证实。 孩子的这些不在成绩上显现的能力其实才是真正构成了成为一个优秀的学习者的要素,而这些要素都不是简单的“素质教育”或者刷题所可以带来的。如何有效的发展这些能力,才是真正的高效的教育。 =================================================================== 再补充一点内容 问题中说到的: 不是名校的人当然也能找到好工作的,以及非名校出来的也能够闯荡不错的。这其实依旧符合我上面说的内容。这就是均值回归,当一个人靠着各种刷题通过了高考,进入了大学。但是缺乏那些在分数上看不见的能力,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些缺失也会在人生路上暴露无遗。反之,有些能力相当不错,但因为偶尔原因没考上名校的,依旧会在未来回归到他所应有的程度上去。这也是我经常说的,作为父母,眼光要长远,为了指标而做取舍,只是掩耳盗铃之举。人生的路不是在20多岁大学毕业就走完了,而仅仅是刚开始而已。 再补充一点内容,有朋友提到刷题的作用: 我并不反对必要的大量训练,前提是高效率,同样巩固一个知识点,有些人需要刷100题,有些人只要刷80题,有些人可能要刷150题。那么好学生会选择跳过自己已经非常熟悉的内容,去做那些自己不会的内容,这样同样刷题,效率是完全不同的。那么怎么了解自己那些不会,如何制定自己刷题的范围等等学习策略,还是盲目的完成所有的卷子,这可能就是学霸和普通的好学生的差别了。 同样的,这样的能力的有和没有,也会在考入大学以后,大学毕业以及终身的成就发展中,不断的拉大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这也是我所说的,教育只着眼在眼前是远远不够的。
或许,可以先思考这样的问题: 1.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共同点在哪里? 2.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不同点在哪里? 与题主分享我的这样一些思考,或许关乎素质教育,或许关乎应试教育: 体面苕--每个人的三观,决定了彼此之间心灵的距离///// 为什么我不担心女儿早恋////先做哪些作业,后做哪些作业--【挫折教育的核心,是家长全方位的支持】系列之一/////掉眼泪了∣练出真功夫∣自信的女生,才会主动欣赏男生【玥总在微博】////今晚先做数学作业--学好数学的姑娘都是好姑娘/////兴趣和爱好如何坚持下去 ∣孩子们需要怎样的structure/////给孩子当教练,乐趣多多/////坚持跳绳好处多,玥玥身高1米七 昨天,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发了条关于孩子的记录,被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复制了,贴到班级群里,说写得不错: #不易坚持的事情需要陪伴# 有时忙,没顾上管娃每天坚持的垫上练习,但心里想,这么枯燥的动作,在她复习紧张期间,她没有那么多的意志力来坚持做这些对保护她的形体有帮助的动作。昨晚她做数学作业很努力,看得出专心又费力。钢琴只练了基本练习,但还是要坚持垫上运动。 放下手头事情,专心过来陪伴她,其实也只需要10分钟。果然,有我陪伴后,她做得很有信心,一边做一边说:妈妈没陪我的时候,我就做得随便。表扬她:虽然没有妈妈陪的时候你会马虎一些,但你毕竟在主动坚持,而且拉伸做的尤其好。的确,一个月前做拉伸她还很吃力,现在弯腰,腿笔直,掌心轻松触地坚持20秒没问题。我陪伴时,会把她的进步不断告诉她,我说:你这样坚持,对你参加初三的秋季运动会一定会有帮助。 再看她举哑铃,更轻松了,说:你看你能这么轻松地举哑铃,平板也做得好,可见力气不小,所以平时劳动要把力气使出来,不嫌烦。她点点头。 不到10分钟的垫上运动对帮助孩子入睡很有帮助。臀桥、飞燕、拉伸都能帮助娃放松背部和腰部、颈部,力量训练的量都小,好坚持,但效果持久稳定。大肌肉群长期得到加强,娃走路更是带风,举止因此更稳健,因个儿高而有过的驼背现象完全消失了。 ============ 女儿是班上的物理课代表和体育部长,现在每天都坚持练钢琴,每周坚持画画,每周有篮球课和乒乓球课,和同龄孩子相比,阅读量较大,每周都有不少于20万字的课外阅读。假期都会带她外出旅行,这个暑假还没到,已经先预订了10天的旅程。我们会在旅途中温习功课,她会随时在飞机上、酒店里抓紧时间做作业。我带她外出参加一些活动,总会有家长惊奇地问:都初二了,还能带出来玩啊。我也一脸惊奇:都初二了,还不让孩子多出来看世界啊! 希望这些思考,对题主能有所借鉴。 =================== 想给孩子素质教育,但又担心成绩不够好,上不了好的学校,这样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如何体现? - 知乎 ——推荐 @陈琦就不绑定手机 的回答。 陈琦说我对孩子教育上心,谢谢他的夸奖。我在孩子小学四年级以前都不算很上心,那时的我,是典型的『素质教育』派,所以,我的女儿6岁半上小学后才开始认字——但她5岁开始学琴,认识五线谱的能力很强,这也是一种『认字』。女儿8岁才开始自己阅读图书,但她有满屋子的书,所以很多学龄前就认识一大把字的孩子,到了后来,阅读量没法和她比,原因在于女儿有一对自己也爱读书爱买书的父母。 孩子小学四年级以后我们,意识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孩子都需要训练,只是两者的出发点不同。想明白了这一点交集后,事情就明朗多了。当然,对很多家长来说,知道总归要训练孩子,困难来了:第一,怎么训练;第二,怎么才能让孩子接受训练的出发点不是成为考试机器。 另,关于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我和陈琦都回答过下面这个问题:
60,749,682
232
59
如果成长过程中父亲缺位,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父亲角色的缺失(the absent father)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子女和对伴侣两方面。 对于子女来说: 1.全面的福祉(well-being)受到影响 相对于非缺失的家庭,父亲角色的缺失的家庭中的孩子有较高的风险产生:品行问题、性行为问题(早孕等)、学业表现差、酒精和药物滥用、身心健康问题等。 每次说到一个因素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时,都要反复澄清二者并不存在直接的确定因果关系。 但是那句经典的“相关不等于因果”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并不适用:父亲缺失被证明是对儿童造成很多消极影响的重要原因。 2.Daddy issue 一般被翻译成「恋父情结」,进而被误解为对父亲的爱恋,但其实,daddy issue描述的是子女由于童年时父亲角色的缺失,或者与父亲的关系存在问题,这些未解决的冲突被带入了成年,影响着子女的对于男性的看法和亲密关系的发展。 父亲缺失对于女儿来说,最容易产生daddy issue,女儿成年后可能会因为没能形成早年的相处模式而在与男性的接交往上产生问题。比如过度渴求/回避与男性的接触等。 3.情感忽视 童年情感忽视(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是指孩子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家长的足够关注、认可和回应。 在父亲角色的缺失的家庭中,孩子可能与母亲关系较好,而与父亲如同陌生人,如果长期缺席的父亲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者给予非常负性的回应,这就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你的感受不重要/是错的。” 比如,忙了一天的父亲,回家后对吵闹的孩子大吼大叫,或者训斥惩罚,但可能孩子只是想利用吵闹来获得父亲的关注而已。 而父亲的反馈对于孩子来说则是一种创伤性体验。这种情感忽视会在孩子身上造成深远的影响,长大后可能会经常怀疑自己的情绪,很难体会内心状态。 1.慢性压力 一方的缺失可能导致另一方需要对孩子投入双倍的精力,承担双倍的责任,这对于伴侣来说是不公平的。 有研究者认为,伴侣角色缺失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种慢性压力源(chronic stress),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下的人,通常会产生一系列的身体、心理问题,以及倦怠感。 而这种压力也会通过母亲传递到正在成长的孩子身上,比如母亲会有更多埋怨、愤怒情绪甚至可能因为生活压力过大或其他原因导致母亲角色缺失的发生。 2.关系破裂 父亲角色长期的缺失,最直接的恶果就是从假性单亲到名副其实的单亲。 物理上或情感上缺席使得伴侣之间的关系产生隔膜,长期跟踪研究证明,父亲对于家庭的卷入程度(involvement)是预测随后离婚的非常有效的指标。 让人感到有些无力的是,想要改变父亲角色缺失所带来的影响,只有一个最简单的对策,就是让那个缺失的父亲尽可能地回归到家庭中。 电影《神奇遥控器》(Click)中,男主不断追求升职加薪,厌烦与家人相处的时间,那就都用遥控器快进掉。 最终,人过60终于出任了CEO,但那个他年轻时对5岁女儿承诺建造的树屋却仍停工在一半。 在将死的时候,他攥着刚刚结婚,想要牺牲蜜月旅行去忙公司项目的儿子的手说了一句:“Family first.(家庭是第一位的)” 说完他就咽气了。 但幸运的是一切都是他做的梦,醒来后的他还是个年轻父亲,激动地奔回家里计划周末的全家出行。 男主获得了第二次机会,而我们的现实生活的每一天却没有重新来过的可能。 所以,希望每一位在家庭中长期缺失的父亲,都能回到家庭中去,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但一定要回去啊,因为有人在等你们。 我们是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拥有700+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10%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简单心理已为30万+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想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欢迎来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体验哦,戳这里「http://jdxinli.cn/2ukmmb」 《家庭如何塑造了我》——7天重新理解原生家庭,简单心理自助训练营,你自己的心理成长基地,详情戳:http://jdxinli.cn/4hjvyq
父亲节前夕,上午又依依不舍得送儿子回爷爷奶奶家过暑假,正好有空写一点答案。因为不是专业做这方面的,算是玩票性质地写个大概吧。 其实关于父亲在子女成长中的作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就开始有相关的研究了,建议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搜索Michael Lamb的相关研究。他关于父亲角色和父亲对子女成长的研究可以算是该领域的经典。 在Lamb的研究中,他提出了父亲的几种重要的功能:1)breadwinner, 即资源的提供者,可以想象,父亲的缺位,除了大家常提到的心理影响外,经济方面的考量其实更是必不可少的。在现代社会,虽然说妇女能顶半边天,gender inequality还是在职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女性的收入还是要低于男性的,而如果家庭中没有了男性,经济问题必将更加凸显。孩子成长中出现问题也就比较常见了;2)Moral teacher以及sex-role model, 即男性作为一家之主,会起到更多的教导作用,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所谓三观不正更多还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同时父亲对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有很强的作用(记住,不仅仅是对儿子适用,对女儿也同样适用,即父亲缺位的家庭,女孩的性别意识,性别刻板行为也会比较差);3)emotional support to others, 其实一个家庭中父亲对子女的作用不一定是仅仅通过父亲-子女这样一种直接的方式体现的,而可能存在另一种间接的方式,父亲-母亲-子女,想象一下母亲带孩子累了一天了,想要找个人抱怨一下(这个人往往就是丈夫),而如果这个人不存在了,她会对着谁发泄负面情绪?很有可能就是孩子了。因此对于这样的家庭关系来说,孩子的成长可能就有影响了。而这种影响往往在0-3岁的小孩身上比较突出。 另一方面,要说明父亲缺位的影响,我们也可以从反面来考虑,即父亲存在的情况,对子女有什么积极作用。在Lamb的研究当中,他划分了不同的父亲的卷入程度(involvement),其实大家可以想象,即使每个人都父母双全,还是会有人抱怨父亲在家似乎对我来说也好像不存在这个人一样。因此Lamb对卷入程度的划分,其实也是期望探讨父亲角色的重要性。父亲卷入程度可以分为3个层次:accessibility (即父亲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能够出现,或简单来说住在同个屋檐下; engagement (即父亲直接与孩子互动,做游戏,阅读等);responsibility (这是最高程度的卷入,包括积极参与到子女教养的各项活动中,并给出相应决策)。而研究也表明,随着卷入程度的加深,其对子女的积极作用也更强。综合几个longitudinal study(纵向研究,即追踪被试很长一段时间,来获得因果关系)的结果,我们看出父亲的积极作用。1)父亲可以使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减少;2)父亲可以提升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的社会功能;3)青少年的学业成就也更高;4)儿童认知能力也会受到父亲的积极作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Fathers&#x27; involvement and children&#x27;s developmental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longitudinal studies 最后,提一句关于这些研究(甚至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共性问题,即研究的可推广性。即有人可能说我就来自一个父亲缺失的家庭,我自己不是生活得好好的吗?其实Lamb自己也说过这个问题,即100个来自父亲缺失家庭的孩子和100个来自父亲存在家庭的孩子,不一定前100个孩子就一定比后100个孩子发展更差,我们不能过分解读研究的发现。个体差异也是可能存在的。只是说父亲缺失的孩子更有可能受到一些消极的影响。
60,850,815
115
67
如何评价小米滑板车频繁爆胎?
谢邀。 我是米粉,但是小米的品控确实有些问题,不吹不黑。我的小米产品很多,也有问题,大部分马上解决,也有滞后的现象。 曾经我的小米产品出现问题后,由于小米注重线上但是不注重线下,建议你走线上渠道,看题目描述的样子是行不通的,所以。 ※※【 我可以给你最有效的一个建议,在小米手机的微博下面反应问题,小米公司很快就会回应你的,客服会很快的回复你,问题也会得到很快的解决。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希望你可以受用。】※※ 小米的线下很少,控制的也不太好,所以问题很多,线上很强大,但是也难免会有疏忽。 但是小米的线下正在慢慢铺开,线下售后也在慢慢变好,品控也在变好,任何一个人一个公司都有成长的阶段。麻烦各位米粉朋友们给他一点时间。 小米,会成为你们心中那个最酷的公司的。
更新一下,1999元的ES2买不到了,现在价格普遍在2100元左右。但是我认为2100元的ES2依然是性价比出众的产品。 最近正好买了辆滑板车,所以对此问题颇有研究。 结论:小米滑板车爆胎,是一项设计缺陷。 小米滑板车公布于2016年12月12日发布会上,是小米与小米生态链旗下的“NINEBOT”合作完成。他们前一款合作的产品就是我们熟知的平衡车。 在轮胎的选择上,他们选择了充气轮胎,而非实心轮胎。充气轮胎的优势是减震性好,一般自行车多采用充气轮胎。劣势是需要经常打气,维持气压,否则极易爆胎。作为自行车骑行爱好者的我,每次骑自行车出门前都打好气压,长途跟团(团里有人可以帮助补胎),从没掉过链子。 然而作为一款滑板车,很多人可能对经常打气维护的工作忽略,加上轮子小,掉气快,几乎很短的时间就要检查一次胎压,及时打气。所以爆胎问题就经常见到了。 2017年8月12日,segway举行发布会,发布了ninebot九号电动滑板车,这次没有和小米一起,但是你依然可以看作它是小米电动滑板车二代。 九号电动滑板车分为标准版(1799元)和运动版(2799元),他们相对小米最大的改变,就是全换了实心胎,不用担心爆胎问题。 简单做个表格对比一下。 当然,由于渠道问题,九号运动版在淘宝买有较大的优惠,通常询问店家可以拿到优惠的价格,我本人的九号运动版最终1999元买到手。 个人几个感觉: 1,大部分情况下,当你放开油门的时候,自然会有减速动作。刹车不是紧急的情况下可以不用。 2,刹车我更喜欢小米的双重刹车 3,震动感觉还是很强,不知道双减震作用在哪里,当然如果没有的话只会更糟吧? 4,底盘氛围灯好评,可以装逼,刹车尾灯按住刹车的时候会有闪烁。 5,外挂电池价格在799元,应该会有优惠,不过我个人通勤距离也就在1-3公里。肯定是不需要这玩意了。 总之,你可以把它当作小米滑板车2代,最大的改善就是实心轮胎,可以说是对小米滑板车充气轮胎频繁爆胎的一个bug修复吧,至少不用担心爆胎问题。 总而言之,1999的ES2性价比超乎想象,当然网上还有各种杂牌的滑板车比如什么水星动力、jackhot等,我是不相信这些牌子的。这种用来通勤的交通工具还是把钱花在靠谱的企业上吧。
60,850,815
319
27
如何评价小米滑板车频繁爆胎?
您好, 非常抱歉给您带来不愉快的购物体验。 您购买的“小米米家电动滑板车”是由小米负责提供售后服务,您可以在7天内无理由退货,也可以在工作时间内拨打400-100-5678进行售后维修。 同时,我们已经将您出现的这个问题反馈给了纳恩博的相关同事,他们会尽快跟进这个问题。
2018.9.3偷偷更一下 大约300公里前轮没气了,过保好久,所以花了70块钱官方售后换了内胎。又骑了100公里了,还好。 售后说没见过打气打爆的,漏气的都是气没打足的。 ______________ 前段时间入手了一辆,目前已经跑了将近150公里,暂时没出问题。论坛上有公告,说是在胎压不足并且重载的情况下在颠簸路面骑行,的确会出现内胎磨损最终漏气的情况。本人体重90kg+,看了公告感觉有点担心,淘宝上买了胎压表,每周测一次,保证胎压在45到50PSI。不过设计缺陷这锅大概摔不掉了吧。真不知道为啥不用真空胎。
60,920,567
149
75
乐高为什么不拼装好再卖?按说明书一块一块安装和绣十字绣有什么区别?设计师有乐趣可消费者真正乐趣在哪里?
其实大家陷入了一种典型的误区,这个误区也是基于在中国卖乐高的人并不是很懂乐高的文化造成的。 乐高公司其实卖的不是乐高套装模型,而是乐高积木。套装的设计只是乐高的附加值。 按照道理来说,买乐高应该是像买菜一样,我今天要五个黄色的2x4,明天要十个蓝色的1x1。根据自己需要采购零件。 但是,大家摸着自己的良心说话,大家真的做得到吗? 你真的能选出你要的菜然后采购制作吗? 99%是不能的,1%的大佬请想一想你们最初玩乐高的样子。 所以乐高以打包菜的方式贩卖自己的乐高积木。 这样,即使你水平一般,你也能做几道相对可口的菜了。 你也可以不找图纸拼,纯粹杀肉。 每个人都会通过打怪升级变的更强,但是永远记得,还有一些新人需要我们用心对待~
题主这个问题有点引战呀,容易被很多乐高玩家攻击的。 首先,拼装好再卖就不是这个价格了,至少翻两翻。孩子们也会失去拼装的乐趣,要先拆再拼。买积木的顾客很少会为了成品这样的附加值买单。 其次与十字绣没有可比性,十字绣是一次性手工。当然你也可以把它拆了,但显然不是十字绣的设计初衷。 而乐高积木是很容易拆散、搭建的。所以乐高是可以重复使用,反复设计的,可以让孩子不断创造的玩具。套装只是一种销售手段,你看到好的套装你就会买,因为设计、版权、特殊件、杀肉……每个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套装就能满足多种需求。 设计师虽然有乐趣,也是设计这一个套装的乐趣。而孩子们以及玩家们,就不只是这个一个套装的乐趣,他们会进行N次创造,做自己喜欢的模型。(MOC)初级的乐高玩家会按照图纸拼装后就摆那儿接灰了。但只要玩得久了,就会想要组合一些新的。就算是孩子,也会把模型进行改装,根据自己的想法,心中的场景或者剧情,做出自己需要的道具哪怕是最粗糙的,但对孩子来说是最完美的。 最后祭出我们培训乐高时常用的一张图片——小黄鸭! 只有6块积木,主题是鸭子。看看大家的作品,几乎没有一样的! (我们培训时说是孩子拼的,也有说是参加讲座的与会人员拼的。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6块积木相互组合能产生如此多的可能性!) 这就是乐高最大的魅力!
60,920,567
35
16
乐高为什么不拼装好再卖?按说明书一块一块安装和绣十字绣有什么区别?设计师有乐趣可消费者真正乐趣在哪里?
作为一个消费者,乐高最大的价值在于我终于找到了一种kill time的完美方法。拼一套乐高,一下午一天甚至好几天,可以不用出门,什么多余的也不会去想,精神完全集中在这些一块又一块儿的积木上,真的是一种绝佳的缓解压力、释放压力、积蓄能量的方法。拼累了就睡一觉,醒来之后神清气爽,感觉没有什么事情会过不去了。
我是个乐高积木玩家,我妈是十字绣爱好者。就我自己观察与感受,跟着图纸拼和跟着图纸绣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都不是创作,但是在完成后都能带来不小的成就感。 创作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与创意。三者皆有的人,真的不多。大多数人玩乐高积木,只是为了享受搭建过程的乐趣,放松身心减压而已。我妈绣十字绣,也只是作为一项简单廉价的娱乐来打消时间。 放一个我的个人作品吧,没有参照原型,随心所欲拼的,但是设计起来真的挺花时间,也挺累的。 回到问题上,积木玩具拼装好以后再买为什么不可取?原因如下: 首先是人工费,工厂要把东西拼装好再卖,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雇佣工人来拼装。得不偿失。其次会大大增大包装盒体积,这就增加了运输成本和存储成本。 其次是运输,毕竟积木玩具是靠摩擦力连在一块儿的,大概率上拼好的积木在运输路途的颠簸过后就又碎回零件状态。 然后就是刚刚提到的,大多数人就是为了享受拼装的乐趣,那为什么还要剥夺这一点呢? 再说,你如果是作为深度玩家,喜欢自己创作,买套装积木不就是为了里面的零件,厂家给你拼装好了你还得自己再拆开,岂不是徒增麻烦。 总结:徒增厂家成本,不讨好普通玩家,不讨好深度玩家,只能讨好那些连积木这么简单的玩具都懒得拼的懒鬼。 不过你倒是可以去淘宝上的个人moc店直接买成品,至于价格嘛。。。你肯定得为自己的懒惰付出巨大代价了。
60,946,217
807
269
为什么同样是压力大的两个人,一个会得抑郁,一个没事?
我来举个例子: 据说在幼儿园入学的时候,有些孩子在那边哭溪流了,攥着妈妈的裤脚死不松开,死活不入园;有些孩子则是轻轻巧巧地就进教室,瞪大眼睛在那边探索新环境,跟新朋友玩在一块儿了;有些孩子虽然不哭不叫,但可能眼神里流露出恐惧和抗拒,可能通常一个人待着; 同样一个压力事件(幼儿园入学),不同的孩子已经表现出不一样的状态了。 有一部美剧叫做《超感八人组》(Sense8),讲得是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八位陌生人实现了通感,然后互相支持的故事。 按照客体关系的说法,我觉得这部剧一个隐喻的部分是,我们可能每个人都是SenseN,因为每个人内心世界里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客体存在,他们是你 内心中的妈妈、内心中的爸爸、内心中的爷爷奶奶、内心中的好朋友 等等等(而他们当然跟现实中的妈妈、爸爸等是不一样的,只是我心中的他们)。 那回到题目,同样一个压力事件,结果我抑郁了,但她没事,这怎么理解呢? 区别在于,可能我的内心世界里,我跟这些内心中的客体是在“内战”,在“互相伤害”;但别人内心中的客体(内心中的妈妈、爸爸)却在抚慰她,在理解她,在帮助她,以及坚定地站在她的背后。这一进一退的,已是千差万别。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上,我觉得我们每个人生于世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可能沉浸在内心里的“互殴”之中,已抽不出心神去应对现实中的问题;但是另一个人则是全家人为她在内心层面保驾护航,碾压现实。
我上课的时候会举这样的一个例子: 同样是接触了同一只有感染性的活禽,一个感染了禽流感,一个没事儿。为什么? 学生都能回答:体质因素,抵抗力。 那么为什么每个人的体质、抵抗力不同? 孩子们也都知道:因为先天的遗传,后天的锻炼。 延伸到心理方面也一样,同样的应激事件,每个人的先天遗传、后天的经历都会造成造成他的易感性不同。但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很多部分是个体境遇决定的(比如摊上什么样教育风格的爹妈对你的性格塑造是很有影响的),你比别人“抵抗力”好,很多不是你自身的功劳。 举这样的例子,主要想说明不要拿你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心情,更没什么必要去评判对方是否是“软弱”。你不是他,你感受不到和他完全一样的感受,子非鱼式的孤独是存在的。 当然,从科学的角度说,先天遗传,生物因素,后天经历(尤其是早年经历)对性格的塑造,以及个体的主观努力都是有影响的。普通人可能太容易关注个体的主观努力的作用,而忽略了其他。 单说抑郁症,遗传和生物学因素不能忽视,所谓的内源性抑郁即是生物因素为主,双相障碍比起单相抑郁发作的生物因素占比也更大。有个普遍的知识,就是对抑郁机制的发现跟一种叫利血平的降压药有关,临床上发现服用利血平这种药物的患者更容易抑郁,于是发现了抑郁与5-HT的关联。包括现在抑郁患者脑部功能磁共振和普通人的对比研究,都证实了生物因素对情绪的影响。 应激很多时候是一个扳机作用,而扳机本身只是触发事件,真正射出子弹的先决条件是子弹上膛、弹道通畅等本身的特性。每一把手枪自身结构不同,你同样的扣动扳机,当然结果不一样。 我们尽量控制能控制的变量,对于无法控制的部分也只能接纳吧。对于自己的性格部分,充分认识童年经历的影响,真正接纳自己的经历和真实的自己,才是它可能出现松动和改变的开始,一味的否认、抵触,盲目的夸大“意志”的作用,大部分只能适得其反。
60,977,573
444
110
「富贵险中求」这句话中蕴含着哪些经济学道理?
抱歉最近太忙,作为嘉宾,这次圆桌参与度严重不合格……趁这次圆桌还没结束,挑几个还没有聊透的问题跟大家聊聊。 给大家鞠躬了! 关于收入和风险态度的关系,其实是一个帮助我们学习“相关性≠因果性”的好的案例。经验事实告诉我们:人的风险态度与收入之间呈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敢于冒险的人与有钱人这两组人重合度是相当高的,但这绝对不意味着想要挣钱多一定要敢冒险。 前者是相关性,后者是因果性,完全不是一回事。 关于市场经济中私人投资行为的经验研究告诉我们: 而无论是股票投资还是负债,本身都是风险较高的投资项目。但是,至少有以下几种思路可以解释这组事实: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第一种解释之外,剩下的四种解释中的逻辑都不是“越敢冒险越富有”,而是“越富有越敢冒险”。而且至少对我来说,这四种解释都是说得通,而且它们都是有一定实证证据支持的。所以至少可以说,第一种解释不能够完全解释这种被观察到的正相关关系。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要说“富贵险中求”呢? 一般,我们提到“险”,是指“风险”,风险大说明一个行为的收益,作为一个随机变量,有非常大的方差,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玩儿的就是心跳。方差是一个随机变量的二阶矩,度量的是结果可能性的离散程度的期望。但是,按照我的理解,“富贵险中求”中的“险”并不是(或者说并不全是)能够由收益的二阶矩刻画的,更重要的是三阶矩。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有这样一种收益结构:高风险、低收益、高偏度。偏度是一个随机变量的三阶矩,度量的是随机变量分布的不对称性。一个高偏度的收益结构,挣钱的概率极低,亏钱的概率极高,但是一旦挣钱,这个奖金是非常非常高的,而一旦亏钱,损失往往比较小。有这样收益结构的投资行为才是富贵险中求这句话中真正的“险”,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彩票,而经验事实告诉我们,穷人对彩票的需求比富人还要大。 关于这方面的解释,请看我之前的答案:行为经济学如何解释购买彩票(乐透游戏)的行为?这种解释放松理性人假设了吗? - 知乎,此处就不再赘述了。特别是在那个问题下面很多人说,人买彩票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接近五百万资产的吗机会,这不是富贵险中求是什么? 其他的例子包括:在投资失败时借高利贷期望回本儿和陈胜吴广李自成式的被逼到绝境时的农民起义。这些例子共享的特征是,投资者往往已经nothing to lose,而有一个极小概率的希望能够彻底改变局面,这时候谈富贵险中求是有道理的。 不过,到底什么时候算是nothing to lose,这不好说。对一个从小学一年级就被认为以后一定能上北大的孩子来说,学到高三发现自己可能只能去山东大学了,那么他觉得自己nothing to lose于是毅然在高三去从零开始学艺术希望加分上北大也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让他连山大都上不去…… 以上。
富贵真的险中求么?是不是更加冒险的决策能带来超额的回报? 我们来看看来自公司金融的证据。 在公司管理上,有的高管比较喜欢冒险,比如说喜欢用杠杆,喜欢用债务而不是股权的方式来进行并购……等等,而有一些高管则相反,喜欢给自己的公司保留更多的现金流,更加不愿意进行冒险性的投资…… 问题在于,在一般的语境下,第一种领导人我们称之为“富有冒险精神的”,而第二种领导人我们一般称之为“稳健的”。似乎都是褒义词。但是以利润为衡量标准,必然只能有一种风格能带来更高的利润。 2016年的『金融研究评论』(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上有一篇文章可以部分的回答这个问题。里面收集了14000+的CEO/CFO的数据,根据是不是曾经在职业生涯经历过公司财务上的困难——比如破产、重组等等分为两组,结果发现这两组人的行为就有明显的差异。 凡是经历过公司财务困难的高管,再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会更加的“怂”一些,喜欢为公司保留的现金持有量要比没有经历过困难的高管增加 3.1%-4.4%左右。并且这种效应特别明显:当公司的高管出现变动之后,根据高管之前经历的不同,其现金持有量的增高和降低也是非常显著的——其实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乔布斯和库克,这两个人都算是经历过公司财务困难的CEO了,而苹果截止到2017年五月份,现金储备已经突破了2500亿美元,已经可以买的下通用公司了。 先解决了『谁喜欢冒险』的问题,然后我们看看是不是『富贵险中求』。这里面还是有两个解释: 1. 经历过困难的高管们持有更多的现金是好的,因为他们对风险有更情形的认识,其现金流持有量比其他的高管更优; 2. 经历过困难的高管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持有了过量的现金流。 前者用俗语说就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后者则支持『富贵险中求』。实证结果支持后者。对于那些经历过财务困难、不愿意冒险的高管而言,他们利用现金储备的能力明显要低上10%以上!也就是说,这些钱本来是可以被用来投资更有意义的项目的,结果因为他们的过于谨慎而变成了现金储存在了公司的账户上。具体的回归结果见下图: 因变量是公司的超额回报;其中professional experience是一个0-1变量,0为没有经历过财务困难,1为经历过。第三项为负意味着,经历过财务困难,更加不愿意冒险的高管利用现金储备增加为公司创造超额回报的能力低于没有经历过财务困难的高管。 所以『富贵险中求』在公司金融的层面上算是得到了一些证实。
60,985,258
19
12
如何看待韩国上市起亚轿跑 Stinger 3.3T 韩国售价折合人民币 27.03~30.96万?
谢邀。 据说Stinger GT是起亚打算在明年上市的豪华车,配置确实很吓人, 4.8米车长,2.9米轴距(后排空间十分值得期待),四驱(基础版是后驱),365马力520牛米的3.3T双涡轮V6发动机(基础版2.0T 255马力的四缸机),8AT变速箱,表底时速300公里,布雷博刹车,哈曼卡顿音响……只要3.3万美刀啊,比刚交付的特斯拉Model 3还便宜2000刀。 不过,起亚这个品牌,老实说并没有给我留下“很彪悍”的印象,也可能是我“涉世未深”吧。期待明年北京车展能看到实车再评价。 扔几张图
上周提了车 3.3 GT Limited 最顶配 白车红内饰 坐标加拿大东部 整车加上各种Care啊 保险 付出去5万9左右 价格跟宝马3系最顶配 5系中低配 4系中配 保时捷小卡宴 奔驰E中配等 持平。 开了一周做下评价哈 动力秒杀到 奥迪S4 或者宝马M2之前所有车 跟高尔夫R持平的样子(比高R实用多了) 空间没有想象的那么小 中国人个子比较小 可能。后备箱空间大得惊人 堪比很多SUV 内饰做工一般 强烈建议加钱换红皮 可以遮掩很多不足之处 因为进门就看到起一片大红 可以掩盖细节的瑕疵 配置很高 无线充电啊 地图啊 辅助倒车啊 360度什么的 这点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我反正觉得很多功能我还是不会去使用 比如超车的时候 我还是会扭头看 倒车影像360度 我关了一半 只留了后面 不太会看 很多功能属于景上添花 电子件多 小毛病多 属于保修期必须修 过保选择修 起亚件毕竟便宜 油耗 不是很夸张 像我这种中年人 一般什么运动模式 什么排气加强都关了 全程开经济模式 加自动熄火那个 基本上11到13个油 市区哈 我还有辆宝马230I 平均18个油 只能加91 不过起亚可以加89 可以加89 可以加89 重要的事说3遍 总体来说 不看牌子这个价格和配置还有空间 动力 都很值得推荐 另外请国内的朋友不要拿2.0T 和3.3 双T做比较 真的除了样子 不是一款车。。。。。 另外本人还有一辆M2 一辆S3 所以拒回键盘车侠们的质疑 把三辆车都去开开 同价位差不多的车都没有这个车功能多 这个车唯一的毛病就是燃油经济性太差了 吃油 不建议在国内买3.3双T的
61,036,375
48
12
「危机干预」过程中,有哪些常见的谈话策略?
从危机干预热线角度讲讲。 ①共情。 ②尽量少问问题。不问问题最好了。 ③可以使用情感反映与内容反应技术。 ④能够容忍沉默的存在。 ⑤在合适的时机直接询问是否有自杀念头,并对危机程度评级。 ⑥表示支持。单纯表示在场、不离开,有时就能对caller起到很大的安慰作用。 ⑦主动倾听。针对当事人已有的信息,鼓励更多的表达。 ⑧让caller成为干预的主体,而尽量消除listener在谈话中的空间。这一点也是我不同意楼上高票的地方。 寻求危机干预的人,可能在生活中本身就是缺少控制感、缺少存在感的,甚至产生自杀风险的一个特征就是无助感(helplessness),人家打电话来不是要找另一个控制者的。 ⑨基本态度:尊重、不评判。
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一枚,我个人还没有过危机干预的经验,甚至给别人做过正规的心理咨询。目前在实习,帮助一家机构做一个由政府出资的针对失能老人的心理援助项目。 危机干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危机干预还是普通的心理访谈,最重要的是做到: 1.建立起信任的关系。 这种信任关系受咨询师个人性格特质、培训背景(流派)、专业性、来访者(或危机干预对象)个人特质以及其他外在因素影响。关系是心理干预起作用的媒介,没有良好的信任关系,咨询师不可能真正影响到来访者。 2.注意共情。 咨询师能否真切地体会到来访者的情绪及体验,深刻影响后续的咨询效果。这里既然谈到谈话技巧,那就在咨询中积极作用语言共情和情感共情。只有干预对象觉得自己被理解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被认可被完全地表达了,心理干预对象才会心甘情愿地跟随咨询师的引导走向疗愈。 3.无声地“陪伴”。 存在主义大师欧文亚龙曾经在他的一本书里谈到一个案例,大概是他接手一个个案,突发了类似于癔症之类的问题,并且暂时丧失了大部分认知能力,亚龙医生就陪着这位病人,握住病人的手,为他读了一天的报纸。后来那位病人奇迹般的好了,事后病人去感谢亚龙医生,医生认为自己什么也没做,但是病人说是亚龙医生的陪伴让自己从病中恢复过来。大多数心理干预对象的心理问题,多是因为缺乏社会支持,咨询师如果可以给予干预对象恰当的陪伴,营造一种“不离不弃,风雨同舟”的氛围,必然会对咨询产生积极的效果。 4.多倾听,鼓励情绪表达;多进行目光甚至身体接触,来表达咨询师对干预对象的支持。 中国人内敛含蓄,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情绪,可并不代表中国人没有情绪表达的需要。如果咨询师可以认真地倾听来访者的声音,并适时地给予共情以及肢体接触,比如握手,拍肩膀等,可以让干预对象体会到支持,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向咨询师敞开自己的心扉。 5.无条件地积极关注,积极发现发现并引导心理干预对象内在的成长力量。 “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同样,咨询师也无法真正疗愈一个缺乏内在成长动力的人。咨询师需要拥有一双慧眼,积极关注干预对象内在或者身边的一切积极力量,让来访者自己疗愈自己,重燃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61,036,375
28
11
「危机干预」过程中,有哪些常见的谈话策略?
危机干预中每个求助者、每种危机情境都是独特的 , 但危机干预的整个过程却有某些共通之处。 谈话的步骤: 就危机干预的各个阶段划分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 B. E. Gilliland和 R. E. James提出了危机干预六步法 ,认为解决危机的操作可分为六个步骤 : (1)确定问题 :从受害者角度确定心理危机问题,这一步特别需要使用倾听技术。 (2)保证求助者安全 :把受害者对自己和他人的生理和心理伤害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 (3)给予支持 :强调与受害者进行沟通与交流,积极、无条件地接纳受害者。 (4)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 :大多数受害者会认为已经无路可走,咨询师要帮助受害者了解更多问题解决的方式和途径,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采用各种积极应对方式,使用建设性的思维方式,最终确定能现实处理其境遇的适当选择。 (5)制定计划 :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受害者的自控能力和自主性,与受害者共同制定行动计划以克服其情绪失衡状态。 (6)得到承诺:回顾有关计划和行动方案,并从受害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的承诺,以便受害者能够坚持实施为其制定的危机干预方案。 危机干预工作人员在前三步的主要活动是倾听 ,即以共情、真诚、尊重、接纳、不偏不倚和关心的态度进行倾听、观察、理解和作出反应 ,后三步关于如何采取行动 ,要根据求助者的需要和可资利用的环境支持 , 采取非指导性的、合作的或指导性的干预方式。整个过程是连续的 ,并不绝对对应以上六个步骤 ,而评估检查也同时贯穿于这六个步骤之中。 谈话的技术: 共情技术:一边倾听来访者的叙述,一边进入来访者的精神世界,并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验这个精神世界,然后跳出来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传递给来访者知道。 自我暴露技术:把有关自己个人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来访者共同分享(注意适度); 倾听技术:在接纳的基础上,认真、积极、关注的倾听; 引导技术:用非言语信息或言语暗示,把话题引到某个方向,启发来访者反思、得出结论甚至做出决定; 鼓励和重复技术:直接地重复来访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结束技术:准备结束咨询,应确保来访者已经安全,情绪稳定,必要时留下其联系方式回访,或联系家人。 谈话的目标: 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 ① 情绪调节:失调→ 平衡; ② 解除诱因:why now? 改变三个“无”中的一个或者几个 无法逃避的:要显示出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无法忍受的:要显示出无法忍受的感受是可以改变的; 毫无止境的:表示消极的感受是可以结束的。 谈话的原则: 生命第一原则:生命高于一切,谈话中对方提及的风险描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及时性原则:尽早干预,一般在数小时、数天以内为最佳; 果断性原则:迅速确定干预的问题,及时察觉来访变化做出调整; 冷静性原则:遇事需冷静,莫先自乱阵脚; 发展性原则:相信当事人是可以改变的; 分工协作原则:要与来访的家人、警方、医护人员等社会支持系统协调配合,必要时及时通知。 小结 张海音老师曾总结:做危机干预,最重要是不多做什么。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太过难过而总要去多点干预,希望当事人尽快好起来,但往往适得其反。所以真的是要hold的住自己,不做过多反应,才是真的考验一个人专业的评估能力和经验。我的体验是,不断地是共同承受,而不是去弄的不痛苦,陪伴和支持是最基本的立足点。 编辑:唐超 大鱼心理咨询工作室 参考与推荐
先是令被谈话者放松,让他感受到你的善意,循序渐进的,节奏放慢。有时还可以在这个时候唠唠家常啥的(切忌不要问太多,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尝试用轻快的语言询问其做某事的原因,可以用语气词“哎”“哦!对了”等开头,使人感到亲切。慢慢的来,不要着急,不要漏过他说话的神态,动作(类似皱眉,捏手指等)。☺ 当你得到答案时,无论答案有多么的令你惊讶,面部表情都不要太过夸张,否则,可能会影响被提问者的情绪。 在整个过程中,你要掌握主导权,掌握话题的走向,当发现被提问者的情绪有所起伏时要尽快换一个话题带入,再提问同一个问题时,要通过侧面即旁敲侧击的提问,分寸要把握好。
61,126,343
55
12
劳动经济学领域有哪些前沿的研究?
感谢邀请,本人是劳动经济学在读硕士一枚~导师是国内比较出名的青年学者。 1.建议楼主关注国内几所研究劳动经济学比较出众的地方: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陆铭教授带领下的团队;社科院。 2. 近两年劳动经济学论坛上讨论的话题很丰富,有:城市问题;教育回报率问题;健康问题等等;我关注的是流动人口的城市工资溢价,也是最近几年国内比较热的话题。我的一些师兄也关注城市房价的相关问题。 3. 另,国外劳动经济学研究比较著名的有美国哈佛大学的Glaeser Edward, 去年他还来北大进行演讲,他做的很多研究和城市规模有关,也有几篇论文关注了中国的情况。还有法国Combes-Pierre 教授,他也是劳动经济学领域的顶级教授,我今年在他所在的研究院交流,有幸得到他的指导。他在研究城市规模工资溢价方面很有建树,以前研究法国的城市问题,提出sorting是解释规模溢价的一个重要因素。近两年也常研究中国问题,去年也去了北师大。还有今年出的一篇de la Roca and Puga (2017), 研究西班牙的城市工资溢价问题,做的也非常好。 4.建议楼主从国内几家做的比较好的学校网站浏览每位老师的具体研究领域;国外的导师建议关注其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就城市角度,中国的问题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个人感觉劳动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大。 只是一位小硕士,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也希望帮助到楼主!
目前我个人关注较多的是关于人口流动的方面。 当前我国低质量的城市化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大城市的过度拥挤造成人们生产生活所需成本在快速提升,而农村由于人口流出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且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因此,厉以宁教授提出了一个城乡双向一体化的畅想,企图解决上述问题。而这种城乡双向一体化,不仅城市发展空间释放,且农村也能获得发展资源。一体化的要求就是实现人才、技术、资金在城乡间可以双向流动,改变了过去单一从农村流向城市的这种状况,有利于不仅城乡双赢。但这种畅想的实现需要解决多种问题,包括土地制度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突破、农民工市民化以及农民工返乡如何实现收入增长,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由于我关注农民工实现市民化的问题较多,这方面相关研究有限,还有很多可以研究的问题。当然包括如何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如何实现县城吸纳流动人口,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阻碍,房地产对于农民工市民化的作用机理,或者农村如何吸引人口回流。以上问题都是当前劳动经济学中可以深入研究的领域了。当然这些问题都是局限于国内的现实问题,而对于国际上的前沿领域并没有太多关注,抱歉! 以上这些回答希望有帮助,谢谢邀请!
61,126,343
138
34
劳动经济学领域有哪些前沿的研究?
每个国家的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都有所不同,我提几个在美国比较受关注的劳动经济学实证领域。 职业执照 在美国,职业执照渐渐成为政府对劳动市场管制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 1/4 到 1/3 的美国劳动人口需要各级政府颁发的执照才能合法工作,这个数字在 1970 年代大约是 1/10 . 越来越多的劳动市场准入管制对劳动供给、工资、职业技能构成、职业素质、服务质量、职业流动、跨州迁徙、收入不均、前犯罪人口再就业等等的影响。 专业/职业选择 一方面是代际之间职业选择的流动性。一方面是不同群体的职业选择差别,比如男性 vs 女性,年轻人 vs baby boomers。职业选择又跟职业执照、职场歧视、工作时长和灵活度等有着种种联系。 国内移民 美国州际移民在最近的几十年稳步下降。衰落的地区民众没法转移到生产力高的地区。这又跟劳动市场、技能培训、zoning laws、国外移民、总统选举啥的息息相关。Chetty 团队对儿童成长的地理位置的研究,挑战了对 Moving to Opportunity 的早期研究。可以关注 Abigail Wozniak 近年的研究。 这个话题也是中国当前的热点。人家是担心大家为啥不往城里搬了,咱们是琢磨着怎么把人赶出去。 早期(学前)教育 知乎介绍应该有不少。读文献的话从 Jim Heckman 那边顺藤摸瓜就是了。 性别差异 两性差异在劳动市场各个维度的实证证据近几年积累很快:考试成绩、入学率和毕业率、大学专业选择、工资报酬、工作时长、工作灵活度、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生育选择。这个话题 @Manolo 有许多介绍,建议关注。 失业 失业当然是劳动经济学的长期话题。几年有不少研究关注经济危机之后劳动市场和相应政府救助项目的变化。也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数字经济对年轻人的劳动供给的影响。比如我老板最近写了一篇论文说电子游戏做的越来越好,搞得年轻人们都不愿意工作了。。。 家庭 大部分传统劳动经济学研究把家庭 (household) 当成一个黑箱,并不关注家庭内部发生了什么。Becker 之后一部分学者慢慢试着打开这个黑箱。家庭内部的如何做出一些重要决策:生育决策、父母和子女的教育决策、婚嫁决策、劳动供给决策、配偶间的 power dynamic 及其决定因素。这个研究圈子似乎比较小,推荐关注本校和蔼可亲的新星 Alessandra Voena 教授。
前段时间刚好听了一个在社科院人口研究所的学长的报告,希望可以对你有些帮助。 目前我国劳动经济学的前沿问题其实大都是沿袭西方的发展成果,毕竟西方的劳动经济学更加专业规范。要说我国劳动经济学的前沿问题,就只能从我国自身出发,包括谈论了许久终于出台的二胎政策、延迟退休年龄对人口红利或者说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河南省完全放开户籍制度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从而造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否在动态时间段内有效趋同?以及西方劳动经济学的前沿问题,人力资本的有效计量。 我们知道从人力资本理论形成起对于人力资本的计量大多数采取的是教育年限的计量方法,而教育年限的计量方法也只是将劳动力分组,而每一组则仍默认同质的假定。在我国结构调整转型期间,新兴产业更加趋向于需求偏向专用型的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的实际有效性如何测量,也只有OECD做过一个打分形式的研究,如何有效测量我国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关乎产业升级过程中人力资本匹配问题,目测将会是未来劳动经济学发展前沿问题之一。
61,136,419
114
26
宝宝母乳喂养到多大最好?
母乳亲喂到10个月,本来打算喂到1岁,喂奶的同时拼命囤奶,想着断奶后宝宝也可以喝到母乳,这样喝到1岁半左右差不多,无奈宝宝一口也不肯喝冻奶,味道也确实不好!断母乳之后以奶粉为主。 为什么会选择断奶?有以下几个原因: 所以,这些情况搞得我心神疲惫,每天都很累,家里人看我特别辛苦,都支持我断奶。刚开始我也舍不得,怕没了母乳宝宝营养不够了,但是在各方面了解和权衡下,看到宝宝辅食吃的特别好,我们也在辅食上花了很多心思来给她摄入各种营养,我决定在宝宝10个月的时候断奶! 断了之后发现,好爽!我终于解放了! 关于什么时候断奶,母乳要喂到几岁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也是妈妈们一直纠结和焦虑的问题。 我就分别从医生朋友亲戚这里听到过不同几个版本: 该听谁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乳母的重要性,母乳之所以存在,成为新生儿绝对最佳的营养来源,是有它存在的意义及道理的。来看看权威机构对母乳的说法。 我个人的理解是,有条件同时妈妈乐意且宝宝肯吃的情况下,能喂到1岁前乃至于更长时间直至宝宝自然离乳那是最好。 但是,如果是宝宝不愿意喝,或者妈妈不愿意或者不能继续喂奶,在辅食营养摄入全面充足的情况下,同时请补充相应的配方奶,可以选择断奶。 我相信每个妈妈都是愿意提供给宝宝最好的营养,但是喂奶真的是很辛苦,妈妈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和心血。 以上这些问题,每个妈妈都或多或少的遇到过,在别人眼里喂奶好像是一件非常轻松容易的事情,而事实是妈妈更多的是需要家人的体谅,理解和支持。 现在奶粉也不差啊,不是吗? 同时妈妈自身体和情绪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只有妈妈自己身体健康心情良好的情况下,才能给到宝宝最佳的母乳,也能更好地照顾宝宝! 妈妈要相信自己做的选择一定是对宝宝最好的!因为最疼爱最了解自己宝宝的人就是妈妈啊! 我是葡萄妈妈,励志不焦虑育儿,买买买小能手,一个快乐又简单,努力又时尚,有理想有思想的85后新晋辣妈。 更多育儿干货,请关注公众号【才德辣妈】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资料”,领取【1TB】免费育儿+儿童英语资料!
回想那两年半的母乳喂养时光,我认为最大的好处也是最重要的两点
61,195,942
3,160
1,280
已经会开车的人去考驾照是一种什么体验?
卧槽有点吓到了,这才几天就这么多赞有点受宠若惊了,等住院病好回家看看有没有小时候开叉车的照片贴一张上来吧 ,,,,,,,,,,,,,,,,,, 原回答 教练只说了两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 第一天坐上车开了一圈,教练坐在旁边: “我等下把学习卡的账号密码发给你,你想考试了就去网上报名吧,报了告诉我几月几号就行。” 六个月后拿到驾驶证回驾校给教练说一声,教练在售卖机给我买了一罐红牛: “我收你这五千三搞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这种老哥我算是见过不少了,其中很多都是“非驾”出身,尤其是在四五线城市。有些老哥都开了十几年车了,甚至还有大车驾驶员,手把好的一批,愣是没有驾照。他们在考驾照的时候总体来讲有两个特点: 在考试中,他们成绩不合格的原因非常奇葩,有些甚至教练都不知道咋回事; 科目二通过率比科目三高。 一,倒库进去后停车时间太短 无论是左倒库还是右倒库,车子进去后,都需要停稳3秒钟,然后才能挂一档起步。然而有些老哥因为会开车,所以手法快。车子刚坐进库里,立马挂一档起步了。这种情况很可能感应不到,感应器一寻思:呦!跟我秀操作是吧?女声播报了解一下? 轻则判定中途停车扣10分,重则当场成绩不合格。 二,空档滑行 很多“非驾”老哥由于没经过正经的培训,驾驶习惯很不好。尤其是在过路口等红灯的时候,有些人会提前挂空档让车慢慢滑行到路口停止线,然后直接拉手刹等红灯。但是空档滑行被检测到直接100分就没了。 记得有个老哥,等红灯的时候觉得无聊,愣从兜里掏出来一根烟想点上。幸好安全员发现的快,一个白眼给瞪回去了。 三,档位不匹配 还是手速的问题,会开车的老哥手速太快,很多时候速度没升到相应位置,他档位已经挂上去了。轻抬离合,轻踩油门,一套半联动显得是那么的顺畅。然而考试成绩不合格,请靠边停车。 手动挡科目三考试规定:挂二档的车速在10-15码之内、挂三挡的车速在20-25码之内、挂四挡的车速在30-35码之内、挂五挡的车速在40-45码之内(上海驾校科目三教学规定,其他地方按当地要求为准)。 四,打转向灯三秒内动方向盘 这个也是驾驶习惯问题,很多老哥会在转弯路口前稍远的地方开始打转向灯,这本身没啥毛病。但是提早开灯,有时候驾驶员会发现,诶?我这个车好像有那么点斜,那我修一下方向盘吧。方向盘一动,您老就可以靠边停车了。 科三规定,打开转向灯后3秒(等闪3次)后才能动方向盘,不然直接靠边停车。 五,换挡太快 手动挡科三有一项是从一档加到五档,老哥们由于驾驶技术过硬,很快档就换上去了。然而你是上去五档了,感应器还没反应过来。感应器一寻思:呦!跟我秀操作是吧?跳档了解一下? 靠边停车吧您。 六,酒驾 这个比较奇葩,一个“非驾”多年的暴躁老哥,考科目三前一天,兄弟们为了提前祝贺他拿到驾照,就组织出去喝了一顿。老哥由于喝的有点多,第二天还没怎么醒酒。 上了考试车,还没起步呢,一个酒嗝打出来,把旁边的安全员大叔都熏晕车了。当场不合格。 七,转弯速度过快 科三里有一个规定,路口转弯的车速一定要低于20码。然而有些老哥手法好,各种漂移都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甚至还会排水渠过弯。一瞅前面是弯道,寻思展示一波吧。方向盘一打,就可以回去等待补考了。 但是这些老哥们的通过率还是很高的,毕竟车感非常好。有些人科目二倒库和侧方停车都不用看点,直接凭感觉就进去了。 所以科目三改一改自己以前的架势习惯,通过驾照考试还是很简单的。
61,195,942
8,154
2,036
已经会开车的人去考驾照是一种什么体验?
军转考驾照。 在部队是汽车兵,服了两年义务兵役,因为身体原因没留下。 我们单位是留队之后才能给驾照,部队驾照可以直接换地方驾照,我没留下所以没有驾照。退役后地方政策可以去免费学驾照。 在单位的时候两年,第一年练场地、道路、跟班长一起出任务,第二年跟车队出过大大小小二十多次任务,还教会了四个其他单位来学车的学员(都是比我兵龄长的士官,来学车了也得恭恭敬敬喊我一声班长) 科一考完,能摸车了,小驾校三个学员一台车,还都在车上坐着听教练讲,我最后一个开,前边一个刚高中毕业的小兄弟在那找半联动的时候离合抬的太快,又没及时抬刹车给车憋熄火了,我直接一巴掌拍座椅上了:“你他妈离合抬这么快想起飞啊?” 教练懵了,小兄弟懵了,我也懵了…..
更新:知乎生涯第一次回答破千赞……我的这次学车经历还是引起部分人的共鸣的啊哈哈哈 祝点赞的新手司机顺利拿证,老司机永不扣分哈 以下为原回答: 我在练科目二那会遇到了一个老司机,开了十几年车的那种。因为这几年交警查得严,他不放心一直无证驾驶,跑来考个证。 他已经考了一次科目二,总是倒不了库,当时他在苦练倒库。 教练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因为这老大哥倒库要是两旁放的是凳子,放的多窄他都能倒进去,但是考场是画线的,他就是倒不进去,总压角。 后来没再见到他了,估计已经拿证了吧,老司机果然是老司机。
61,207,227
33
13
打算去日本留学,到底要不要读日本语言学校?
一步步看完我下面的内容,基本就可以确定自己是否要读语言学校了。 1.学习日本语课程: 日本语言学校会根据学生日语水平的不同,安排学生进入不同的日语等级课程,按部就班、由浅到深培养学生日语能力,帮助其通过日语能力考试(JLPT)N4-N1水平。 2.获得一个长期签证: 在语言学校就读期间,可以获得一份1-2年的留学签证,在此期间可以灵活报考。 3.会有升学基础辅导 虽然很多人说这个辅导很烂,但至少要比自己闭门造车要强的多,一般通过研究计划书指导、时事评论文献选读等读解技巧、小论文辨析技巧、演讲能力等课程,为升读大学院研究生的学生做好基础准备(听好是基础辅导,感觉不够的还得想别的办法)。 日本修士=中国硕士(有学历认证)≠日本研究生 日本研究生=研究生预科=旁听生(无学历证) 1.申请研究生+修士考试→大学院 在国内申请研究生(预科),然后赴日进行一到两年的学习,之后进行修士考试入学大学院。这种方式适合语言成绩达标、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同学,就算找中介帮忙申请,也不会被中介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优点: 缺点: 2.直接赴日参加修士考试→大学院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神,如果能和教授对答如流,专业术语能脱口而出,修士考试毫无压力,再加上各种奖状荣誉傍身,研究方向还跟教授一致,那么恭喜,赶紧买机票去考试吧。 优点: 缺点: 3.通过语言学校+修士考试→大学院 对于语言学校争议很大,有的人说是过渡,有些人觉得浪费钱。这两种看法没有对错之分,毕竟每个人看待事情的角度是不同的。其本质原因在于大家自身条件不同:有的同学在国内日语已经学得很好了,N1甚至连翻译证书都考了下来,日语交流无压力。 优势: 缺点: 1.费用不低,学费一般是80万日元左右。 2.环境复杂,语言学校里什么样的学生都有。 楼主即使自学过了n2,想去读大学院,也完全不到写计划书的水平。考修士是有竞争的,因为不怕你不努力,而是怕本来就很优秀的同学比你还努力。所以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合理评估,具体要怎么走还是看个人能力。 如果不知道自己该选什么留学途径,或者适不适合读语言学校,可以做下面这个小测评,海胆君给大家一些真实而又良心的建议。
大学毕业然后想来日本读研的,很多人都会为这个问题发愁,到底是先读语言学校过渡呢,还是直接申请日本大学院研究生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一个问题是,读语言学校过渡,是需要成本的,而且这个成本也真的不算小。首先是金钱成本,读语言学校一年,各种成本加起来,最少也得花费10万+人民币;其次是时间成本,青春也有有价值的,在语言学校消耗一年,我们就会长一岁。 对于绝大多数国内中专、高中毕业,要来日本读学部本科的学生,或者国内大专毕业但想来日本读本科的学生来说,语言学校基本就是必经之路。 一方面是这些学生日语水平确实有限,刚刚高中毕业,大部分人都没有太好的日语基础,必须来日本语言学校进行语言学习和加强; 另一方面,是这些学生要参加统一的日本留学考试(EJU),要学习和复习各种文理科知识,还有数学和日语的应试,很多人都需要在日本上各种塾来查缺补漏,加强应试技能。 还有个问题是这个考试在国内是没有办法参加的,只能在日本或者去中国香港等地区考,与其去其他地方折腾,不如在日本考试安心,况且还有日语大环境。 当然,这部分人中,有人想在国内学好日语,上网课准备EJU的科目考试,然后到时候直接飞出来考试。 虽然这种方法看似节省一些钱,但是却伴随着各种麻烦事,再加上语言环境或者个人学习的自控能力等要素来看的话,有时反而有点得不偿失的感觉。 如果是国内大学毕业,然后想来日本读研的话,那可能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要不要来读日本语言学校过渡,首先要看的是专业和日语能力。 日本的很多理工科研究室,特别是好大学的研究室,其实都是以英语为主要语言进行研究交流的。 教授也一般都会英语,毕业论文用英语完成也完全没有问题。这些专业的学生,在申请日本研究生的时候,完全可以全程用英语申请,不需要考虑日语问题。 当然,如果你有日语考级证书或者日语不错的话,不仅可以从侧面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加大你的录取筹码,还可以方便自己的在日日常生活,学一下日语也是非常值得的。 当然,现实中,很多理科生因为英语不太好,所以想用日语来做主要交流也是可以的,这部分学生,就得需要较强的日语能力了。 如果是文科、艺术相关的大类的话,除非报考特殊的英语课程,剩下的都需要拥有很强的日语水平才可以报考。 好大学的话,没有N1水平基本没有太大希望,差一些的大学、偏一些的专业的话,最低也得N2才可以拿的出手。 这部分学生,能提前把日语学好,特别是日专生的话,其实没有太大必要读日语学校,直接申请大学院研究生就可以,或者也可以飞过来直接考试,虽然难度上要大一些。 对于这部分日语不好、考学还必须要看日语的学生,接下来需要考虑的要素,就是金钱了。 如果家庭条件不错,父母也十分支持,自己也特别想赶紧来日本体验日本文化风情,那完全可以申请语言学校来过渡。 甚至如果对考学没太有信心,自主学习能力一般,也可以边上语言学校的同时,还可以在日本上考研塾,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当然,这种塾都不便宜,要先考虑下钱包。 如果家庭条件一般,父母虽然支持你留学日本,但是很难、或者说很勉强才能再拿出多余的十万多人民币来支持你读语言学校。当你决定要来日本留学的时候,或者意识到语言问题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应届直接申请日本的大学院了,那只能在国内再花些时间,把语言基础打好后,再在国内直接申请日本的大学院研究生。 所以说,早准备、早动手就可以避开语言学校,不仅可以省钱,还可以省时间。 如果是在本科期间就能提前准备的同学,其实也完全可以两手准备,比如在大三结束的暑假开始着手,一方面努力申请研究生,如果能申请上就可以直接来读研究生预科,另一方面,也可以准备申请语言学,做好报名之类的工作,如果直接申请研究生不顺利的话,就可以先走语言学校过渡。 这样的话,不至于耽误时间,毕业了就可以马上来日本求学。 很多人来问我留学问题,我发现,其中最不好的一类就是,吊在一棵树上,一直拖着,最后无果,然后也毕业了。这时候,无论你是继续直接申请研究生,还是又开始想读语言学校了,都需要花费时间去做手续,去等待新一轮的开学时间。这中间的时间,就是真真切切浪费掉了,挥霍了青春。 有其他问题,可以留言或者私信。 欢迎以你喜欢的方式关注我哈 ~~持续分享关于日本、日本留学、日语的所有点滴~~ 我的公众号:日本留学生 ID:japankon 关于日本留学、生活、文化、时事等等各种哈~~ 我的微博: 小早川SAN 各种日本评论吐槽 也欢迎加入日本、日语、 日剧、日本留学 分享交流微信群 请加管理员微信 ID mixiliuxue001 后拉入群
61,208,088
134
64
从土木工程转行后你后悔了吗?
后悔不存在的,一辈子不可能后悔,因为我离开了让我人生差点崩塌的行业!本人熟读知乎土木转行贴百余篇,给大家总结几个我们工地人的生活工作特点!也是为什么转行的几个重要原因! 1.升职晋升缓慢 刚开始,三年总工,五年经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只要足够吃苦就能够达到,后来发现一切都是这么的操蛋,没有五六年经验和象征“知识”的证书,休想有“出头”之日。 这还只是最基本的,事实证明在一些国企里,没有关系和人脉,可能一辈子都只是小小施工员,在里面熬十几年能够把人性都熬变形! 之前在实习的时候,一个30多岁的施工员,被大家都厌恶,因为他想尽办法想往上爬,导致他扭曲基本的人际交往和工作准则,一切目标是为了让领导注意到自己在“努力”工作。加上领导的微信号,深夜将前些天存在手机的工地现场照片,配上字“又是努力又充实的一天”。。。。这种事情屡见不鲜。 2.工作上假、大、空 工地的管理真的不是你想象的那么“规矩”的,特别是内业,一屋子的工程资料全都是“做”出来的。先开工后补资料,没有实际检验,却有一摞的检查资料(就不详说了,怕被请去喝茶)。 有时候资料还没搞清楚,领导吩咐闷头赶紧做,后来发现错误无数次的修改和重复,一天下来全都是在做无用功,假资料堆一屋子。一个财务部门的同事说道,他来了半年多一笔真账没做过。。 遇上省或者市级大检查,搞资料的人就会通个几天宵来狂补,数据全靠编。有很多做表面工作,欢迎某某省级领导莅临某某工程项目指导工作,来了就是在大门口拍个照片,拍完立马坐车走人。 3.工作环境封闭 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这张规划图纸将你的生活明确划分。甲方,分包,总包已经将你未来两三年内要沟通和接触的人提前设定好。锁定在那一个工程项目部里,让你根本无法接触更多的人,人际关系没有更多的可能。 社会在高速发展,虽说现在足不出户互联网知晓天下事,但是工地工作和生活的封闭状态真的会让你有时代脱离的感觉。去闹市玩耍,有种“山炮”进城的自卑。看着朋友圈同学朋友各种聚会,游玩或者健身的动态,对比自己每天工作的狭小施工场地,人怎能不迷茫和烦恼。 4.远离亲人,隔绝异性 这点也是最多土木人吐槽的,无假期和工作地点不固定,地理位置偏僻,引发的后果就是: 一年到头和家人相聚的日子,用脚都能数得过来。23岁单身小伙进去,转眼变成了30岁单身大叔,但是家庭人口基数一直保持稳定。。。 呆的时间越久,越感觉自己废柴,家庭、事业、爱情全部耗在了这个狭小的工地里了。 知乎里大家吐槽最多的就是这点了:没结婚的年年成为被虐的单身狗,结婚了的家庭关系不和睦,绿帽子叠叠高,家里的小孩可望不可即,父母生病无人依靠。 5.生活环境艰苦 工地生活的房子基本都是临时活动板房,遇上房建项目还好点,要是倒霉的遇上修路修桥挖隧道的,别提多苦逼了,经常性的没水没电没网。西部的工程还要忍受恶劣天气和风沙,白白净净的大学生进去,没干几个月变成了中年大叔。还有工地上也是非常危险,踩上钉子、摔跤都是小事,断手断交和死人的事几乎每一个工地都有,基本都是劳务施工人员,都是外出挣血汗钱给家里小孩子交学费的农民工,(很多都被掩盖下去了)。 6.生活孤单枯燥 因为远离城市和人群,地处偏僻,工作之余的生活异常的枯燥,一群大老爷们无聊了自然会想办法找乐子,有些人是沉迷游戏小说,有些则染上了很多恶习,抽烟、喝酒、嫖娼,渐渐的成为一种习惯,聊荤段子排解寂寞,让自己的情趣变得极其低俗。如果你不那么做,会显得不合群,升职加薪无望,因为你的领导就是这种喜好,在那个小圈子里会让你觉得自己的情商低他们一等,不会搞关系让自己越来越自卑孤单。 工作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钱,工作和生活是不能分割的。 谁都可以吃苦,但是任何人心灵都需要慰藉。哪怕是每天工作,回到家心爱的人的一句鼓励;孩子的一次好的考试成绩;一杯温暖的热茶;一张熟悉的床;居住在自己热爱的城市;吃一碗自己最喜欢的打卤面;周末三两好友喝酒侃大山;节假日的一次全家郊游…… 这些都能让我们在繁忙困苦的工作中得到一丝安慰和调节;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生活,这个行业并不能给你。 有人则会说,年轻人这点苦都吃不得。其实不是不能吃苦,而是吃得苦必须要吃得有价值,不是盲目。 这个苦必须是为日后的幸福生活所埋下的种子,我们愿意为这种苦付出我们的汗水,期待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也可以不必如此奔波。
从土木转行互联网快一年了,也会有压力,也会加班,生存环境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在外打拼的生活还是一样的艰辛,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换了一个行业,让我的工作上有了很多新挑战,随之而来的是满满的成就感,最重要的是个人发展空间变大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投入相同的情况下,我获得了更大的回报。 几个方面说说我转行之后的变化吧~ 工地是个比较危险的地方,有可能被钉子扎破脚、有可能爬脚手架掉下来、有可能被天下掉下来的不明物体砸伤,总之,每次上工地都会很紧张。 其次,项目在荒郊野外,只能住板房,下暴雨的时候板房可能会漏水,有的厕所连门都没有,只能等没人的时候悄悄地进去,因为没有女生单独的浴室,洗澡也特别不方便。 转行之后,我第一次在商用写字楼里办公,有空调有暖气,中午累了可以去懒人沙发上小憩一会儿,还可以撸猫。 转行之后终于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终于有地方可以挂自己的衣服了! 转行之前,经常要在工地待到夜里12点多,而且项目结束之前是没有什么休息的,只能绑在工地上白天晚上轮流转,久而久之,生理期会紊乱,皮肤动不动就爆痘。 转行之后每天早睡早起,可支配的时间也变多了,比如我们公司10点上班,早上有充足的时间出门跑步,给自己做一顿丰盛的早餐;虽然也会加班,但是可以先约上几个同事下馆子,或者去超市买菜做饭,美食一顿之后再继续工作。总之,时间上更自由了,不用一天到晚绑在工地上。 周末有双休,节假日正常放假,我可以在阳台上看书晒太阳,也可以去参加一些线下的互联网沙龙,认识一些有共同话题,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偶尔约上几个朋友来一个京郊一日游,或者一起去798看艺术展,然后去网红美食店打卡。 转行之前,我以为自己要像其他同事那样慢慢熬资历,等到哪一天单位里的关系户被调走,才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转行之后我才发现,互联网行业并不需要熬资历,也不按年龄排资论辈,很多年轻人靠自己的努力短短一年就能拿到上万的薪水,一切靠能力说话,相对公平。 在施工单位加班,就是守着工人干活,其实你什么都不要做,而这种无意义的加班并不能让我获得能力上的增长,也并不能升职加薪。 我在现在的公司也免不了加班,但加班都是自愿的,因为我负责的项目越快做完,工作就能越快得到反馈,指导我下一步该怎么做。 剩下的时间我可以额外做很多对公司业务有帮助尝试。而这些尝试老板都是看在眼里的,他会认为我不是一个来公司混日子的人,而是一个有自己的目标,愿意创新,愿意跟公司一起进步的人;当他看到我为了做尝试学习了很多技能,提前帮公司解决了很多业务上的问题的时候,会很主动地跟我提加薪,这也是为什么我才来北京一年,就能月薪过万的原因。 记得银行卡第一次收到五位数工资单的时候,我兴奋地打电话给爸妈,告诉他们我现在的薪水是工地的两倍,以后不用为我的工作操心了,我在这里可以凭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和他们都过上更好的生活,挂了电话给老爸老妈各买了一件他们之前舍不得买的东西,很有成就感。 最后必须得说的是,虽然我能享受一些转行带给我的好,但同时我也要承受比以前更大的压力,面对更多的挑战。压力大的时候会睡不着觉,忙着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周末也要给自己充电,因为跟不上公司的节奏就会被淘汰。 如果你感兴趣我是怎么转行的,可以去看我的这个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668300/answer/541552366 里面介绍了我是怎么确定转行方向,怎么学习的,还有一些转行学习资料的分享,需要的话自取。 希望你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过上想要的生活。
61,208,088
148
66
从土木工程转行后你后悔了吗?
作为一名施工狗,默默的晒一张公司最牛辞职信。。。
目前处于转型期的低谷,一点不后悔。我是道桥专业,毕业后去修地铁了,修了近两年时间,在工地呆的时间虽然没有那么长,但也不算短,该经历的也经历了。施工行业的特殊性让我开始不禁陷入了对人生方向的深思。说一个小故事从侧面反映一下工作的特点吧!以前在干施工的时候我的总工有天晚上帮我审一个专项方案的时候,笑谈现在技术员的待遇好多了,请假好请多了。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个技术员家里已经把他结婚的事安排的妥妥当当了,等着他请三天假回家结婚。当时的总工以工程进度紧,不能当逃兵为由,愣是没有批准婚假(以辞退为要挟,这个技术员实在,农村人,很珍惜这份工作)。婚礼延期举办,婚后这个技术员的老婆到项目上把那个总工骂了一顿,这事成了工程行业的笑谈。施工行业工资低,工作环境差,工作压力大,无法照顾家庭,很难尽到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享受不到陪伴家人的快乐。而且,转行其他行业后(前期要考察好),以上问题或多或少都能够得到解决,所以无论转行的路多难,我觉得都是值得的。我不后悔我的选择。
61,219,027
280
21
学校门口什么样的美食让你流连忘返?
此处分割线 学校门口的烧鸭饭 只要十块 饭任意加 超级无敌好吃的拉肠粉加豆浆 一起只要五块 麻辣烫 无论怎样点都很难超过十块 反正我吃三年了都没超 在我心里无法被超越的水煮肉片 15块 能送三碗饭! 高三晚上在外面补课结束回学校的宵夜必备 潮汕牛肉炒河粉 十块钱好吃到炸 早操结束经常溜到后门叫早餐 牛腩瘦肉米丝 八块钱良心价 横沥汤粉 这是牛腩加卤蛋河粉 八块让你上天 炸串 包菜只要一块钱 肉串两块 后面的椰汁西米三块 紫菜包饭 两个肉7块 里面的素菜都随便加 超好吃 很多图因为换手机都没有了 图一的叉烧拌面加猪杂肉丸汤只要15块 大份到吃不完 图四西瓜汁夏天每天都来一杯 五块 图八豆浆油条三块搞定 最后放一张学校饭堂的饭 我们学校的饭堂真的无敌好吃 三个饭堂加咖啡厅红茶馆水果吧 鸡柳饭八块 每天去晚一点都卖光了 高三回学校就拍了这些 其实还有超级多好吃的 高中到此结束
总会有的,大学周边商铺会有许多好吃的没事,有烤肉,烤奶,还有各色天南地北的小吃,行走在校道上就能被吸引住。 每到下课或者晚上同学聚餐啥的都会出去吃一顿好的,我们管这叫改善伙食。记得有一次和同学出去买生活用品的时候,路上遇到有叫卖糯米团子的,闻着这味道就好熟悉,就随手买了一袋,回到宿舍吃了一个味道绝了,就一个字妙得很。沾点花生酱会更好,分点给舍友吃都说好吃,就这么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吃,我却吃出了糯米的香甜,很有嚼劲,果然是地道美食!
61,219,027
2,311
578
学校门口什么样的美食让你流连忘返?
地沟油一条街。坐标江苏,护理专业在读。 学校门口的地沟油一条街史上最便宜最好吃是我永生永世都值得留念的 1.五块钱一份的肠粉,又鲜又滑 2.三块钱的华夫饼,配上浓稠的巧克力酱 3.两块钱的紫薯粥,加上甜牛奶 4.五块钱的小馄饨和瘦肉丸…鲜哒哒~ 5.五块钱的臭豆腐,应该黑白各三块吧~ 6.十块钱的烤肉饭,是我摔了跤也要一瘸一拐去买的 7.一块钱一个的脆皮炸鲜奶~ 8.三块钱一份用油纸卷好了的炸鸡柳 9.我最爱的五块钱的铁板豆腐 9.最好吃的蒸饺,全肉的一块钱两个,白菜的一块钱四个,很多妹子觉得肉的太油腻素饺卖的比较好,我就是喜欢肥吱吱的嘛… 10.3.5的粢饭团,基础款肉松+花生+咸菜+榨菜+黄瓜+油条碎+糯米 可以做甜的也可以做咸的 额外可以加卤蛋荷包蛋鸡柳烤肠里脊肉 11.香汁米线10元 12.10块钱一份的炸鸡饭,各种口味的,这个量大的真的是…我从来没见过谁能一整盒吃完 上面是番茄的,下面是照烧的,还有各种沙拉芝士沙拉酱黑胡椒孜然梅子,也可以两种随意搭 13. 炒河粉炒年糕炒米线炒面炒饭,八块钱一份里面有鸡蛋肉青菜包菜豆芽菜,也可以不同主食混在一起比如年糕加河粉 14.冰沙,有三块和五块的,打一份冰自己随意搭果酱果粒新鲜水果啦~ 15.三块钱的荷叶糯米鸡里面一整块鸡腿肉 这家酱饼鸡蛋饼也吼吼吃!! 16.25块钱一只的小烤鸡,他会帮你剪刀剪成小块,可是我比较喜欢买一整只用手撕着吃超好吃 17.这个也是鸡排那家的,十块钱的乱七八糟饭 里面有青菜鳕鱼鸡米花豆腐干鸭腿卤蛋 18.这个跟华夫饼老爷爷是一家的,两块钱的烤鹌鹑蛋 蛋白酥脆里面蛋黄溏心再加上番茄酱沙拉酱甜辣酱 沦陷 19.包子店1.5的白粥,清淡又浓稠,再配上酱菜和咸菜 21.很久有段时间黄焖鸡很火,外面至少要20+这家好像是13..? 22.鸡块是秤斤两的,五块钱大概有8-10个 第二个炸鸡腿是每天的标配啊!!第一年3块钱一个,第二年就3.5了… 23.十块钱的牛排饭 虽然并不是牛肉…但是肉…真的很多…堆起来的 24.五块钱热汤鸡丝冷面,是有家烤冷面里卖的…但是我好像没拍烤冷面,现在这家搬走了 25.冬日里烫手的烤红薯…反正我每次去买老板都说五块所以后来就直接挑最大的,卖烤红薯的老板会很贴心地送小勺子 暂时就这么多啦,其实好吃的有很多,有一些没有拍还有的拍的不是很好。 ……………………………………………………………………………… 好多人问学校的,把城市放在答案开头啦~发现遇到好多同学老乡以及搬走了的常工院小哥哥小姐姐。 减肥期间很久很久没去地沟油了,半年前体重165现在115。 回答这个问题也是实在馋了所以翻出以前拍的照片,也许现在地沟油有更多好吃的了吧~这些照片都是之前的库存了,现在大部分还在,可能有一些商家没有了 ……………………………………………………………………………… 评论区里很多都讲到一个卫生问题啊 首先我承认,我学医的确应该更在意食品的一个安全情况,杂碎肉啊不太卫生啊等等。 无论食物还是任何事物任何人,我总不能要求它是完美的吧。 老板很好说话,食物便宜好吃又量大,离学校近很方便,还可以提前打电话或者微信预定。 这是地沟油一条街的优点,我觉得能做到这样对于学生党来说已经很好了。 再者说食堂和饭店也会吃出钢丝球和虫,某种意义上来说差不了多少吧,只不过一个卫生不好是你看得到的,另一个是你看不到的。 在中国,食品问题满大街都是 各位就别五十步笑百步了。 要相信自己是铁胃。 ……………………………………………………………………………… 谢谢大家的赞 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吃自己喜欢的东西,每天都吃饱饱不长胖胖
梅菜扣肉饼,五块钱一个,皮薄馅多。每次买都要排好长的队伍,但是真的很好吃。(更正一下价格,记错了是四块钱一个) 莱得快的拌面和柠檬水,拌面五块钱,柠檬水几块钱,夏天吃真的很爽。 情侣钵钵鸡,人均十几二十块钱,荤素一块钱一串。可以吃冷锅也可以吃热锅,麻辣鲜香,超级下饭。 干锅牛肉,68一锅,两个人吃都吃不完。味道挺不错的,配菜挺多。 荷叶饭,十几块钱。有股淡淡的荷叶香,肉香四溢,简直不要太好吃 拉面+饭团,二十几块钱,料多汤鲜,环境也挺好。 饭后甜点,芒果班戟+木瓜雪蛤,三十几块钱,味道甜甜的。 红豆牛奶冰,二十几块钱,红豆绵软,牛奶冰奶香味十足,夏天吃简直是人生一大享受 牛杂米线,十五块钱。麻辣味十足,牛杂很入味。 猪脚面,十六块。两大块猪脚,软烂鲜香,面也很入味。 坐标——重庆
61,341,208
1,788
480
减肥对一个人的外貌改变有多大?
叔贵跟大家说实话。减肥对外貌的变化,得看天赋。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减肥逆袭人生。你看颖儿减肥前后,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还有赵丽颖,能明显感觉到脸部线条变得清晰很多。 男明星也一样,魏大勋减肥前后,就是蜕变。 但是!你再看高晓松,就算瘦下来。图再精修一下,脸依然大。 防杠:我放这些明星不是认同他们减肥方法。我更想说的是,减肥不能让人逆袭。 但是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2016 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报告:肥胖和多达 13 类肿瘤有密切关系。它们是: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食管癌、胆囊癌、肾脏肿瘤、肝脏肿瘤、脑膜瘤、多发性骨髓瘤、卵巢癌、胰腺癌、胃癌和甲状腺肿瘤。 内脏脂肪,更是不得了,那是藏在你肚子里的炸弹。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上,有一篇文章叫《腹腔内脏脂肪面积与慢性疾病相关性研究》。 研究人员找了 90 个内脏型肥胖与 90 个皮下型肥胖者。然后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了一下,发现内脏型肥胖者的肚子,被内脏脂肪不断地挤压空间,影响了身体内部的激素分泌和糖脂代谢。相对于皮下型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高出 40%,糖尿病高出 37.8%,高脂血症高出 48%,高尿酸血症高出 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出 30%。怕不怕?但是叔贵不吓唬你们,减肥只要找对了方法,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减肥最有效的运动,就是HIIT,也就是高强度低间歇运动。不仅能让你整体瘦下来,对于内脏脂肪小肚子作用也非常大。欧洲应用生理学杂志有一篇文章,给20个没受过训练的大哥大姐做HIIT。8个礼拜,BMI 平均减少了 1%,最多减少了 3.6%,体脂率,平均也下降了 1.5%。平均减少了 137 立方厘米,最多减少了 1269 立方厘米,绝了! 接下来,叔贵设计了一套室内版的 HIIT 训练,在家就能做,质量杠杠的。在微博上,有人通过这个训练,两个礼拜,只做了六次,腰围瘦了两厘米。 这个训练非常恐怖,动作和动作之间做 10 秒休息,完成 5 个动作之后休息 1 分钟,重复 4 轮,一定保持呼吸节奏。热身动作一:开合跳 30 秒这个动作非常佛系,你只需要保持膝盖别内扣就行,我不强调幅度,因为只是热身。 热身动作二:扩胸蹦跶 30 秒这个动作跟刚才一样,你只需要上肢有拉伸感,下肢保持动缓就行,让心率上升,体温升高。 热身动作三:单脚站立自然站直,用单腿支撑,脚尖勾起,抬腿至大腿后侧有拉伸感,保持这个状态维持 20 秒。 接着让腿侧抬至最大幅度,维持 20 秒,换腿继续。 然后缓缓把腿后抬,让身体平行与地面,维持 20 秒。 这个动作的目的是通过肌肉的静力收缩来达到安全髋关节附近肌肉升温的目的。而且支撑侧腿可以训练足弓和稳定性,对于接下来的动作有很好的迁移性。训练动作一:原地跑步 50s双腿分开与髋同宽,保持核心全程收紧,不知咋发力去看我之前安利过的哈利波特呼吸法。 微微屈腿降低膝盖压力,保持腿部张力做前后迈步,骨盆不要上下扭动。 训练动作二:猩猩跳跃 50 秒首先双手支撑,保持腰背紧绷不要塌,双腿用力蹬地同时快速屈髋,让自己从趴着变成蹲着。 这个动作最重要的就是别塌腰,腰部反弓是有受伤隐患的,再次强调不会呼吸去看哈利波特。训练动作三:原地小跳 50 秒这动作你不需要做成标准深蹲跳,也不用跳特别高,因为我知道你累了。你只需要保持有一个跳的幅度来维持高心率就可以了,注意跳跃过程里,不要膝盖内扣。 如果出现这个情况,说明你身体已经吃不消了,站着歇一会,再继续做。训练动作四:俯身小碎步 50 秒做过我之前 7 分钟训练的同学,应该很熟悉这个动作。 腰背笔直俯身做高频率的原地小碎步,理论上应该是屁股先酸。 如果你过程里腿先酸了,就是俯身角度没有保持住。训练动作五:平板支撑 50 秒这绝对是最简单的动作了吧,嘿嘿嘿,三个标准。手肘在肩膀下方,头屁股脚跟一条直线,腰别塌,开始造吧。 恭喜你,拥有了 1 分钟的休息时间,好好喘喘气,以上动作要重复 4 轮。接下来是拉伸恢复环节。动作名称:劈腿身体转转转双手支撑身体,侧腿向前迈出,保持前方小腿垂直地面,脚尖指向正前方。感受大腿内侧拉伸感,20 秒。 然后慢慢让身体向一边转动,增加髋关节拉伸感 20 秒。 最后,视线跟着指甲身体旋转,保持支撑 20 秒,换边继续。 很好,动作彻底结束,感谢你的努力。这套训练,一周 3 ~ 4 次就行,不要多练,效果绝对强。 是不是想要视频? 有! 建议每天对着镜子记录自己身材的变化,坚持下去,肯定有惊喜。 以上就是本次的回答,希望各位不要白嫖,给我点赞。更多健身干货——锁定公众号:叔贵的健身思考笔记
这是胖起来的尹正老师! 这是减肥中的尹正老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是瘦下来的尹正老师! 真的是不要太好看了!!正正子减肥继续加油啊啊啊啊啊!! 19年的时候~138斤左右 21年的时候~89斤~ 减肥这件事真就是逆袭的过程!! 好家伙!最近真的是疯狂被尹正老师的减肥安利了~正正子也是奇男子啊哈哈哈哈! U1S1!瘦确实是瘦了!毕竟过年吃胖的5斤,跟着尹正打卡!这一周都瘦回来了~ 食物类型丰富是重点! 尹正的饮食记录中有:木耳、胡萝卜、西兰花、油麦菜、荷兰豆、莴笋、小番茄、西葫芦、红辣椒、鸡胸肉、牛肉、虾、鱼、苹果、鸡蛋、玉米、红薯等 基本都是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哦!绝了!比纯沙拉好吃多了!而且还能瘦啊啊啊啊啊! 用咖啡和茶代替果汁和含糖饮料,高糖的食物最简单就是会胖会胖会胖! 禁忌果汁,水果也严格控制,一天一根香蕉或一个苹果或者一个火龙果 高碳水蔬菜高饱腹感且热量低 像胡萝卜、毛豆、藕、蚕豆、豌豆、甜菜根、口蘑、黄花菜等…… (但是注意:不能长期替代哦~) 焖菜要比水煮好!!!蔬菜中有很多重要的营养素,都是脂溶性的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只有加点油才能保住它们,同时,还有很多营养素是水溶性的,煮久了煮烂了就流失了,比如,维生素B、维生素C等,焖菜这个办法,加了油又避免久煮,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保全了蔬菜的营养价值哦! 杂粮饭低GI,控制血糖平稳且能提高更多的营养元素~提供高饱腹+均衡营养 杂粮饭一直都是减肥减脂的好帮手的哦! 全谷物糙米:糙米 杂粮:燕麦、小米、荞麦、玉米、黑芝麻等 杂豆:红豆、绿豆、芸豆、花豆、薏米、黑豆、黄豆等 特别是早餐的时候!一定吃!!尹正的减肥食谱中,早餐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杂粮是最适合的减脂早餐,之前还会提前浸泡一些杂粮豆子,给自己熬煮早餐,实在是太费时间了~浸泡、熬煮、洗锅、用电也是一个安全问题,所以直接入手了李佳琦推荐的同款红豆薏米粉,无糖无添加,主要是口感真的很细腻,第一次喝到这么好喝的红豆粉!而且热量也很低哦! 海鲜蛋白高热量低且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哦!而且海鲜的饱腹感很强,吃得饱还不会饿,有能减脂!一举两得,只能说正正子也是个小天才了! 吃饭时非常细嚼慢咽(提升饱腹感) 饭前喝一小瓶水(增加饱腹感 减少热量摄入) 希望坚持下来的集美们~都可以拥有尹正老师同款美貌!!
61,441,962
266
46
如何克服不想写论文的情绪?
这种情绪应该每个研究生都会或多或少出现(包括我)。 以下是几条建议,克服这种情绪: Document everything! 做科研的过程中需要有“万物皆需文档”的习惯。这里的加文档不仅仅是给自己代码或者项目写个README.md那么简单,尝试结构化的正式的文档。对待文档就像写文章一样,包含Abstract,可以跳过Introduction,Method和results部分吧必要的插图也画上,不需要很精细的图,语法也不需要精雕细琢,但是需要完备,能做到看到文档不需要翻看代码或者工程文件就能完全回想起来整个小分支都做了点儿啥。 真正需要写文章的时候,就会发现各个分支的文档凑一凑之后四舍五入就差Introduction了,就有动力写完剩下的一点儿并开始精修语法和插图向着真正的一篇submit-ready的文章迈进。 很多时候如果合作者多了就容易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大家一起完成的工作,都想把写文章的“机会”让给其他合作者。如果有这个苗头,赶紧起草个框架,最好有在线写作形式比如OneDrive在线Word,谷歌文档或者latex用户吹爆的Overleaf。并催促合作者们各自写好自己参与的部分。 主观上需要追求一个平衡:研究工作和文章之间的平衡 Work paper balance(WPB),不能太热衷于水文章而忽视了实质工作内容的重要性,也不能只闷头工作,很优秀的内容不发表。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头看看,是不是好久没有写文章了,手头已经积累了很多文章了,还是天天在写文章,好久没有认真研究问题了。 万事开头难,中间难,最难的是结尾。大部分项目坑掉都是因为烂尾,而不是因为一开始畏难没开始。写文章特别容易烂尾。 我有手头就有两篇是坑掉的文章,一篇是大三时候的大研,一篇是毕设,这俩都是工作做完了,写文章时断时续,最后新项目一来直接就开开心心的做新课题了。以至于变成了陈年老项目,到现在还会时不时想起来那两个坑掉的课题,工作做完了,啥也没发成,权当做技术积累了。 这两件事情之后,我深刻感觉到能及在课题结束或者有关键性进展的时候写好文章的重要性。于是开始执行动态Deadline,就是在项目做完的时候单独给写文章设置一个deadline,时长为T(这个T可以很短,比如6个工作日完成初稿),在0.5T的时候,重新评估进度和剩余工作量,并设置下个deadline ,在T_1时间内完成剩余任务,然后以此类推。 有个deadline就会有动力继续搞下去。 不想写文章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写,怕写不好。这个时候就可以找一篇方向相同, 研究 对象相似的文章。先仿造一遍,按照目标文章的文章结构,方法论介绍方式,讨论形式先写一遍。不要担心过于相似引起同行怀疑抄袭,因为终究,文章都会改得面目全非,几乎找不到初稿的影子。 最后祝科研顺利~ ========= 其他创作的分类整理: 精选 射电 编程 太阳物理 科研目录
我没有体会过你说的这种情绪。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没有“解决大问题”的远大理想(捂脸)还是我的“行为方式”比较特殊。 我比较喜欢做笔记,并把所有(可行或不可行)的思考过程都仔细地写下来。即便是一些自己以为是简单的步骤,我也要一步一步写出来(大部分情况下,笔记比我写的论文要详细得多)。这样一来,写文章时只需要将纸上的内容稍作修改输入到 Latex 里。整理参考文献不会太困难。撰写摘要和介绍,我主要抱着一种写“故事”的心态来做,所以觉得特别有意思。 当然,我有合作者,这对于筹备一篇很长的文章(20 页左右)而言是很有助力的。比如,我可能集中 1-2 周完成论文草稿,然后就发给合作者,他会仔细审阅,修正很多问题。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稍微休息一下,顺便看看新的文献。等 1-2 周后,我会收到合作者标记过的修改稿,然后我再进一步润色。所以,即便是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我也在不停学新的东西。如果是比较短的文章(大概10 页以内),我觉得一个人完成也不会很费力。 至于文章中可能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错误嘛,我们只能尽力而为,很多发表的论文(有的还是发表在很不错的期刊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能做的就是力求让论文看上去正式和专业。 最后,在我看来,写文章也不能说“只是眼前的一件小事”。首先,很多地方的考核都需要一定数量的论文。其次,同行了解你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你的论文。而且,论文是越写越会写,一开始觉得非常费劲,等你写过3-5篇,这整个流程你已经十分熟悉了。你也应该会初步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找到某种节奏。这有助于你今后更多地将经历投入到研究本身上去。
61,441,962
239
100
如何克服不想写论文的情绪?
其实,不想写论文,有的时候是真“不想”:东西都弄清楚了,写论文太简单了,没意思,太枯燥了。 也有的时候,是“不能”:太难了,我改不下去了,焦虑烦躁不想写了! 如果把写论文也看作一个打怪升级的游戏,当这个游戏的难度超过了我们的能力时,我们就会焦虑、逃避;当难度远低于我们的能力时,我们会感到无聊,也不想再打下去。 根据陈星汉对游戏难度与玩家需求的关系的看法,我们也可以类比出在写论文难度和个人能力间的关系: 在写论文的难度和我们写论文的能力基本匹配的时候,我们才能对写论文这件事更感兴趣,并在写的时候更能全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边写边觉得愉快、满意,且不受外界干扰,还会觉得时间过得比平时快。 这种状态,就是一种“沉浸体验(flow experience)”,过去更常在研究游戏、体育活动时被提到,不过同样也可以应用在学习任务上。题主提到,写论文不如学新东西开心,也因为新的东西既有一定的难度,又在我们的学习能力之内,学到就可以会。 那怎么办呢? 半天想把论文结果写出花来太难,只改 typo 又太枯燥无聊,想让自己突飞猛进出足以日产 SCI 的能力也不现实,如果想让自己维持沉浸在写论文上,就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地分解“写论文”这一大目标。 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既不会很大,又能带来进步感和成就感呢? 写论文的过程中,也需要新东西的积累,即便在做实验时已经基本了解了相关内容而觉得“不想写”,但落到前言大纲的每一节上时,也可能会发现,在某一节上,自己其实还没有积累足够的文献,能够让文章逻辑过渡通顺,现在还“不能写”;或者对于一些被拉来当合作者的研究生,如果在前期参与的工作并不多,写的时候就更“不会”了,需要先恶补这一话题的文献积累。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分解目标可以是找到大纲下某个分话题的最新综述,当作索引来下载新的研究文献;可以是找到多少篇近多少年的两个变量关系的文献,导入到自己的文献管理器里,方便写时引用;可以是 follow 领域的某个大神,把 ta 近几年这个话题的文章摘要看一遍…… 这些任务都不至于太枯燥也不会太难,并且是可分解、可观察、具体的目标,边读边做笔记,就能减小直接上手就写的难度。 当然什么枯燥什么难都是因人而异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进展调整,原则就是让目标和自己当前的进展和能力有所匹配。 总对论文有不满意,干脆就拖着不写,这就是完美主义带来的拖延嘛。 两年前知乎和我堂合作了一场盐沙龙(盐沙龙 · 悄声抑郁 | 当发现自己或身边的朋友陷入抑郁时,能做什么?),嘉宾老师们在沙龙上提到,被科研系统筛选出来的这些人本身更可能具有完美主义的一些特质,更具有高焦虑的特质,由于抱有完美的期待,当发现写不完美的时候,就可能着急,但这种状态会更拖慢自己的进程,进而更着急、写不下去,形成恶性循环。 老师们也提到一句话,“先完成,再完美”。满不满意的,都要先做出来;无论不想写论文的情绪在不在,都要先写出来。 反正,完成了就可以把焦虑暂时转移到导师身上了嘛。(逃
Frenkel曾说『写论文和做问题一样困难,但远没有那么有趣。写论文是数学家为了享受发现的快乐而必须接受的惩罚。』 没动力写的话就想办法找些动力,甚至主动找老板或者合作者说我这个东西预计若干天后写完草稿,给自己设个deadline。(虽然也出现过给合作者说半个月写完然后拖了一个半月的惨剧) 其实相比于写论文,改论文才是最痛苦的,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总会觉得这不满意那不满意。我有篇论文的版本号最终到了14.3.2(见发表一篇论文有多难 - 知乎专栏),虽然这篇论文的结果我还算满意,但文章实在是不想再看一遍了。 而且在有合作者,尤其是和合作者的背景不同的情况下,改论文尤其痛苦。我现在就是改论文改到吐,上知乎来休息一下...
61,707,207
548
37
相比于欧美国家,国内消费者对跑车/高性能车不感冒吗?为什么?
不感冒?太感冒了好么?尤其是驾驶感受纯粹,键盘值爆炸的车,二手全都是理财神奇。(以下全部北京地区二手行情) 保时捷997都炒成啥样了?京牌车源比两年前贵了20W。997.2S都有挂到60-70的了,10年前的老跑车瞬间暴涨20W,这还说明不了中国消费者对性能车跑车感冒么? 液压助力手感好,涨!那无助力/手波更得涨。反正越键盘越涨。 Elise手波都10-20以上的涨,而且还是一车难求,我朋友李旭那台手动的EXIGE S卖掉轻松赚20W的节奏。 堂主的手波C7,咋不得多卖个几十万? GT3RS 991.2都破300W了,二手轻松赚几十万。 M4GTS以前9X,现在轻松11X,AMG GTR以前14X,现在17X,991.2S以前100左右,现在110-120,991.2GTS以前11X,现在13X,而且这些车全都是一车难求。保时捷992S二手车,4S店直接配置单原价收车。顺带AMG GTS,SLS AMG,加州这些100多点的但凡和性能沾点边的全部都涨的飞起,你们要是一直关注二手跑车和性能车你就知道这多离谱。 说完了贵车说便宜车,你再看现在17年的手动86啥价格,贬值么,再看看同年的家用车贬值多少。M2C买来开一阵还能赚点钱出,现在二手车价格都没比新车便宜多少。我的京牌福克斯RS 26.5W出手的,现在京牌40W+,别说1M和EVO这些变态,就连以前最卖不上价的斯巴鲁STI都涨了多少了?以前阿尔法罗密欧4C多少钱,现在是不是得快翻番了?这还不够感冒???要咋感冒? 再看看新车,GR86影子都没见身边已经N多人下定金了,SUPRA加价3-7万不是一样买,雅力士GR展台我见到好几个粉丝要订车,说50W都能接受,50W买个手波小车这不疯狂么?那type-R呢,国内一台宝马M2C的钱买个2.0T本田,匪夷所思么,但是只要是JDM,是性能车大家就买卖买!只要是拍JDM性能车那就是流量密码,那就是播放量,这还说我们国内还不感冒么??我们做梦都想来点平民的,不加价的小跑车和性能车! 再说赛道里,全中国玩赛道的玩家,玩到飞度人手一台,玩到改装全球第一,这可是一个造出来用来买菜的面包车啊!我们玩这个是脑子进水了么?是生理和心理有疾病么?是自虐人格么?还不是因为没车玩啊!我们简直太饥渴了,我们饥渴到1.5T手动普通思域出个两厢版假装钢炮我们就买单,我们饥渴到一个SUV降低车身说是钢炮我们就买单,我们饥渴到我们逮着个140轮上马力的跑车大喊“百万以下操控无敌手”!! 我们能玩的车太少,好东西不来我们就只能从垃圾堆里捡着玩,我们太命苦了。真的,我们国内太渴望,太感冒了高性能车和跑车了。但凡沾着点JDM,钢炮,轻量化,多气缸,自然吸气,液压助力转向,手动挡,防滚架,赛版这些词缀的玩意,我们都奉为天神,视若珍宝。 我们中国市场对高性能车和跑车简直饥渴难耐了。别听一个个懂王说现在中国不适合高性能车,主机厂爸爸千万别信!千万别信!手动挡,大排量,高性能车啥的都快引进,都来,赶紧整,搞快点!冲冲冲! 懂王们你们屁股歪的我想给你们屁股拧下来,你特么到底是玩家还是厂商啊我淦!你是资本家还是打工仔啊?拿着打工仔的钱操着资本家的心。天天喊着手波别来,性能车别来,来了我们国内屌丝也买不起,我们特么就不配?现在连飞度和思域都没手波了,玩尼玛啊!我们没车玩难道玩你?
只是平民高性能车价格基本与豪华品牌高一级车相当,会让这些朋友纠结于豪华还是高性能,速翼特,嘉年华ST, 高尔夫GTI ,高尔夫R, 福克斯ST, 福克斯RS,梅甘娜RS,基本上按照指导价,都是可以上更高品牌更高级别,GTI价格肯定可以买奥迪A4L,高尔夫R可以买330i,福克斯ST可以买凯迪拉克CT5,福克斯RS可以买到奥迪S4 所以这些高性能轿车在,新车基本是难有销量的,部分车型只有巨幅优惠之后才能被真爱粉收走,但是几经倒手之后,车价便宜之后,又进入了不贬值车辆的行列,这些车开了4-5年,倒了几遍手,能不贬值,就证明了,这个对于高性能轿车感冒的群体在增加,或者曾经因为被豪华蒙蔽了双眼,现在返过头了,发现豪华永远都有更好的更新选择,而高性能车错过不再有,所以即便二手也不在意,更为关键是价格到了真香的程度。 而到了豪华高性能,则很简单了,大家就非常感兴趣了,比如奥迪S3 S4 系列,奔驰的AMG A35 A45系列,宝马的 M2系列,这些客户不会纠结,因为品牌已经给他们自信了。 题外话,关于国内的平民高性能车的未来我是乐观的,全球汽车四大产销市场,欧日美中,欧洲人经历过,高性能从豪华专属到寻常百姓家,这就是钢炮的诞生,日本也经历过高性能从豪华专属到寻常百姓家,这也就是90年代的日系平民性能车的昙花一现。美国人一样经历过伴随战后婴儿潮的小马车时代,这三个汽车市场无一例外,有一个短暂的年轻人的平价高性能车时代。 而大家可以见到这些高性能平民车,整体在缩水,这是世界的大趋势,但是就国内市场而言,我们还没到那个平价高性能的时代,原因其他知乎答主也写了,平民高性能车的到来一定是以,本国汽车工业高度发达为起点,而且我们也看得出来,不同的国家经历这个时期的时候,所产生代表各个国家的车型也不一样,所以中国的高性能平民品牌车,最后还是该中国品牌来回答。 别的不说了 ,我自己盲定了影豹55,太扯犊子的话,我就不写了,我觉得这台车或许是有中国平民品牌高性能车雏形的一台车,当然领克的03+,上汽MG6,都是类似的定位,所以必须支持一波喽!
61,951,837
274
25
未来十年哪些汽车黑科技会成为现实?
我来说个「脚踏实地」一点的,3D打印零件在汽车中大面积的应用。 人们印象里零件都是长得「有棱有角」的,因为要考虑制造过程中,装夹、切削和装配,没办法像生物一样长出更符合力学的结构。 但是自从3D打印技术获得长足进步,开始在工业界中大面积应用。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因为生产数量比较低,所以只要性能够好,对超长的加工时间(相比传统切削加工)有更好的宽容度。所以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已经有了不少的应用。 比如空客需要承载空乘座椅的客舱模块侧壁。 大幅降低结构重量的种种结构件。 空客还用这个技术打印了一个摩托车车架来demo技术。 GE打印的超复杂内构Leap喷油嘴。这么复杂的结构,仅仅一个零件就实现了,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在航天中,因为不涉及适航证,应用起来就更加放开手脚了,欧航局ESA做的可重复利用的「普罗米修斯」火箭发动机就大量应用了3D打印技术。 本来由3000多个零件组成,超复杂的燃烧室头部简化为只有一个零件。 普罗米修斯的成本只有现款主力发动机火神2.1的十分之一,四舍五入就是不要钱啊。 但是在汽车制造中,因为对生产效率敏感,3D打印加工时间比切削长太多,并没有很大面积的应用。 但是在一些赛车领域还能看到,比如法拉利F1车队的打印钛合金刹车踏板。 还有一些极端案例,有人3D打印复合材料仿生学结构的超轻连杆。 F1或者改装件多少离量产车还是远了点,但是前几天德国一家零件供应商MAHLE为保时捷911GT2RS制造了3D打印的发动机核心部件——活塞。12000层打印需要耗时12小时。 这种加工方式让工程师拥有了几乎无限的自由度来作出复杂的仿生力学结构,更优化的结构降低了10%的重量,保时捷表示,打印的活塞最多可以轻20%。更轻的活塞意味着发动机有更高的转数极限,所以改用打印活塞的发动机高了300RPM,极限功率也就高了30马力。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除了减轻重量以外,同时还可以在活塞内作出油路冷却道,传统切削加工方式完全不敢想象。机油可以直接冷却活塞内部,降低了温度应力,优化燃烧。 这还仅仅是整个汽车无数零件中的几个,假如更加大面积地应用3D打印零件,除了打印零件生产成本由于规模效应而大幅降低以外,整车的轻量化,动力都会有大幅提升,期待这样一台车开起来是什么样子。 (谁说燃油车要死了?)
学术界研究学者如火如荼写Paper,刷绩点;工业界工程师们追求务实,落地为王;学术界与工业界齐头并进,推进科技在理论和实际中发展,预测一下汽车未来可成为现实的黑科技。 各国已明确出台禁售燃油车的deadline,新能源车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 现阶段,新能源车未能大范围普及的痛点在于续航里程短和充电时间长这两大因素影响,新能源车目前的续航里程维持在300km-600km,快充速度快,但超级充电桩布局少,慢充充电桩布局多,但充电速度慢。而且通常自家没有充电桩的话,在公共区域找充电桩的时间成本很高,从同行的反馈,花费在找公共充电桩的时间在1-2小时不等。 因此续航里程的能量来源核心动力电池技术仍需要继续演进,续航越长,消费者的“里程焦虑”越少,除提升电池本身的能量密度来增加续航里程之外,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若汽车动起来时可以边跑边充电,汽车静止时可以在停车位无线充电,通过道路和汽车本身安装的电磁充电线圈来实现无线感应式充电,续航里程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从内向外的动力电池,由外及里的无线充电,同步演进,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和普及。 从车辆自身的硬件结构(外在实力),软件内核(软件实力)上下功夫。确保车主从内而外的安全,仿佛置身于一个移动的堡垒。 硬件安全配置:前后全铝合金材质,行人保护泡沫、可拆卸式吸能盒、集成式铝合金梯形连杆后悬挂,轻量化的同时保持高强度车体结构,激光螺旋焊接工艺。 主动安全配置:两大“杀手锏”--ADAS系统(前向提醒及控制)和RDA系统(后向驾驶辅助),包含LDP车道偏离干预、AEB自动紧急刹车(图像识别+雷达波探测双重“感知)、FCW前向碰撞报警、LDW车道偏离警报、SAS智能车速辅助、IHC智能远近光切换、BSD后视镜盲区监测、LCA变道辅助功能、RCTA倒车后方盲区监测、DOW开门警示。 这些功能谁用谁知道。疲倦分神、注意力不集中难免存在,这些安全防护平常悄无声息,关键时刻现真实力。 展示几个主动安全功能起作用的实际场景视频,有无这些安全配置,最后的结果是天堂和地狱。 这些不起眼的主动安全配置,关键时刻可以拯救人的生命。 进一步,高速公路上的自动驾驶辅助(L3)、停车场封闭场景APA自动泊车(L4)(量产路线,主要依赖AI神经网络中的计算机视觉感知技术,识别车道线、识别动静态物体、输出通行空间)。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感知系统会在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占据重要的一环,低成本,高识别率,能够最大概率的提升对周围物体的感知。 人脸识别:无需钥匙,自动识别车主身份,认证成功后即可进入并启动车辆; 手势控制:副驾或后座可以在投影屏幕上进行手势动作,按照相应的手势动作完成界面切换; AR导航:基于液晶仪表的AR-Driving实景导航辅助功能,在液晶屏上实时通过前方摄像头传递过来的实景,同时配合导航箭头,使车主驾驶更加安全,导航也更加精确。 语音交互:一键唤醒、语音控制汽车的执行机构(车窗、天窗、雨刮),也可控制播放音乐、导航; 脑控汽车:Brain-to-Vehicle,由人脑意念去控制汽车。手握方向盘和脚踩油门(刹车)的指令是由人脑发出,戴上一款可以收集脑电波的头盔,并将脑电波输出的信息直接传递给车辆,完成对车辆的控制,这样对车辆的控制将会达到微秒、甚至纳秒级的速度,进一步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乐趣性。 情感识别:人类是有情绪的,除了人脸识别验证是否是车主本人,对车主的面部表情、情绪状态进行识别和判断,即使不说话、不做任何动作,也能够自适应的调整车内氛围灯,播放适合此时心情的音乐、开启合适的香氛,让车主享受一种更舒适、更愉悦的乘车体验,这样一种人性化的车内系统,怎能不让人喜欢。 宇宙中储量最丰富的元素——氢,属于零排放燃料,转化为电能后只有水和热两样副产品。电池堆、电机以及氢燃料电池等组成的核心部件,可以将燃烧的电化学转化为电能。 氢能来源非常丰富(石油、天然气、煤、水、沼气等)、零排放(仅限使用环节)、低温性能好、能量密度大、续航时间长、加氢时间短等。 说几个具体的数字:3-5分钟即可完成加氢;续航里程可以达到600公里以上;完全无污染,而且可以净化99.9%的颗粒物、细粉尘和空气污染物。 黑科技之所以黑(炫酷、高科技、人性化),是因为它充满魅力的同时还存在着让人为之振奋的挑战。 法律法规、技术痛点、安全可靠、落地成本、消费者心理接受、基础设施建造等这些都影响着黑科技的发展,欣喜的是,市场需求量仍然巨大,政府支持力度高,科研人员攻克难题信心强,这些都是推进黑科技落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共同发力,期待黑科技早日到来的那一天!
61,963,520
625
114
动漫里的哪种美食,让你念念不忘?
每次看卫宫家,菜菜我都被馋得流了一地口水 直到上周六,我终于忍不住学着做了一遍“鲑鱼蘑菇黄油烧烤”! 劝退! ----来自《卫宫家今天的饭》第2话鲑鱼蘑菇黄油烧烤 有个小请求:如果看到第几秒有点不适的话,可以告诉菜菜吗? (菜菜会继续调整的,菜菜专治各种不服...) 哎好香啊~ 别问我怎么做,好累吖~ 自己看视频呗~ (突如其来的点赞让我受宠若惊哈哈~) 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伙伴会收藏。。。
《猫和老鼠-和平条约》 好有弹性的肉!尤其是用叉子把骨头挑出来后,感觉特别开心。 不过为什么要用粉笔在肉上画。 ps:还有狮子一口咬掉的大火腿。
61,963,520
446
151
动漫里的哪种美食,让你念念不忘?
不知不觉 这么多赞了,谢谢大家,关于大家的评论,有同学关注有没有外蒙古和台湾的文体,这个好像确实是没有的,不过可能作者也不是故意的,毕竟小当家这部童年漫总的来说还是在捧中国美食的,较真就没有必要了。 还有就是这部动漫当时是统一集团买下来的,所以里面的人物名字其实和漫画里面的完全不一样,为了配合统一集团的产品。 比如小当家 再比如及第师父 还有小当家的基友阿Q 还有我们的第一女主嘟嘟 有没有很害怕,没想到吧 中华一番,这是中华小当家本来的名字,动漫其实只拍到满汉全席就没有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B站,蕾丝大大做了一个全剧情的视频吐槽,很有意思。 谢谢大家点赞,我比较喜欢看电影和动漫,其他科技历史相关的问题也会答一些,有兴趣可以关注我! ----------------分割线----------------------当然是小当家的真鲷大陆图啦! 小当家与雷恩神前刀工对决,要求做四道菜,结果小当家直接端上一整条鲷鱼,吃瓜群众不解,小当家微微一笑:是时候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是魔幻料理了!然后鱼身裂开 一条鱼做成中国版图的样子,里面包含四道不同口味的菜。 北京:撒盐去烤的鲷鱼贝肉片,比照北京烤鸭的风味,用面皮将它和大葱包在一起。 四川:把中间肥厚的鱼肉,用皮包起来油炸之后,再淋上红油料理般滚烫浓稠的酱汁。 上海:每一片极富弹性的鲷尾生鱼片里,包着上海蟹黄! 广东:鲷鱼肥厚的肚肉,搭配广东独特的新鲜蔬菜,用浓郁的蚝油拌在一起 每道菜听着都让人流口水,还有如此恢弘大气的主题,我小的时候的梦想就是想真正吃一次真鲷大陆图!
动漫《火影忍者》 宇智波鼬 最爱吃的三色丸子 跟鬼鲛一起回木叶以后第一件事则是带鬼鲛品尝了家乡的美食:三色丸子 然而正宗的三色丸子: 《吃货木下》里面也挑战过这食物 旋涡鸣人、伊鲁卡老师 一乐拉面 吃货木下也挑战过类似的拉面 旗木卡卡西 最爱吃的食物是:盐烧秋刀鱼、味增汁茄子 没找到卡卡西吃盐烧秋刀鱼和味增汁茄子的图片(只找到凯与卡卡西比赛吃寿司的图片) 盐烧秋刀鱼: 味增汁茄子: 宇智波佐助 番茄 番茄小王子不是白叫的 番茄 官方还说他喜欢吃 木鱼饭团 秋道丁次 最爱吃的食物日式烤肉、薯片 日式烤肉 薯片 千手纲手(她最爱喝酒、嫩鸡) 迈特凯、洛克李(超辣咖喱饭) 天天 (烤牛舌) 彩蛋: 带土与迪达拉 御手团子 主要是带土真的很喜欢吃丸子。 水门-螺旋丸 鸣人-螺旋丸 鸣人-螺旋丸 还是螺旋丸
62,050,978
28
17
马凡氏综合症(征)对一个人有多大伤害?
看大家很悲观的样子( '▿ ' ) 可能因为我从小就知道自己是马凡,所以毫无心理压力… 基本上该有的并发症我都有, 初二还做了脊柱侧弯矫正手术,留了二十几个钉子, 我姥爷我小姨我妈都是马凡, 我也见过到那个坎的情况, 但是我们都没有把它当成压死人的东西, 我们家条件也不好,我爸妈工资加起来可能没有一个普通毕业生的第一份工资高, 但是就感觉…没啥啊 生病治病, 每个人都会生病的, 比起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 还能提前预知自己的大病做做准备呢 不幸的人多了去了,这样的病已经是最轻的不幸了吧, 所以不要这么悲观吧( '▿ ' )
现在的医学水平手术成功后,后续生活基本没什么影响。不要去信网上的32岁
62,180,353
804
108
有什么你相见恨晚的高考物理辅导书或思维方法?
我觉得培养一个好的思维方式比买辅导书要重要,而且是重要得多。。我高二下学期期末考物理31分,高三上学期搞了两个月左右的物理,已经是学校的物理状元,满分110基本能拿九十以上。一百的也拿过(我知道我大天朝里还有很多比我厉害的)。。 在这段时间我没有买过任何的辅导书,但刷题是必须的。。之所以不买辅导书是因为我觉得辅导书上有的,老师(负责任的)都会讲,而且学校统一买的练习册里都会有,能够把自己平时的试卷和练习册吃透我觉得已经没有问题了。。而且高三的题量我觉得真的是太够了。。 在做题的时候,首先是得读准题 其次就要在脑海中先建立起一个模型(这是必须的而且是要通过不断锻炼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思维不太好的建议用笔画一画,然后进行受力分析。。这应该是很多物理好的人都会的。 最重要的一点。锻炼建立模型的能力,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一定要坚持。这是培养物理思维的一种方法。。 随着你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不断优化模型,,可以试着先让它在脑海里动起来,然后再加入加速,摩擦,惯性,碰撞等元素,其中要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跟体验,使模型更加合理化。。甚至在脑海中虚拟出自身感官的感受,把自己代入到模型中,比如在电梯的超重和失重的题目里可以加入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超重跟失重的感觉(前提要去分清楚两者)这样可以让你的模型更加清晰。。如果能轻松做到这到这一步相信物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刷题对我而言除了练题感,还有就是锻炼自己建立模型的速度、准确性和对公式运用的熟练程度。。所以我觉得做到这几点高三的题量足够了,,再多的辅导书已经没有意义。。我不爱记东西,虽然物理是理科但是要记的概念性的东西也不少,但除了公式以外我都没怎么去记,一般都靠第一次看到定理时自己建立的模型(毕竟高考不考定理背诵) 我也没有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整理,都是很零散的,不像很多学霸那样列树状图。我记得的。模型占据了大多数 我跟老师也多次交流过自己的想法。但老师的意见就是:不进行理论的记忆和知识的整理,知识结构就不扎实,容易遗忘,考试容易掉链子。。确实老师说得有道理,我考试的时候也尝过苦果。。建立模型对物理解题十分关键。。但却十分考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所以思维真的很重要 再说个小技巧。。因为现在物理改卷按步骤给分。我们老师教过我们,写物理大题实在不会就先分析考的是力学、电学还是什么,然后用题目的字母默对应公式。。我管这叫抢分,,真的还挺有用的。。。如果有时间可以把数字带进去(切忌在公式后直接代数,必须要换行) 大概就这样吧。。这是我的方法,个人感觉不并适合大多数人。。欢迎各路大神前来吐槽指点,,不管怎样我已经高考完了 ー( ̄~ ̄)ξ
个人的方法是忘掉那些所谓的“模型”,所有题目都从最基本的公式开始推。比如做动力学题目忘掉所谓的“斜面模型”之类的东西从画受力分析图做起,电磁感应里面棒子移动的题目忘掉那些那些现成的结论用微元法从基本的电磁感应定律推起。 有通用的方法为什么要去记那些特例?关注这些“模型”是如何推出来的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办法,因为如果从基本定律出发的话会发现很多所谓的不同的“模型”的推导方法其实是完全一样的,只要掌握了推导方法这些模型根本不用去记,没有遇到过的模型也有一定概率能推出来。 这样可能一开始会比直接套模型要慢,但是在高三那种训练量下很快拿到一张新的卷子也是满满的即视感了,而且在面对没见过的新题目那些背模型的同学只能打出gg时采用这种方法的话还能尝试挣扎一下。 我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是记性比较差记不住那么多的“模型”,另一方面我物理方面的启蒙老师(校外的初中竞赛老师)从一开始就是这么教的(而因为是辣鸡初中,课内老师的教法是各种口诀之类的东西,然后当时和班上同学交流总是一脸懵逼:你们在说什么?)。 这样的结果是初中物竞初二时我是本校唯二进复赛唯一拿奖的人,初三我是本校唯一进复赛唯一进实验唯一拿一等奖的人,我的高三开始于十一月中上旬(竞赛党大概能理解这背后隐含的悲伤的故事),没多久就进入了物理分数与试卷难度基本无关的状态,到了高三下学期物理作业能不做就不做,最后高考也没有崩,当然满分这种事情是从来没有过(总是错在奇怪的地方的固有debuff),也不是什么物理状元。。。(这时候要感谢高三物理老师的不杀之恩) 另外,现在学物理的大学生课余时间靠自己的专业知识挣几个钱不容易,别再拿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折磨他们啦(手动捂脸
62,288,980
9,541
3,975
有哪些好吃但鲜为人知的零食?
2019.11.5已更新链接 ! 反正我是家里不备些零食就会hin没安全感!! 这大夏天啦,在空调房里一边追剧一边吃好吃零食,是多么幸福的事鸭! 我自己本身是个资深吃货,平常喜欢看吃播们分享的零食,以及一些小吃,比起网红零食,我更喜欢尝试一些冷门小众的,这篇文章在草稿箱里躺了半月终于打出来,手机编辑不容易啊! 每款零食都是我回购3次以上的,绝对不会让大家踩雷! 我一直心心念念的柿饼啊,只有冬天才有!!而且只上架两三个月! 和我以前吃的扁扁硬硬的柿饼不一样,这个是很有名的富平吊柿,肉多霜厚,一咬开就流心! 果肉饱满,加上外面一层绵密的天然降霜,吃起来Q弹香甜,又不是那种纯加糖的甜,一嚼起来就停不下来啊,只能感叹是人间美味啊! 不是传统的路边摊那种大又圆烧饼,小小的一个,皮薄馅多,酥脆又带点油的口感,咬起来的声音超级治愈。 梅菜扣肉馅咸甜中带点点辣,芝麻很多,越嚼越有味。 吃多了可能会有点腻,建议配茶一起~ 和以前吃过的硬邦邦干巴巴,咬一口全掉渣了的烧饼完全不一样 他这个烧饼是本地老师傅每日现做的,好像锅盔的感觉,超级酥脆。 颜色看起来像牛奶一样,但是喝起来是碳酸饮料的口感,喝喝多了打嗝。 天哪我明明是小仙女来着。 不是特别甜。有淡淡的菠萝味,看了了配料表,里面有菠萝汁。没有度数,不是酒。写的乳酸菌饮料。 放在冰箱稍微冰一下,吃火锅的时候来一罐,迷醉到飞起~~ 还有个牌子叫西域春的也非常不错喔! 全盛斋的椰蓉酥天下第一! 满满的椰蓉內馅儿,奶香超浓郁啊,带点颗粒感又微微甜的那种,完全不油腻,吃起来超满足啊,不得不感叹,老式糕点真的超能打的! 还有椒盐酥! 外面是层层层薄薄的酥皮,馅儿里面有核桃仁芝麻,是炒过的,很香。 有一点咸还有一点儿甜,超对我这种不喜欢太甜的人的胃口!私以为比北稻的牛舌饼好吃~ 不怎么吃零食的同事也会过来哄抢的零食,“豆乳香太馋人了,酥的停不下!” 味道有满满的豆香,脆,不会很甜,这点比同期买的马来西亚超甜腻的威化饼好,国产之光啊。 里面的碎渣渣不要浪费,泡牛奶很好次! 它的外包装是个铁皮罐子,别扔拿来装其他零食很方便哈哈哈哈。 德辉饼坊是老字号的,他家的红糖酥饼爸妈都很喜欢,很小的一口一个 外面是脆的红糖壳子有芝麻很香,里面是酥饼包着梅干菜肉,是那种又甜又咸的,融合在一起味道超奇妙, 咸甜口爱好者上! 咸蛋黄的风吹的好大,炸鸡鸡蛋仔什么都出了咸蛋黄味~味back居然出了咸蛋黄鱼皮,作为鱼皮爱好者的我赶紧入啦! 咸蛋黄沙与炸鱼皮结合起来非常奇妙~ 外层是绵绵的咸蛋黄沙,咬下去却是酥脆的鱼皮,咬起来咔嚓咔嚓的非常带感!咸蛋黄的甜也中和了炸鱼皮的咸和油腻~推荐 先安利这些啦,有时间继续更新,你们的赞就是我更新的动力!!盆友们有其它好吃的也完全可以安利给我。 每个人口味不同,正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答主只是表达个人感受,已经尽力啦~
卧槽,内蒙人民都在牧羊吗???我大内蒙辣么多好吃到爆炸的美食没人安利???? 那我就贡献一波哈。 多图预警!!!(也没有很多咋呼你的 对了,由于是本地特产我也没有在淘宝买过,所以没有链接,良心安利哈!虽然图是淘宝找的不过是随便找的啦…绝逼不是广告! 1.大窑嘉宾 是不是没听过!!是不是!! 为啥把这个放在第一个呢!甚至超过我大内蒙闻名遐迩的牛肉干! 因为我正在喝,, 然后想 这种好喝到爆肝完爆一切果啤饮料的内蒙古特产!!!怎么能不安利给大家!! 于是才有了这个回答!! 酒肉朋友撸串必备啊朋友们!!! 建议冷藏后饮用!!!! 同学聚会来一个!家庭聚会来一个!! 没事咕咚咕咚两口!!堪比修仙!! 一定要去尝尝!!!答应我!!!!! 2.牛肉干 观众朋友们注意了,这里要划重点!!敲黑板!!!!(谁来告诉我手机怎么加粗 我小时候很不爱吃牛肉干!!! 因为我家一直买的是这种!! 味道其实还是不错的,但是真的很难撕咬!!很累!!!是不是!!!同感的朋友们举起你们的双手!!让我看到你们在哪里!! 直到我陪我娘去了一次特产店,见到那种又细又长干到没水的牛肉干!!! 惊为天人!!泪流满面!!!这才是我心中的!!!!牛肉干!!!!!!! 不会很难撕,至少比起那种很油的牛肉干来说。 我好多朋友居然都不知道有这种牛肉干! 无比入味!唇齿留香!!! 没吃过这种牛肉干不要轻易下定论牛肉干不好吃噢!!!!! 3.奶皮 这个真的绝了!!!! 从小就在吃!!! 也是好多本地人根本不知道!! 更别说外地的朋友们了!!! 谁来内蒙古会请你吃奶皮噢!!! 讲真如果去草原蒙古包 东道主们请你吃的烤全羊烤羊腿各种…真的贵而油腻 容易吃伤…一顿吃伤顿顿不香啊朋友们!!! 还有马奶酒啥的!!我们平时从来不喝的啊!! 这些小吃才是灵魂和精髓啊!!! 这个奶皮!!可以泡牛奶!泡内蒙的奶茶!泡全世界!!!!!!!!!!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美味到爆肝!!! 但是吃多可能会腻,节制点噢。乳糖不耐受体质谨慎尝试。 4.奶茶 这个牌子我家族老少喝了很多年了… 有咸甜两种口味好像 我家只喝咸的… 讲真我家老一辈根本不知道奶茶甜的怎么能喝的… 让我震惊的是外地人居然不知道奶茶有咸的!!!!! 你们错过了全世界啊!!!!!!! 甜奶茶喝一杯我真的有点腻啊 这个奶茶 不吹不黑 你不给我饭吃我能靠它活一个月!! 建议口味淡的冲的时候适量更改比例,不会感觉太咸 当然我是那种一杯水倒两袋奶茶粉的人 5.奶酪 这个种类很多 买的时候就看脸了哈 有的牌子超级惊喜,完全奶而不腥,软而有嚼劲!! 有的…呵呵。 买到自己心仪的可以无限回购到天荒地老!!!! 5.米饭 + 白糖/奶粉/维维豆奶粉 这个就不算特产啦…是我家一种吃法,好吃到炸裂啊!!!!!! 是不是有人一直以为米饭只能拌咸的辣的好吃!!!!!! 我以前也是这样想的!!!! 直到有一年过年 我漂泊在外的二舅 一桌子鸡鸭鱼肉炖羊肉 他一碗米饭 倒了小半碗白糖 干吃!!!! 我震惊了啊 八岁的我出于同情用我肉汤拌饭(卧槽这个忘推了,不吃肉就肉汤米饭 不吹不黑我能吃一锅)换了二舅的白糖拌饭… 当时我就哭了 我二舅 即使生活再苦 也依然绞尽脑汁善待自己 向吃货们致敬! ——————8.13分割线—————— 评论好多宝宝问牌子和链接… 我是在超市或者特产店买的散装… 今天又去了一趟… 大概长这样! 瞅着长得像的买就行 除了奶酪剩下的味道应该不会差太多! 奶酪就赌命吧 ——————更一波 提子奶豆好吃的啊!!!越吃越好吃!! 然后你萌问的奶茶粉,我买这个牌子 塔拉额吉的买的时候注意一下是蓝色包装…上次买错了买回来发现有一包是甜的…其实甜的味道也可以啦!! 另外再强推!!!!!! 毕力格泰的黄油果条和黄油馓(sǎn)子!!! 这个要加黑加粗!!! 吃到停不下来啊朋友们!!!!! 之前居然忘了推这个真的是 我的锅我的锅 追剧必备啊兄dei们!!!!! 没有任何甜咸口味不适的问题!!! 刚开始吃没啥味道感觉!!! 嚼两秒那家伙就不一样了啊!!! 不好吃不上瘾你来骂我 我接着! 时隔很久的更新! 好多人跟我要牛肉干和奶酪的链接 牛肉干我没在某宝买过所以推荐不了 … 奶酪也推荐天美华乳的! 提子奶豆!!!!!! 超级无敌霹雳好吃!!! 这是个大品牌!所以不是广告!!tb很多店都有自己看着买就行!(本良心安利员一个广告也没接过!放心食用!) 而且这个牌子奶制品很多,很少踩雷!
62,288,980
7,485
1,620
有哪些好吃但鲜为人知的零食?
居然被蔡老点赞了! 我的零食列表: 绢豆腐 脱水蔬菜 煎豆子(新增) 你绝对想不到的!绢豆腐! (剧透一下还有脱水蔬菜!) 这种方方的小包装,配上一小包酱油和一个小勺子,挖着吃,爽爽的凉凉的,就是一个咸口的小零食啦! 完全是酸奶的替代品!比酸奶更加实在的口感呀! 咸的零食相比甜食,还不容易上瘾! 而且!三盒!只要!五块五!! 一杯如实要九块九呢! 关于购买: 1. 江浙沪的朋友们: 上海的实体超市里有旭洋的全线豆制品~ 盒马上有卖! 全家也有卖哦!不过不是配酱油,是配沙拉汁,热量高一些,不过应该更符合大众口味~ 2.其他地区的朋友们: 这个小小萌萌方方的包装确实会多一些“吃零食”的愉悦感和仪式感…可是,实在买不到,也可以……去买这个! 内酯豆腐!!口感无限接近,“零食感”稍微打折。 3.很多朋友私信问我淘宝链接,但…… 3.1.相关卖家非常少,且似乎只发江浙沪… 3.2.很多朋友说运费好几百?大概是卖家被知乎观光团吓到了,不得不修改运费…对卖家们造成了惊扰,深表歉意 3.3无利益相关~ 今天逛超市的时候!发现这个豆腐断货了! why? 难道我的答案影响力这么大? 咦~~ 害得我自己都吃不到了! 被蔡澜老先生点赞受宠若惊! 那么就直播一下吃豆腐大法: 朴实的三件套: 在平滑的表面上,倒一丢丢酱油: (一包酱油有10g,偏咸,一丢丢即可,1-2g,吃完这层豆腐,再加…) 挖出第一口,细嫩,Q弹,鲜甜: 很好吃,再挖一口: 说到脱水蔬菜,你先想到什么? 小时候康师傅的蔬菜包哇! 每次吃完面都会意犹未尽地捞好久里面小小的包菜粒…… 其实可以单独买到脱水的蔬菜哦!!! 好吃+零负担!! 脱水莴苣/脱水高丽菜/脱水番茄 经过干燥脱水之后,有一股异香!!想象一下干豆角,干香菇,都是干了以后比新鲜的还要香对不对! 很脆!!有嚼头!! 而且糖分都被集中了起来,甜甜的!! 甜到我去质问淘宝卖家有没有放糖……… 最近又发现一个很棒的小零食。 煎黑豆/毛豆/黄豆/豌豆 不是那种油炸的或者卤的,而是最最纯粹的:加盐炒制/烤制 很酥脆 很香 高蛋白 高纤维 无负担 很经吃!!! 很便宜!!! 这个答案收集了好多赞喔! 几天前我还在和朋友炫耀:“我在知乎上回答了个关于零食的问题,已经得到二十多个赞了呢!!” lol 说明确实比较鲜为人知~ 毕竟一般人也不会把这些当零食吃… 而作为一只极度贪吃的健身狗,探索【好吃且相对低卡的】食物的本能也是极度强大的… (锻炼的时候头发会盘起来…居然被怀疑性别? 666)
在西安也发现了类似的 顺道一提西安好吃的真多哇……但就不扯了不然得跑题_(:з」∠)_ ————————————————————————— 今天去世贸玩的时候在路上又买到了 不过……好像没有原来那么好吃 大概是盗版233 ………………是这样分割嘛……………… 雪莲……冰块…… 在炎热济南的夜晚正在啃着的我…… 又便宜又好吃又没其他冰棍那么甜我还能说什么呢…可气的是我只在学校西门旁边的超市发现了它 而从宿舍到西门……有一万年的距离 于是为了装它没冰箱的我甚至买了一个冰袋。。 嗯所以今天 我终于在洗了澡之后还能吃它了 ₍₍ ◝(・ω・)◟ ⁾⁾ 没想到大家都get到了低卡这个点啊ʘᴗʘ
62,389,785
676
32
有哪些做到「视觉欺骗」的建筑?是怎么做到的?
答一个貌似未被大家提及的视错觉现象—— 莫尔斑纹(Moiré Pattern,亦即“摩尔纹”) 这里以著名的上海世博会英国馆(UK Pavilion for Shanghai World Expo 2010)为例: 相信很多人对这座蒲公英似的的展馆不陌生。 6万根7.5米的细长光纤棒围绕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端头包裹着中英两国研究所收集的植物种子,形成了有趣的室内空间,以及极具生命感和辨识度外部形态。 而在游客围绕展馆走动时,大量光纤整齐排布形成的黑色空隙斑纹,会不断地有机变化。建筑虽是静止的,但又仿佛具有生物一般的脉动: 莫尔斑纹的原理并不复杂,在许多日常情况下都会出现: 当多个具有阵列规律的半透明图案前后叠加,在图案错动、视点移动、视角改变等情况下,会出现一种与已有图案不同的、条状或云状图案。 这种现象本质上是数层阵列图案发生重叠干涉,叠加增强后的图案有序地加强或减弱,产生了规律的明暗变化。人脑会被这种规律的律动图案吸引注意,将其认知成一种截然不同的新图案。 上海世博会英国馆,也利用了这个原理——光纤棒的点位就是是一个阵列: 而光纤本身具有厚度,就相当于在由近及远的各个深度上,有着无数层相似的点阵图案。又由于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每一层点阵都不会完全相同: 当光纤变得密集,这种效应则愈加明显: 在观察者运动时,前后无数层秩序相似的点阵叠加干涉,形成了不断变化的条状斑纹: 当游客望向这座展馆,每个角度的表面斑纹都会形成一个鲜明的“米”字,也就是英国国旗的主要视觉形象,完美点题! 细论起来还有不少利用这种视觉效应的建筑案例。 比如UNStudio设计的韩国天安市Galleria Centercity百货大楼: 还有M3 Architects设计的布里斯班女子文法学校学习中心(Brisbane Girls Grammar School): 除了单纯的审美价值之外,这种视觉效应还有着更实用的意义: 在机场、码头这类交通设施中会使用到Inogon Light 当你正对这种灯具时,不会看到明显的斑纹;而当你位于灯具左侧,则能看到指向右边的箭头状斑纹;反之亦然。看到的箭头越尖锐,也就代表你偏离灯具的正面方向越远。 这种可以帮助驾驶者在昏暗环境下判断航线方向的设备,其原理也是对莫尔斑纹的应用: 以上~ 除自制简图外,所有图片及视频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谢邀 意大利的GALLERIA SPADA BORROMINI,运用了歌剧舞台布置的手法,加强透视
62,390,183
56
16
建筑系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建筑美学素养?
有些同学刚进入大学学习建筑学时,会面对一种情况,不论我怎么努力,老师总是觉得我的方案丑,而那些得到好评的方案似乎没有应用什么特殊的方法,但是就是看起来比我的方案美了很多;当你找这些同学询问,为什么你们的美学素养要远远好于我,他们大多有类似的经历,生长在一线二线城市,从小到大有机会经常看许多展览和大师建筑;我想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提高了他们的建筑美学素养。 因此提高建筑美学素养的第一步,就是看到足够多美的建筑,能判断出建筑的美丑。 方法也很简单,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建筑杂志了解实时建筑讯息,多多分析大师作品;要看的懂建筑美在哪里,而不是只看看照片和效果图。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切身到现场体验和感受建筑,肯定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就像一个人开过各种类型的车,一定会知道哪个车更好,体验了足够多的建筑自然也会形成一套自己的美学评判体系,这个就是建筑美学素养的形成过程。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Architecture, form, space & order / Francis D. K. Ching 《如诗的凝视:光在建筑中的安居》 / 徐纯一 《街道的美学》 / [日] 芦原义信 《空间诗学》The Poetics of Space / Gaston Bachelard 《建筑氛围》Atmospheres / Peter Zumthor ...... 历代普里兹克建筑奖得主的方案都值得拜读! 再推荐一个凯诺发布的《灵感辑半月刊》(微信搜索“凯诺空中设计课”公众号),其中整理了近期值得一看的建筑和竞赛方案。 建筑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等都是相关联的,对于相关学科设计美学等理论的了解,对建筑美学素养的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在你掌握了平面比例分割,色彩调配等平面设计理论,对于建筑立面的比例,色彩构成有很大帮助;工业设计中对产品的结构和生产流程分解,促使形成了以德意志联盟为首的,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工业建筑美学。 建筑美学素养的提高也需要理论的加持;虽说美和丑是主观的,但多了解美学理论可以防止我们陷入自己的审美定势中;美应该是多元化的;你可以喜欢迈耶的白色建筑,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也要知道高迪的空间解构和雕塑感建筑,中国的红砖绿瓦也是美的一种。个人的设计风格并不只是固步自封于一种类型,而是在能欣赏各种具有美学基础上总结形成的。 很多建筑系的学生觉得自己建筑美学素养不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觉得自己做出来的东西不好看。其实在设计中光会评判建筑肯定是不够的,有很多人眼高手低,虽然知道哪些建筑是“美”的,自己做出来的却是“丑”的。一方面这与个人的执行力是有关系的,另一方面可能是设计方法有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一定不能偷懒,陷入一个方案细节中可能会出现审美疲劳,失去建筑美学的判断力;最好的方法是延伸出多种方案,列出来放在一起对比(最好是模型),把它们当成别人的作品来评价,“美”和“丑”都是相对而言的,设计就是在不断的淘汰中逐渐完善变好的。
说点对于很多人来说的弯路吧。 当年很多人执拗的认为,设计就要原创,进而什么都不看,自己憋。 原创不等于不借鉴别人的好。这叫固步自封。 任何事情的学习都是从积累经验开始的。多数艺术造诣也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如果再深一步,那就要善于总结。 总之,多看多抄绘多总结,好的作品可以反复的看。不会总结可以看看理论文章,形成自己的方法。
62,390,183
101
21
建筑系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建筑美学素养?
讲真,这个时代,学建筑最快的办法就是去看。 我刚学建筑时候把谷德、archdaily翻了个遍,闲着没事就看。 然后就是看各种建筑纪录片和介绍视频,毕竟这比读书快。 然后就是狂出去旅游看建筑,基本上去一个城市把能看的都看了。以至于之前去实习,别人提到的案例我都去过,然后就很有话语权,这点上级也得服,毕竟你摸过他也没话说。 剩下的就是做好每个学校里的设计就好了。 其实这个行业,首先拼态度,态度好了,基本上你就比大多数人强了。 其次拼努力,够努力你也就能进入前10%的圈子了。 最顶层拼天分,这点好像已经轮不到我了。
谢邀。 不敢当,只能分享当下个人的做法。 首先,我时刻提醒自己注重场地,建筑不是头脑一热,不是雕塑,不是玩物。 建筑不是棚内摄影,不是静物素描,不是天桥时装。 注重场地,注重逻辑,注重精神,在此基础上,不断重复训练自己在大一就被要求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空间构成。 没有丑的颜色、材料或形式,只有和谐或冲突。 理解一个作家怎么讲故事,而不是模仿他的字和遣词造句习惯。
62,444,334
31
13
金属牙套和隐形牙套的区别?
常规金属托槽矫正(金属牙套) 透明陶瓷托槽牙套(即陶瓷牙套) 无托槽隐形牙套矫正 舌侧牙套矫正 每一种牙套的特点也有不同的差异,该选择何种牙套还是需要经由正畸医生的评估,以达到最佳效果。 ------------------------- 河马牙医 一个有趣的工作机会
看过很多文章细讲过二者区别,包括价格、美观、舒适、复诊频率等等,但细读就发现多半有些偏颇,偏向于隐形牙套(除了价格)。其实从金属托槽,到陶瓷,再到舌侧,到隐形,其实是一个对美观不断追求演变的过程,前三者归根结底还是围绕于弓丝和托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材质不一样了,直到隐形牙套的出现。 我们来说一说隐形牙套到底有哪些本质的不同, 隐形技术是这十年才发展出来的,得益于: ①材料的进步:隐形牙套的膜片经过了多次反复的科学实验,所以它的生物相容性非常好。 ②科技的进步:3d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等等,统一进步到一定程度上,才有了隐形牙套的诞生。 隐形牙套有很多的优点: ①美观,隐形。 ②易清洁,随时拿下来刷干净 ③佩戴舒适,不像钢牙套总会刮伤软组织。 隐形牙套有一个3d的动画,是一个可视化的过程,能够看到牙齿矫正前后的样子, 过程中会有好多副牙套,一般会7-10天换一副,戴完则换下一副。 比如牙齿不齐,每换一副,牙就整齐一点,每换一副,再整齐一点,最后的牙套都戴完,牙齿就达到了最终的矫正目标,这就是隐形矫治。 第一:这两种牙套,生物力学是不一样的。 通俗讲二者移动时加力方式不一样,金属牙套是在牙齿唇侧(挨近嘴唇一边)粘上「小托槽」,所以弓丝在托槽内移动时,它们是有一个交互影响的,金属牙套更多的是主牙移动,施力时所有的牙齿都会发生移动,那么对于在选择适应患者的时候,就会选择全口牙齿动的比较多的案例,相对效率更高。 隐形牙套不同,它是一个三维包裹型的透明牙套,能包住每一颗牙齿的颊面、舌面、咬合面,这时牙齿移动时,它的生物力学跟金属牙套就不一样了。从牙齿移动的方式上,隐形牙套更容易发生压低、转矩控制。通过计算机模拟设计,牙齿是可以设计个牙移动的,哪颗牙不动、哪颗牙移动,完全可以区别出来的。反而设计全口牙移动时,它是相对没有优势,我们不知道到底谁动了?谁没动?它最强的优势实际是:可以设计某一颗牙移动,大部分牙不动。 所以说,根据不同牙套不同的生物力学,我们要来选择不同的适应症,才决定要去利用哪种牙套的优势。在这里更要提醒一下网络咨询的小伙伴们,面诊拍片检查的重要性,隔着屏幕的医疗建议真的是不好给。 第二:对进程的把控。 金属牙套是粘在牙齿上的,需要定时复诊加力,对于医生就是“一切尽在掌控之中”,比如患者每个月复诊来,医生是能清晰看到患者牙齿状况的,这个月牙齿走到哪里,下一个月怎么调整,是边复诊、边调整的一个过程。 隐形牙套不同,隐形牙套在最初设计3d方案时,就要预估到牙齿移动的每一个过程,因为牙套生产是把所有牙套都提前生产出来,它对正畸医生的经验要求会更高一些。 需要医生做到心中有数,预估到矫正过程中会发生哪些问题?用什么对策解决?以及牙齿能不能最终移动到位? 所以,隐形做得好的医生可能正畸基础也要高些,因为要把整个过程都提前设计好,而金属牙套是走一步算一步,不停的调整。就是进程的把控当中二者的区别, 第三:患者的配合度 隐形牙套可摘戴,一副一副的不断更换,如果这一副戴的不好、戴时间不够,牙齿移动就不到位,等于进程就“掉队”了,一旦“掉队”,牙齿和牙套不能完全贴合,整个的生物力学都会改变,面对的就是重启。 所以对于隐形牙套,我们常说医生和患者是一个团队。医生主要负责把方案设计好,患者需要执行好。反之,如果医生技术再好,患者并不认真佩戴,结果也是一团糟。 所以隐形牙套相对金属牙套,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更高,必须要是一个非常自律的小伙伴,才能够得到好的矫正结果。 对于多数正畸医生而言,有了隐形牙套后,对临床工作其实是变得更简单了,因为多了一种矫治工具,使得医生门能够针对不同的错颌畸形,来选择不同的矫治器,同时不同的矫治器,又有不同的优势。为了达到同一个地点,自然是路越多越好。 总之,无论是隐形还是金属牙套,其实都是医生手里的一种矫正工具。 关键的还是医生技术经验、 患者配合性、 以及, 选择适合你的牙套。 今天的科普结束... 任何牙齿问题可留言咨询... 我会真的看私信 因为我粉丝少哈哈~
62,512,060
256
43
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都有哪些?
现在已经有近百个答案了,但是没有人提到一个几乎每个国人、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人工智能应用——内容审核[1]. 随者深度学习的引入,内容审核技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比大家日常能看见的人脸识别、导航、内容推荐等等技术都发展的更快,应用更丰富,形态更多样。目前已经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先说一般形态的内容审核,这类形态的内容审核还在一般人的想象之中,技术比较简单,也是经常被感知到的。包括但不限于: 也就是“上面”和网络社区各自建立和维护一个关键词黑名单,然后使用关键词命中的方式进行审核。当然,关键词命中可能导致一些意外的名称组合被错误命中(典型地,AB是一个关键词,但CA和BD分别是一个词组,当CABD顺序出现时候会导致错误命中),因此,一些网络社区引入了智能分词技术进行关键词审核,大幅避免这种错误命中的情况[3][4],减少用户的被审核感知。 2. 话题审核[5] 话题审核一般通过话题索引、hashtag的方式进行审核,应用于头部话题,通常有人工审核介入。通常地,如果不加审核,任何包括对应的hashtag的内容都会出现在其他用户的timeline上,但引入审核后,会针对性的进行内容曝光控制,对于不符合口径管控方向的内容,形成作者可见而关注者不可见的情况,或者减少内容分发/曝光,从而消除或者减少其影响,并降低被审核用户的感知。 3. 事后追溯 以某个内容的在敏感人群中的曝光突然增加为激活条件进行事后的人工介入审核,删除或者减少曝光/分享。 4. 其他 以上都是比较简单的形式,在深度学习和算力解锁之后,我们正在体会一些新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1.社交图网络用户画像 根据用户之间的聊天交互、家庭关系、联系人列表、买卖关系、地理关系、商业关系等构件十亿个顶点,万亿条边以上的超大规模社交图网络[6],在该网络下,对极小比例的敏感用户进行标定,就可以对十亿量级的人口进行足够准确的刻画,包括其性格、政治取向、言论风格、影响力等等。 据此可以动态划定少部分敏感人群进行人工介入的重点关注,甚至对其在微信、微博、电话等所有线上平台的所有内容的无差别逐一审核。 2.多模态信息内容理解和意图判定[7] 文本、图像、视频、语音等内容在时间线上相邻关系意味着它们之间具有内容的相关性,多模态信息内容理解可以从聊天、朋友圈、想法、微博等具有时间线性质的内容中更准确地提取内容的信息,判定其敏感性,并分析参与时间线讨论的用户的根本意图[8][9], 从而在人工不介入的情况下近实时地锁定敏感用户,进行定向督导。 3. 信息流分发干预 传统上理解,审核是一个被动的动作,需要在用户发表内容之后做出。但是信息流分发干预可以在用户不感知的情况下,更多地、隐含地给用户曝光一些不引起其反感的受控内容,从而在长期上改变用户对社会的认知,改变其政治取向[10],对用户言论发表产生积极主动而且稳定的影响[11],纠正用户的错误观念和错误记忆,甚至可以在中长期达到治本的目的,有效地减少审核算力和人工审核压力,维护社会文明和稳定,助力社会和谐。 4. 注意力调离 当出现主流价值和思想体系下无法自洽的新闻热点事件时,对用户推送其他争议性热点,有效地分散用户的注意力[12][13],减少用户的感知扰动,从而减少其极端言论输出的可能性,维护社会稳定。 5. 其他 在深度学习技术的助力下,审核不再以固定的关键词存在,而是以动态的形式存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无法对审核规则进行准确感知,提高了审核的不可知性,降低了用户与审核对抗的意图。审核技术日新月异,限制它的不是算力和技术,而是我们的想象力。
介绍个很多人会忽视的AI应用:文字校对 由于拼音输入法的问题和人类固有的粗心大意,自然输入的文字中总是会有 千分之几的错字,个别非常粗心大意的错字率能达到 百分之几。在互联网论坛,日常聊天或者非主流媒体上,有些错字无所谓,但是主流媒体,图书出版,学术论文,技术文档,商业文书等严肃场合,错字还是会带来问题,轻则会给人以不专业的印象,重则个别错字能引发事故。 但是人工校对是个辛苦活儿,要逐字逐句地看,还要偶尔查资料反复确认。 这里介绍了下 WPS 自带的文字校对功能,用WPS打开文字编辑,在“审阅”工具条下有个“文档校对”,可以自动校对当前文档的文字,指出错误并且给出修改意见。 金山文档校对,是金山办公过去两三年基于大数据和NLP机器学习技术研发的,通过对海量语料的学习,并且结合大量人工标注数据,训练了专门的校对语言模型,对于常见的同音字,形近字,语法语义等错误有很好的发现和修正能力。 举个例子: 这篇文章是从 虎嗅上随便找的一篇,把其中的纯文本复制到WPS文字里面,然后启动文档校对,校对速度非常块,不到两秒。 可以找出六处错误: 整篇文章约 4500字,WPS校对找出了5处确定的错误,虽然不保证真正的错字只有这五个,但是金山校对把错字率降低了 千分之一,提升了一点点文章的品质。 大家写完文章,发表之前,可以花几秒钟用 WPS的金山校对扫描一下,可以提升一点点文章的质量,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学习有帮助。 *本回答也用金山校对校对过了,没有错字(其中错字举例除外)*
62,667,109
118
17
一个有三年工作经验的优秀数据分析师所具备的能力有哪些?怎么衡量?从哪几个方面?
主要是思想成熟吧,渐渐摒弃「业务至上论」和「技术至上论」。 1. 是否在技术上止步不前。很多人信仰业务,可能做了3年不过写写SQL、分析也就仅限于EDA。但事实上,不了解技术可以改变很多。而且,原因相信业务至上的,事实上,是否认整个行业的价值,并且学术壁垒无法形成导致更多公司内不懂的人干涉。 2. 是否空学习了很多技术,但事实上运用时还是三板斧(SQL、EDA、PPT)。很多分析师执着于各种高大上的技术,但事实上很多和业务是脱节的。此外,很多资料来自于二手博客,导致对很多技术、业务模型的理解不深。据我现在的观察,大多数人对用户画像的理解和其本意差别很大,国内往往理解成自动化的EDA用户属性。 3. 是否总是以把过于复杂的技术应用于业务。很多分析师为了炫技,经常花费不必要的时间,运用复杂的技术只是为了解决一个简单问题。 4. 是否向业务部门传递正确的数据观念。一部分分析师,由于过度炫技,往往很少和业务部门沟通清楚,导致大量时间的耗损,以及自己的结论无法对业务部门提供很好的帮助;没有教育业务部门让他们明白,以现今的分析技术,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导致揽下一堆其实很难处理的工作或者每次做的工作永远限定在简单的数据库取数。 5. 是否在给出数据和报告时足够谨慎。这包括:是否核查数据是否正确;是否能在提出结论时给出一个概率,譬如说「根据数据,有90%可能表明流失用户正在挽回」,如果不能,尝试给出你对你推断的准确性有个定性的表述,比如「根据数据,流失用户比例达12%。但是证据相对不足」。 6. 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否照搬常见模型。事实上,对每个公司业务而言,很多方法不能完全套用,很多分析师的大量业务模型(漏斗、转化)都是基于网上的经验,但事实上这类模型只能满足一个average的需求,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分析师,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找到更好更适合的模型。 ======= 暂时想到这么多,有空补充。
谢邀。 目前[2017-08-11 11:03]的问题是:“一个有三年工作经验的优秀数据分析师所具备的能力有哪些?怎么衡量?从哪几个方面?” 我这里的答案可能更适合这样的问题:“怎样衡量一个数据分析师是否优秀?” 既然是考察“优秀的”数据分析师,那么基础的统计与数学知识、编程能力等等这里就不谈了。以下三方面的能力是区分“优秀的”数据分析师的重要标志: 研究学习的能力:数据分析工作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与项目相关、与数据相关的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数据分析师能够独立迅速地学习了解一个新领域,并能够将新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工作中。 逻辑思考的能力:数据分析师的工作成果往往用于决策支持,从数字中提取事实来回答各相关部门乃至企业高层关心的许多关键问题。因此,每一步工作都需要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否则就会得出不准确甚至荒谬的结论。 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内外部人员沟通自己工作计划和工作成果,是数据分析师工作的重要部分。口头和书面沟通的能力,是数据分析岗位职业道路的重要推动力。 在实践中是如何考察这几方面能力呢?讲讲我在面试中的做法吧。 对于有经验的人选,我会请你自己选择简历上一个做过的项目,大概介绍一下。在你的介绍中,我会寻找以下内容: 1. 项目的目的,期限,预期目标,完成结果; 2. 团队人员构成,你在团队中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 3. 可用的数据,用到的分析方法,用到的工具与语言。 如果回答完之后,我没有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会直接问。一个优秀的数据分析人员,应当能够有意识地按这样的轻重顺序将一个项目介绍清楚。而一个较一般的候选人,往往说来说去都是第三部分的内容。 接下来我会针对这个项目问一些开放性问题: - 针对这个项目你还考虑过什么其他的分析方法?为什么最后选择你用的方法? - 你觉得你掌握的数据足够吗?是否还有其他的数据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 你认为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如果再做一次类似的项目,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最后,我会结合目前手头的工作,建立一个简化的假想项目。这个项目中能够应用你之前讲的分析方法,但并不是那么一目了然。我会给候选人一个模糊的目标去完成,但你需要自己进一步问很多问题去澄清这个目标,以及去摸清楚所拥有的资源。你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可行的分析方案,规划需要的时间和人力,并预估可能得到的结果。这基本就是日常工作的一种模拟,便于考察候选人的工作思路。 以上。 ==================== 题外话,说说为什么我忽略了原问题中的『三年工作经验』: 用时间长度来度量工作经验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在新兴领域尤其如此。这种问法体现出的一种集体潜意识是:水平能力会随着工作年限自然提升;很多能力需要通过一定年限的工作才能获得。这两条都是错的。 即使已经工作三年,如果一个数据分析师的工作中充斥着大量非数据分析的工作,如简单的汇总Excel报表,制作PPT,写报告,调Word格式,调HTML格式等等,那这三年工作经验怕是要大大地打个折扣。即使做的工作是数据相关,然而如果三年的工作内容都大同小异,无非是重复他刚工作前半年做的事情,这样的工作经验也没什么含金量。 很多所谓的工作经验,并不只有参加工作才能获得。我见过许多优秀的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在学校期间就已经做出了杰出的工作,同时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强大的自觉性,比很多所谓三年或者五年工作经验的人要更能胜任职位要求。
62,836,353
12,000
3,166
你玩游戏时有哪些丧心病狂、令人发指的玩法?
写个关于帝国时代的对战故事吧。 大概是20多年前了,那个时候上海刚刚流行起电脑房。 那时候上初中,我跟另外3个小伙伴去电脑房4人对战帝国时代,打得不亦乐乎。然后两个一看就是大学生的大哥,问要不要4对2,一起玩。我们想着4打2,干嘛不打,来战啊。然后开始了我们一个礼拜的噩梦。。。 帝国时代一是一个非常考验资源分配跟技能升级的游戏,我们试过安心发展,往往我们这边还在青铜时代呢,两位大哥已经进化成铁器时代,带着一群僧侣投石车吊打我们了。 技术比我们好,发展比我们快。 我们按照平时一步步出兵,升级,被吊打。 我们尝试过上手4个人石器时代就出兵骚扰,骚扰不成反被打。 我们尝试过2家努力发展,2家争取去拖住敌人,拖个P啊,过了十几分钟还是被吊打。 那时候零花钱少嘛,电脑房一小时5块钱,基本就是每天放学玩一小时,被两位大哥教做人。 然后白天上课基本就是讨论到底怎么才能赢那两个大哥。。。。 接下来就是我一生中最得意的战术了。。。 我分析出来,帝国时代1,人口上限是50个,金石木食物四种资源,不是无限,是可以被采光的。而且帝国1玩过的人都知道,地图特别大。。。。 通常农民15个,其他人口用来造兵。我想了下,他们两个人加起来士兵也就能控制60个左右吧? 但是我们有4个人,最多可以造200个农民啊! 既然士兵上去就是死,那我们干脆不造士兵了!200个农民跟他们30个农民比赛抢资源啊! 然后我们2个选了亚马逊,种族优势 移动速度30%(为了逃命) 2个选了中国,种族优势 农民30一个(比其他民族便宜20) 结果就是当天两位大哥目瞪口呆的看到我们4个人,放弃一切,一口气造了200个农民,分散在整个大地图上抢木头抢铁抢一切能抢的东西。 依稀记得当天电脑房的气氛真是太欢乐了,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整个战场鸡飞狗跳。。。。 敌人来了我们就逃跑,遇到狭路。我们就疯狂造仓库堵路。老家被毁了,就疯狂全世界开老家。 战术核心思想就是,农民可以死,但要死的有价值,能坚持10秒,就不要被团灭。。。5个农民遇到敌人就指挥上下左右四散逃跑。。。。没人追了就地造仓库继续挖矿砍树。。。。 而且因为放弃了造兵跟技术升级。。。单纯的造基地跟农民抢资源,其实资源剩下好多。。。。 大概打了半小时,2位大哥绝望的看到地图上的资源越来越少。。。。我们的农民越来越多。。。。 到最后连木头都快要采光了的时候,我们四个开始慢慢升级。。。。出兵。。。。最终在大家都差不多都升到顶级的情况下。。。硬是拼资源拼死了两位大哥。。。。 真是一场过了20年都值得回味的战役啊╮(╯▽╰)╭。。。。。
网上找图把详细对话配上了,哈哈,截图估计是最早版本,还有错别字,西山居的文案不知道下岗了没~~ ———————————— 当年玩《月影传说》单机时候,主角刚开场有一场战斗,跟武当大弟子战斗,被对方秒杀,然后才会展开后续剧情。 我记得我当时第一遍玩过之后,通过修改存档文件,把后面max等级的技能文件,调换到了开场的存档里面。 然后主角刚开始剧情,就成为一个任督二脉贯通,身怀百年内力,技能满级的粑粑级人物。 结果跟武当大弟子pk的时候,对方打的血没主角回的快,但是他的血我也打不动…… 最后我把大弟子引到一个角落里,让一个范围攻击技能刚好能全中他身上,磨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把他弄死了!! 结果还没来得及兴奋自己改变了剧情,就被西山居的设计人员教做人~ 只见画面一转,出现一段对白: 画面再转,又是一段配图的对白。 游戏完结。 卧槽,还有这种操作?! 当时看到这个剧情结果,差点一口老血喷显示器上! 设计组,你们牛逼(ಥ_ಥ)
62,836,353
7,079
4,321
你玩游戏时有哪些丧心病狂、令人发指的玩法?
《模拟人生3》有个很有趣的dlc,是大学生活的,不过最有趣的其实不是大学生活怎么度过,而是大学宿舍都是可以拆的,拆下来的材料卖掉的钱还都能归自己所有。 所以我每次上大学都会选一个免费宿舍,然后把整栋楼拆掉,给自己划一块地,盖个豪华的平房,再把门全上锁,就能过上富二代般的大学生活了。 不过重点其实是,宿舍楼不光是给一个人住的,还有其他学生要住,如果只是全拆光了那到学期结束舍友肯定就死光了啊,死了其实无所谓,但是加很多负面buff就很麻烦。所以我会单独圈一小块地,搭个棚子,放上几个睡袋放个破冰箱,然后室外放上桌子凳子,供这些刁……舍友们吃饭睡觉。 什么?厕所和澡堂?给这些刁民? 等到学期结束,就把所有东西全拆掉卖了,下个学期换一个宿舍楼继续如此。最后等大学毕业了,免费的宿舍楼也就全没了,但是母校却培养出了一个崭新的百万富翁,可喜可贺。 大学改变命运啊…… ———————————————————— 想起来还有个细节,要模仿的同学们记得一定要放桌子,放上两三个,好让室友们放笔记本电脑嘛~ 一台两千多来着?
说说很多年前的几个印象深刻的事件。 玩三国志5的时候,突发奇想,每个人都是有寿命的,到了一定时间就会自动死掉,如果能耗到游戏里所有其他人都死光,整个游戏里只剩一个武将,快速把全国走一遍就统一了啊。 于是,就开始实施这个计划,选了比较靠后的时期,同时,也注意对接班人的培养,尽可能挖那些历史上比较靠后的人,打仗基本上只防守,其他什么都不管。 很多年来,我看到的画面经常是这样的: 某某武将去世了 丁奉、廖化之类的宿将都去世了 姜维、陈泰、钟会、文鸯也去世了 名将子孙关统,关彝,张绍,赵统,赵广们去世了 萌萌的蜀汉后主含笑而终,凶残的孙皓活到了寿终正寝的那天,尚未一统天下的司马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人世…… 北地王去世了…… 某某势力因为没有继承人,灭亡了 猜猜活到最后的是谁? 最后是陈寿和张华的较量,终于有一天,张华去世了。 在那之后,陈寿又孤独地生活了15年。 公元326年,陈寿同志去世了,享年93岁。 在他去世的这个月,我不停读档了上百次,终于没能为他续命成功,他还是走了。在此之前的20年里,我用这种方式一直给他延长着生命。如果他有思维,如果三国志就是这个时空的陈寿,博物志就是这个时空的张华写的,他们会再写点什么吗? 整个中国,有名字,能当太守,能处理政务的,就他一个人了,这种境况持续了整整15年,细思极恐。一个老人跟时间赛跑了20年的故事。 在我们这个时空,公元326年,衣冠早已南渡,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的两位都已经去世了,五胡乱华。 三国霸业其实玩的人不多,但非常有特色。我一般不太玩比较即时的游戏,因为反应太慢,apm30,但有的游戏,依靠脑洞可以抵消这方面的劣势。 三国霸业里面也有各时期的大地图,也需要内政征兵,初期的刘备在平原,一座孤城,四面都是强敌,在这种即时性较高的游戏里,只要来的敌人能比我多一半,基本就挡不住,更何况周围还有乘火打劫的。 所以,我们需要撤退,需要长征。但是就这么点人马,撤退到哪里去呢?抬头望见北斗星,主席教导我们:往军阀势力薄弱的地方走。平原这个地方很不好,往北有袁绍,往南有曹操,往西有董卓马腾这群人,撤退也不太容易过去。 最高指示:谁先抢占东北,谁就赢得了半个中国。 三国霸业里的东北,其实只有一个襄平城,它的诡异之处在于没有陆路直达,大致相当于大连那个位置,地图没画全,不能从山海关走过去,只能渡海,所以好处是,造两组水兵停在水里不动,就足够自保了。 这个游戏里,所有其他兵种下水之后,射程跟战斗力都会降低,全部变成远程兵种,所以一队水兵可以灭非常多的部队,而且有些水军将领顶级之后,那个船的图像是非常拉风、巨大的,炮弹也很巨大,攻击力也惊人。 所以,我的策略是,战略转进东北,然后长期龟缩,不停造水兵,除了防守,剩下的都去其他水域。最终,水兵密密麻麻从黄河入海口一路排到渭水,把长安城门都打破了!这么多水兵固定不动,隔绝南北,任何几家想要跨河打别人的,都会被全灭,将领被俘,送到功德林去感化,听战士们诉苦,改造成功之后,也毅然加入革命的军队,为人民服务。 不久之后,长江流域也密布了我的水兵,俘获了大量的将领,到最后,全国其他诸侯基本都没有能出城的将了。 可怜当时我那台128M内存的破电脑,卡得一帧一帧跳。然而看到满屏密密麻麻的水军,竟然把全中国都给占领了,心中好欣喜。 忘记哪里搞来的一个大富翁4,除了4个常规场景,还有4个其他场景,其中有个夏威夷。这个场景的特点是,没有任何小格子地,只有大块地,就是商场、研究所那种地。 有一天开了脑洞,想陪电脑玩得久一些,就慢慢占所有地,但是全部造研究所,然后核弹换点券,买大量的遥控骰子、路障、普通飞弹,保证电脑抢不到任何地。这样,我跟电脑井水不犯河水,他不用给我交钱,我也不用给他交钱。 那这样玩游戏,到底在玩什么呢? 游戏中有个炒股,在确保电脑不会翻盘的情况下,我在拼命搞这个,大量的红卡黑卡,不亦乐乎。最终,这个钱的数量是很可怕的,当然,另外一个东西是你们想不到的可怕,那就是物价指数。 在我把这个游戏玩到崩溃退出以前,我经常读档,你们猜猜是为什么? 因为电脑不小心走到随机事件里去了:你家小狗乱大小便,罚款150000000元…… 玩金融,通货膨胀害人啊! 最终这个游戏还是被玩崩溃了,不管怎么下一步,都会闪退,目测是什么东西溢出了。 弱鸡程序员,赔我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都是真实体验,绝无引申含义,如有过度解读,后果自负。
62,847,243
4,918
2,277
你为什么卸载了网易云音乐?
目前还没卸,但有点动心了,起因是前几天霉霉发新歌QQ音乐都发推送了,网易云到晚上才有。 我就想说,界面做的这么好看舒服的一个听歌app,运营和市场可不可以也稍微努点力? 多点版权,少点什么“”你这么爱听歌,一定活得很难过吧”这样的XX推送,也少把差劲的人的歌推到首页上了,谢谢了
好巧,一段时间不用网易云了今天用了一下刚想吐槽就看到这题 点个签到,自动跳到商场界面 新出的视频栏目,转发的视频从来没有原地址链接,还有营销号发和音乐没啥关系的视频,仿佛来到了迅雷 哇原来大家都有同感啊
62,847,243
14,000
4,727
你为什么卸载了网易云音乐?
因为网易云里考研的太多了 ,竞争太激烈
利益相关:网易云音乐前警员。 ======== 2018.3.14补充 针对某网友质疑我的数据,回应几点。 1.在11月左右,警员系统进行过表态激励活动,大规模消化了堆积的表态,这一点你应该很清楚。活动结束后,得益于大家的努力,堆积的表态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正义值到账率远高于80%。 2.我自己写的APP你也应该知道的,审核评论的效率比直接在云音乐APP里审核要高。如果我用电脑审核,效率比手机审核更高,因为电脑键盘实体按键比手机虚拟按键更容易按。 3.我当时在群内“直播”我肝评论你们看不见?我天天肝评论肝到凌晨你们看不见? 4.检查脚本刷的方法很简单,检查每两条审核的间隔时间,如果时间差非常小就有可能是脚本刷的。如果文字多的评论审核时间长,文字少的评论审核时间短,就不是脚本。 5.某非官方人士可不止非官方这么简单,有些话讲明了的话,大家都下不来台。 ======== 2017.1.11补充 1.听说今天网易云又踢了一部分警员。 2.我对于网易云音乐“警员”系统的目的还是基本认可的,就像评论里有人说的一样,评论区大量段子、求赞等等消息,这些都是会被警员处理的。 3.评论误删问题,首先警员只能删评论、下热评,没有其他进一步的操作(比如封号)的权限。官方也有人在审核评论。 4.当然,警员误删的情况还是存在的,因为每个人对评论内容的解读、对删帖规则的解读都是有差异的。反正我是能不删的尽量不删。 ======== 2017.12.15补充 评论区我设置了由我审核,为了避免撕逼,以及部分现役警员身份暴露。 “正义值”在我看来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警员本来就类似于志愿者,我当初加入警员就不是为了利益,我想大部分警员也都是这样的,只是希望为网易云音乐做出贡献。我没有再找官方交涉,因为我已经卸了网易云音乐,改用QQ,正义值就当送给网易好了。 ======== 简而言之,卸磨杀驴。 回答里有提到网易云的“警员”系统,先介绍一下这个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有两个部分,审核、表态。每位警员都有表态权,但不是每位警员都有审核权。 首先,有审核权的警员先对评论进行审核,“维持原样”、“优质评论”、“删除”三选一,然后由3位警员表态,“同意”或者“否决”这条审核。所以一条评论如果被删除,至少要3位警员决定删除(1名审核+2名表态)。审核通过一条获得2个“正义值”,表态通过一条获得1个“正义值”,按400正义值兑换1元奖品的比例,在网易云音乐的商城兑换礼品(不可以兑换现金)。 我是9月26日收到消息入选警员的,12月5日收到消息,我居然因为“审核质量差,误处理内容很多”被取消警员资格。根据我12月1日的截图显示,我的“正义值”为30万。暂且全部按审核集团,一共审核了15万条评论。 那么正确率是多少呢?根据12月1日的截图,审核正确率为99.3%。表态的正确率没有截图,大约在98.4%左右,这都是网易云的官方数据。 12月5日下午,我突然被踢出了警员的工作交流QQ群,还被发私信告知“ 审核质量差,误处理内容很多”。 Excuse me?百分之九十九的正确率叫正确率低?根据官方要求,正确率97%以上就可以升级,我这个正确率不仅不低,还高于升级的要求。 淘汰机制中是要求“连续一个月的通过率都不足50%”。 更搞笑的是,我在和一位非官方人士交流过程中,告诉我“看量不看率”。Excuse me×2?15万条的审核,你跟我看错误量?如果我只按15条的有效审核操作底线来操作,错误数量最低,是不是还要给我颁个奖?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卸磨杀驴看网易云。我价值700多远的30万正义值也不要了,再见,网易云音乐。
63,139,209
1,197
717
游戏里有哪些让你无比感伤的场景?
当辐射4主角老冰棍被冻了两百年,妻子被杀儿子被拐,世界都变成了废土。回到满目疮痍的家的时候,原本家里的机器人还在等他。 等了整整200年(自己还说是210年),在满是混乱暴力的末日后世界苟活,其中的孤独艰辛没有人知道。 只是觉得好久没有给人服务了,希望给主人做一顿早餐。
《刺客信条黑旗》终章 已经成为真正的刺客的爱德华回到了那个岛,听着老板娘的The parting glass,喝醉后,消失的名字,破碎的时光,逝去的朋友,仿佛又出现在了眼前,他应该很孤独吧。 Of all the money that ere I had, I've spent it in good company, 我所挣到的所有金子,我都拿出来和好朋友分享。 And of all the harm that ere I've done, alas was done to none but me. 而我所造成的所有伤害,最后受伤的只有我自己。 And all I've done for want of wit, to memory now I cannot recall. 我追求智慧而所做的一切,最后只成为了不可追忆的回忆。 So fill me the parting glass, goodnight and joy be with you all. 请为我再满一杯离别的酒,晚安,愿你心中充满喜悦。 Of all the comrades that ere I had, they're sorry for my going away, 我所有过的所有战友,都为我的离去而感到悲伤。 And of all the sweethearts that ere I've had , they wish me one more day to stay, 我所有过的所有情人,她们只想让我再多留下一天。 But since it falls unto my lot that I should rise and you should not, 可是我失去了那么多啊,离开的应该是我,而不是你们。 I'll gently rise and I'll softly call, Goodnight and joy be with you all. 我轻轻的起身,温柔地说,晚安,愿你心中充满喜悦, A man may drink and not be drunk, 一个男人应该喝酒但不喝醉。 A man may fight and may not be slain 一个男人应该战斗但不应该屠戮。 A man may court a pretty girl。 一个男人应该拥有一个好姑娘。 and perhaps be welcome back again. 也许还可以再听一次“欢迎回来” But since it has so ordered been by a time to rise 可是我命里注定了如此,有时起伏 And a time to fall 有时低落。 Come fill to me the Parting glass, goodnight and joy be with you all. 请为我再满一杯离别的酒,晚安,愿你心中充满喜悦。 Come fill to me the Parting glass, goodnight and joy be with you all. 请为我再满一杯离别的酒,晚安,愿你心中充满喜悦。
63,139,209
1,577
912
游戏里有哪些让你无比感伤的场景?
《这是我的战争》。自从学会了熟练的屠杀军营。我再也不干活了,因为物资可以装备一个连。我在家过起了今天卖枪,明天卖子弹的军阀生活。家里四个炉子。种着青菜,养着肉。天天胡吃海塞,给邻居送药帮忙,活脱一个活雷锋。然后战争结束了,我的小康生活离我远去了。我感到好伤感。
This is for SOAP.
63,202,607
99
30
奢侈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已经是 25-35 岁了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从纵向商业角度来看,奢侈品走向年轻化是奢侈品品牌商的整体策略,这也的确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趋势—— 奢侈品在发展的初期是为了权贵阶层的,比如LV的诞生和兴起起源于给贵族制作轻便的旅行箱:以前贵族出趟门,不塞个二三十辆马车不过瘾,小到烛台大到小姐夫人们巨大的裙撑,都要一起带走。LV的帆布材质行李箱特别利落好使,还能经受住长途跋涉和风吹雨打。 但自从LV家族的好女婿Henry Racamier通过一系列商业运作使得奢侈品品牌不再只能作坊式地提供小众和特定客户的服务,开始扩大受众:通过取消中间商,开设直营店,使得LV的利润率做到竞争对手的两倍,又通过收购和并购,创立了LVMH集团,把一件小众的生意变成了可以实现品牌间协同的集团。 这样的操作直接带领奢侈品行业走上集团化的道路。 而之后,外姓人Bernard Arnault 夺权,LVMH在激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集团逐利要远大于提供“完美的产品”。Arnault通过售卖奢侈品获得巨额的利润和稳定的现金流,用一种近乎“工业化”的方式收购和整合甚至改造品牌:品牌美誉+先锋设计+广告攻势。 而在高端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之后,有潜力的新人群也成为了重点开拓对象:亚洲新贵(以极度从众、自尊心强、认为奢侈品反映了自己对精益求精的心态,尤其还能反应社会地位差距的日本人为首)。 与此同时,产品不再局限于皮质手袋、包包,而是将产品线扩大至小型皮具(钱包、钥匙扣)和香水,并且大事开展品牌授权业务。比如Burberry一度在日本有蓝标黑标,连Burberry自己的管理层都数不清自家到底有多少品牌授权方。 这样的扩张使得定价直接下降了一个数量级,也使产品的受众可以接近于大众消费市场,而这里面大部分是年轻人,拥有一个chanel名片夹和一支dior口红是她们进入奢侈品市场的一扇大门。 总而言之,奢侈品大众化的路径,本身已经决定了其对越来越多年轻消费群体的触达。 从偏社会学角度来说,走下神坛也并非全是奢侈品品牌一厢情愿,甚至可以说是年轻消费者积极主动的把自己推到了奢侈品的射程之内。 消费方式是技术、政治、经济、社会语境、社群和个体综合作用的结果,简单的“衣食无忧”显然已经无法承揽年轻人的欲望,消费主义的社交反馈之下,每个人都越来越被鼓励追求多元、个性的生活方式。但是,“多样”并不等于“确定”,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他们需要被什么“击中”,从而接受“什么值得买”的引导。 此时,品牌商出面承担这个引导者的角色可谓众望所归。 这是因为品牌历来是人类身份象征的工具,作为一种外力帮助甚至强行推动人进行自我表达,这种圈层认同并不排除年轻人。于是,“有点小钱,花不起大钱”的年轻人迫切的将自己暴露在亟需被引导的行列,争夺话语权的方式之一就是学习如何用自己那点钱,为自己理想的生活质量投票,或许,这种指引的本质,是如何最大程度地通过“花点小钱”来抵抗“花不起大钱”的焦虑。 那么,具体什么品牌最有资格充当“布道者”的角色呢?当然是神坛上的那些品牌,以其“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冷气质,回应年轻人对“站在鄙视链顶端”的向往。 于是,本身就不“大众”的奢侈品品牌优雅而客套的伸出了橄榄枝,既然捕获新消费群体是品牌的天性,那么年轻人显然是最好的“猎物”。 至于找当红“爱豆”代言、数字化营销、高科技手段等等“年轻化”的新营销策略,不过是奢侈品品牌强化社交反馈的具体手段而已。只不过,一路高歌猛进也难免容易有杂音:原本高(大)端(龄)的消费群体开始逃离,年轻人又因为某些奢侈品牌越来越便宜而心生嫌弃。 事实上,任何消费群体都在“被关注也被利用、被看重也被当作靶子、被聆听观点也被榨取消费”的死循环中不断轮回;而任何品牌也在“无论怎么讨好都得不到喜欢”和“好像怎么摆臭脸也照样被偏爱”的极端里左右摇摆。 总之,年轻人和奢侈品相互拥抱取暖是个并不新鲜的噱头,不过是商家和消费者各怀鬼胎同场共舞的结果。 作者:以太投资总监 @Kelin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挺有启发,我想邀请你进一步: 1)邀请你加入下一期实战营(线上),还有少量名额:《创业复盘实战营》 2)知乎用户专属"融资礼包",限时领:
我不认为目前“已经是”,而是“趋势如此”。 目前并没有严谨的数据支持题主的观点。而且客观地来说,80-90后的收入,总体并不比60-70后这批目前人到中年,事业有成的多。 但是从几个趋势来看,确实有着越来越多的25-35岁人群在消费奢侈品。有2个明显现象可以支持到这个趋势观点: 1、奢侈品其实总体这两年业绩挑战很大。 CHANEL这样的老牌奢侈品也遭遇增速降低的表现。而题主所标记的几个这两年财报数据大获成功的品牌,恰恰都是因为他们顺应时代要求, 在产品设计师风格上做了大的改变,迎合了80-90后的口味。他们的设计,正在脱离原来奢侈品所强调的那种优雅、高贵的风格,而是混入了街头、运动、充满活力、文化大杂烩式的元素。 那些没有顺应青年人口味改变的,恰恰都遭遇了业绩挑战。 2、从所用的代言人或者活动邀请明星也可以看出,小鲜肉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诸如Angela Baby, 赵思颖,吴亦凡, 王俊凯等,在传统奢侈品时代,是很难想象奢侈品会使用这些其实并没有到达全球一线位置的明星的。回顾奢侈品传统用明星的习惯,基本都是熟女腊肉形象居多。 原因: 1、经济消费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这个众人都已看到。 2、个人观察,80-90后虽然同样穿奢侈品,但是消费心理与他们的前辈(家长)已经不太一样。 他们的前辈在消费奢侈品时,还多以炫耀性消费为主。但是80-90后更看重产品本身(特别是设计),而非只认牌子。这是为什么 同样是奢侈品, 那些产品设计风格转型的几个品牌都大获成功,而依然坚守自己那种高贵、优雅、经典路线的却在遭遇业绩挑战。 3、时尚品位是80-90后的另一个超越他们前辈的地方。 说实话,GUCCI现在的设计风格的搭配, 不是一般人能驾驭得了的。 但是会买它的80-90后很清楚怎么能把GUCCI与ZARA这样的衣服混搭在一起。以前传统时代,很多买奢侈品的人都只是在身上堆积一堆名牌而已。 4、与此同时,那些具备消费奢侈品能力的60-70后,相当一部分转向了高级定制。 这也是老的奢侈品流失掉的一部分客人。 所以相对会显得, 80-90后有逐渐成为主力军的趋势。
63,413,857
619
50
TI 历史上有哪些经典时刻?
1958年 TI工程师杰克基尔比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款集成电路,他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人类所有的科技创新基本都离不开集成电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发明,开创了一个纪元,也让TI永载史册。时至今日TI依旧是半导体行业的领导者之一。 ————————————————————————— 话说这个问题在我回答的时候真的是有德州仪器这个标签的(滑稽.jpg)
有很多啊,前面ti7之前已经说了很多了,我来说说ti8.9.10的吧。 ti8决赛lgd对og第四把,散失水人,反向波上高地被斧王斩杀。在随后的决胜团中打出96点伤害。 同样是ti8决赛第五把,魂守无视野T锅被拉比克,宙斯,猛犸直接秒杀。从此lgd一溃千里,和冠军失之交臂。 ti9胜决lgd对阵og第三把,隐刀小鱼上河道,在没有被动,而且视野中看到og的人不开C不开bkb被拉比克举接潮汐大,巨浪,压倒性优势,电,锚击直接秒,复刻ti8。 ti9败决lgd对阵液体第二把,奥术蝴蝶小狗上高不开魔免bkb被拉比克举,圣堂,斯温,大牛一套直接秒,以一己之力打崩队友心态。 ti10决赛lgd对阵雪碧第一把,拍拍精灵对线压不住潮汐,孤身一人敢抢紫猫的大野被围殴致死,打小娜迦出散失的拍拍,在下二塔被动手,队友精灵链接奶救下来,在没有强控的情况下省bkb被血棘结算暴死。 ti10决赛第二把,水人带盾在下路被对面五个人包围的情况下表演人格入脑,波入人群,害死来支援的队友,顶着诅咒王冠tp,被控住,秒死。 ti10决赛第五把,面对对面无被动的阵容,山岭出大隐刀,强冲对方下二塔杀魂守被换血反杀,再次葬送前期优势,又一次痛失冠军。 个人认为,这些场面比前面7届ti精彩得多,到现在仍然历历在目。甲级战犯,名不虚传。
63,713,766
1,335
706
不知不觉中在恋爱中背了「人设」,要怎么对另一半卸下来?
以前我觉得谈恋爱的时候就要把自己化的美美的,去见男盆友要穿美美的小裙子,刘海要放下来起码不要露个大脑门的去见他,要戴隐形眼镜,因为觉得戴框架会显得双眼无神。(单身这么多年总是想着法的提升自己,觉得单身肯定有自身的人原因,不然怎么其他小姐姐有男票我没有呢!!╭(╯3╰)╮) 自己给自己的包袱很重,严重到什么地步呢,就是内心深处觉得如果半夜和男票开视频都应该画个妆才会显得认真。 结果和现在的男票在一起以后,出门吃个饭戴个隐形眼镜他会叨叨你戴眼镜真的很好看的!!!戴隐形对眼睛不好的!!!我就喜欢戴眼镜的妹子!!!而且就下楼吃个饭而已还化妆,宝宝你怎么过的这么精致!!!(然而我真的是已经习惯了出门就化妆这件事啊喂orz) 他经常说你不化妆也很美,你素颜也很好看啊宝宝!!!我知道我自己长的就一般般,但是这种不要人设不留包袱的恋爱关系,真的让我觉得非常轻松!!! 我一开始就跟他说了,我非常宅,可以一个星期宅在家里不出门(工作性质可以一星期不出门hhhhh酷爱)他:我也喜欢宅!!!没啥不好的啊。我:………好吧那 我跟他讲了我会做饭,但是人懒,一个月做一顿,还是因为朋友过来才做的。结果第一次他带他朋友来我家吃饭,我做了八道菜,他跟发现新大陆一样,说宝宝你竟然会做小龙虾!!!!我???很奇怪吗???他立刻发了条朋友圈表示捡到了个不得了的妹子(这么单纯又好骗的蓝孩几原来真的存在orz) 后来他经常飞过来看我,而我也一点面子都没有给的,一个月之内只给他煮了碗面条23333其余时间都在家里宅着……玩游戏(≧∇≦) 我觉得这种才是我想要的恋爱吧,没有包袱,不沉重,自己什么样子在他面前就是什么样子,不用装也装不来,嗯,轻松愉快不累不麻烦,是我一直想要的样子。
我也不知道我一个单身狗为什么要在七夕的夜晚点开这个问题,还把68个答案都看完了。
63,765,132
164
91
被家长改高考志愿是什么体验?
为了脱敏还是把学校匿了。 今年我本科毕业了,我妈才告诉我。她把我当年高考志愿改了... 当时发录取通知的时候我也没有多疑,我以为我报的是先隔壁985后财经院校,结果我妈改成了先财经后985。 上了大学后多次后悔自己来财经院校,超低的保研率和受极差影响不太热门的专业。我每次都跟妈说当初上个985像武大华科读个最好的专业就好了,她还每次都安慰我说没什么。 问我现在什么感觉我也不知道,我妈一向是这样的人,自己想什么就是什么,可是我讨厌她隐瞒了我这么久让我认为是我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上大学期间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觉得很愧疚,学校分数线是有极差的,她也不知道,结果最后调档掉到了一个比较差的专业,大一的时候就英逼着我转专业。我当时没有想转。转专业的申请也是我和朋友在外面玩时她提交了才告诉我。 摊上这么个妈我真的是没有办法。我和我爸两个人的性格都是那种温和型。我也终于明白了为啥有时间的时候我总不想呆在家里,就算没事也不想回来,这种掌控感令我害怕吧。
中国的部分家长啊,总是拿着为你好为借口,对你的人生横加干涉! 我的一个学生,父亲是北京某985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聪明而活泼,并且有那种知识分子家庭的书香气息!但是孩子的父亲认为孩子一定要学计算机,学别的没出息,于是联合班主任偷偷修改了孩子的志愿!但实际上孩子喜欢的是文艺学。 孩子拿到通知书都惊呆了!觉得自己受到了背叛!开始的时候死活不来上学,后来。来了之后天天憋在宿舍玩游戏,最终十几门不及格! 该领导没有一点悔恨,反而不停的抱怨孩子母亲太惯孩子,孩子不懂事!
63,777,355
161
66
如何评价 TI7 淘汰赛败者组第四轮 LGD 2:0 iG 的比赛?
今天看了LGD潘飞发的文,对b神和AME一事做出了解释,觉得还是自己狭隘了,先贴在下面给大家看看吧。 对于小火人来说,看到b神无所谓,那我也没什么所谓了,这件事是我想太多,道歉,原答案也不删了,敢说敢认,这件事就告一段落吧。 -------------------分界线------------------今天可能最大的节奏就是AME的了吧,鉴于很多人其实了解的不多,我给大家说一下整个事情经过。 首先,核弹粉在此。 第一次听说AME和B神的节奏是一次小书童开直播和AME开黑,对面有徐志雷,AME一直在喊杀鳖杀鳖,老板就说你别喊了,我直播呢,结果AME喊得更起劲了,那时候核弹就爆炸了,去他微博底下爆破。后来B神直播的时候跟粉丝说:你们别去喷了,AME打得挺好。 至于在那之前两人是否有过节我就不清楚了,以及为什么AME要在直播间刻意这么说。 有人说大家喊绿帽8,绿卜不也一样是嘲讽,怎么喊鳖就不行。那是因为喊绿帽8绿卜什么的都是水友,职业选手特别是后辈没有一个这么不尊重前辈的,maybe叫马甲甲哥,叫pis p神,sccc说:my name is MU,就算是皮鞋在对黑的时候素质三连也是跟ob关系好了以后,类似于朋友间的玩笑,现在从未有一个后辈对前辈有过公开场合的直接挑衅嘲讽,私以为你即使私底下再看不起对方,公开场合也不应该表现出来,毕竟你不是一个水友,不是一条弹幕。君不见上一个公开挑衅前辈的刘畅被喷成什么样? 这一事之后第二次AME的节奏就是跳刀杀妈了,这一事不知道是不是核弹粉做的,放一张图大家自有评论 后来水友还去爆破他女朋友,AME直接炸了,人肉水友微博点草 (ps.华为无意间被车长老奶了一口) 确实这件事里水友也很过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之后AME基本被定义为一个素质低的形象了,就好像你和小人计较,爽了一时,但之后不管是赢是输都惹得一身骚。 最后就是今天的A装备事件了,在和ig的决胜局中操作AM在稳赢的情况下大满蓝小狗,当ig面A装备,核弹再次爆炸。 这件事如果了解前因后果的人绝对不会说这是一次普通的嘲讽,说核弹粉玻璃心之类的,AME一直和B神有过节,之前从没有赢了之后A装备嘲讽,这样一看就能明显发现这次事件就是意有所指。不用和lil的A装备和其他嘲讽做比较,情景其实是不一样的。 可能AME是借这次机会宣泄对那些核弹粉的不满,但其实选择与他们计较的时候就已经输了,何况还是采用这种矛头对准b神的方式,只能说情商有待提高。 最后的最后,不知道AME之前有没有和B神有过节,如果有,希望知情人士告知,避免我的偏见。 而若没有,那AME可能就是单纯不喜欢b神,情商又比较低就直播嘲讽了以为没事,之后怒刚粉丝,将粉丝和他的恩怨转移到b神身上,可以说一步都没有走对。 我很喜欢LGD,但是就现在而言,很讨厌AME。
敌法师凝视着那个男人 “你输了” “是的” “下届还打么” “不知道” “懦夫!浪费我的努力” 敌法师鄙夷地看了那人一眼,闪烁消失,空气中还留有破碎虚空遗留的碎片。 男人笑了笑,转身看向身后那个一脸难以置信的敌法师 “你怎么知道我会跳到这里” “这么多年了,我还不了解你么” 敌法师知道自己被看穿了,他不敢直视眼前的男人,低头看着手上的幻影斧说道 “我知道我只是个英雄,谁都能操作,但你……是唯一一个让我获得金色冠名的人,我觉得你是特别的,不想你走…” 男人笑了笑,把心底的话轻轻地说了出来,就像说一件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一样 “我老了,我的舞台早就落幕了,现在梦醒了,该结束了” 看着眼前的敌法师,男人自嘲道 “再打下去,我又要被喷千年老鳖了,我的最后一战,败,也想败在你手上” 深深地看了一眼表情复杂的敌法师,男人说出了最后一句话 “我的舞台已经结束了,你的舞台还要继续,找另外一个能让你3万经济杀翻全场的人,继续表演下去…动手吧!” 敌法师点了点头,抬起幻影斧,说了一句只有自己才听得清的话 “以后无论我遇到谁,你都是我唯一的冠名者” “法力虚空!” ig.BurNing:GG ——MAX+ zz
63,777,355
422
27
如何评价 TI7 淘汰赛败者组第四轮 LGD 2:0 iG 的比赛?
徐志雷的一生,恐怕都和敌法这个英雄脱不开关系了。 无论是EHOME.AAA,还是DK.Burning,DOTA生涯中的高光时刻,似乎命中注定,总是和这个手持双刀的瞎子狭路相逢。 太难忘了啊,TI3那个打破A队不败金身的敌法师,TI5那个圣剑绝地翻盘秘密大魔王的AntiMage,还有所有人都永远铭记的那个金色ID,敌法冠名。谁说起Burning,第一个总会想起敌法师,正如说起敌法师,第一个总会想到总是Burning。 他是个绝无仅有的英雄,无论现实虚幻。 从DOTA1时代就开始看比赛的诸位,他的粉丝,应该是最多的,这个男人操刀这个英雄,带给我们无数欢乐或残酷的记忆,无论滋味如何,这些记忆都将永存你我脑海之中,如同天上繁星。 然后今天,天上的星,又多了一颗。 这很可能是Burning的最后一场TI比赛了吧,29岁,所有TI选手中最大龄选手。客观说来,这届TI,他的状态算不上好,躺赢次数居多,没什么称得上太亮眼的Carry时刻,倒是同队的小兄弟更能抢风头,一路跌跌撞撞,打到了前6,也有过爆冷液体大魔王这样令人血脉贲张的时刻。所有这一切似乎也还是命中注定,只为了最后这一场,无助的看着对面的少年天才,选出那个命中注定的英雄。 这两场比赛实话说,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好好分析的,IG的心态彻底爆炸,十成功力恐怕发挥出来不到三成,全队都没有什么亮点,Burning自己也是乏善可陈,说句不好听的,这是一场挺尴尬甚至于耻辱的失败,两局都遭到了完全的碾压,战术还是个人发挥,都被压制的叫人说不出话来。 但是,Burning还非得需要证明些什么吗? 他确实可能此生与不朽神盾无缘了,但这不能抹杀他对CN DOTA乃至世界DOTA的贡献,现在场上叱咤风云的少年,有多少人是看着当年他的REP长大?时也命也,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然而青史终究留名。 最后打出GG的时刻,徐志雷自己大概也会有太多感慨吧。尤其是看到对面那个大杀四方的敌法。他在TI的成绩,一向紧随中国军团大势,表现好的时候都在偶数年,TI2、TI4两届殿军。而今天,在这个奇数年,CN DOTA眼看要逆天改命的时刻,Burning很可惜的还是没能冲破自己的命运困锁。 遗憾痛苦,壮志难酬,这些感情交织在一起,相信即使历尽千帆如B神也会彻夜难眠吧,但是看到自己的后辈,在历经那么久的低谷之后,今年终于接过了CN DOTA的大旗,他多少,还是会有一丝欣慰吧。 两句诗,送给B神,也送给广大核弹和CN DOT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队氛围不一样。IG可能是心态崩了。 第一场比赛结束,在过道候场休息的时候,LGD一众都是嘻嘻哈哈,maybe搓着手吐槽好冷啊,手都僵了。 镜头一转到IG,Op冲着大Q发火,“你指挥让我们不打塔就杀人,是吧!你原话就这么说的!我能怎么办!”boboka后面也小声加了一句。Q博士捂着额头揉着脸回了几句。B神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不在镜头里。老怼在人中间听着他们发牢骚,看样子是想安抚几句。 其他节奏先不说,有一句说一句,LGD心态是挺好的啊。 IG赛后维多利亚接受采访就说自己是快乐dota打得开心就好。就算最后输给了液体,赛后所有人围成一个圈,把手握成拳头叠在一起加油打气,喊着“走走走,吃饭吃饭吃饭。”“输了比赛还有人生!老干爹,三二一加油!” 底下外国人评论,老干爹作为唯一一个看过的输了比赛还拥有这种积极向上氛围的战队,让人觉得温暖。
63,824,538
90
32
如何评价 DOTA2 国际邀请赛 TI7 淘汰赛败者组决赛 LFY 1:2 Liquid 的比赛?
看到liquid根本ban不完的绝活,掏出一手先知也是声音无限大,我真的是无比想念Ti6的那一只无敌Wings,我才真正体会到了那样一只bp上胜率就高你三成的战队是有多么令人忌惮。 大敌当前,一穿N的liquid看来已经势不可挡了,多么想再有一双护国神翼来让你们知道什么叫CN DOTA BEST DOTA. GTMDACE!
一把Dota顶尖的技战术对决! 我相信抛开胜负手,每个人都看的热血沸腾! 弹幕不停的骂李逵赢得丑陋,垃圾队伍就会带球,你真的爱dota这款游戏吗? 团战VS带球! 没有输家! 当然,别忘了... 闭嘴,看我表演。 GTMDAME
63,827,631
833
180
如何评价 DOTA2 国际邀请赛 TI7 决赛 Liquid 3:0 战胜 NewBee 夺冠?
聊点题外的,听了ob三个老逼比赛后的聊天,很难过,五味杂陈,说点感触吧。 从do1时代看过来的水友很多都仍然对老选手怀有感情,那个时候还有许多网吧赛,选手们很多都留着杀马特的发型,拍着大头贴,水友们有不少是通过电竞杂志网络期刊了解dota了解比赛的。 大家真正的比赛直播看的很少,有看比赛的也多是从rep和视频解说中了解,职业比赛的冠军选手id很遥远也有一丝神圣。教室中课桌里,820 aaa Yyf zhou zsmj这些id印在电竞杂志的书页上,和海贼火影漫画以及NBA期刊躺在一起,仿佛无所不能。这可能也是ob和八师傅f4他们的直播很受欢迎的原因吧。 可是现在回头看以前的dota,真的已经很遥远,现今职业选手的比赛可以被无限剖析放大观察,没有什么选手是完全没有破绽失误的,大家看的很多,越来越专业也越来越严格。什么神什么神的时代恐怕不会再出现。 曾经叱咤风云的老选手们在面对cndota成绩不太理想的局面时也是充满了憋屈和无力。他们被年龄、现实、实力多方面禁锢,没有什么办法。 那些原来金光闪闪的id,那些在和同学课间吹比、室友夜聊吹比中出现的远古id们,现在也只能叹叹气,和我们没什么不同。 弹幕中无限刷出的“复出啊老逼”“dk longdd”,也是希望曾经那些有青春印记的id能够做些什么,比如拯救世界什么的,虽然大家都知道就算mmy离开艾泽拉斯再次植发也变不会X!! 但是也总有人念叨他的名字。 我们很早就知道圣诞老人是普通人假扮的,他可能生活所迫在平安夜打一份工赚点外快,但是我们仍然从他手上接过红袜子,希望里面的糖又甜又暖,暖到足以度过冬天。 下面是三个人说的话的部分记录,记得不全,可能有错,随便看看吧。 龙神: 水友们我没有哭,我只是看到kky夺冠有些感慨,我没能继续坚持打职业。我知道你们很多人想看我出现在赛场上,想看longdd这个id,但是我真的还能打职业吗? 别说什么小弟徒弟了,以前dota没有这么强大的录像功能的,打完了就是打完了,输了赢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你新人闷头练根本不行的,得和强队练多交流才能练出来。新人就会要老人带一下,一起玩吃吹比,小弟大哥的搞起来,熟了进了强队的圈子,才能打出来。 现在录像、max、各种数据分析这么全面,有天赋的年轻人想打出来自己就可以研究,比赛不说,天梯就能把我们这些老b虐了。 平时对黑路人别人叫你一声龙神,真进了职业队打比赛,人家只会觉得哎呀龙怼怼这个老彩笔怎么在我们这,输了输了。 教练?教练也有问题啊,我当教练或者选手主播都会很认真,不会说做了选手教练还动不动开个直播,不可能的呀,我会很认真。但是我现在的水平真的出成绩很难,到时候成绩也没有被人骂,几百万的直播也没了,就真的很尴尬了。毕竟我现在有家庭啊水友们。 呵呵呵(苦笑),跳什么伞啊跳Nmb。 没办法好吧水友们,没什么好说的,关了关了。 胖头鱼: (看了十几秒主舞台,看到液体出来现场欢呼就关了) 哎,不看了不看了真的扎心了。你要说外国队比我们强很多,从淘汰赛开始中国队就成绩不佳没拿到冠军也就算了。中间中国战队各种赢结果决赛是这样的结果,哎,真的难受。 接下来我们放假一个星期,解说了十几天了毕竟。 兄弟们啊,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也想上去打给中国拿个冠军盾回来啊,但我们都老了啊。或许如果我很年轻,看到今天的比赛情况,会复出再去拼一拼打一打,但是现在真的是年纪大了什么都做不了了,有心无力。只能在家里解说一下给他们加加油了。 水友们,我今天真的特别特别想nb能拿下这个冠军,特别特别想,所以现在真的很难过。 算了,关了,七天以后再为大家带来娱乐直播吧。 鲷哥: 让我复出?我觉得我现在打不了了,现在新生代的carry都太厉害了,和他们打我估计会被锤爆。也许我的意识和大局观还在,但是操作反应完全跟不上了。 有人说b神还在打,没错,所以我很佩服b神的,一个老选手能坚持到现在,和那些十几岁的年轻carry竞争,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 教练的话,我做事情会全神贯注的,做教练就好好做教练,应该就没法做直播了,没出成绩等于什么都没了,我有家庭,这样风险很大。 而且我已经拿过冠军了,感觉自己职业后期已经比较懈怠了,再打的话可能无法保持对冠军的渴望。可能这就是到现在没有出现两个ti冠军的原因吧。 我准备去马尔代夫待个一星期,看看大海晒晒太阳,太久没有见阳光了。
打Ti决赛圈 和平常打比赛是不一样的。绝对不能说逢绝活必ban,必须要有一套能ban掉阵眼,放出一些绝活,并且正面击溃的方法。就像naviTi2破解潮汐娜迦,Ti6wings破解无敌白虎一样。再怎么样的绝活,也是属于某一个常规思路的。无非是刚团/带线/拖后/推进等等。 有句话叫:ban快不ban慢,ban套路不ban绝活。lfy打liquid的第一局给我们起了一个很好的头:你光法不是无敌吗?再绝活也不过是一个奶推的思路,前期打A杖的时候我帕克土猫教你做大人,后期我一个火枪打得你奶都奶不动,你阵地战奶推阵容摸都摸不到我。 再绝活也是要吃饭喝水的,不是什么天顶星黑科技。如果逢绝活必ban,给你10个ban位你够吗?一个人只要会玩3个英雄你就ban不完了。但是非常不明白为什么lfy在破解过一次以后还是在第三局选择ban掉光法,而没有ban掉真正不好处理的先知。其实gh这名选手玩光法以外的任何一个英雄都是一样的,就是一个带控制的游走点,是什么都无所谓。我觉得lfy如果实在怕光法,第三局应该1选先知给老板,放出牛头给gh,afu还有一手土猫是liquid玩不了的。 liquid的整体思路都是偏miracle无解肥推进,失利后转带球的玩法。你看他玩无论什么英雄,不管是ga也好,哈斯卡也好,剑圣也好,他的内功都是这一套的。破解这个套路有几个要素,一个是线上最好要优,但是不优也可以玩,一个是可以选强切入骑脸的组合,比如第一把的狗车,塔能拿掉人全给我留下(参考ig打nb第二局如何应对nb的绝活小黑死灵龙速推,那把nb连组织一波推进都不敢,塔能拿掉,撤退起码死三个),或者是刃甲斧王+蓝猫强行切入。 liquid这个队伍的团战拉扯其实不强,比不了vp,或者去年的wings。甚至这届比赛几乎没有liquid起雾抓到对面好几个主力然后全场观众高潮这种场景。无论是miracle还是matu的英雄池都是推进核,或者推不过转带线。我想说的是在bp上要针对的是这样一种核心的思路,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发觉对面有ban不完的绝活。 最后,怀念去年的决赛。wings的比赛,是真他妈的好看啊
63,827,631
972
375
如何评价 DOTA2 国际邀请赛 TI7 决赛 Liquid 3:0 战胜 NewBee 夺冠?
newbee的决赛表现,真的无法不让人想起如流星般璀璨又一闪而过的wings。你还别说我招魂,咱不看胜负,就说气势。wings是个什么样的主?你哪个厉害我就偏不ban哪个。决赛敢上炸弹人玩。照样把对面摁在地上摩擦。 而newbee呢?观众隔着屏幕都能闻见一股弱者的气息,一股怯场的感觉。最后一场竟然把炼金ban了。这足以说明他们慌成了什么样子。 越怂,越怕,越忌惮,你反而输得越快。有时候忘记胜负,沉浸于比赛,反而能赢。 wings的这种敢打不怕输的精神遗产,其他中国队都有体现,唯独newbee身上看不到。 ————————————————————————— 8月14号更新:这两天很多人都在B站上看TI6决赛…… 经评论提醒更正:炸弹人并没有出现在决赛中。
TI的魔咒依旧在延续,今天这场比赛扼杀了无数记录,也见证了一个新的历史。纵然心情难以平复,但还是客观一点,尽量多列数字少煽情吧,不然怕是会哭出来。 1、奇数年魔咒 这可能是TI知名度最大的魔咒了,前6届TI,奇数年中国战队无论形势再好如TI5,还是整体低迷如TI3,全部与冠军无缘。 本次TI中国军团发挥极佳,历史上第一次会师胜者组决赛,早早确定前六占四前三占二,在最后阶段面临的是历届TI以来最好的夺冠形势,但是很遗憾,最后还是没能拿到不朽神盾。 2、TI无人无队伍双冠 决赛NB的失利也宣告了TI历史上另一个著名魔咒的继续,7届TI,不要说队伍了,甚至没有一位选手能够二次捧起不朽盾。NB本来拥有同时创造二个历史的机会,可惜,他们失败了。 3、单数年的老将圆梦 伴随外国队TI单数年夺冠规律背后,更深的一个规律是,这四支冠军队伍的精神领袖无一不是当年DOTA1时代的远古大神,Puppey、Loda、Fear之后,这次轮到了Kuroky。 4、大热必死和夺冠必热门 历来TI流传大热必死的诅咒,赛前赔率最高的队伍常常铩羽而归,然而其实仔细盘算,7届TI,最终夺冠的队伍赔率都至少排到了前四,即使赛前名气最低的wings,也凭借TS5上碾压的表现挤进了TI6赛前四皇的行列。 本届TI最大热门也是赔率前四,是外国队的“LOVE”组合,主赛事前几天他们的拙劣表现一度让我们以为他们言过其实,然而最后,Liquid还是证明了菠菜公司没有看走眼。 TI7同时也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历史: 1、液体成为了首支第一天落入败者组还能夺冠的队伍,也是主赛事耗费最多场次夺冠的冠军, 虽然不如法兰克福特锦赛OG的一穿七神迹,但这次液体一路连胜六支对手,多次面临回家局,也算是道路最坎坷的TI冠军了,值得注意的是,两次1穿N夺冠队伍中都有Miracle 2、TI总决赛首次出现3比0的比分 尽管液体在之前的比赛中可谓跌跌撞撞,但他们却成了总决赛舞台上最具统治力的TI冠军,零封NB,没有给对手一点机会 3、TI历史上首次胜者组决赛中国德比 NB和LFY最终在胜者组决赛会师,但是结局却不如人意 4、首次TI无卫冕冠军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卫冕冠军wings解散,未能参加本次TI,而队内选手也全部未能通过TI预选,这是一届没有王者的TI,是群雄的盛宴。 先列这么多吧,其实写这些冷冰冰的数据,倒更是为了平复自己的心情。 这个时候很难不回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那时候有多快乐,现在就有多痛苦。TI7似乎冥冥中成了TI6的镜像,一切都翻转过来,前四天中国战队无比强势,而TI6上前四天一天回家一支中国队;去年TI的最后两天,赛前气氛几乎达到最低点,wings独面四支外国强敌;而今天发生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只能说世界终究公平,如同faith_bian在这次的纪录片中所说,TI6的冠军,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偿还,也是对未来的一种透支。它同样似乎把我们的快乐也透支了。 那么还是相信这些吧,等待来年,偶数年再会!希望魔咒,还会继续!
63,861,083
487
42
抄袭作品是韩国的就没关系了吗?
突然想起来一个韩综PD说过的一段话:"其实我们的版权费不贵的,而且买了版权我们还会教给你更精细的制作过程但是大家还是在抄袭这令我们很痛心"尊重作者是起码的原则不深究不代表你正义以后还是要拿出强硬的态度对待抄袭 ————————8.15 补充 看到有人问这位PD是谁就来补充科普一下(资料cr.网络)这位PD是罗英石(音译) 他的作品都很有名,熟悉韩综的人一定对这些节目不陌生 然后这段话起因是因为芒果台综艺抄袭尹食堂事件(未购买版权) 韩网友的评价是这样,很让人郁闷啊 罗PD的态度真的很令人佩服虽然回答的是综艺不是歌曲但本质都是一样的"拿走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拜托了 尊重作者 尊重原创吧——————————看到有人评论说棒子的文化都是抄来的 我们抄他们的怎么了(已删) 无语子
更新:发现好玩的事情,除了潘玮柏涉嫌抄袭高光这首,第二作曲人承认抄袭了,大家可以听听下面这些歌 《伊甸园》——GD&TOP的《high high》➕Brown Eyed Girls《Abracadabra》导入部分 《coming home》的开头钢琴后的开始鼓点和太阳的《break down》 《我最摇摆》编曲——2ne1《我最红》其他家我不熟悉,大家可以提醒下 我看他一点也不冤...………… 原答: 只能说这什么世道,抄袭粉丝反过来那么趾高气扬指责被抄袭者和他的粉丝,“忘了萨德吗?跪舔棒子”“抄了怎么了?棒子偷我们国家还少吗”“要不是巴拉巴拉,谁知道他,谁知道这首歌”“旋律相似就是抄袭吗?哈利路亚和爱我中华,loser和门前大桥下怎么说(糊棒这中国国民度,啧啧)”“抄袭可耻 但感觉潘帅却背了个锅 心疼他”“潘玮柏不知情吧,这跟他没关系” 被抄袭者感谢抄袭者承认抄袭,这是有多么无奈啊 双标也玩的溜溜的 楚乔传播的时候,我是蛮期待的,表示要看,看小说的同学告诉我,是抄袭的,你还看抄袭的,硬是给弃了,有天看到她们全部在看湖南的综艺,我随口说了下,这些综艺都是抄袭的韩国的,结果被回“管他了,好看就行了,他们还抄了我们文化了,抢了我们端午节”还一脸觉得我哈韩的表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