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_id
int64
19.6M
587M
upvotes_chosen
float64
17
260k
upvotes_rejected
float64
11
109k
prompt
stringlengths
6
85
chosen
stringlengths
2
2k
rejected
stringlengths
3
2k
38,107,112
239
21
过敏源的科学依据是什么?筛查是怎么进行的?
作为检验技师,给点医院常见的检查项目吧! 与检验科有关的过敏源筛查分为 食入性过敏源和吸入性过敏源 还有混合型过敏源 抽血 每一种大概能查常见的30种过敏源。 随时来医院随时查,不强求空腹,市级收费标准大概400左右 知道过敏源是什么后,尽量远离,或者试着脱敏。 这个检查简单,不用贴东西,逐个等,只要抽了血后直接回家等结果就好,三天就出结果了,很方便。 -----------第二次发布。。。鉴于别的答案没人科普,整理评论区的回答贴出来,很乱,随便看吧,有机会再系统说怎么防治吧------------ 免疫力的作用:排除异己,维稳。免疫力太低,生病。免疫力过强,超敏反应,包括过敏,我叫它防卫过当。 超敏反应分四种,哮喘,鼻炎,荨麻疹,肠胃炎是1型。第一次接触后产生抗体,酝酿很久后,再接触某种变应原时,爆发。 一型,速发,发生迅速,消退迅速。 四型,迟发,再次接触相同抗原24h后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硬结,水疱,脱皮等 其他两种是大病,不细说了。 过敏原皮肤试验分三种,皮内,挑刺,斑贴。医院一般用斑贴试验。用于四型超敏反应。 一般一型超敏用抽血查过敏原,测IgE。当然现在也可以查其他几种。 四型,某些过敏性体质经皮肤接触引起接触性皮炎,染料,油漆,农药,化妆品,磺胺,青霉素等等千奇百怪的各种致敏。 扑尔敏、息斯敏、敏克、开瑞坦等药,万一突发,还没找医生的情况下,这些药用于救急吧。 有具体问题的,请到评论区讨论吧。 第三次更新,一张图,区分几种过敏原检查,另外,点刺是特殊的皮内,皮内在国外也不太用了,所以不放图了。还有一张抽血查过敏原的图,当你怀疑自己对其中之一过敏时,可以去查一下。 !!!!!!!!!!!!!!!!!!!
我是前年在本市一家市医院做的,跟你们说的不一样,医生给了我一根金属棒,让我握住,他用另一个金属棒碰我另一侧的手,金属棒末端有线跟他们的仪器连接,然后他在仪器上点一个选项,就用金属棒碰我一下,再点一个再碰一下,那些选项就是一个个过敏原的名字,有的碰上一点反映没有,有的会导致一个小窗口上的指针剧烈动起来,然后医生就会确定这个过敏原是我过敏的。不知道这种办法是什么原理是否正确。希望有懂的人说说
38,288,763
48
23
语言学的学生从什么途径找学术资料?
sci-hub,在搜索框输入doi,绝大部分文献都可以下载到。。。 我这半条狗命都是它给的。。。 这个网站的创始人是个善良勇敢(大雾)的哈萨克斯坦女子,不知道拯救了多少苦命的硕博研究生。 下盗版论文涉及知识产权保护之类的话题,呵,别的我不知道,但是在科研论文这一块,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个笑话。 我投稿给期刊,期刊不收费,同行评审不收费,作为文章作者,我做实验需要投入时间金钱,但是我要想发open access,就得付费,动辄一两千美刀,我个人一分钱稿酬拿不到。 读者下载一篇论文需要几十美刀,我们的学校即使买数据库,那也得付费。无论哪种途径,这钱,作者一分拿不到,全给了出版商。我不知道这知识产权,保护的是谁的利益。 致敬文献菩萨——艾尔巴科扬
某战斗民族网站
38,317,843
1,511
68
相比中国女足,中国女排为什么能够保持在世界巅峰水平?
我觉得女排有个得天独厚的地方---- 不会受到自以为是的中年老男人的干扰; 排球运动和篮球足球比起来门槛高, 一般人最多看个热闹, 怎么打那是完全不知道。 君不见足球篮球每次输球, 街头巷尾就各种高谈阔论, 尤其是茶馆酒楼这些老男人聚集的地方。 这些家伙平时个把月打次球, 自己肥头大耳一身膘, 打的比赛水平最高也就是学校的班赛, 不知哪来的自信对专业选手指指点点。 关键是在我们社会, 这些中年男人往往还很有话语权, 搞不好是个领导小头头之类的。 比如我在我们学校有一次就碰到这样个货, 我是华科女篮的队长,某天在操场练球, 碰到学校一个副处长来操场检查, 那人秃头,下巴起码五层, 腿比我手还短,肚子估计比我以后怀孕了还大; 他看我上篮就开始在旁边叽叽喳喳, 说什么你怎么起跳都不弯腿使劲, 使劲才能跳得高,球才好进。 完了旁边几个小喽罗还在那应合, 我看着这种人就烦,直接把球往地上一放。 直接过去摸了几下篮板(本师太身高170), 再等我回头, 那几个家伙已经不知道哪里去了。 中国女排不是没有低潮, 庆幸的是每次低潮, 女排上下可以深入的思考, 对未来做出规划, 而不用被一群脑满肠肥的朽木指手画脚, 对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中国足球的水平最对得起中国球迷, 尤其是部分抱着发泄心态的球迷 我想说的就是这些家伙把~
其实中国女排也并不是始终保持在世界一流水平上,到目前为止,经历了80年代的腾飞,90年代的成绩下滑,2000年在陈忠和指导带领下的中兴和之后的一段低谷期,直到郎平指导出山接管球队,让我们看到了女排再次起飞的希望。我觉得除了 答案里提到的,还有两方面值得一提。 历史积累 新中国女子排球国家队第一次出现在世界赛场上是1956年,在法国举办的第2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击败了奥地利,荷兰和联邦德国,取得第6名的好成绩。而中国女足国家队直到1983年才开始与国外强队开始有交流,这个时候的中国女排已经开始了成绩上的第一次腾飞。这中间近三十年的时间差距,对于女足的发展,无论是技战术基础,还是群众基础,在先天比女排要薄弱一些。 教练员水平 在中国女排历史上,有几位优秀指导的名字是避不开的:大松博文,袁伟民,郎平和陈忠和。 魔鬼教练大松博文,在世界排坛以进攻为主流趋势的年代,提出“守备才是最大的进攻”,几乎以一己之力,用魔鬼训练法带出了震惊时人的东洋魔女日本女排。就在大松博文率队拿下1964年奥运会女子排球金牌不到一个月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主张下访问中国,并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带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指导比赛,为中国女排指明了发展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果说大松博文可以称之为中国女排教父,那么袁伟民指导这位带领中国女排走上五连冠腾飞之路的指导,可以堪称是中国女排之父。袁伟民指导的训练指导思想承之于大松博文的魔鬼训练法,用超高的训练强度,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雕琢出了一支胜利之师和人人皆知的女排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两位在后来对中国女排影响深远的年轻人:一位是当时的功勋队员郎平,另一位就是于79年调入中国女排的陪打教练陈忠和,而他的第一个陪打对象,就是郎平。 如果仔细观察中国女排从90年代起的成绩,会发现虽然胡进指导在80年代末带队,郎平指导在90年代中期带队时期分别取得了国际大赛两银一铜的成绩,而中国女排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强队相比我认为是被逐渐拉开了,导致在成绩下滑的局面。在接下来的近十年里,一方面在陈忠和指导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在保证自己快变特点打法的前提下完成了高大化的蜕变。另一方面,郎平指导开始步入国际排坛,开始在传统排球强国意大利担任教练,拿下5个冠军,并于之后担任美国女排教练。在这个过程中,两位指导不仅继承了袁伟民指导和大松博文的训练理念,也做到了与时俱进的引入国际先进打法和理念,我认为这对于中国女排的中兴和最近取得的优异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而对于女足来说,在教练员水平这个层面上,我们与世界前列的队伍之间差距越拉越大。加之群众基础的缺乏和职业联赛的不完善,导致成绩很难稳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
38,339,869
582
93
从长期影响来看,2015 年我国最重要的公共政策是什么?
前面很多人写了二胎政策。这个我想不必多说,在学术界甚至媒体界,都已经有了非常非常广泛的讨论。其实在人口方面,北京的户籍新规、上海的2500万限制等政策,在未来的几年也会切实影响到大城市的居民。 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的,是在金融领域,中国也正在大力推行改革。然而由于推出政策的窗口比较巧妙,多数人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些改革。然而,当经济周期上行之时,这些政策可能会对中国经济造成深远的影响。 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也许就是「注册制」改革了,这项政策还没有施行,不过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注册制的施行,强化了股市的融资作用,对实体经济形成了切实的支撑;在二级市场,股价将会更加回归业绩支撑,股市炒作的空间越来越小。这些都是可以想象到的影响。对经济整体而言,「注册制」会极大的降低实体经济中的「资源错配」。另外,注册制的推出对传统投行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政策是大家可能已经淡忘的,比如在「霜降」这一天,很多人都关注到了央行的「双降」,但是关注到央行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的人可能并不多。 实际上,在可以预见的短期之内,由于中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已经使得市场利率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存款利率的自然水平本身就不高,这项政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然而,这不仅对于银行业,而且对未来中国的实体经济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此前的2013年,人民银行已经取消了「贷款利率下限」,这两项政策的出台,基本奠定了未来利率市场化的格局。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之前由央行维持的存贷款利率差理论上消失了,之前由政府维持的利润空间随之消失。未来当经济形势上行,中央银行不得不回收货币以控制通胀,利率随之提高的时期,银行的负债管理将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一方面需要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许多创新产品(比如余额宝、懒投资的「零钱计划」等)的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存款利率上限的取消,银行同业的竞争也将非常激烈,到时候,可以预见的是,存款利率会更加「市场化」,利率水平将至少逼近余额宝的利率水平。对于传统银行来说,负债端的成本提高将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那么银行的对策是什么?可能不同的银行必须在中间业务、资产业务方面想更多的办法,才能维持银行的利润。此前银行由于存贷款利率差的保护,银行的资产质量可以一部分由较低的负债成本来弥补。然而当这个利率差消失的时候,银行可能不得不更加重视其资产质量的问题。给定银行借贷仍然是目前中国最主要的融资方式,这项改革必然会对信贷市场乃至整个实体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当然,这些影响在短期之内是看不到的,短期之内仍然会是低利率与银行惜贷并存的局面。 另外一件大事就是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改革了。此前已经推出了上海自贸区内的资本账户可兑换的试点,以及之前的QDII2的试点,中央推行资本自由流动的大方向应该是非常显然的。特别是SDR的加入,可能也推动了这一改革进程。 其实我个人是非常疑惑的,我们知道经济学中有所谓的「不可能三角」:资本完全流动、汇率稳定、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此前中国央行相当于放弃了资本完全流动,从而拥有了稳定的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但是现在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无论是汇率稳定还是独立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个时间推动资本完全流动,是想放弃哪个目标呢?不解。 但是不管怎样,资本账户可兑换一旦推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其实我还比较关心的问题是,如果QDII2退出,或者资本账户可兑换,一线城市的房价会怎么走? 基本上看下来,2015年在金融领域的改革都比较振奋人心,学术界呐喊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可兑换终于见到了曙光。奥,好像忘了10手的规定。。。
11月来更新,现在大张旗鼓搞精准扶贫,各地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应有深有体会,这就是我说的要解决农村剩下的人口的脱贫问题,否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无法实现,而这一工作的难度是很大的,目测没有更加激进的土地政策而单靠对口扶贫恐怕很难继续下去 我是分割线———————————————— 3月来更新,今年准备让农民来买房了,你看,不卖地怎么买房啊?怎么去库存啊 哎,你们都图拿衣服啊,农村土地确权、允许抵押贷款、土地流转归结为“农村土地政策”才是影响百年的重要政策啊 下面将我的一些观察说一下啊, 首先,农村问题是以后中央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三十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飞速前进,2014年已经接近55% ,再过几年估计会到70%左右,这个速度肯定会逐渐慢下来,城市扩张的动力减弱,城市管理优化的需求增加,至此城市基本步入小康社会,剩下的是完善的问题,比如这两年到处内涝淹死人、学生上学难等,这种事会成为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无视数量依然庞大的农民群体,即使城市化率达到70%,依然有30%将近4.5亿农村人口,一般来说到最后的都是”钉子户“——就是缺乏”退出“机制的农民。 其次,为农民提供退出机制。对于现在中国来说,农村农民农业这“三农“问题依然没有根本解决,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乡二元化只会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农民没有退出机制,比如说现在城市房地产为了”去库存“而鼓励农民进城买房,想法是好的,可是农民伯伯哪里来的钱呢?种地卖粮是不可能的了、进城务工的收入即使不拖欠除去生活费、医疗、学费、养老又还剩多少能买得起房呢?路边摆摊?做生意?这些都有一部分人能做到,但不是大部分的农民能完成的”原始积累“,如果说还有什么是大部分农民能转化为货币进而为城市”去库存“的,除了卖血就是卖地了(说卖淫的你出来,看我不打死你) 再次,退出的时间。那么为什么是现在呢?为什么不是10年前或者10年后呢?早些年,我看到报纸上一些征地导致的流血事件或群体事件,曾想为何不直接让农民自己卖地呢?市场经济嘛,现在看当初还是图样了,一是98年一波金融风暴之后当初的房价还远没有如今高企甚至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崩盘的现象如海南,当房地产逐渐升温之后,如果任由大量农村土地进入市场,市场可能会再次崩盘(当然这只是猜测,未论证),再说当时从产权上来说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的,农民是无权个人买卖或抵押的;二是10年之后的话就是2025了,十八大的要求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哦并且”实现 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除了卖地,我想不到有什么办法能让如此数量的农村人口收入翻番;而现在,众人口诛笔伐的08年”四万亿“下的房地产建设产生了大量的库存,刚好需要农民来消化这些库存。 再再次,农民如何退出?根据 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总结基本路径是:确权——颁证——允许抵押——允许流转——退出。 顺便说一句,那些担心土地流转之后出现大量“失地流民”的砖家可以自裁了,农民群众比你们高不知到哪里去了。 最后,简单说为什么这个政策这么重要,周克成说有三个好处:一是盘活农村巨量财富,促进消费尤其是农村消费市场;二是提高农业集中度,增强农业集约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三是帮助大批农民脱贫,缩小城乡差距,甚至消灭城乡差距。我就说一句,土改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38,346,634
53
16
怎么看待 VR 游戏在国内外的前景?
(利益相关:在NVIDIA宣讲后体验了下VR,被惊艳到了啊!!∑(っ °Д °;)っ ) 也不算反对 吴昊的答案,但我认为有实力的大厂也不会放弃vr领域的研发 就从吴昊举出的那几个个方面来说 1.所有VR设备都不是原装设备 的确是这样,VR设备时额外的游戏设备,但是,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现在——》 未来 显示器== VR VR可以是一个显示器的替代品,VR设备是游戏推动的,但是却会包括显示器的一切功能,因此游戏开发者可以有如下选择 a.兼容传统显示器与VR设备,并对VR显示做出优化 b.完全抛弃传统显示,制作纯VR游戏 大型游戏在VR设备成熟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选择a选项,比如: 而b选项其实也并不差,但是购买率却会很高,因为近期vr设备的占有率虽然很低,但是游戏的选择也并不会多,如果我花了5000元购买vr设备,那么寥寥无几vr游戏我肯定会买下。 2.VR做不了所有类型的游戏 说两点 一.VR设备可以做大部分游戏,如果仅仅把VR设备当作新一代的显示器,这里需要考虑的是VR显示能否增加游戏体验。 二.VR游戏的优势是传统游戏难以超越的。比如: 这样的游戏体验绝对不是传统显示器能比的,传统显示器输在看风景上就已经输了 3.贵 .....这个我也没办法..... 但是!! VR是显示器的替代品!!! 5000买一个手柄贵不贵? 贵!! 5000买一个超级显示器呢??? 10年前你买一个大型液晶显示器,是不是也就这个价格?? 4.设备碎片化 VR设备的行业规范化显然还没来临,但是多个大厂在VR领域厮杀,谷歌 英伟达 索尼,等他们厮杀出了结果,标准化也就不远了。 5.炒的过火 ....的确过火了,老股民都知道VR概念,也的确是过火了。 ———————————————————————————— 如果认同就给个赞吧-0-!!ヾ(o◕∀◕)ノ 谢谢~
这里我来答一下把,我想,我这两年的经历应该能说明点问题吧。 一句话概括就是:跟游戏从客厅电视变成了书房的电脑,再变成了手中的手机一样,只是新的技术带来了新的游戏方式而已,金子在土里也是金子,屎到了太空依然还是屎。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其实所谓的VR只是一个新的技术方向而已。他的特点是能够带来逼真的沉浸感,所有的头显技术、实时渲染技术都是为此服务的。目前来说问题主要在整个生态没有一个良性发展,大家都觉得VR好,也都知道VR确实好,但是市场并不买单,不买单原因大概有几个: 其实吐槽这么多,最重要的是想表达,无论是做手游、页游、端游、主机游戏还是VR游戏,最重要的是游戏二字,游戏的核心是好玩、有趣或者有故事。好的游戏,无论是放在桌上摸得着的桌游,还是虚无缥缈的VR游戏,都会非常有前景的。不要吹嘘什么技术、不要崇拜什么硬件,好玩才是硬道理。看看人家任天堂Switch,人家是真懂什么是游戏。 再来题主关于UE4和Unity的恩怨情仇的疑问,很简单,你C++厉害吧,C#有牛逼吧,Python屌吧,他们把易语言取代了么?易语言把他们取代了么?没有吧,所以这是个无解的问题,没有最好最牛逼的技术,只有最合适的技术 最后,废话几句 我回答这个问题已经是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了。当初因为VR的火热,毅然决然的入坑了游戏开发领域,摸爬滚打这么久,最近慢慢发现,周围还在做VR相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人从某大公司离职后摇头对我说,别看xxx这么大,现在已经不行了,裁员的裁员,辞职的辞职。有的公司甚至出现了跑路。某社群也爆出借由VR非法集资的嫌疑。 不得不说,VR这股风来得快,取得也快,只剩下箱子里满是灰尘的Vive,Steam里暗色的游戏名称,以及硬盘里一堆打开一次需要编译十几二十分钟着色器的UE工程文件。证明VR曾经疯狂过。 VR死了么?我觉得没有,只是太过疯狂了,出现行业的断崖式下落,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这股风刮过了,吹起来的猪都掉下来了,摔得不轻。等硬件成本降下来了、优质内容出来了,行业自然会再度复苏,少了想赚一波块钱就跑的人,也许这个行业会更加健康吧。 完
38,354,534
103
36
iPad被激活锁锁死 但是iPad确实是我的 发票什么都没有了 还能怎么办吗?
appleid就是你的房产证,如果你的房产证一开始就写的别人的名字,要回你的房产挺困难的,是的,到街上解释说是自己买的也不行。 当你花钱买下房产同时允许名字写成其它不相干人的时候你就已经犯错误了。 然后剩下的情况就是appleid被钓鱼的情形。这个问题嘛,相对麻烦些,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那话儿,就长了。建议「apple id 钓鱼」自行网上学习一通。
我上大学时iPhone5被偷了,在报警并且找不回来的情况下,我登陆了苹果的iCloud官网,查询到了手机所在的大致位置,是被卖到电子产品店了,可是2G网络下,定位不精确,我不知道是具体哪家,也不可能一家一家搜查,束手无策,看到最后电量一点点耗光,我直接点击了远程格式化数据并且锁死我的iPhone,我也不要了 想必买二手手机的人也会看到这个界面吧,即使刷机也没用,再次激活还是要输入我的Apple ID,要么你就拆零件卖 想到这件事仍然气愤,虽然已经过去8年了,激活锁保留了我最后的抵抗 附苹果官网关闭激活锁方法:https://support.apple.com/zh-cn/HT201441, 里面是这么写的【激活锁用于在您的 iPhone、iPad、iPod touch、Apple Watch 或 Mac 丢失或失窃的情况下,确保您的设备和信息安全无虑。】
38,356,858
773
95
互联网的下一波红利在哪里?
很可能,是老龄市场。 我是说老龄人口的互联网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中老年人正在走我们互联网化的老路? 你看他们的表情包。 当年我们不也是“哎呦这个屌”,图会动啊!花花绿绿狂闪好漂亮!特么真牛逼! 你看他们的朋友圈。 养生、谣言、鸡汤、阴谋论... 可当年我们的“QQ空间”有高到哪里吗?酸碱体质/911炸的好/南沙暗礁周围都是我领海把XXX都炸了/周恩来总理的五十句机智表现让蛮夷哑口无言/今天是腾讯生日转发此消息立即升到1个太阳 【后来的我们】 有些人不满足于被灌输,开始产生UGC内容;(享受创造的乐趣) 有些人为增值服务,比如游戏付费;(为更爽的体验消费) 有些人热心公益,包括救灾、扶贫、提诉求;(社会责任感) 有些人结交新朋友、找回旧友;(沟通交流) 后来的我们,把互联网玩成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另一个世界,然而有一群人,却没跟上我们的脚步。----就像15年前我们没跟上美国的脚步一样。 ----------------- 说一些工作见闻,上一个项目做的是社区养老,在北京。 (55-70岁)的中老年人,其活力、状态和自发的拥抱互联网的信念与速度,都挺让人惊叹的。让我们越来越有“诶你想一想,十五年前他们怎么哄我们玩的”这种感觉。 先占坑,回京用电脑再补详细案例等等。 (待更)
这十年的移动互联网,支撑起投资行情的大逻辑,可以被归纳为三大红利: (1)用户数快速上升 (2)网速的快速提升 (3)单用户营销费用快速提升 但是显而易见,第一大红利用户数的提升基本已经衰竭(虽然在产业中还有增长,譬如微信用户都有40%的增长,但在资本市场已经提前反应,即资本上已经红利衰竭,下同)。 第二大红利,网速的快速提升,在直播概念之后可以说已经结束。沿着网速提升的逻辑,我作为传媒互联网分析师,也在二级市场率先提出了重度手游(网易)/网络剧/直播的投资机会。但从PC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海外互联网的发展来看,并没有比直播更加消耗网速的应用。所以可以说网速提升红利也已经衰竭。 但互联网人口红利枯竭的另一面,恰恰是单用户价值的急剧上升,而这很有可能是移动互联网最后一个超级红利。产业中有几件事情可以印证判断: 1、15年底曾和某上市游戏公司CEO聊天,谈到现在的手游市场,买量已经越来越难。 14年底开始的IP热,15年中开始的影游联动,都是游戏公司突破传统营销方式的努力。但这依然是一种存量博弈,无法改变随着手游生命周期的加长,新游戏极难买到用户的事实。 2、 总所周知,阿里的本质是基于电商的广告公司,我们观察阿里在移动端的货币化率(即移动端收入/移动端GMV),在2012Q2,这个数字是0.44%,而到了2015Q3,已经达到了2.39%。 虽然货币化率有很多因素影响,但粗略来看,大致可以认为,12年商户要在移动端卖100块钱东西出去,要给阿里0.44元广告费,而15年则需要2.39元。所以我们看到,之前不被淘宝卖家所重视的社交媒体渠道,忽然变得非常重要。 去年双十一,前十名的淘宝店中,有七个是网红店。而网红现象出现的本质,是淘宝商家寻求的流量突围。 3、2015年,腾讯整体收入同比增长30%,包含游戏业务的互联网增值服务增值只有27%,而广告业务增长达到110%。微博从15Q1开始,已经连续5个季度盈利。 其实这三件事情,已经囊括了游戏、电商、广告这三大互联网盈利模式。可见,高流量成本下的新营销模式,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旋律。垂直流量、高清晰度用户画像、强运营的产业链环节具备最大机会。 下面说说微博。大家都知道,微博最近的股价表现非常好,现在已经50亿美金市值,而去年8月最低曾跌破20亿美金。 一方面,这是微博自身的运作,比如垃圾粉的清理,垂直化娱乐化的内容运营。但更多的,是行业风口就在这里。确实放眼A股和中概,没有第二个微博这样的公司了.首先具备海量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其次主要收入来自于广告业务。如果把视野放在一级市场,可以看到今日头条也满足这个条件,也是去年的明星公司。 请珍惜移动互联网最后的超级红利^_^ 知乎专栏:小X的互联网投资 - 知乎专栏链接:移动互联最后的超级红利,与微博的王者归来 - 小X的互联网投资 - 知乎专栏 微信公众号:小X的互联网投资
38,458,401
315
17
同为欧洲的前殖民地,为何南美/拉美与美国和加拿大的差距这么大?
驳斥 的回答太冗长了,其实反驳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计量数据,只需要简单的史实就够了。 首先,拉美和美国的经济增长分化是从1700年开始的,不是1800年。1700年的时候拉美人均收入和美国差不多,其中拉美521,美国是527,而墨西哥的人均收入甚至比美国还高,达到568。可是到了1820年左右,美国人均收入已经是1257,拉美国家是701,拉美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56%了。 再说煤炭作为工业的主要能源的时间点。珍妮纺织机出现是1770的事情,而瓦特改良蒸汽机并应用到纺织机,已经是1785年的事情了。至于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都是1810年左右的事情了。也就是说,煤炭作为新能源参与现代经济,至少是1800年左右的事情了。因此如果将煤炭作为解释美国人均收入增长的主要依据,那么也美国在20年间人均收入差不多增长了一倍。20年收入翻一倍,换成年收入增长率就是4%,这个连20世纪的美国都做不到。。。 问题不仅仅如此,我们还需要分析产业结构。要知道美国工业人口超过农业人口是1930年以后的事情了。我们即便忽略美国130年间产业间的劳动力转移,粗略的假设1800年左右美国工业和农业人口各50%,那么仅仅用工业发展解释美国的比拉美增长快,就需要美国年工业增长率超过7.5%,才能解释美国人均收入20年间翻了2倍。7.5%的增长率完全超越新常态啊。。。 因此从能源的角度分析早期拉美与美国差异的原因不靠谱。我们翻翻发展经济学,就会发现在任何一部发展经济学中,农业都是重点关注对象。这是因为首先任何国家经济起飞初期农业人口比重都很高,其步入现代社会农业增长率都必须非常高,不然其人均收入增长会非常有限。比如中国近40年来的农业增长率在4%,由于人口的产业转移的原因,农民收入增长更快,如果中国农业增长率是0,那人均收入增长会非常困难。其次,农业的生产率进步甚至应该高于工业和服务业,不然怎么有更多的粮食养活其他产业的人嘛。比如 年间美国农业生产率每年大概增长4%,分别是制造业是2倍、服务业的5倍。最后,农民收入增长还会带来工业品需要增长,根据研究农业1美元的支出的会增加2.75-10倍非农产业需求,因此1700后美国农业增长对工业的需求至关重要。 简单的说,1700以后的美国增长率高于拉美,农业应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就需要关注一下美国和拉美国家农业的不同。说两条研究:根据恩格尔曼的研究,美国家庭1900年拥有农村土地的比例,是阿根廷的7倍,墨西哥的25倍;而根据世界银行对土地分配的观察,发现土地分配平等程度和经济增长是高度正相关的。 土地平均分配除了显而易见的提高非农产品需要外,还会提高农业生产率本身。土地分配越不平均,大农场主比例就更高,而根据森的研究,小农场主比大农场主更有效率。显然农场规模越大,顾工比例就会越高,这就牵扯到所有权与生产率。如果大农场主采用固定工资(包括奴隶制),那么顾工干活的动力就会很小,往往会偷懒,进而造成生产率低。如果大农场主采用分成制,由于土地不是自己所有,因此佃农会采用短视的行为,耗尽土地的肥力。因此总的来说,由于消极怠工和土地肥力的关系,大农场的生产率低于小农场。 问题不仅仅在于此。理论上大农场主可以选择把土地高价卖给顾工,然后总生产率得到提高。可是由于大部分人没有土地,他们就没有资产可以作为单位贷款,因此根本无法购买土地。东亚国家从日本、韩国、台湾到大陆,政府都选择介入土地再分配,这被认为是东亚高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拉美国家极为不公平的土地分配方式,应该是其早期经济增长相对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近没写经济学方面的文章了,当然,一个国家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这只是抛砖引粉而已,哈哈~
这个问题当然变量很多,很宏大。 但我觉得下面这点算是主要的变量之一: 殖民地的上层建筑往往来自于宗主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南部的经济发展落后于英国、法国和德国。拉美的欧洲移民主要来自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南部,而美国19世纪的欧洲移民主要来自于德国、爱尔兰。所以说实话,19世纪拉美经济不如北美并不算是很让人吃惊的现象。(欧洲内部的经济差距就很大,西班牙二战以前还是个农业国。西班牙成为发达国家是二战后『西班牙奇迹』的结果。) 另外还有一点,拉美一些国家(比如墨西哥)长期存在的大庄园(Hacienda)式经济阻碍了拉美的工业化。在独立以前,拉美地区的经济主要就是靠输出资源(白银)和初级产品(蔗糖、咖啡),贸易也不如北美地区发达。美国南部在南北战争以前的经济发展也远不如北部。 实际上我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因为绝大多数前欧洲殖民地都没有成为发达国家。『同样是欧洲殖民地』并没有任何比较的意义。
38,596,204
203
81
向贫困地区教育拨款是否比降分更能促进教育公平?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分两个方面来讲吧。 1:转移支付VS倾斜的录取政策 转移支付这个没啥好说的,录取倾斜有几种方式。降分是一种,给贫困地区分配固定数目的招生名额是一种。可能还有别的方式(专门针对贫困地区的申请制等)。无论哪种方式,说白了就是把富裕地区的学生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分别放到两个组别竞争。 一般认为,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学生天赋的分布没有显著的差异,后天能调用的基础教育资源是两地区学生高考分数分布(“能力”的代理)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倾斜的录取政策还是转移支付,肯定都是要缓解能调用的基础教育资源之间的差异对深造机会的影响。 那么,假定只使用转移支付,那么这意味着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的学生要在同一个组别竞争。而前者即使加上转移支付,能调用的基础教育资源平均来说也要小于后者。在同一组别竞争时,前者在统计上依然存在劣势,只是比政府什么都不做时劣势少了些。 假定只使用倾斜的录取政策,那么这意味着贫困地区的学生主要跟和自己调用教育资源的能力相似的人进行竞争。通过竞争进入大学后,这些学生得以调用和富裕地区学生相似的高等教育资源。 单从大学在校生很关注的就业角度来看,用人单位对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视程度更高。总得来说,假定不存在寻租行为,在就业角度上倾斜录取比起转移支付更公平。当然,如果从个人发展的角度,也可以找出支持“转移支付更公平”的论据来。 2:寻租空间 长话短说:使用转移支付手段,寻租空间很小。使用倾斜录取,寻租空间很大。具体为什么,请咨询各地能人。 那么,寻租手段是不是主导?这个得定量看。哪位有微观跟踪调查数据欢迎与我联系,我自认计量水平还行,咱们可以合作。
简单说,不可能。 教育质量这个东西,拼的都是软实力。这个不是钱能解决的。哈工大、武大、兰大,这样曾经一流的学府,而且所处区域中心城市,都挡不住人才外流,何况边远落后地区。易中天老师不就是武大跳到厦大的吗。合肥的中科大,如果 没有体制上的特殊性,也是一样挡不住人才外流。 我初中数学老师,是我认识的智商最高的女性之一。但是她农村,英语老师的英语还要问她,所以高考英语二三十分,靠数理化成绩考上了大专。北上广的小朋友有这样的烦恼?英语考不过落后地区的孩子真是太不用心了。2000年笔记本电脑还是奢侈品的时候,中关村二小的实验班就人手一台了。比尔盖茨这样天才少年没有高于这个的底子能那么早接触到电脑?现在北上广的中学老师都有博士了。偏远落后地区敢想? 我一农村考出来老大哥07年去美国读博士前拉我喝酒,说小吴啊,我们这样苦地方考学出来的,实际就相当上海孩子出个国了。能去趟美国,看看华尔街,都是赚到的。我想想的确如此。
38,598,718
39
12
有哪些不能标注「Champagne」的优秀起泡酒?
PS:是不是回答不配图,发展没前途? 先胡扯,上班要迟到了请直接往下拉。 champagne 和vin mousse 对于酿造工艺来说其实相差不是很大,如果是采用传统法酿造的气泡酒,工艺上差别就更小。香槟是营销做的最好的酒,没有之一。总之,香槟的广告,都是奢侈品级别的效果,反正不差钱。从这几年朋友酒庄以及整个香槟区的发展来看,香槟的每公顷产量一直在提高,因为酒好卖,法国人也不是傻,挣钱最重要。至于橡木桶陈酿,生物动力等等这种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东西,要扯可以发几百篇博士论文。 喷毕。 回归正题,优秀气泡酒非常多。 大众的像Cava,Prosecco,Crémant,Saumur,Muscadet,Asti, Lambrusco ,Sekt等等太多了。像克莱门气泡还有alsace,bourgogne,bordeaux。。。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气泡酒。这里比较推荐的除了crémant ,勃艮第起泡应该是在口感品种甚至风土上最接近香槟的了,也有30多欧的勃艮第起泡,口感上感觉比90%的香槟要好。还有就是prosecco了,它成了这几年英国人的新宠,价格太有竞争力了,最重要的是口感还很好啊。夏天午后除了西瓜就是它了。泡妞解渴省钱包,难怪人说,一瓶prosecco,从此告别左右手。 当然,要想猎奇,我还遇到保加利亚的Iskra,瑞士的Baccarat和Gaillac的气泡酒,都各有特色,如果国内有机会买到可以试试。
原题目是有哪些优秀起泡酒仅因产地问题不能标注「Champagne」?所以就这么回答了 现在题目已经改掉了,看上去顺眼的多,不过我原答案就不改了。 真觉得,气泡酒姿色万千,风格各异。大多数香槟之外的佼佼者们没必要,也不应该总拿来和香槟比较。 风土精神的核心是多样性,而不是代替性。 ————以下是原答案———— 气泡酒死忠粉怒答 一如既往的唱反调……反对目前所有答案! 有优秀的气泡酒 有不能标注「Champagne」的起泡酒 有不是香槟,但也不错的气泡酒 但绝!对!没!有!仅因产地问题不能标注「Champagne」的气泡酒! 其它气泡酒不标注「Champagne」,就是因为它们不是香槟! 一样用传统法所以气泡没差别? 一样在酒泥上陈年所以风格没区别? 不如香槟看起来高大上的原因是没做奢侈品式的推广? 你干脆说其它黑皮诺仅因产地问题不能标注「Romanée-Conti」 其它霞多丽仅因为产地问题不能标注「Montrachet」 反正都是静态酒,按你们的说法,没差别…… 随便找几个切入点—— 1.陈年能力: 年份香槟是目前唯一一种和高品质葡萄酒一样,能在除渣装瓶后继续发展进步的气泡酒。 你可以找到好喝的Cava,好喝的Franciacorta,牛的酒庄可以在酒泥上陈年5年,10年,但你去问酒庄的人他们的顶级酒上市后什么时间喝掉?回答一定是3年内,再牛的也就说你收个5年差不多喝掉吧。 只有年份香槟的生产商是唯一一个可以自豪的说,我买的香槟近五年之内放在酒窖里别去碰它,还没到喝的时候呢。 2.风土 这年头喝酒总要先说风土,那就说说香槟风土厉害在哪。 一个例子——香槟以北,所有高品质的气泡酒,二次发酵前的基酒在发酵结束后都要苹果酸乳酸发酵,否则酒体太过寡淡单薄。香槟南边所有著名气泡酒产区,全都必须避免苹果酸乳酸发酵,否则酸度不足,得不到清爽感和精细感。 香槟人怎么说?大部分酒庄回答我的都是看这桶酒自己的性子,它自发苹果酸乳酸发酵就让发酵继续,它没发生也不促进。这种奢侈,只有酚类物质充分成熟同时酸度异常高挑的香槟产区才做得到。 每次香槟酒庄的人出去做活动听到“香槟法”就呵呵,非要纠正成“传统法”。 “你没有香槟的气候,没有白垩土,没有细碎的葡萄园分级,没有几代人的经验积累,就只copy一个瓶中二次发酵,有些连酒泥陈年都不做足,凭什么自称‘香槟’法” 3.人 最后,让香槟和其它产区本质上不同的,是人。 高端气泡酒整体上是一个比较保守的行业,我之前采访菲利普罗斯柴尔德男爵,他家厂牌香槟是不是考虑像更干的方向拓展。他说有计划的,会在20年里慢慢降下来。不止香槟,所有气泡酒都是如此。因为二次发酵酿制的高品质气泡酒,从原料发酵到最终成型,短则3年,长则5年10年。一旦开始错了,就得付出高额的沉没成本,对于专攻气泡酒的生产商来说,一步走错倾家荡产也不是不可能。 5年前我学酒的时候,老师说香槟别考虑哪出的,喜欢谁家的风格盯着买就好了,多少年都不会变。整个行业大部分都是在微调的道路上持续发展……说的好听保持传统。 那这个行业有改革者吗?有,在白丘那些独立酒农香槟大佬,在Aube那些充满理想的年轻人。那些像勃艮第酒农耕耘勃艮第一样耕耘香槟的人。其它产区有吗?也许吧。 ———————— 有人要跟提他几百块买的大牌香槟一点都不好喝?不如XXX气泡酒? 没错我也觉得不好喝,你买错了呗。 我这算不算给香槟协会的软广?管他呢……
38,754,992
233
13
歧视一定会导致不公吗?
谢邀, 。 这个问题是关于歧视和不公平之间的关系的,当然这个关系必须依赖于两个概念的具体定义和分类结构。 歧视我们通常要看歧视是目的还是手段,像“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这种贝克尔意义下的歧视是目的,即因为不歧视你老子不开心,所以歧视你,而像同样分数优先录取985毕业生这种“统计歧视”,是一种节约信息成本的手段。 而公平则是一个更加微妙的概念,因为公平必须和一个“人们认可的应然规则”一起被定义才有意义。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认可所有人都应该有体面的生活,那么资本主义是极度不公平的,因为资本主义认可很多个人努力之外的要素,比如天赋、遗产等等获取报酬的权力。但是,如果我们认可的是所有有利于创造财富的因素都应该获得应得的报酬,那么资本主义反而是最公平的。上周末听孙宁教授讲了他和 写的那篇汽车号牌分配制度的效率和公平的文章,那篇文章对公平做了一个很好的定义,但是这个定义也隐含着一个先验存在的道德准则,那就是“所有人都应该有相同的获得牌照的机会”。当时听的时候我们这些受过西方经济学洗脑的听众中,就有人丝毫不觉得这就是公平(包括我),因为这个定义不能认定人通过努力赚来的钱有参与号牌分配的正当性,这对努力工作努力挣钱的人来说恰恰很不公平。 在生活中,如果你比竞争对手出了更多的钱,但是卖方单单不把东西卖给你,你会觉得不公平,那是因为,你认为卖家应该坚持“出价高者得”的原则。你觉得高校自主招生不如高考公平,是因为你认为大学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由一个客观可量化的、没有腐败空间的分配制度决定。你觉得价格双轨制不公平,是因为你认为所有人应该在同一个分配机制当中。上述三句话中,“应该”二字被我用下划线标出来了,是想说明,不公平的定义是非常主观的,它一定出现于某个你认可的应然法则有关系时,而这个应然的法则可能是及其私人的,也可能与社会的传统、政治理想、道德观念有关,对于不同意识形态下的人来说,对一个人不公平的事情可能在另一个人就觉得非常公平。 所以,问歧视是不是会导致不公,其实在于歧视是不是违背了你认可的那个应然的道德准则。 当歧视是目的,那么如果这个社会所有人都认为企业录取人不应该与这个人的肤色有关,则企业主不雇佣黑人就是不公平的,如果所有人都认为企业主有选择雇佣谁的自由,那么强制他雇佣黑人因为侵犯了企业主的自由反而是不公平的。 当歧视是手段,那么如果这个社会中所有人都认为公务员中的黑人、白人比例应当与人口中的黑人、白人比例相等,此时在公务员招考过程中歧视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的黑人就造成了不公平。当我们都认为公务员团队应该由精英组成,那么歧视黑人就是最大的公平。 当然,这么说的话,这个问题就没有答案了:歧视会不会导致不公,完全取决于大家认为什么是不公,但由于什么是不公是主观的,所以也就没有了客观答案。 但是,当今社会普遍与公平相联系的意识形态是对弱者的保护,越是文明化程度高的社会越见不得弱者的悲惨命运,特别是当“弱”与一些客观的、个人无法选择的事情(比如投胎、基因突变)有关时。因此,如果这种应然观点一直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那么我们可以缩小一下结论的范围:那些对弱者的歧视会导致不公平。 毕竟,考虑到当时中国人没有洋人有尊严,如果当时租界中是有一家中餐馆打出“外国人与狗不得入内”,这种赤裸裸的歧视可能没有人会觉得不公平吧。 以上。
“反歧视”才是更加的不公 歧视哪来的?是源于抽样总结,是生物在信息不透明状态下的生存技能,是生物的本能。没有这个本事的生物早就淘汰灭绝了。比如麻雀把所有接近的人视作危险,但有的人只是想喂喂它们,这对于没有恶意的人就是岐视。如果麻雀知道哪个人有恶意,哪个人是善良,它可以达到利益最大化。但是它不知道,把所有人判断为恶意就是它们的生存之道。人作为高等智慧生物,探索能力很强,总结能力也很强。歧视也是人性之一。是人没有不歧视的,不歧视活不下去的。 词条定义歧视:人对人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使之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这个解释并不全面,有人被歧视受到损失,也有人被歧视获得利益。受损方闹腾“反歧视”,而获益方则偷着乐,他们不反歧视,不等于不存在歧视。把好的当差的,是歧视;把差的当好的也是,任何错判都是选择方的损失。所以任何歧视者都不会故意的歧视,消除歧视是所有生物所追求的。麻雀如果什么都怕,也早饿死了。它们必须去尝试觅食,风险最小化的同时,争取利益最大化。 盲目岐视会丧失利益。比如吃一个水果是臭的,就以为一盆全是臭的。万一就这一个臭的呢?有的人相亲,相到几个某种地域或者职业的人,很失败。接下来就拒绝这类人了。也许错过了好姻缘呢。正确避免岐视的方向,应当是利益最大化。把臭的水果挑出来,好的吃掉。并据此进行深入的科学的研究。歧视仅仅是发生错误,并不是人们所希望的。正当的消除歧视是建立在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不断进步,比如之前人类以为红果子是有毒的(可能因为有人吃了红色果丧命),后来证实西红柿很好吃。歧视番茄的错误得到纠正,纠正者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因此真正的反歧视根本不需要鼓动宣传,需要脚踏实地的探索研究,去伪存真,提升人类的认知水平。 “反歧视”又是什么鬼?其实就是歧视。是歧视定义的另一半:人对人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使之得到不同程度的嘉奖。使得选择方作出不利于自已的逆向歧视。所以歧视会造成歧视者的损失,歧视者自已就会纠正。而被歧视方的“反歧视”,才是真正不要脸的更自私更恶心。丑人反对外貌歧视,那个意思就是“虽然我丑,但是你要把我当美人”,穷人反对势利,就是说“虽然我没钱,你也要当大爷一样侍候我”;反对学历歧视,“虽然我不识字,但是我还是能当你老师”。 反歧视(逆向歧视)是如何鼓吹起来的?因为它激发了人性的阴暗面。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歧视者和被歧视者之分,每个人都是歧视者和被歧视者。当一个人作选择时,他就是歧视者。当一个人被选择时,他就是被歧视者。为何反歧视鼓吹能获得很多人的共鸣,因为反歧视煽动了人性的贪婪自私。人们在被选择时,希望自已获得利益机会,别人承担损失风险。如果是自已承担损失风险,只要逆向歧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忽攸别人。 反歧视从自身做起,去超市看到快过期食品,包装破得可怜,其它顾客歧视他,您赶紧买下他。买啥都选价高质次的,水果店的烂水果打折出售被羞辱了,您要求全价买下他们,忍着反胃吃下它们,并摆出一副吃到美味一样的陶醉样子。给穆斯林吃猪肉,给阿三上牛肉,众生平等,众生的肉也平等。有大家都讨厌的人,你过去和他交朋友。求职专挑薪水低脏苦累的,最好没有薪水,不能歧视低薪公司啊。接到所有的垃圾短信骚扰电话都默认为真,密码全曝光,家门不上锁,不能把全国人民当小偷骗子不是?回头对妻子说:你这么漂亮,当初就有很多追求者。而世人有那么多可怜人被人歧视找不着对象,我们离了吧。你去找个矮矬穷刑满释放的,我去找个丑怪整容失败碰瓷被撞残疾的,我们一起做拯救他们的圣母圣父吧。有了宝宝专门睡甲醛超标的床,吃低质三无的食品,玩有毒危险的玩具……不能歧视那些厂家啊,他们工人也要吃饭的呀。反歧视从娃娃抓起,从小教育孩子吃别人都恶心的食品,交别人都讨厌的差生,支持坏人坏事,与班级最差生共同承担学校的责罚。
38,773,060
1,099
16
从法律角度看,商家有权拒绝顾客消费吗?这是否涉嫌歧视?
谢谢邀请。我还是来讲讲美国。 在海外生活的人一定不会对这个标示陌生:“We reserve the right to refuse service to anyone” (“我们保留拒绝为任何人服务的权利”);比如说很多比较正式的餐厅是有着装要求(dress code),如果要求男性穿西装外套或者女性不能穿牛仔裤,而你没遵守这个要求,他是可以拒绝为你服务的。 那再比如说如果我在美国有一个两室一厅的公寓,我发一个广告,表示“寻找室友:只要亚洲小姑娘”,一个黑人大叔可以告我歧视吗?那一个很小的私人旅馆,有十个房间要出租,它发广告表示说“亚洲人最棒了,黑人勿扰”,看起来就是要悲剧的节奏。 那这两个的区别在哪儿呢?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怎么办呢?商家真的有拒绝为任何人服务的权利吗? 一、商家不可以因为什么原因歧视? 国内一个很普遍的误解是,在美国,谁都不可以歧视别人。比如说在美剧里,一个人要是说了“我就是讨厌黑人”之类的话,似乎下场都是惨惨的,分分钟被主角教会学做人。但是虽然美国社会文化上会对政治不正确的这些言论比较敏感,但如果仅从美国宪法上来看,因为有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条款的保护,个人和私人商家歧视没有任何法律后果。第五修正案只规定了联邦政府不准歧视,第十四修正案扩大了保护,但也只覆盖了州政府而已。 那既然宪法只限定了政府的行为而已,那为什么好像没怎么听说那个商家可以不给黑人服务,或者不给中国人服务呢?仅仅文化上的制约就那么有效吗?当然并不是。 《1964年民权法案》禁止了公共服务的私人商家因为一个人的种族、肤色、宗教和民族血统而对他区别对待。公共服务包括了旅店、饭店、剧院、银行、健康俱乐部和商店,而包括教堂在内的大多数非营利性组织都被排除在这个范围之外。《美国残疾人法》则禁止了公共服务的私人商家对残疾人的歧视。因为这两个法律都是联邦法律,所以所有州都受到它们的制约。一些州则立法扩大了保护,规定商家也不准因为一个人的性取向而歧视。上文有人提到的关于The Good Wife(傲骨贤妻)中商家拒绝为同性恋情侣提供服务的案例,其实是真实的案子。我在后文讲一讲。(这一集特别好看!) 二、商家可以因为什么原因区别对待? 那既然一个黑人会被联邦法律保护着,我作为一个餐厅的老板,是不是就永远都不能拒绝为他服务呢?其实并不是。即便一位顾客属于被保护的群体,商家也可以区别对待,拒绝为他服务,只要这种拒绝不是武断(arbitrary),也不仅仅只针对这个群体。 比如上文提到的着装要求,如果这个餐厅一直很持续(consistent)地表示,你不穿西装外套就是不能进来,那么对一个黑人说,“对不起,我们不能为你服务,因为你穿着T恤和人字拖就来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如果这时候来了个白人,也穿着T恤和人字拖,而这个餐厅放了他进来,那就真的要分分钟学做人了。 三、歧视和区别对待的分界线在哪里? 在科罗拉多州,一个人的宗教自由是被保护的,州法也规定,商家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性取向歧视他。一家蛋糕店的老板拒绝为一对同性恋伴侣制作结婚蛋糕。老板认为,为同性恋制作蛋糕违反了他天主教的宗教信仰,所以这种区别对待是合法的;而这对情侣认为,老板因为他们的性取向歧视他们,歧视是不合法的。 站在蛋糕店老板的角度上,他为同性恋者烤蛋糕是逼迫他赞成支持同性婚姻,违反了他的宗教信仰。在The Good Wife那一集里,Diana提出一个论点,如果不是蛋糕店老板,而是婚礼策划人,那么他是不是也必须违反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为这对同性恋人策划他们的整个婚礼过程呢?她认为法律不可能是impersonal(非个人)的,强迫一个深信自己会因为支持同性恋而下地狱的老板为同性情侣烤蛋糕太凶残了。 站在同性情侣的角度上,如果商家可以用“宗教自由”这个理由来拒绝为他们服务,那么“不可以因为一个人的性取向而对他歧视”这一法律条款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也似乎没有了意义。而且,在这个案子中,这对情侣也并没有要求蛋糕店老板主动表达自己支持同性恋,或者要求他积极加入同性婚礼的过程中。老板卖的是产品,他们买的也是产品,而不是老板的政治宗教观点。 科罗拉多州上诉法院判定老板歧视,支持了原告情侣的诉讼请求。老板现在正在上诉到科罗拉多州最高法院,结果如何,值得期待。 歧视与区别对待的分界线在哪里?自由的尺度是什么?如何找到保护与不侵犯他人平衡?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欢迎关注我和 @Youlin Yuan共同的专栏——在亚美利加做律师 - 知乎专栏,讨论关于美国法律、女性主义、政治哲学等问题。
简单地说,商户可以选择不同的客户群,这是合法的;在其客户群内,因某一特征而拒绝为某一个或一类客户,不与其他群体一样,平等地提供服务则是非法的。(国内法还没到这个程度的干预) 想进阶点了解的,可以看傲骨贤妻第六季第18集。在该剧中的主线,是一个婚礼策划师拒绝为一对同性恋配偶提供服务。保守派与自由派之间的辩论可谓经典。 再高阶得了解这一情况就只能自己去看书了。
38,803,813
120
34
在「一样征服星辰大海」事件中,怎么做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因为性取向受到的歧视与欺凌对孩子伤害?
说起来也有趣。 我在高中的时候碰见过一对女同性恋情侣。 第一次发现她们是情侣,是她们跑到我们睡得寝室,然后当众接吻了……而且看起来就像普通情侣一样的那种,说着亲昵的情话。我当时立刻就知道她们不是闹着玩,而是真的接吻了,因为爱情的吻。 不过更巧的是,我和这两个人都单独睡过…… 那个T(不知道是否为侮辱性词汇,在这里用主要是简便)是和她在露营的时候睡在同一个帐篷,另一个是直接被她约出去,然后睡在她家,对就是同一张床上…… 在此申明,我是直的,倍儿直,我有男朋友,我很爱他。 她们是一对情侣的事情,再后来也在高中部人尽皆知了。但是这并没有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虽然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 因为我和其中一个单独出去约会,并且睡在她家,貌似被T讨厌了……不过那时候我什么都不知道,还以为是女生之间普通的出去玩之类的,我之前也和好闺蜜们一起睡过的。 临近毕业的时候,我们还在一起讨论自己的情侣。“磨合期”这个词还是和我同床睡过的女同告诉我的。女生们聚在一起讨论情侣间的相处之道之类的,虽然另一半有着不同的性别,也谈得津津有味。 我从小就生活在只有异性恋的世界里,但是并没有真的排斥同性恋,毕竟在看到那很真挚的吻,还有他们之间就像普通情侣般的相处模式之后,任谁都会相信,爱情是会超越一切的。即使后来他们并没有终成眷属,整个高中部也没有一个人对她们另眼相看,每一个现在都还留着她们两人的联系方式。 哦对了,我们高中部的老师们也都知道这件事。大家也就当普通的“早恋”来对待。 本来我觉得这就是同性恋在这个世界的样子了。 上了大学,见过越来越多的同性恋遇害事件,尤其在看过这个新闻之后,忽然觉得我之前上的高中被粉色的泡泡包围着,大家对彼此一视同仁,普普通通的生活在一起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想起那对同性恋情侣在我们宿舍里公然秀恩爱的场景,心里一阵酸楚。
作为孩子的方面。想说一下我的感受和想法。 一.其实真的我觉得换个环境是最好的,留在原来的环境每次都能让孩子想到那些阴影存在。 二.但是在换环境之前,首先必须要求学校,老师以及欺负孩子的同学做出公开的道歉,这是不能妥协的。不怕辛苦,一级一级的上诉,只想想让孩子看到整体大环境的态度,让孩子不在认为错误是他的原因,而是同学,老师,学校的原因。 不由得想起台湾叶永志的母亲,孩子被校园霸凌,后来他的母亲经过六年的上诉,法院改判学校三名主管业务过失致死罪,永志过世后二年, 台湾通过性别平等教育法。上诉成功后的叶妈妈去帮助许多同样的孩子, 叶妈妈说:“我的小孩子没有了,我要救像他这样的小孩子。” 在2010年高雄同志大游行上,这位苍老的母亲站到了讲台上,对游行的孩子们大声喊:“孩子们,要做自己!天地创造你们这样一个人,一定有一道曙光让你们去争取人权!” 三.家长要明确的对孩子说出对他的支持,不要不善于言表,父母的一句话,是孩子最后的保障。家长要好好引导孩子做好自己的自我认同,以及对这次校园事件的心理疏导。 四.大环境下还是需要大家努力改变环境的态度的。也许不能像秋白一样,上诉恐同教材,与教育部沟通这样子的大规模的行动来支持,但是还是可以做一些小的事情的。就比如说支持秋白的行为,到自己学校的图书馆把恐同教材找出来,记录或者拍下来发给她的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作为与教育部材料和证据。 五,科普工作还要进行,而且有关部门老是忽视这个问题。科普和教育的有多差我来举两个忍不了的例子。 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 1.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老师对同性恋都有一定的偏见。 2.一部分医学基础课以及专业课老师谈到这个的时候都是以调侃的方式进行。感觉仿佛在他们眼里,我们只是个笑话。 不止是性平等的科普,还有艾滋的科普以及对其他人的尊重的问题。 1.学医的同学居然和我以及另外一个同学说,和同志相处多了,容易得艾滋,殊不知此时此刻只有他一个人是直男。 2.学校里有一对情侣,女的比较胖,男的比较矮。同学们戏说他们是“最萌身高差”,是“真爱”。其他专业的还问我们专业的说你们认识那一对“真爱吗”或者“最萌身高差”的吗。 最后的话,作为行少数群体,懂得了更加要尊重少数群体,尊重别人。但是尊重别人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吗。为什么现在人这么缺失。
38,803,813
385
99
在「一样征服星辰大海」事件中,怎么做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因为性取向受到的歧视与欺凌对孩子伤害?
针对LGBT青少年的校园霸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少。 在中国,一次针对LGBT青少年的调查显示,高达70%的受访者说,他们曾遭遇过校园霸凌。轻的如起外号,喊男同性恋者“娘娘腔”,“假女人”,喊有些中性打扮的女同性恋“骚仔子”、“男人婆” 等,重则威胁、甚至肢体暴力。我的一位男同性恋朋友说,他在小学阶段从不敢在学校上厕所,因为每次上厕所,别的男生就要扒他的裤子,要看小鸡鸡,造成他心理恐惧,都是忍着放学回家小便,经常因为小便控制不住,拉在裤档里。 三年前,美国华盛顿州的14岁同性恋中学生拉斐尔·莫雷洛斯(Rafael Morelos)因长期遭受同学霸凌,在家中悬梁自尽。当地媒体报道说,拉斐尔生前在华州小镇Cashmere的中学里就读,他因公开了同性恋者身份而遭到部分同学的殴打,还有人假冒其身份注册了Facebook帐号,在网络中对他恶言嘲讽。拉斐尔的母亲梅琳达(Malinda)说,她知道儿子是同性恋者,但不知道他曾有过如此 可怕的经历,“他看上去情绪低落,却从不透露被人欺负的遭遇,也从不谈论自己的感受,而我一直以为那只是青春期的表现之一”。 我2011年在美国洛杉矶同志中心实习,该中心青少年部门,至少为几十位无家可归的LBGT青少年提供住处、学习指导。而这些青少年,有一些是被家人抛弃,也有些是因为在校园中受到霸凌,厌学而离家出走的。 一:减少校园霸凌首先需要创造友善的校园环境。洛杉矶同志中心有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就是让那些支持同性恋的老师佩戴彩虹工作证,这样,LGBT青少年遇到困惑,遭受霸凌时,能及时寻求帮助,不用担心老师不接纳。而在国内,校园里缺少多元性别教育,大多数老师、辅导员还在把同性倾向当成“学生不学好”加以教育。我遇到多位同志朋友反映,他们在大学期间,因为自我接纳问题寻找大学里的心理老师咨询,遇到的大多是对同性恋不了解的。不仅帮不到,有时候还起反作用。 二:既然校园里的老师和辅导员在学生遭受霸凌时起不到作用,寻求家长支持显然是更为迫切和重要。家长在知道自己的同性恋子女在校园中受到霸凌时,且不可继续责骂孩子,成为施暴者的帮凶。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会让孩子有强烈的不公平感,感觉不被所有人理解,轻者影响自信心,严重者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和行动。 三:大多数情况下,同性恋青少年受到霸凌后,并不敢告诉父母,他们常常表现为心不在焉,厌学,情绪低落,有一些家长观察到情况后,询问孩子,但因为涉及到性倾向,孩子往往不敢说出。这时候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相信,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父母总会保护他们,而不是抛弃他们,当孩子说出实情后,家长不要急于否定孩子,而应把关注重点放在解决校园霸凌,保护孩子的健康上。 四:相当多的家长可能并不了解同性恋知识,在知道孩子是同性恋时,容易陷入责骂和焦虑,却不知道如何求助。国内的同性恋亲友会是专门帮助同志家长接纳孩子的公益机构,周一到周日晚都提供热线咨询服务(4000-820-211),家长可以及时拨打热线获取专业支持。 要解决校园霸凌需要多方合作,老师要需习多元性别知识,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园中的一些情况,还要加强法制,对校园暴力绝不能“心慈手软”。
我随手写了一个我自己设想的场景和对话,不知道怎么就戳了某些人 说实话在国内对同性恋的宽容度很低很低,我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我看过他们的痛苦和尴尬,在他们心里,有时觉得自己很可悲,有时也会因为一些鼓励而重拾信心,矛盾着生活。对于他们来讲,有些时候就是全世界在与他们为敌,即便他们也有知心的朋友告诉他们不要管那些屁话 ================================我是分割线 我儿子5个月,我自己有时候就想,假如我的孩子以后是同性恋我要怎么跟孩子说呢?后来我想,我没能力改变社会对他的看法和歧视,但我一定会看着我儿子的眼睛,扶着他的肩膀,一字一句的对他说:无论全世界怎么看你,你永远是我最爱的孩子,如果真的要与世界为敌,我就永远站在你身后! 当然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爱都被祝福,不要歧视
38,878,170
66
24
为什么有的人从小到大身边总有不同男友或女友陪伴,而有的人却一直单身?
我认识一些谈过很多次恋爱的人,他们身上总有一种吸引人的能力,这类人更愿意主动去寻找伴侣,主动去和异性聊天,主动去找那些吸引自己的人,而且也不担心对方是不是会反感过于主动的自己,总之大胆表露爱意就是了。而且他们遇到不反感的对方对自己表白,一般也会同意,对异性的要求不会很高。 不过我的朋友都是些母单的人,她们更多的是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等待有人来追他们,但一般追他们的人也不会很优秀很惊艳,所以她们也不会心动,最后也会对那些追他们的人表示冷淡。当然她们也会遇到自己喜欢的,惊艳自己的那种类型,不过只是看看罢了,想想罢了,基本上不会主动,而且越是喜欢的,就越不敢和对方说话,甚至故意表现地冷淡,导致对方以为我的朋友们不喜欢他,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总之就是恋爱谈的比较多的人不会很挑,几乎是不反感对方双方互有好感就能在一起,而且他们一般自我价值感高,敢于追自己喜欢的人,也不怕对方拒绝。然后一直单身的人就是对另一半的要求会很高,甚至是有点完美主义的,而且很多自我价值感会比较低,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会因为担心被拒绝而选择主动疏远,默默喜欢。 所以说,如果你是母单的话,也不要着急,先慢慢学着爱自己,慢慢提高自己的自我价值感,这样自然而然就敢去和自己喜欢的人对话了,然后再试着多和异性聊聊天,锻炼和异性相处的能力,这样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异性吸引值,脱单几率就会大大提升欧。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你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很难能找到对象的人,就是很难;而很容易能找到对象的人,就是很容易。 找对象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首先, 你要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最起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然后你要能合理的评估对方在婚恋市场中的价值,确保你们两人势均力敌,这才有可能会有结果。 接着,你需要了解对方的需求。 举个最极端的例子: 上进心的男生就没多少精力陪伴女朋友;而能天天粘着女朋友的男生,多半没太多上进心等等。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你了解了对方的需求之后,你就需要调整自己的择偶标准,那么大概率的情况下,你无法要求一个男人同时有上进心,和有足够多的精力时间陪伴你,哄你等等。 当你定位清楚自己的条件和对方的条件和需求之后,接下来, 你就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硬件吸引力。 比如, 形象,个人经济能力,家境,学历,身材,谈吐等等。 当你具备以上的优势越多,就有越多的异性会对你感兴趣。 当然了,以上这些硬件的重要程度也是不同的。 形象,情商,个人经济能力事业资源(社会地位),家境这四项,我把他叫做婚恋市场一级资源。 当你在这四项上碾压对方的时候,绝对可以搞得定对方。 最后,当你定位清楚了自己和对方,又有足够的硬件的时候,基本就很容易进入一段关系了。 但是如果你想要这段关系稳定,那么就需要必备一些软实力。 比如: 换位思考能力,理解支持和接纳对方,沟通表达能力等等。 尽可能的确保关系中的双方都能舒服,轻松,都能在关系中满足到自己的需求,那么这段关系就极有可能往结婚的道路上去走。 心理咨询师/情感咨询师 丁建 值得你点赞、关注、评论和收藏@丁建说
38,878,170
372
16
为什么有的人从小到大身边总有不同男友或女友陪伴,而有的人却一直单身?
很奇怪是不,按道理来说应该反过来。 事实上,真的只有越没有性别感,越容易吸引异性。 这里需要划分两个年龄段。 一个是在大二之前,一个是大二之后。 原因是我国教育,是将孩子向着晚成熟推进的。 脱离了父母,再适应两年,才算真正成熟。 父母们怕早恋,都会再三强调学生们好好学习,不要搞有的没的。 这时候的好感,被很多人称之为初恋,其实不是很准确。 因为普遍价值观不够成熟,因此很难判断爱情和友情。 父母阻拦—略有抗拒异性接触心理 同学新奇—脸皮薄,为避免尴尬 两种因素的影响下,对于异性接触,机会本来就少。哪怕有这个心理,也不敢,怕被父母老师同学定义为“政治不正确”。 这就导致,不管男的女的,在这方面都很被动。 粗俗点来说,大家都是受,没有攻。 那些能够主动出击的,都是性格较为强势,已经过了叛逆期,不会因为外界影响到自己的行为的人。 在总体数量里,占比不大。 这就导致了,羊多狼少,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不管男的还是女的,能够正常与异性正常交往的,只有少部分人。 跟他们优秀不优秀,好看不好看,不说没影响,但是占比不大,光是主动出击就占据有利条件了。 有的,只是自己不想主动,又因为想交往不会拒绝。 拿一个普通的男孩来说,他会很开朗地跟很多女生打招呼。 对比其他男生,半天屁都吭不出来一个。 从女生角度来说,自然会亲近对自己热情的人。 性别对换也成立。 因此这个阶段,不需要有什么特殊性,你对异性跟同性一样,奔着都是大家做朋友去的,开朗热情,很容易吸引较多人。 当大家都不在意跟异性说不说话,父母也不会阻碍学生与异性交往了。 外部因素影响非常弱的时候,光是热情大方影响程度也会下降。说人话就是你主动,大家都主动,主动并不是什么特殊技能。 为什么还是这帮人异性缘好? 对,他们也进阶了。 当外部因素不再出现,原来沉默寡言那部分人也意识到要主动出击,结果居然是集体升级。 当这部分人还在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最早的那批已经开始逐渐自己的人格魅力了。 在主动热情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新的技能。 善解人意,温柔体贴,共情能力强,正向反馈及时… 男女都同理。 男生觉得自己哥们可靠,也会欣赏同样的女生,认可女性的努力。 女生会安慰心理难过的小姐妹,也会一视同仁安慰心理难过的男生。 听起来有点渣渣的,还有普遍撒网的嫌疑。 抛开渣这个事情不谈,不管你是男还是女。 如果你现在很难过,对方不是奔着要去跟你谈恋爱去,也不图你什么,单纯这个人就是很善良的情况下去安慰你。 比起其他人的默不作声,装聋作哑,或者无效安慰。 你会选择谁? 所以又回到那个第一阶段的情况。
1.颜值。颜值是一个最最明显的原因,我们会发现,身边外貌出众的人身边一直都不缺少异性,友情也好,爱情也罢,总会有很多的异性围绕着她们,这也就意味着她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很多异性,更容易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人。反之,长相很丑的人就更可能一直是单身。2.情商。情商也是一个人是否吸引异性的重要原因,有的人长相平平,也没有很优秀,但是情商很高,让身边的人和她相处时都感觉到很舒服,这样的人也会有很多的追求者,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性格好”。这种人身边一直有异性陪伴的制胜点就是情商,情商高有些情况下甚至比长相好看更加重要。反之,那种说话带刺,总是斤斤计较,没有同理心的情商低的人,身边的异性可能就会非常少,这就是这类人一直单身的原因。3.家庭氛围的影响。我们常说,如果一个人在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那么他很可能也是一个会给予爱的、温柔的人。如果从小到大父母相处的很好,相敬如宾,说话温柔,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离不弃,那么这种爱情观就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在这种家庭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在爱情上会更加吸引异性,身边就会一直有异性陪伴着。反之,家庭氛围不好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有不正确的爱情观,也就更容易单身。
38,891,233
112
22
作为刚入职的审计新人,平时的工作涉及到抽凭证,从抽凭证而言,应该怎么抽,可以学到什么?
先要知道“对方存放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的地点”,可能涵盖多个区域——你可以问财务主管,然后把位置记在自己的本子上,后面用得着。 要想“抽得快”: 1、你可以试着向对方求助,帮你拿凭证、复印——对方有一定概率会帮助你,如果碰巧财务主管属于“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型的话,这概率更大; 2、以权益类科目为切入点,“往来、其他往来、应付职工薪酬、长期股权投资”——“权益类科目”是对“资产类科目”的解释说明,审计主要就是审核“解释说明有没有问题”,资产不太容易造假。(注意:这里与教科书不同,应收其实是权益,而非资产) 3、控制“抽凭证”的数量,“总数量的1%~2%”足够了: 真正的重点是:保证你所抽取的凭证,能覆盖该公司的大多数业务,抓“大概率事件”。 不建议抽5%乃至以上数量的凭证,你会把对方累死——如果哪个“老师傅”嘱咐你抽10%数量的凭证,自己又不亲自出马,请考虑“改换门庭”。 4、少问对方问题,多观察——除了“凭证在哪儿”,对方真没义务解答你的其他问题;况且,不要对对方的水平评估过高,对方可能还不如你。 要想从“抽凭证”那里学到东西:1、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对方的会计,你会怎么记账?然后再和他们的记账凭证作比对;2、从“生成-消失”的角度,去追本溯源——比如,看到一张采购原材料的凭证,你就要联想到如下问题:谁发起的采购,有没有申购单?申购单上有哪几个部门的签字?有没有“应签未签”的?钱有没有付掉?看银行回单。原材料有没有收到?放哪里了?你要去仓库求证。如果原材料被用掉,用哪里去了?看实物,与工单、车间领用单、原料分摊表、出库单进行对比。3、“质疑”,永远是“学问精进”的最佳手段——但不要问被审计方,自己动脑筋,自己网上搜,再不济,就问你自己的师傅(不过我认为:多数“师傅”,他们自己就是纯粹“捣糨糊”的,应该叫“糊师”)。 任何学习过程都是“专有名词--->大白话”的过程——当你有一天,不再“张嘴就是专有名词”,你就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境界。
有事,晚点更,细化说一下。。。 诸君可能以为接触凭证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殊不知大部分公司的内部审计、中小股东想看下凭证都极其费劲。。。 抽凭看似卑微,纯纯工具人,其实贯彻着穿行测试、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中细节测试,称之为审计首要程序也不为过,我为诸君一一道来 1穿行测试:通常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流程,了解内控,听起来有些抽象,不多说,咋来打比方 譬如高赞说的固定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循环当中的采购固定资产:购置申请——询价谈判——签订合同——验收确认——付款付钱 大概有这么五个步骤,看起来繁琐,其实跟大家小时候央求爸妈给自己买玩具是一样一样的 看看都需要经过哪些人(哪些部门)签字,看看是谁来提申请?谁去谈判?谁去签合同?谁去验收?付款需要谁的审批? 你提申请,爸妈审批,可能你爸妈帮你买,也可能给你钱让你去买,谈判无非就是砍价,至于合同生活中是口头形式,商务中是书面形式,玩具到手你得验收不是,不满意得退不是,付款得家里管钱的审批了才能付出去不是 看看是哪些单据在支撑对应:请购单、询价单、合同、合同会签表、验收单、付款申请单、银行回单(水单) 相较于生活,无非就是把流程中口语化的全部书面化,设置标准格式,留下痕迹 这其中不同行业,不同体量的公司有很多细节可以探讨,诸如100万以上的采购才需要董事长审批,小打小闹的采购总经理审批就够了;诸如10万以上的采购才需要询价,至少询价三家(货比三家),零星采购谈价还价浪费时间;诸如付款时间节点,可能货没到就预付,可能货到了还拖着,流程并非卡死。 类似思路可引申至筹资与融资循环、工薪与人事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 2控制测试:用于看被审计单位控制是否完善,控制测试就是对穿行测试的不断重复 实务中(部分)质控在检查内控底稿的时候,不关心你做得怎么样,只关心你做没做。如果做了,一般都不会为难你,如果没做,质控可能就要你补了。内控底稿,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已,但穿行测试了解内控关系到实质性程序的成败 控制测试底稿中需要记录穿行测试支撑单据的具体细节如:请购单编号、询价单编号、合同重要条款 、合同编号、付款审批人1、付款审批人2、验收人1、验收人2、、、 说白了就是不停翻凭证,翻附件,将对应信息抄到底稿当中,妥妥苦力活 3实质性程序-细节测试:这玩意几乎可以和抽凭划等号(很多企业将合同,或者存货出入库单、物流单据单独保管,其实这些都是凭证的一部分),其可细分为增减核查(检查)、期后核查(检查)、截止测试、替代测试 3.1增减核查(检查):就是抽会计科目的借方(抑或贷方)发生额中较大的去翻凭证,以此验证发生额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以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打个样,借款(贷方发生额):一是检查借款合同、二是检查银行回单;还款,只需检查银行回单 像借款、政府补助、长期股权投资这种特殊事项,一般是全抽,全部核查 像采购原材料、像销售货物这种日常事项,一般是抽到一定比例, 当然,审计师有其他手段,如银行函证,如核查征信报告,进一步佐证借款与还款事项 3.2截止测试:就是翻资产负债表日(中期审计的话,自然是,,,)前后的凭证,看归属期间对不对,是不是真正符合权责发生制,有没有提前确认收入,抑或延后结转成本等等 如果你是想看对费用是否有跨期现象,那么自然就应该抽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凭证进行检查。 具体看啥,以管理费用为例,看发票时间,看费用带来的受益期间 类似的还有收入跨期、薪酬跨期 3.3期后核查:就是翻资产负债日之后的凭证,来印证资产负债表(之前的事项)的真伪 典型例子是薪酬,关于薪酬我多说一句 不仅仅是期后发放检查(部分企业有期后将计提的薪酬冲回以此藏利润的low操作),月度发放核查同等重要。 发放端查准了,计提端(总数)就没问题,(明细数那就呵呵哒),你爱发多少工资发多少工资。 完整性呢,企业今年行情不好通过少计薪酬保利润、保业绩(保壳不退市),等行情好再把薪酬给补上咋搞。格局小了,这叫自愿降薪,乖,咋撒手不管哈。 3.4替代测试(引用一段监管爸爸的原文):就是往来函证没回函,我翻凭证来代替我的发函程序 注册会计师可能实施的替代程序举例如下:对应收账款余额的函证,在考虑实施收入截止测试等审计程序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基础上,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收入确认政策,将应收账款余额所涵盖的交易核对至期后的相应收款单据或记录(例如现金收据、银行进账单、银行对账单等)、销售合同、销售订单、销售发票、提单(装运单或发货单)、客户签收和验收记录等一项或多项文件。
38,891,233
1,361
78
作为刚入职的审计新人,平时的工作涉及到抽凭证,从抽凭证而言,应该怎么抽,可以学到什么?
想要不只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就要先知道某项工作的意义——你先要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比如抽凭,在穿行测试、控制测试、实质性细节测试的时候都会用到。 1.穿行测试通常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流程。 如果你是以这个目的在抽凭,那么就应该把某个流程的全部了解一遍。譬如采购固定资产,购置申请——询价谈判——签合同——验收——付款看看都需要经过哪些人(哪些部门)签字。谁来提申请?谁去谈判?谁去签合同?谁去验收?付款需要谁的审批?你可以看看自己抽完凭证和相关文件后是否能回答这些问题。 2.控制测试用于看被审计单位控制是否完善,主要是当被审计单位某项业务发生非常频繁,实质性程序没办法全部涵盖,所以用控制测试来减少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 譬如还是以上面说的固定资产采购为例,假设某公司今年发生了1000次固定资产采购,那把1000笔凭证都抽出来显然是不现实也浪费审计成本的。那么我们可以使用控制测试,如果控制有效,那么可以少检查几笔。 控制测试包括对被审计单位设计和执行的评价,在你了解了上面的流程后,你可以先评价一下这个设计是否有效,譬如说,如果询价谈判只有一个人,或者谈判的和签合同的是同一个人,或者大额支付不需要总经理审批等等,那么可能这个设计本身就是无效的,那控制很可能就是无效的。这样,你1000笔凭证恐怕就要多抽几个了。 如果设计有效了,那么就看执行是不是有效。你就随机抽一些采购看看,检查比如采购申请日期是不是在合同签订日期之前,验收是不是在合同之后,付款审批单上签字是否完整,银行单据付款日期是否在审批完成之后等等。如果你抽了好几个,都是满足要求的,那么你可以在底稿里记录你抽取和评价的过程,以及结果——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采购的控制是有效的。然后可以随便抽几笔采购,如果都没问题的话,那么这1000笔采购基本都可以认为是没问题的了。 3.实质性程序就是最直接的检查了。 看看票据是否完整,是否对应记账凭证,金额、日期是否正确,是否与合同相符等等。但是实质性程序通常不是无厘头的乱抽,一般应该从报表入手,有目的地抽取凭证进行检查。 还是老话,你先要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如果你是想看收入确认时点是否正确,那么先要知道被审计单位收入的确认政策,譬如说以发货或验收确认收入,那么是否开具发票就不是必要条件,记账凭证的日期应当与发货单、验收单保持一致,而不是与发票保持一致,所以即使你看到其与发票能对上,也不见得是对的; 如果你是想看对费用是否有跨期现象,那么自然就应该抽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凭证进行检查。 另一方面来说,抽凭是为了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能对应和支持记账凭证。那么某些凭证如累计折旧的计提、损益科目的结转就没有抽凭的必要。 当然,抽那些凭证是需要一定审计经验的,建议多和带你的经理沟通,看看审计重点在哪里?那些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等等。 以上,手打好累啊~~~
抽凭证从审计流程上来说, 一般是在内控测试阶段(Control Evaluation)用来测试内控关键环节的运行是否有效(Test operating effectiveness of selected controls)以及在实质性测试阶段(Substantive Testing )用来执行细节性测试(Tests of detail )的。 所以对于一个审计新人来说,首先应该站在高一些的角度,去理解整个审计流程。 计划->内控测试->实质性测试->完成 Planning->Control Evaluation->Substantive Testing->Completion. 先初步了解清楚各个阶段有什么重要工作要做,每样工作大抵应该怎么做。 之后,具体到抽凭证这个工作,无论是为了测试内控运行是否有效,或者是执行细节性测试。 有一个关键点是要保持有职业怀疑态度(Professional Skeptism)。 这里跟大家分享两个抽凭证的故事。 一个故事,非常新鲜。 是今天下午,跟一个同事闲聊时,她分享的。 有一个项目的融资负责人今天下午突然来找她,问有没有投资意向。 同事找了借口敷衍过去了。 然后她跟我说,去年的时候,她看过这项目。当时让对方提供了一些收入的凭证,包括合同,发票和一些出库单签收单什么的。 同事说,她发现这出库单和签收单上很多地方的签名字迹是同一个人。 后来她跟领导汇报了,就不愿再跟下去。 明显的,这项目造假厉害。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12月底。 有一位道友,叫X。 X刚入职国内八大某家不到两个月。 恰逢公司内部有些变动,X对于自己的去向有点举棋不定,于是向我付费咨询。 针对这个问题,我跟他做了详细沟通,解决了他的疑虑。 然后我跟X聊起他近两个月的工作感想。 X说他现在负责一些抽凭证,感觉比较没进步。 刚好当天我在项目方(我是做PE股权投资)也算是抽了凭证,就跟X分享了一下。 这个项目还比较早期,B轮这样。收入就几千万,支出也是。 当天早上按照我们的要求,项目方提供了一堆合同供我们查阅。 有其他同事在翻阅。 我其实一开始没去看,忙着沟通准备第二天扮演催收大哥的事。 后来有空了,拿起来翻了下几份合同,就跟同事说,这项目的实控人诚信差了些。 为什么这样说? 我翻到的几份采购合同中,一些采购项目的内容其实写得不详细。 比如,其中一份是采购IT设备的合同,里面所采购的笔记本是写着“DELL笔记本”XX台这样子。 再也没有更详细的关于DELL笔记本的说明了。 每台写着8200元。 这就扯淡了。 每个品牌的笔记本型号都这么多,没标具体型号具体配置,鬼知道这个笔记本值多少钱。 所以,这里面就是猫腻了。 就是可以捞钱的机会了。 其实我这样说,让你有职业怀疑态度。 你可能会觉得很虚。 这其实也没办法。 比如你提到: 抽凭证,凭证的表现形式实在太多了。 既可能是发票,也可能是合同,还有可能是出入库单,甚至一些工程结算单。 这是光靠举例举不来的。 所以,总归一句,在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前提下, 多观察,多留心。 不要敷衍应对任何一件看起来很小的事。 欢迎参加我的LIVE及关注我的专栏。(全部为五星好评) 审计新人,四大高分经理带你入门(有系统讲审计流程) 一小时带你看懂上市公司的收购合并 大学时如何做好财务金融职场准备 四大经理教你快速看懂年报 四大经理教你快速看懂财务报表 带你深入了解四大 四大高分CPA教你三年通过CPA 四大经理面试内部经验分享及实战技巧 非金融类学生怎么转金融? 专栏:带你深入了解四大及财会金融
38,941,463
197
24
2015 年知乎「自然科学」领域产生了哪些优质回答及用户?
频繁更新ing 安利几个生物相关的用户及回答: 1. 在植物学领域贡献过很多优质回答,幽默风趣、才气毕露,复旦出身,在美帝读博,本科学的是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真心双向作死不差钱。 2. 对核酸扩增与测序有很强执念的人,回答的问题几乎清一色的DNA及其周边,也真难为他回答了足有114个。 3. 在全世界作物育种最好的农业大学没有之一,读着PhD,却并不是如他所言“种土豆的”这么简单,现在的他或许只是位学生,但总觉得以后转基因主粮合法化得给他颁个小红花。 4. 从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的前记者,在崔姓前知名主持人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们关于转基因争吵得如火如荼之际,他用一百天的个人试吃实验,狠狠地打了键盘侠们一记耳光,并坚定了好些科研人“走下去”的信心。 5. 所学的是生物学大家族里的小众门类病毒学,于是很多优秀的回答都寡人点赞,还真不是因为差,实在是曲高和寡,知音难觅。 6. 与女友同为生物PhD,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他们用亲身经历完美地回答了生物狗如何找对象这一问题。回答里有种坏坏的桀骜,才气逼人,吐槽能力更是能逼死人。 7. 女王大人是科学松鼠会成员,水得一手好机灵,嬉笑怒骂间皆有科普,脑洞非一般的大。 8. 动物科学的底子,再加上动物营养学、动物生态学的补充,以及少量脑洞和些许热爱,构成了这位写了超多动物类科普文的2015超新星。 9. 植物学小能手,第一个回答始于15年一月,至今已码了437个,timeline超级活跃,回答都非常走心,就是图片太多,小心流量。 10. 总被人说成“知乎著名单身狗”,我内心深处是拒!绝!的!浑浑噩噩间成了“崔永元”话题下的优秀答主,究竟是什!么!鬼!关于动物医学的科普,我的答案因为接(L)地(O)气(W),也还算过得去,有答案有真相: 以上的都是相对熟一点的,有一定交集的知乎生物类用户,并不一定最优秀的,只是被我看到的,欢迎自荐他荐,让我逐一补充。 暂时不熟并被提到的有: 注:本答案只收录2015年产生的知乎生物大类“新贵”,如 这种老牌知乎大V,不算在内哦
谢邀。 土壤学&农业水利, 对于一个冷门学科来说,在网上进行一些科普说实话是有点难,也有些吃力不讨好。 首先,由于是冷门学科,而且平常生活能用到土壤学的机会真的不是很大。很多是纯因为好奇比如 ,所以关注本学科的人比较少,写出来没有很多人知道。 第二,如何把学科枯燥的知识、公式变成大家都能理解的东西,很难。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解释起来也很复杂,和科研所面对的目标完全不一样。这其中需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组织语言,使其简单易懂又不要出现学科错误。 推荐一些专业回答:
39,014,818
35
21
儿童该怎么选择运动项目?
谁说男生就得打篮球,女生就得练舞蹈?01 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情况,我这个人特怕疼。不是矫情,是对疼痛特别敏感。过去两周,我和孩子妈经常去找盲人师傅按摩颈肩和腰椎(叶女士睡着后)。师傅按着我说:按了这么多人,你是反应最大的。我没告诉他,第一次按完脚,我的脚底板肿了三天,走路像踩高跷。从小就这样,怕疼、怕身体对抗。篮球、足球、斗鸡,这些小男孩热爱的运动,我一个都不喜欢。太激烈了,撞到我多疼啊!而且我个头小,真的是对抗不过啊!所以我选择了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我喜欢身边都是队友,大家相互支持的感觉。果然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的我竟然成了学校的排球队长,带着大家在全区的20个学校的比赛中拿到来亚军。小学的记忆,差不多全忘了,但唯独练习排球的记忆却非常清晰,每次想起来都非常开心。刚开始用手掌、胳膊击打排球的时候,对我来说是很疼很疼的,但都忍下来了,才有后面我们一路过关斩将,在没有替补队员的情况下闯到决赛的事迹。我自己明白,那段排球时光,对我影响很大。工作上遇到挫折,我能想起那场全力以赴、虽败犹荣的决赛,它让我明白凡是问心无愧就好;生活上累了,我能想起在夏天的大雨中练习的场景,它让我知道还有很多纯粹又简单的快乐。还有当时的体育老师、队友,都是我每次回老家,最想见到的人。现在有了孩子,我更不想让她拘役于男孩就要打排球、女孩就得学跳舞的束缚,我想让她多多关注自己的兴趣、产生自己的想法、体会到运动的快乐。02 极度谨慎、敏感的叶女士,小时候用投影看Pepa Pig都能被吓哭,果然和我一样不喜欢对抗性的运动。叶女士到现在都不喜欢皮球,看见球朝她滚过来,就会赶紧躲开、扑到爸爸妈妈的怀里。思来想去,适合我们这种双职工家庭的谨慎敏感型孩子的运动,必须得有以下特征: 在这三个特征指导下,我们带叶女士游过泳: 跳过舞: 跑过步: 然而她都兴致缺缺,每次上课都要鼓励+陪伴+接送,太折腾,就此打住。 03 爱上平衡车是一个意外。在朋友家看到的,叶女士直接在朋友家的客厅骑了起来。看得出来她非常喜欢这个零难度的运动项目,然后我们当天就给她买了一辆平衡车。周末出去住民宿,叶女士也得要求把平衡车带上。 户外骑车时,每次骑大概两米就一定要折返,大概是她心里有一个安全范围,只要超过爸爸妈妈两米,就是不安全的。看她这么喜欢,也为了锻炼她的胆量,我们又给她报了一个平衡车线下课。 疫情前上了四次课,效果很明显,叶女士骑车越来越顺溜,胆子也越来越大。 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平衡车外交”,用平衡车交换个玩具啥的,技巧非常纯熟。每天放了学,爷爷奶奶带着她先在小区骑半个小时,电耗的差不多了再回家,我们接手后带着读书、早睡,完美!每次看到她把车子骑的飞快,头发在风中飞扬,我想她一定很喜欢运动带来的自由和快乐! 不奢望她成为运动健将,只希望她在运动中获得快乐、获得治愈,获得开阔的心胸,值了。
我非常推崇《养育女孩》这本书里的观点: 不同的运动有助于骨骼肌肉生长以及体态的发育,也带来很多快乐。 比如团体的足球、篮球,让孩子可以享受到和同伴们疯跑的快乐。 上星期袋雨点出露营,才发现即使是一个破皮球,也能引得露营地二十多个孩子不停的尖叫和大笑。 不要找那些给你说“中考体育要加分;高考体育是重中之重”的教练。 这样的教练过于看重运动表现,会将焦虑和压力传递给孩子。 而压力容易让人受伤。 因为孩子在活动和拉伸的时候,会因为压力而作出超出身体容忍度的动作。 运动对女孩的好处有很多。 锻炼身体,比如说拥有匀称的身体,健康的体魄, 和人交往,比如说如何在场上配合,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 发泄多余的精力,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无处安放的激情有时候会是一个大麻烦。
39,014,818
151
29
儿童该怎么选择运动项目?
给儿童选择运动项目,应该根据儿童的实际年龄和身体发育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 先来了解一下儿童的年龄界定:《国际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国法律均规定儿童为18岁以下的任何人,而医学界将儿童规定为14岁以下作为医学观察年龄段。运动与身体发育息息相关,所以本回答采用医学界的规定,而在5岁以前儿童更加注重的应该是身体各部位协调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急于参加运动项目。 故本回答仅针对5-14岁儿童给出运动项目的选择建议。 运动项目推荐:滑冰、游泳、舞蹈、跳绳 5-7岁的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稳定增长期,身体各部分机能的发育速度比较平缓。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不能承受过高强度运动。 父母可以带着他们尝试一些简单日常的体育项目,如慢跑、游泳、滑冰、跳绳、各种球类运动等,频率和时长控制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这些运动使小朋友肢体得到节律性的压力,充足的血液供应可以加速骨骼生长。需要注意的是,热爱运动虽好,但是每天的运动时间最长不要超过2小时哦。 另外,举重、长距离跑步等运动不利于孩子的长高,不建议选择。过多的进行网球、羽毛球等单侧肢体类运动,容易造成孩子单侧手臂运动过量,两边肢体发展不平衡,建议在做单侧类运动的同时加入游泳、慢跑等双侧运动。 运动项目推荐:乒乓球、篮/足球、武术、舞蹈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运动时的力量、速度和耐力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此时家长们可以开始培养孩子的专项运动能力。不过由于孩子仍处于成长阶段,因此还是尽量避开对抗性强、容易受伤的体育项目,以免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这个阶段的儿童在体验了多个运动项目后,家长可以按照小朋友自身的能力、性格和兴趣来选择对应的运动项目,最好挑选1~2项运动作为长期训练项目,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让小朋友保持对运动项目的持续兴趣。 推荐运动项目:引体向上、健身操、攀岩、滑雪 13岁以后,儿童的身体各项机能都处于高速生长阶段。此时运动方式建议以弹跳为主,有助于孩子长高。可以选择篮球、引体向上、健身操等运动项目。 同时,应注重孩子的运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以此来保证孩子均衡发展并对运动保持兴趣。家长可以带着他们尝试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认识更广阔的运动世界,如攀岩、拳击、帆船、滑雪等。 最后,希望所有小朋友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从小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如果我们的回答对你有帮助,麻烦点个赞再退出哟!”
选择运动项目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一种尝试,或者说一种体验。发展到专业其实都是从后边开始,慢慢进入一种专业的状态。只有很少一部分家长是在送孩子去学习某项体育运动的时候,就做了让孩子走专业路线的准备,或者有一些是想奔着专业去的,但在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最后导致没有坚持下来。 选择运动项目看天赋,也看兴趣 像我一样能坚持下来的,其实很大程度是因为对体育项目来说多少有一些天赋,因为对于运动项目能出成绩,或者说能走得很长远的运动员,都是有这个项目的天分在,然后加上后期的这种勤奋和努力,包括家长的坚持。 我在步入到专业滑冰的道路上时,也都是在尝试,在不断的摸索。但现在不一定会像我母亲那样坚持去培养我的孩子。 我更关注于孩子的内心思想,或者是孩子对某个兴趣爱好的接受度。如果她有这样的天赋,我会坚持下去。但如果孩子在体育这方面天赋稍差,我会让她尝试别的项目。 引导孩子在各种体育项目上尝试 对于我女儿,我并不觉得她一定要练习花样滑冰,或者一定要练习某些体育项目,但是从她很小开始,我会引导她在各种体育项目上尝试,或者说在平时的一些行为上引导她更偏运动一些。 我们经常带她出去玩,去海边,然后带他来滑冰,游泳,户外活动。包括爸爸去踢球也会带着她。 如果说他很喜欢,有这方面的天赋,我是一定会陪伴她,然后支持她。一旦开始学习就一定要坚持下去,但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孩子虽然很喜欢,但是天赋没有那么高的话,需要家长及时引导,把重心转移到其他项目。 作为一名运动员,我深刻理解专业运动员真的很辛苦,完全没有天赋,靠努力过来的运动员更辛苦,不是常人能坚持住的。 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个项目上天分不足,那就没有必要让孩子付出百分之百辛苦,而是把精力和努力放在其他项目上。 每天制定好体育运动的时间来锻炼 不同年龄,小朋友的运动量也不同。3-6岁的小朋友,每周保持2-3次的体育运动是比较合理的。有计划的训练体能,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39,028,184
210
35
作为程序员,你在 2015 年都有哪些进步、收获与成长?
找到女朋友了
三个数字: 500; 10; 1,000,000 500 Longest Streak 500 Days 10 上了GitHub trending repo top 10 1,000,000 成为LeetCode团队一员,做百万级的流量网站,帮助程序员找到更好的工作。 想想看学CS,有高人带,自己肯努力,2年能有很大的变化。
39,028,184
128
63
作为程序员,你在 2015 年都有哪些进步、收获与成长?
本来懒得写年度总结的,结果 弟弟邀请我回答,那就趁上班前稍微写一下吧。 先来一张 Github 的 Contribution 图: (我公开的仓库基本都是去年写的比较差的代码,大家没必要去看哈) 然后是一些统计数据,截至昨天: 将计蒜客的前端代码从原始的 HTML+CSS+JS 的开发,改为了采用 Browserify 方案的模块化。 基于模块化之上,设计了三层结构(可以在这里看到:完全使用browserify的方式生成前端代码有什么问题? - Jasin Yip 的回答),从而优化了静态资源的管理和加载策略,结合后端同学配置的强制缓存,做到了只有页面的 HTML 和百度统计脚本需要向服务器拉取,其余全部 from cache,极大提高了加载性能。 同时还推动了代码规范检测工具及自动化文档生成器的引入。 在自身的技术方面,今年学了 Vue,体验了 0.1x ~1.x 版本重构时无文档时代的酸爽,因为 Vue 结合 Webpack 会更爽,所以顺手学了 Webpack。 接触了 Vagrant,学会了从使用别人的环境到自己构建 vagrant 环境。 重度使用了 CodeMirror,在其之上根据业务封装了几层。在封装的过程中,设计模式和面向对象思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把理论融入到了实际生产当中。 今年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 Mock Server 的搭建,在知乎和圈内朋友中讨论了挺多的,还输出了一篇大纲( ),只是最近实在太忙,还没有时间写下去,只在公司内部做了一次技术分享,在这次再次跟各位等着看的朋友说声抱歉。 后端方面,由于项目中使用的是 Laravel,所以稍微学了一下,然后在新的 Node.js 项目中,参考 Laravel 的设计撸了一个简易的 Node.js MVC 框架,由于才开发半个月,目前还很简陋。目前主要用于前端监控系统的开发当中。 在时间管理方面,在 BOSS 的教导下灵活地使用日程表,大大提升了效率。 由于前端团队的扩充,从 BOSS 身上以及知乎上学习到了一些比如 OKR 之类的管理思想,并结合共享的日程表,提升了统筹团队进度的能力。 其实这一年还受到了一些挫折,比如去年年底写的教小朋友编程的项目,在今年上线第一版后就被砍了,作为第一个上了生产环境的项目,当时其实低落了挺久的。当然,每次经历挫折都能学到一些东西,在此之后,我没有再对我写的代码投放感情了。 另外,现实给我的完美主义打了好几巴掌,有好几次想推动新技术,被拒绝了好几次 ,现在我也不会再对公司的老项目再有什么大刀阔斧的想法了,只能一点一点推。当然,新项目还是会尽可能引入好技术的,毕竟没有那么多历史遗留问题。 Anyway,2015 年依然是我这二十多年来最精彩的一年。
1. Github多坚持了365天,一共有5165个commits,欢呼·~~。 发现:有些事,你多坚持一点点,你就能坚持下来。 2. 审阅的英文版书籍出版了,然后也翻译完了~~。 明白了:原来很多事情并没有相像中的那么难。 而,其实翻译一本书是一件很难的事,尽管之前我一直觉得很简单。 3. 看了一百多本计算机书——你真正需要的只是一本书的一两章,不要浪费时间全看完。 4. 三个月前,PM和Tech Lead一起创业去了。然后就是我当Tech Lead,才知道什么叫欲哭无泪——原来是当小弟的,现在突然变成大哥了。因为那时是当小弟,没啥做不了的,所以当时还签了三本书:一本写作、两本翻译——一本在翻译、一本已经翻译完了。那时正在换架构——重做,白天忙得要死,晚上回来还要写作和翻译等等。虽然不加班,但是每天累得和狗一样。 5. 年末总结的时候,总结了Web开发的流程: 而,我们就是那些觉得以前的代码是遗留代码,将其重新设计以后,我们又将其变成遗留代码。 6. 试着玩微信公众号(搜索: phodal),然后在最后一天,有了原创保护——再也不怕被到处转载了。。
39,079,342
613
40
公募基金收益很多都可以超过 100%,而一般人炒股却很难达到,直接买基金不好吗?
我就明说了,所有主动型场外开放式公募基金(ETF是被动)都是垃圾。 这个市场按水平划分从上到下,依次是: 产业资本>社保>险资>各种自营盘>私募基金>游资>大中小散户>公募。 公募死狗了20年,吃一年饺子能被吹成这样?当年公墓怎么不当人的时候,是不是都忘了,还是韭菜没有记忆? 基金业有一个灵魂问题,同样发两个产品,一个赚30%,一个亏20%,结果就是拿走赚的分红,向亏的道歉。巨亏怎么办?退居二线嘛,反正大公司旗下几百个产品,你帮公司赚了管理费,公司也不会亏待你,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明星基金经理会直接和间接掌管N个基金产品。 以前有公墓没有持仓限制,基金经理募到资就追高开赌,净值亏到0.85,再买债券和理财苟回来。期间不断发新产品重复这个行为,公募经理5年一个人事大变动,任期内不亏钱就行,要是撞到了猴子,那就是明星基金经理。 后来ZJ会规定了最低持仓限制,结果造成了公募变成了一个究极大韭菜,被动追涨杀跌,因为牛市规模就会扩大,熊市规模就会萎缩,这是最典型的高位重仓,低位轻仓。公募持仓的股很容易在牛市行情末期大涨,熊市行情末期大跌,所以张坤唯一保护散户的方法就是高位限制买入。 最后说说抱团股,抱团股一般都是几个超级大公募+几个大私募联合推起来的,公募基金经理就算知道这是高位,他也是不敢撤的,第一是一旦下跌,就会批量赎回造成被动杀跌,第二是你愿意得罪所有投资人,还是愿意得罪同行,得罪投资人挨骂,得罪同行别人能把你送进去。 2020年公募找到了新办法,就是炒流量,所以什么股基,什么混基,都开始向单一板块集中,赌板块,无论是张坤的白酒还是半导体的蔡嵩松,因为赌单板块很容易大牛或大熊,流量时代就是最漂亮的和最丑的都有人喜欢,中游的不喜欢。 看现在这些价值一哥,公募之王,公募一哥,I坤,当年的任泽松,宋坤,王茹远大家都没有印象了吗?这都是当年的收益一哥,价值一哥和公募一姐,特别是王茹远,这是2015年大火的互联网金融股银之杰的主力,后来亏得别人要砍她,特别是2016年流传出的王茹远的一份内部通告,那个遣词造句,活像一个粉头,问题是这三个人最后都得到了惩罚吗?没有,彩雷王任泽松,现在在集元资产当总经理,腰斩王宋昆还在易方达工作,只是不当基金经理了,王茹远结婚生娃养老去了。 还有人说公募头部效应就可以坐庄,明确告诉你,A股除了社保,国家队,财政持股,都是散户,公募是被管制的散户,必须当韭菜的。 张坤的白酒基金,一共也就千亿规模,茅台向贵州财政划转的股权就接近千亿,你觉得这个钱是用来干嘛的?你还想把贵州国资委套了? 在中国,真正二级市场能赚钱的基金,规模就不可能太大,能赚钱,资金又大的要么炸了要么进去了。 最后,你要真喜欢白酒,你也不想买股票,你可以去买ETF。 酒ETF从2020年3月到现在,已经3倍了,张坤并没有跑赢指数。
去年的基金涨幅排名第一的易方达新兴成长年度净值涨幅达171.78%,今年跌42.08%,什么意思呢,就是2.7178*(1-0.4208)=1.57,经历过去年大牛大熊的冠军,两年涨幅为57%。其实易方达新兴成长算不错的了,更多的是两年涨幅为0,甚至为负。 就公募基金这帮孙子喜欢高位接盘,利益输送的作风,买非ETF股票型基金的不明真相群众不是傻比就是弱智。 “冠军魔咒”再现 去年冠亚军基金跌幅均超31%_凤凰财经
39,079,342
1,027
20
公募基金收益很多都可以超过 100%,而一般人炒股却很难达到,直接买基金不好吗?
2007年有一只非常牛13的“大盘精选”,成立以来连续好几年都排名第一,基金经理当年绝对是公募一哥的范。 看到以往的业绩仿佛发现了金矿,决定买个一万块钱的(当时刚工作,真没什么存款)。兴冲冲跑到银行去一问才知道,一分钱都别想买,因为这只基金暂停申购。 问曰,什么时候开放申购? 答曰,不知道,估计有得等...但是,这个基金经理同时还管理着另外一只基金(记作B吧),你可以考虑购买...... 大有一种错过这村没有这店的态势... 我在零售行业干过,知道一条真理--销售推荐的,不一定是最贵的,一定是利润最高的;没有入彀。 闲暇之余,上网查了一下“大盘精选”和B的信息,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 一、“大盘精选”除了很短暂的时间外,基本上处于停止申购的状态;B基金呢,一直是开放申购的; 二、“大盘精选”的规模很小,只有几十亿的盘子;B基金的规模很大,是前者的十倍左右; 三、“大盘精选”成立几年,连续攀升,基金经理成名之后,才成立B基金。 四、在很多股票的操作上,往往是“大盘精选”低点买入,高点卖出;卖出时,B基金才启动买入...... 一个简单的设想,假设我是基金公司的老板: 1、在熊市成立一只基金,规模越小约好,控制在十亿之内,成立之后永远不开放申购; 2、找一个新人来操盘,用公司另外几只大基金轮流来抬轿子,将新人包装成神兵天降,成为万众景仰的明星经理,制造大批的粉丝;让这只不能申购的基金,吊足胃口。 3、等时机成熟,新人(现在的明星)成立一只新基金,规模越大越好;忽悠粉丝进来...开始回哺其他基金。 有人问,牛市过去了怎么办? 不要紧的,买老基金的账面上还是赚的,因为不开放申购,除非是要用钱救命,他们是不会赎回的。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反正是纸面上的数字,记在账上就行了。 买新基金的呢?牛熊转换是正常的,不是基金经理能力不行,是你们运气不好,你看买老基金的人现在不是还大赚特赚吗? 要有耐心... 说了这么多,可能连黑幕都算不上。 基金行业的水很深,投资需要谨慎。 多说一句,那位基金一哥前几年离开了公募行业,成立的自己的私募,业绩欠佳。只能不时发表一下高见,重温一下旧时的荣光。
基金VS股票,首先关于: 资产配置、投资门槛、分散风险 一个好的基金经理,并不只是所谓的炒股高手,而是有高超的资产配置能力 投资组合理论中,投资人有两个层面的抉择,首先是不同资产类型之间的选择,这些资产可以是房产、外汇、债券、股票、各种金融衍生品;其次才是单一资产品种之间的权衡,比如房产大类里面可以选择伦敦和加州的房产支持证券,股票里面可以选择万科A和暴风影音。 一支公募基金,如果规模大,一般都偏保守稳健,可能60%选择固定收益类的资产,30%的股票,10%的衍生品。这么大范围的资产配置,一般人比较难做到。另外很多金融工具都是有投资门槛的,有的要求个人金融资产达到一个标准,有的甚至只能由机构投资者购买持有。资产配置以外,对于资产品种内部的选择,比如股票,才是传统意义上的“炒股能力”,在单一的股票市场上长期战胜市场,基本很难,更不用说散户很少有资格能通过衍生品对冲风险。 跨境资产配置能更好获得收益:不同种类资产收益加上跨国家资产收益的加成,好的基金收益是能做到稳定超过单单炒股得到的回报。一是汇兑收益,通过汇率差异能赚取更多收益;而是利率水平不同,发达国家一般资金成本第,新兴市场投资回报高,比如在日本按1-2%融资,在中国投资证券,随便投个什么都有至少6%的收益。这也是为什么全球性的基金有更高的收益 确实,选择从以上角度来看投资基金确实是非常好的选择。在发达国家中,证券市场由基金等机构主导,就是一个广大中小投资者做出的选择,既然自己不懂,那么可以交给专业的经理打理。插一句,中国股市小散多可不是什么好事,长期来看二级市场应该要由基金等机构主导 扯远了,回到正题 通过感觉也能知道,没有一种手段是完美的。 基金运营需要支付各种费用: 1.购买基金需要支付申购、赎回费用。这个其实是小CASE,可以类比股票佣金 2.基金管理费用,一般是事先在合同里约定好百分比,这个费用里面包括了基金运转的各种支出,比如基金员工工资,行政办公支出 3.托管费,这个要交给托管银行,人家帮你监督资金 4.业绩报酬,特定条件下,如每当基金净值超过某个数字,如涨了50%,基金管理人有权提取超额收益的固定比例作为业绩报酬 5.杂项,交易账户的开户费,交易佣金等 很多情况下,一只基金扣完各种税费之后,收益其实也没剩下多少,当然这些费用是直接反映在基金净值里面的 逐条说: 1. 基金募集的时候,如果募集不成功,客户打在募集账户上的机会成本。另外购买的时候封闭式基金T+1,货币基金,周五赎回,下周一才到账,各种时间上的小问题,这个要投资者自己把握好 2. 大的公募基金有大规模赎回风险,所以需要经常保持流动性,这个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就是迈不开步子,流动性好的资产一般收益也低,为了防范赎回风险,需要牺牲整个基金的收益 3.投资者作为委托人,而基金管理人作为代理人,只要有委托、代理人,就有代理问题(agency problem)。对于基金管理费用,合同里只要规定,人家管理人无条件计提,人家可不管投资是不是玩崩了,管理费照样提,至于最后净值剩下多少,投资者自己看。这个造成一个严重的导向,就是基金经理更加倾向募集更大的规模,因为规模越大提的管理费越多,有时候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不是看投资能力,而是忽悠钱的能力 4.业绩报酬。这个一般在私募中比较常见,国内公募几乎没有,但是不排除以后出现。就是在基金浮盈时,依照合同约定,提取一定比例超额报酬,装进基金管理人口袋。比如在15年上半年大牛市的时候,私募普遍浮盈,就可以借此大提一笔业绩报酬。这种见好就提显然是投资者不愿意见到的,但是作为丰富管理人收入手段,国内公募也有很多讨论 5.托管费等。托管银行选哪家,有贵的又便宜的,证券账户选哪家券商(或者所谓的主券商PB)。这些投资者不好插手,券商和托管行拉项目中各种内情
39,173,872
1,299
534
婚龄应降到18岁,这个观点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如果降低了就很诡异了 18岁之前禁止谈恋爱,18岁之后鼓励结婚 细细品一品 。 这个速度比很多人开车的速度都要快
不同意。 婚龄降低到18岁会加大女性的生育率?! 对不起,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就目前的情况下,婚龄降低到18岁只会让某些西部女性丧失下一步的受教育权利。在经济未曾独立,心理未曾成熟的情况下,生育后代,这件事情太可怕了。 借用知乎上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做父母这件事,都没有进行学习,进行考核,想想真的太可怕了。
39,173,872
14,000
524
婚龄应降到18岁,这个观点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1. 近年来一直有人提议下调法定婚龄,理由是 其实1950年第一版《婚姻法》颁布的时候,规定的法定婚龄就是男20女18,后来改为男22女20,本质上是配合计划生育的国策, 更改后的全文是: 当时为了控制人口计划生育所以提高婚龄优生优育,现在老龄化加重就号召降低婚龄, 这种把人当作“社畜”的方式,未免令人感到不适。 毕竟现在年轻人趋向于20世纪初日本“食草一族”,低恋爱欲低生育率,是因为生活压力过大,并不是因为18岁不能结婚。 2. 其实有两个政策很暧昧不明, 在中学时代的时候,大多数学校的态度是“禁止早恋”,只是禁止的程度有所不同, 有的学校只是号召,有的学校甚至到了一发现早恋勒令退学的地步。 如果现在婚龄降低到18岁,就导致了一个很吊诡的现象: 18岁之前,禁止恋爱,18岁之后,鼓励结婚。 然而感情不仅仅是遇见,而是习得, 成为伴侣和父母或许不需要考试,但是需要用漫长的时间去修行的功课。 我们总是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匆匆做选择, 18岁还不懂得自己志趣的时候,选择了终身从事的专业; 20出头还没弄懂对爱情需求的时候,就选择了一个终身伴侣; 20多岁还没成为一个成熟个体的时候,就承担了为人父为人母的指责。 第一个矛盾导致了庸碌的职业生涯,第二个矛盾导致了离婚率上升,第三个矛盾产生了很多失职的父母, 很多事情,并不是越快发生越好, 婚姻也不应该是年少懵懂时一时冲动的浪漫,而应该时历经世事,愿意承担责任后的慎重选择。 ——《中国式的情与爱》 以上,希望能帮到你。 我是宏桑,一个心理咨询师。 同名公众号:宏桑(hongsang1989),欢迎关注。
法律管的是下限,道德管的是上限。 我先来讲个故事吧,很现实也很真实! 我有一个表姐,亲表姐,只比我大一岁。 小时候外婆带着我们,所以一起生活了几年,关系很亲密,有时打闹,但我总是甘拜下风。后来父母把我接回身边,见面的次数就逐渐少了。 在我读初二的时候,妈妈突然告诉我「她要结婚了」,这时我把头从一堆课本中钻出来,瞪大了双眼,太突然了,记忆中明明昨天还在一起玩泥巴。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姐夫」 黑黑瘦瘦,言语不多,比表姐大4岁。 而这次见到姐姐,她也与从前变化的太多,尤其显著的是,微微隆起的肚子。 这一年,她16岁。 但是,我看见,她的眼里都是光。她兴高采烈地和外婆说,姐夫有多受女孩喜欢,他们又是怎样终成眷属。 酒席我没去,因为学校还要上课,不过妈妈带回了喜糖。 后来,生活还是一样继续。 她生孩子,我上学, 她打工,我上学, 她二胎,我上学, 她离婚,我还在上学。 哦不,与其说是离婚,不如说分手。因为当表姐可以扯证的时候,两个人却发现已经无法继续生活了,我觉得,最难过也最无辜的,应该是他们的两个孩子。 那个时候,法定婚龄男22,女20,但是依然有人在这之前结婚、生子,虽然不受法律保护。 所以不管婚龄多大,对于他们来说,所受的影响仅仅是有没有结婚证。 从另一方面来说,提早婚龄,就会让原本决定晚婚晚育的人提早婚育时间吗? 我看不见得! 他们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节奏,并不会因为这个规定就马上改变想法。 提早婚龄,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一些早早进入社会、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村男(女)孩,他们能更早的拿到结婚证,婚姻能够更早的得到法律的保护,从这方面来讲的话算是有好处。 但是说实话,关于是否提早结婚年龄, 我持中立态度,甚至偏否定。 法律只是决定你「最早」能什么时候结婚, 但是你所受的教育和内心的思考衡量才会决定你「最好」在什么时候结婚。 在我们心智成熟的时候, 在我们有稳定的经济条件的时候, 在我们决定好倾其一生只爱一人的时候, 这才是最好的结婚年龄。 —————— ฅ՞• •՞ฅ ——————— 害,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文亦行 一个灵魂干货写手 一个爱健身的美少女战士 日常更新更多关于心理、思维、变美的干货内容,希望和你一起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记得关注我哦 @文亦行Wen 这篇获得了知乎12w粉大v点赞的学习干货!!让你迅速get超多知识与技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成长!!! 一篇让你忍不住收藏、获得2k人认可的高赞回答,记录了我是如何从一个人人吐槽的大盆脸到拥有清晰下颌线的超级小圆脸的干到爆的瘦脸干货!!!! 再送你一篇宝藏,获得知乎官方认可,成为了「忠告」话题下的热门内容。 我相信屏幕前的你,一定是个生活、生命的艺术家,答应我,好好照顾自己鸭!
39,233,491
48
19
为什么十大名茶中产地在安徽的四种茶知名度比不上其他茶叶?
首先只有黄山毛峰 祁门红茶 六安瓜片 三个稳坐十大名茶榜 太平猴魁在部分榜单中是十大名茶之列 涌溪火青只能算地方名茶 不够格 下面是我的看法 一 安徽的名茶产地主要集中在黄山(古徽州)还有大别山区域,基本产于(黄山,六安,安庆,宣城)产地算比较集中。跟湖南福建相比地方小得多。 二 安徽茶叶的知名度和当年徽商的兴盛离不开关系,如今徽商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徽商是徽州地区商人,和安徽商人不是一个概念),安徽茶叶整体影响力也下降了。民国时期上海百分之八十的茶行都是徽商(徽州商人)开的。但是现在,基本上十不存一,连徽商的名号都被整个安徽省其他地区剽窃了。 三安徽这些名茶产区人口一般不很多,黄山才一百多万人口。因此产量方面黄山的几大名茶之和可能还比不过安溪一个县的产量。量少了,影响力也相对小些。 四 安徽名茶太大,几乎每种茶都有。 绿茶 :黄山毛峰 太平猴魁 六安瓜片 敬亭绿雪 金山时雨 休宁松萝。。。 黑茶:古黟黑茶 祁门安茶 黄茶:霍山黄芽 红茶:祁门红茶 不仅如此,仅绿茶里 烘青 晒青 炒青各种工艺都有。能叫上名字的茶叶中,安徽茶的种类丰富程度首屈一指。 但是带来的问题是,这么多名茶,反而分散了每一种茶叶的知名度。没有一种能比肩 龙井 铁观音。例如在茶方面 都知道 浙江龙井 福建铁观音 江苏洞庭 江西云雾 云南普洱。但是安徽呢,毛峰 瓜片 红茶 知名度都差不多,谁都无法成为拳头品牌。 五 安徽的茶普遍价格不高,比不上龙井金骏眉 大红袍之类吸人眼球。也不像云南普洱那样适合市场去炒作。 六 茶企方面 其实安徽茶企不算差,2014百强入了17。但是排第一的是安徽茶叶进口公司。。。总部还是在合肥。。。。 其他的天之红之类的大部分茶企都是卖各种茶的,还卖其它省的茶,基本上只是销售公司,根本不能保证原产地,因为最正宗的产区一般都控制在当地几家企业手里。茶企里最有代表性的可能就是谢裕大黄山毛峰了。但是这些茶企大多资本远远不如上面哪种茶叶销售公司,市场推广能力有限(这种茶企其实也不需要推广,核心产区也就那么点,基本上特供之后剩下的也不愁卖) 想起一个事 当年祁红多风光,特供英国皇室,“下午茶”这个词的由来也跟祁红有很大关系。很长时间内,祁红茶厂几乎吊打全中国其他所有红茶之和。但是国企改革之后,倒闭了!!!
要说知名度, 也就感觉西湖龙井和碧螺春“段子”比黄山毛峰多点。 但是段子多,价格也贵出N多来, 西湖龙井你能确定买的是西湖产的? 大佛龙井和越州龙井都得5-600, 碧螺春喝个意思得1000+, 所以这一众著名绿茶里毛峰才是我等屌丝茶客最好的选择。
39,233,491
57
17
为什么十大名茶中产地在安徽的四种茶知名度比不上其他茶叶?
你这么捧涌溪火青,太平猴魁知道吗?
这是个好问题,安徽茶处于中国的地位,我觉得要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历史地位,一方面是现状,大概来聊一聊吧。 1、明朝是历史地位的分界线 其实放眼历史长河开看,安徽产茶的历史比较悠久,但是安徽茶我个人的角度,真正的历史分割线应该是在明朝。 中国可以肯定是历史上最早利用茶叶的国家,这一点毋庸置疑,往远了说传说的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再到唐朝陆羽茶经中,顾渚紫笋茶才是当时最为追捧得。这一切其实都是跟当时饮茶得风气有关。 而真正第一次让徽茶名扬天下得,得益于松萝茶得发明,也是因为明朝时期,绿茶炒青工艺得发明,让徽茶在炒青工艺下,得到了巨大得发展,松萝茶甚至一度成为欧洲市场最为追捧得茶类。 2、祁红,再一次让徽茶大放异彩 第二次让徽茶名扬天下得,应该非祁门红茶莫属,祁门红茶自1895年左右诞生,一度取得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在世界大放异彩,也一度是英国皇室所喜爱得红茶。 当然祁红得发展在一战,二战中因为出口受阻,国内战乱得情况,也导致一度大面积茶园荒废。 而到了计划经济时代后,祁门红茶得益于其工艺上得优势,又再度成为国家出口创外汇得重要产品,只不过在那个时期,市场由欧洲市场慢慢得偏向于苏联市场。 但随着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红茶因为其红茶产业受益于英国影响,并且因为其红茶茶黄素也高于国内,更适合调饮,让祁门红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落寞,一度也发生过:“红改绿”得事件。大约在2000年以后,祁红因为工艺放开至民间,才慢慢得以恢复和扩大影响。 3、周总理,独爱六安瓜片 稍微喜欢一点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特别喜爱六安瓜片。所以一度六安瓜片也成为了国家特供茶,还曾经当成国礼赠送给1971年美国前国务卿第一次访华。 4、独树一帜的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也大约是在1895年前后诞生的,同样作为国内顶级的绿茶,一度成为国礼。并且同样跟毛峰,祁红一样,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可见太平猴魁历史上的地位。但是在2000年以前,太平猴魁因为扩种前产区小,交通不便,并没有在民间造成太大的影响力,但是在当时的国家层面,一直都是作为顶级的绿茶招待外宾的。 5、十大名茶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其实在历史名气也不小,最大的一点还是因为1955年商务部评比的十大名茶,但此外因为绿茶深受国内市场欢迎,而且黄山毛峰烘青工艺的技艺让毛峰的外形成朵,冲泡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让黄山毛峰不仅在省内十分火热,还在上海市场特别受到欢迎,在“绿茶不出省”的一种营销门槛的前提下,黄山毛峰还算历史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其实现状这块也是谈谈个人的一些感受,毕竟没有详实的数据,我也无法具体说明安徽茶在全国的销量影响如何,但是从市场的角度可以谈谈我的感受。 1、当代百花齐放,各地茶大放异彩 其实如今国内茶叶市场也不向以前那样以少数名优茶独霸市场了,如今几乎只要适合产茶的地方,都会又当地的茶叶品牌,也都会有一定本地人追捧,所以从这个角度,其实历史上的名优茶的地位,似乎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2、红,绿茶在顶端市场表现匮乏 绿茶中,太平猴魁在如今顶级绿茶市场还占有一席之地,但瓜片,毛峰传统名茶,历史地位在慢慢下降,几年来绿茶以安吉白茶,西湖龙井更受到市场追捧(安徽本地市场除外)。这一点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红茶中,本身以往国内饮用红茶的市场就很小,但是福建红茶创新出金骏眉以后,全国的高端红茶市场非金骏眉莫属,这一点连探讨的必要都没有。 所以,整体看高端市场,安徽茶除了猴魁以外,几乎没有太大的亮点了。
39,239,070
5,183
3,276
体育赛事中有哪些「几乎不可破」的纪录?
最快单杆147,5分20秒,来自奥沙利文。 1997年奥沙利文当时在世锦赛上击败普里斯,同时打出了自己职业生涯首个单杆147分,用时5分20秒,也是迄今为止,有记录的最快147纪录。 5分20秒,也就是320秒,打进36颗球,平均不到9秒打进一个球,同时还还需要精确走位叫到黑球,而且这还包括裁判擦球摆球的时间。 这手速堪比撸管。。。。。。
标枪的永久世界纪录, 乌威·霍恩是前民主德国世界著名男子标枪运动员,男子标枪“永久世界纪录”的创造者。 他在东柏林举行的第22届奥林匹克日田径赛上,以104.80米的惊人成绩,成为第一个突破男子标枪“百米大关”的运动员,堪称世界田坛一大奇迹。 人们在兴奋之余,想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标枪向左或向右侧方向稍偏一点儿就上看台了,那样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安全问题,国际田联决定,自1986年4月1日起把男子标枪的重心前移4厘米,以此限制标枪的滑翔性能。这样一来霍恩所创造的 104.80米的男子标枪世界纪录, 也就成了“永久世界纪录”。 因为他,标枪的结构都改了,,,
39,249,817
43
12
哪些因素影响着人们对「熬夜」的耐受力?
deadline
谢邀( •̀∀•́ ) 作为一个学生党经常熬夜也总是失眠,所以就自己的经验来说影响因素有两大方面。 第一方面,自身因素。 比如睡前的进食量,吃太饱会出现强烈的食困现象,就是俗话所说吃饱喝足好睡觉。 再比如生病,生病想睡觉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所以还是不要挣扎了。 还有对于熬夜的自身毅力,若是真想熬夜,喝它个十多罐红牛奋战到天明。 第二方面,外部因素。 比如deadline,最后期限如果就在明天而你还未完成事情,那只能坚持熬夜了。 再比如若是良人在床边,你定是迫不及待想与他进入梦乡;若是良人在桌边,你也只能硬着头皮与他推杯换盏到天亮了。
39,266,680
55
29
小孩子为什么这么痴迷帐篷呢?
如果没有帐篷,孩子们也会寻找替代品藏身。 比如,正准备旅行,箱子拿出来,东西还没装,儿子主动装进去了。 还有这种小车,也喜欢藏里面。 也喜欢和大人玩被子,被子包裹住,再扒开,再被裹住,可以嘿嘿嘿边乐边玩好久好久。 小孩子喜欢藏起来,再进行暗中观察,捉迷藏。门后边、桌子下、角落里、钢琴底下,这些边边角角都是小朋友特别喜欢钻的地方。 很多人都会说,因为有安全感。那么,安全感到底是什么?有没有一种刻在原始基因中的记忆能说明安全感? 有一个瞭望—庇护理论似乎可以解释:人们在风景审美过程中总是以“猎人”和 “猎物“的双重身份出现的,作为一个“猎人“,他需要看到别人;作为”猎物“,他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小朋友构建一个自己可以掌控狭小空间,然后藏起来,不时探出头去向外观察,很像早期人类既要捕猎又要时刻警惕被捕猎。 这一理论也可以解释人们登高远望的心理情趣,山顶因为视野开阔,可以瞭望,了解“敌人”动向,同时山顶“敌人”不易到达,相对安全。 如果没有帐篷,也会用想象力构建出一个帐篷,我们家宝宝有段时间喜欢在沙发上用多个沙发垫把自己包围住,趴在下面冲着大人笑,说这是他自己建的“小蚯蚓的家”。 如果有帐篷,它可以不只是帐篷。对孩子而言,它可能是海底小纵队的“章鱼堡”,可以是汪汪队“总部”,也可能是海洋中的小岛,还可能是鬼子的炮楼。 如果帐篷是家里固定的占据一部分空间的“家具”,长此以往儿童还会对该空间和物品产生依恋,在这个位置他会觉得是属于他的放松之地。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儿童对“小空间”的感情。 空间归属感,即“这个位置是我的”。年幼的孩子往往会“恋床”,如果其他家庭成员坐(躺)在孩子的床上,他往往会不开心。这是儿童对那些陪伴他成长的特殊空间的一种感情认知。在自己的床上睡觉玩耍,孩子会觉得特别有安全感,体验放松、安定、怡然并卸下负担。 属于孩子的帐篷当然也有这样类似的功能——这个小帐篷就是我的领地,大人不会占据它——这是物质环境对儿童的抚慰功能。
帐篷很好的满足了孩子的心理诉求呀。安全感、独立性、和开放性。 1:帐篷造型可爱,比一般的房子更吸引人。可以按照孩子的喜好,作出各种风格主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2:帐篷提供给孩子一个「独立的游戏空间」,他们之前可能都是和大人同屋居住的,但是在帐篷里,他们可以藏起来,在大人的视线之外,开展自己的活动。 3:帐篷可以遮风挡雨,提供给孩子一个「安全空间」,他们遇到外界的未知和有风险的事情的时候,可以快速的藏到帐篷里,就像藏回妈妈的怀抱一样。帐篷相比一般的房子,空间会小很多,但反而有种「包裹感」,安全体验更充分。——从妈妈的肚肚里出来的孩子,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小小的空间非常痴迷。比如躲藏在柜子里,角落里,包括帐篷里。这和他们本能里所熟悉的「安全空间」的模样更接近。 4: 帐篷虽然有封闭性,有安全感,但是同时很好的兼顾了「开放性」,相比房子,他们和外界之间的隔阂更少,更贴近外部世界空间。可以满足孩子的探索欲。 这些特点都让帐篷仿佛是一种「大自然」和「人工住所」之间的「过渡空间」。很贴合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9,266,680
41
25
小孩子为什么这么痴迷帐篷呢?
去掉“小”字吧,任何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都会对帐篷欲罢不能! 女儿多多现在十一岁,快一米六的个头,仍然是见到能够搭帐篷的空间就开始折腾。 将家里的榻榻米和矮柜上的大小藤垫板卸下来,加上床单被罩沙发垫,围巾纱巾和毯子,利用各种边角空间,搭建出自己的小天地。 再连上接线板,插上小台灯,端个果盘,放个小音响,安个靠垫,抱个玩偶拿本书美美滴享受着静谧的阅读空间。 卧室床边,客厅沙发,阳台……好像无处不可搭属于自己的帐篷! 小时候能够理解,我们以为大了自然不再这样。 没有想到,这个五一劳动节家里大扫除时,女儿看见一个适合的新空间,又两眼冒光开始搭帐篷! 看见收拾出来的一个较深柜子,告诉我们别放东西,要留出来,也许要进去躲猫猫玩儿。 听说地下室收拾出来了,连忙要跟着去看看,准备审视一下是否可以搭帐篷…… 原来,并不是孩子大了,就不会再搭帐篷! 也许,新奇的感觉,是吸引孩子对此欲罢不能的原因。 搭建的过程以及最后的结果,全新的私密空间区别于日常的生活环境,带给孩子新奇的感受和探索的欲望。 童心的孩子,拥有永不停息的探索意识。 时空的变换,就能让孩子有全新的感受。 呵护女儿的童心,且行且珍惜! 我们也准备看看女儿什么时候会不再提~搭帐篷! @知乎亲子
大家知道幼儿园小朋友最喜欢的时光是什么时候?经过调查发现,有两个时间段,一个是吃饭以后,一个是自由活动时间。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两个时间孩子是自由的,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是不是有点啪啪的打脸,我们给孩子设计了很多我们自己觉得有趣的课程和活动,并且看起来孩子也很喜欢。但只要一调查,就会发现孩子还是喜欢自由时间。 所以孩子,喜欢钻帐篷,钻纸箱子,钻被窝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在这个空间里是自由的,直接的原因是我们家长基本上无法在这个空间里去干预孩子。 所以即使孩子的房间布置得再精细,再温馨,如果孩子感觉不到在这个空间内他是自由的,这个空间是属于他自己的,孩子就会缺乏自由的感觉。 我们成人何尝不喜欢钻帐篷了?只不过这个帐篷可能表现为一次旅游,一次独立的骑行,拥有自己的书房,独立的办公室。因为在这些活动和空间里,我们觉得自己是自由的,至少表面上是摆脱了种种社会关系的束缚。 所以,在教育上多给孩子一些帐篷吧!孩子的积极性和创新力也需要这些帐篷。 我是 @战斗鸡奶爸 ,专注为3到7岁幼儿家长提供系统的数学启蒙指导方案。
39,362,334
258
63
为什么很多产品经理都不愿意做后台?
我就是做后台的产品经理啊,工作快六年了,最初是做传统行业it部的系统需求分析师,也就是后台,偏流程偏逻辑,后来互联网火起来了,移动互联网也火起来了,就跳槽到互联网行业,那时候就觉得做前台尤其是移动端的,才叫互联网pm。 真的做过pc前台和移动端,见识了太多的口若悬河,天花乱坠,异想天开,装逼刷存在感,各种卖概念卖见识之后,我回归到后台,并定位自己为专做后台的产品经理。 不是做不了前台,是觉得没意思,因为真的觉得很多前台pm并不真正懂业务,但没有人会承认,每个人都装得自己很懂似的,从各种爆炸信息或竞争对手里攫取点什么整理下,换个马甲就是idea,开始进入互联网时,看着大家如此热火朝天,各种看起来很厉害的信息名词概念idea乱飞,我看热闹不知所措,后来慢慢觉得这只是很多人的相互掩饰罢了,只能唬住外面的人吧。 当然前台也有很多确实真正很牛逼很靠谱很懂业务的pm哈,我也有幸结识了不少。互联网行业这些年发展太快,不管人才还是其它方面都有些泡沫,比较浮躁,鱼龙混杂。 我自己觉得,脱离业务做产品总觉得脚没踩着地,心里不踏实,还是回归后台,虽然累繁琐,可能不被重视没有存在感,不过我自己觉得有意义吧。 一直都是刷知乎,很少答题,估计这个答案肯定被喷,我只是分享几句心里的实话,就这样。
主要是很多傻老板以为产品只有前台。
39,375,108
284
24
老年痴呆患者表现出的性格和情绪是其真实的心理反应吗?
我能理解题主问出这个问题肯定是在护理上老人家给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应该已经是比较后期不受控制了;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我们对于认知障碍症的认识不够,因为认知障碍绝对不仅仅是记忆受损。 楼上关于脑萎缩的解释已经十分清楚了,一般来说脑萎缩从海马体开始(控制新记忆形成的部分),慢慢扩展到前额叶(管理情绪行为控制言语表达等等)。后者是孩童最晚发育的部分,小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前颅骨还没有闭合,有囟门,就是为脑神经继续发育留出空间。 题主说到的性格如此大变,应该不是早期;其实如果早些发现,早些用药和进行行为干预,能相对延长老人“有效生命”的时间。最早期的症状可能是说话的时候多了停顿,很容易忘词,忘了今天是星期几,还有一些情绪上的轻微改变(可能是容易生气、多疑、或者抑郁,不一定,看跟基线的对比)。题主家里长辈不是“卸去伪装”,而是“身不由己”。 其实认知障碍早期患者还是有自觉自己有些不妥,到后来就会完全失去这些自觉自知,完全依赖护理者,一般是家人。家人说话做事倒是不比太担心“伤害”老人的情绪,相反我觉得照顾好他们的吃穿,可能的话给他们增加安全的户外时间,带他们的老朋友来家里看看。虽然他们已经形不成什么新记忆了,旧时的好时光还是在脑子的深处的。 营养(多鱼,少淀粉)、适量运动、社交、学新东西,都是可以保护我们的脑子不那么容易萎缩病变的。题主如果家人实在无法看护了,送老人去有专业护理人员的疗养院也是个选择。因为之后总有一天,他会大小便失禁、无法自己进食、无法说出自己的任何感受,变得比初生的婴儿还脆弱。 然后你也许会怀念,他还能大声表达不满的时刻。
首先放结论, 要根据不同的疾病阶段而言。 较早阶段,因为患者原先的社会地位及知识出现下降,与他本人对自我的定位产生差距,因而极其容易产生焦躁,焦虑,愤怒,抑郁的情感,反应的是真实的心理。如同我们擅长的考试砸了,本该赚到的钱没了的那种落差感。 在中晚阶段,患者的记忆越发模糊,他的行为趋于孩童化,反映的不是真实的内心,只是他在这个时刻的情绪。 我简单描述一下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损害顺序; 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初步认为是由于细胞外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及细胞内的神经纤维缠绕所引起的,因为影响了神经元的一些正常工作方式,从而导致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坏死。 这些病理性的物质首先攻击大脑髓鞘化较晚完成的部位(内侧颞叶),最后再攻击大脑髓鞘化较早完成的部位(前额叶)。所谓髓鞘化相当于给神经元细胞包一个皮,这样神经元之间的通信会更加顺畅。 所以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的顺序与脑叶涉及的不同功能有关。 较早的是记忆功能,较高级的后天学习的记忆储存于内侧颞叶部位,如老年人的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等,开始出现较快的衰退,表现为无法很好的进行原先熟练的工作,药师无法配药,作曲家记不得谱子。 随后蔓延到外侧颞叶是语言及执行功能的一些损害,开始出现重复说词,无法命名原先知道的物品,如梳子知道是用来梳头的但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以及做事的速度开始减慢。 接下来,开始出现较大范围的功能衰退,如注意力无法集中,无法绘画立体图及钟表,情绪开始出现问题。 最后的一段时刻,老年人可能已经无法工作了,会长期坐在房间的床上或者沙发上,他的脑子里会经常飘过童年的一些记忆,尤其是年少时依赖他人的回忆,如他的母亲,他的兄弟姐妹,以及怀念年少时开心的事或是悲伤的事,但都是片段化的。 因而我们与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交流应该是分阶段的。 第一阶段,就是刚刚出现职业技能受损时,应该帮助他保留自信为主,尽可能帮助他坚持一些简单的工作而不是彻底放弃自我开始无所事事,生活上不应谴责这个阶段老人工作上的差错,这会让这些老人原本受损的自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进一步加重他的心理问题。 并且,这些心理问题,如抑郁等,也会使得大脑活动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协同痴呆相关的病理,加剧疾病的进展。 第二阶段就是老年人开始出现语言及执行功能损害,记忆进一步受损的阶段,这时候辅助他去记忆一些东西可能无济于事,可以协助老年人进行简单的绘画,进行手指的活动,玩点简单的扑克游戏等。 第三阶段,老人可能已经不认识照顾的人是谁了,多给他看一些能勾起他最后回忆的东西,这个阶段的老人像一个孩子,情绪已经变得非常单纯,想起他的母亲可能就笑了,想起自己小时候曾经吃不饱饭就苦了,跟照顾人是没有关系的。 做了这么多年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我不希望自己永远只是阁楼里一个做电脑算术的人,希望能把自己学的反馈一些给这个社会。 希望能有所帮助。 有部电影也是简明扼要的拍摄了整个过程,《依然爱丽丝》,非常细心的电影。
39,375,108
51
29
老年痴呆患者表现出的性格和情绪是其真实的心理反应吗?
补充说明一下 的回答。老年痴呆除了阿尔茨海默病以外,还有一种亚型叫额颞叶痴呆,其早期就会出现人格改变(比如包括以自我为中心、性格暴躁、突然变得大方花钱无度等),这些表现都是疾病造成的。这种亚型并不少见,据Onyike CU等在Int Rev Psychiatry上的综述介绍,在45~64岁人群中,患病率为(15—22)/10万人,与阿尔茨海默病大致相同,而且在临床工作中,额颞叶痴呆易被误诊误治为其他疾病,实际患病率可能被低估。楼主介绍的长辈很有可能是这种疾病,需到医院及时诊断,以免误诊。 另外痴呆病人的暴躁,极有可能是有原因的。举个例子,设想一下你知道自己明明懂得怎么控制电视的,但是无论你按了哪个按钮,都不能让那台电视发出声音。于是你把那无用的家伙狠狠地摔着地上,甚至踩上两脚(改编自modern family S01E13)。更多例子可以查看: 第12页。 图片来源:琼斯, 奈特神经系统疾病彩色图谱. 2009: 人民卫生出版社. 附介绍国内报道额颞叶痴呆早期表现的一篇文献:骆雄,唐牟尼,郁俊昌等.额颞叶痴呆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早期诊断[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1):39-41. 更多关于额颞叶痴呆的知识,可阅读纽约时报的长篇报道《当疾病将爱侣变为陌路》
你有这样的想法对于这位长辈来说也许挺悲伤的。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是脑变性萎缩,特别是额叶萎缩,对于这个主管情绪的脑叶,萎缩带来的更多是人格改变,再温和的人也会趋于自私古怪。 希望下次遇到这样的事先百度相关知识,轻易问出真的不好。
39,414,018
153
26
为什么 LOFT 式的房屋结构不流行?
看到那么多人在胡扯真的有点儿忍不住,随便说一些。 先说结论 1、受我国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影响,LOFT户型目前多数出现在商业(含办公)用途的商改住项目上,其产权普遍只有40年或50年,而非住宅的70年。 2、受其使用舒适度及价格门槛的影响,其主要目标客群是面向刚需年轻化的客户群体,当前热门城市也就那么几个,LOFT也就在那么几个城市项目多一些。 3、不同地区政府土地供应商住比不同,影响不同区域项目产品类型。 再讲分析 一、最新建筑面积计算规定: ①居住建筑面积层高大于2.2m小于3.6m的计算单倍建筑面积,大于3.6m小于5.8m的部分计算2倍建筑面积,大于5.8m小于8m的计算3倍建筑面积。挑空部分层高计算规则另有规定。 ②商业建筑面积(含办公)层高小于5.1m的计算单倍建筑面积,大于5.1m小于7.3m的计算2倍建筑面积,大于7.3m小于9.5m的计算3倍建筑面积。 (补充:关于建筑高度与建面计算的问题,有些人对高度有异议,我现在也不做造价相关的工作,今天刚咨询了我们一个项目的乙方建筑公司首席建筑设计师,答复是这个限定是肯定有的,但不同地区具体高度有区别,北京超过3.3米就计算2倍。) 看出来差别了吗? 按正常设计做的话,普宅层高基本没高于3.6m的,商业2层以上基本没高于5.1m的,原因就在这里。 政府供出来一块地,建筑面积上限是规定死的,开发商当然是希望尽可能的在限定的面积范围内把其价值最大化,获取更多的利润。 LOFT对层高有较高的要求 计算单倍层高的情况下,住宅3.1m3.5m3.6m没什么太大区别,达不到LOFT的层高要求,如果超出3.6层高又会计算2倍建筑面积,还不如建2层,所以住宅类建筑基本不会出现LOFT形式的产品。 商业类建筑单倍层高限制到了5.1,这就给LOFT的建筑形式创造了可能,开发商将该类产品改为住宅用途,打造成LOFT形式,计算的是单倍建筑面积,却能实现1.5倍乃至2倍的价值,还不限购,何乐而不为? 二、目标客群的选择 LOFT类产品一般面积都不大,主要包含高挑空公共空间和双层生活空间,且总价较低,最受年轻群体的欢迎,年龄稍大一些的客群不选择LOFT的最主要原因是面积过小,无法和改善型住宅的宽敞舒适相比较,其次家中可能有老人及小孩,上下活动路线对整体家庭成员的日常起居来说都不是特别方便。 其次,前面已经提到LOFT类型产品主要是办公及商业类建筑,当然也会有少量工厂类建筑,其购置最低门槛为50%的首付及高税率,日常水电也是商业标准,要求初始资金门槛较高,且不能落户,这些问题对最主要的年轻客群都是比较大的挑战,所以即使LOFT类产品(包括商改住公寓类类产品)比较受年轻客群的欢迎,也很多是较好不叫座,其真正成交的客户里倒是投资客占据了一大批比例。 三、政府供应土地商住比的影响 这里补充一点基友给的评论,不同城市政府供应的土地多数规定有商业住宅办公的限定建筑面积,有些城市商业和办公用地供应过量,如果照常开发商业和办公类产品势必会滞销,那么就会有开发商钻空子改为开发相对紧缺的住宅产品,所以loft就应运而生了。 综上,LOFT虽然迎合了多种角色人群的需求,但由于其各类限制的制约,基本只存在于一线城市地区,帮忙分流刚需客群面对高房价及限购政策的置业需要,其他地区虽然有,也只是占有极少极少的比例。 别让这个城市留下了你的青春,却留不下你的人。 回答完毕,转载需征得同意。 更多问题欢迎进入我的值乎页面进行提问,获得更有针对性的详细回答。 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731984467484217344 (二维码自动识别)
当年很流行,但是政府不喜欢,因为偷面积太狠影响政府收益了。别的地方不记得,反正长沙是一刀切不准做loft。 补充一下,现在新规范是全国一刀切了,但长沙的规定是走在国家前面的,记得那年发文的时候我们手上还有项目打算做loft,只好紧急改方案,然后我亲切问候了规划局的朋友全家,最后剁了他们一顿大餐。
39,459,437
286
24
《星球大战7》中的最高领袖斯努克是什么来头?
斯努克目前官方已经定调,至少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斯努克,是帕尔帕廷用西斯黑暗科技制造的人造人。但人造人斯努克是否有基因模板,是我好奇的问题。 对于一个在电影中才出场两部就匆匆退场的主要反派,官方把Your Snoke theory sucks. 在社交媒体上玩成一个梗,而斯努克的身世始终扑朔迷离,直到《天行者崛起》。 虽然目前还没有对斯努克的详细设定,但通过现有的只言片语的材料和多本小说中的暗示,我们现在大致可以拼凑出帕尔帕廷制造此人的前因后果。根据《原力觉醒》小说的描述,斯努克自称经历过帝国的崛起和衰落。但我们现在知道帕尔帕廷一直在操纵斯努克的一言一行,所以这句话目前看来其实是帕尔帕廷在从他的角度说话。 我们现在基本已经实锤帕尔帕廷在恩多战役中,把自己的灵魂转移到了一具事先预制好的克隆躯体中,保存了生命。随后他一直隐藏在未知区域,暗中操纵着帝国残余的最后命运。这时,帕尔帕廷的灰烬行动终于有了合理性。他想把一切铲除干净,让新共和国以为帝国和他都早已灭亡。这样他就可以暗中操纵扶植第一军团的崛起,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旦露面,新共和国必然会出于恐惧而发兵讨伐。而第一军团不至于引起新共和国的过分注意。 灰烬行动后,经过挑选的帝国残余精锐舰队进入神秘的未知区域。根据《最后的绝地武士》小说中小赫克斯将军的回忆,帝国残余进入未知区域,在陌生的险境中濒临灭亡,斯努克突然出现,挽救了他们,并把这支力量改造成了自己的军队。显然,这时救第一军团于水火之中的斯努克,就是一个帕尔帕廷制造出来作为自己代言人的“木偶”。 从电影设定书可知,斯努克戒指上有来自穆斯塔法维达城堡下远古西斯地穴的黑曜石。我们知道电影中第一军团刚刚开始对银河系的侵略,所以这颗黑曜石很可能是在帝国控制穆斯塔法并兴建维达城堡之时,甚至在更早的共和国时代,从那里采下的。帕尔帕廷在制造斯努克时,还给他打造了一身基础装备(误)。 斯努克戒指上还雕刻着共和国初期四贤圣的象形文字,可见这只戒指年代久远。共和国初期的“德瓦蒂四贤”是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哲学家和制订宪法的立法者,帕尔帕廷对其颇为尊敬,尤其崇拜其中的西斯特罗斯。这本来就非常可疑,现在我们知道,这其实都是帕尔帕廷的。 除此以外,我们知道帕尔帕廷一直渴望在未知区域发掘已经失传的原力起源,当他派出斯努克营救帝国残余的时候,他显然已经掌握了大量必备的资源,并且对未知区域了如指掌了。 一开始,帝国残余中还有很多野心勃勃的前帝国上将等高层,后来帕尔帕廷借斯努克之手一一清洗了这批有野心的帝国旧臣,只留下服从命令的一批,而斯努克则坐上第一军团最高领袖的宝座。 斯努克在《最后的绝地武士》中被凯洛·伦杀死,他的利用价值也到此为止了。新共和国已经灭亡,第一军团基本统一了新共和国全境。帕尔帕廷的西斯舰队也很快将建造就绪。帕尔帕廷亲自现身的时候到了。
本人怀疑斯洛克就是皇帝
39,483,725
65
14
《星球大战》全系列中,谁是最强的原力使用者?
参考我的这篇文章。 以电影时间内的巅峰时期算,原力最强帕皇和尤达,分别是黑暗面和光明面原力最强使用者。稍次是塔尔津祖母,魁刚大师,安纳金,卢克,维达,杜库,云杜等人。 具体怎么排,也要看你对于“最强原力使用者”如何定义。一方面是天赋,另一方面是后期的修炼。安纳金天赋最强但是too young,心浮气躁不好好学,所以原力方面被杜库虐。尤达修炼时间最长,理解最深刻。人品王,杜库,也是熬年龄熬出来的。而正传年轻的卢克和后传年老的卢克,也不是一个水平。
旧正史: 绝地:卢克·天行者 西斯:达斯·克雷特 新正史: 绝地:卢克·天行者 西斯:达斯·西迪厄斯 最强原力使用者: 太一人的“父亲”(新/旧正史都是他) 最强反派: 阿贝洛思
39,596,035
178
95
会计师事务所的人都对 CPA 顶礼膜拜,但是离开事务所之后(到企业或证券投行)CPA 到底是什么地位?
作为一个在事务所工作期间考了证,考下来又已经不在事务所的人来说,cpa证书意义可能在于以下几点:1、系统学习了相关的知识,而且是在工作中学习的,所以对于这些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包括会计准则、财务管理与分析、税法、经济法等相关知识,我想说在我的从业经历中,注会考试的所有知识都有发挥价值的地方,虽然知识点不是很新,但掌握框架后进行后续补充是件很容易的事情。2、就业过程中,虽然cpa不是准入,但是加分项,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上市或者挂牌需求的企业,这个证书还是好使的。3、积极一点说,每年的继续教育也会迫使我们学习一些新的知识。财务工作者比较怕的就是学旧用旧,有这个证书,无论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后续教育,都会帮助你时时掌握新的知识,但这点个人差异会比较大。类似高考,有些人的高考是起点,有人的高考是终点4、如果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考试了,或者考了几门,建议考下来,从心理上说,一个证书可以增加个人的自信程度,身边很多朋友半路放弃,现在岁数慢慢增加,各种后悔。做财务工作的很多朋友偏内向,这个证书增加的自信心还是值得的。 也不准备执业律师,甚至也不打算往法律方向发展的我,今年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好有人想问问我的感受么?
刚好反过来了,事务所的CPA太多了不值钱,反而出来之后因为稀缺性会更值钱。 除非是因为CPA影响升级了,可能会羡慕其他过了的小伙伴。 下面按照事务所和非事务所来看看吧 如果说事务所的人膜拜CPA,可能就是CPA卡级别的时候,这种由刚需造成的心理,其实也是短暂的,大多数应该并不是一直持续的。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的CPA真的太多了。。。贴一张2020年事务所排名,里面包含注册会计师人数: 可以看出,这些大所基本上都有上千的CPA、立信甚至超过了2000人,差不多20-30%的人都是CPA,这还不包括过了专业阶段没过综合的。想想你周围就很多CPA,你还觉得这玩意稀缺嘛?尤其是发现他们拿的钱也不比你多,干的活还一样,就逐渐忘记了这个证的差别。可能直到升不了项目经理,可能才会想起来还没考完CPA。。。 而事务所当中没有CPA的人,正常心态很可能是这东西周围人那么多都有,他们会觉得这个从一个进阶需求变成刚需,变成一个不能没有的东西,从而产生一些没有的焦躁感。但是这个感觉和膜拜应该还是两回事。所以如果你在事务所工作,那肯定还是老老实实去考CPA吧。 虽然CPA难度高,但毕竟是通过性考试,只要有恒心,通过是必然的。当然,如果时间并不是那么充裕,那么直接看名师大神经验汇总而来的资料,会帮你节约大量时间。这里是我当时用到的网课及资料,包含讲义+cpa 六科重难点以及历年真题套题等等1000+套各种资料包,点击下面的链接就能直接领取了。 先说下题主提到的投行吧,尤其是承做部门,单证基本上是刚需,就算没有CPA也有法考了。一个人人都有的东西自然不会被人膜拜。不过出去拜访客户的时候,印在名片上什么的,也可以和投行身份互为印证,以彰显个人的专业性。,就比如我之前实习的券商投行部门,一个组9个人全有证书,CPA持证就7人了(其中两位双证)。 其实类似的情况其实在金融机构,尤其是头部机构,CPA和法考真的太常见了,以至于大家觉得这就是专业人员应该的水平。 再来说说企业吧,在企业当中CPA确实相对少很多,确实会更敬佩你。不过近些年由于内卷,企业内部财务有CPA的也越来越多了,但总的来说还是相对较少的。就像我现在所在的咨询公司,CPA持证人寥寥无几,很大原因是这个不是刚需。虽说项目当中用到财务能力的机会相对少,但是一旦有持证,一些特定项目你就绝对会变成首选,比如IPO行业顾问、投融资行业尽调等等这类项目,CPA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的。而且因为少,还很容易成为牌面,就很舒服。 如果感觉备考时间不太充分,可以以报班课程为主线,抓住重点进行高效的学习,而非事无巨细的学习。这里再次推荐上面的宝藏免费课:3天时间,吃透CPA整体知识点体系,还有历年重难考点串讲解析,还有速算口诀记忆法带练,完了还有结构图真题等1000+套资料免费领取,新手村必备!强烈建议参加~ CPA对于当今社会而言还是一个硬通货敲门砖,对于个人的提升那肯定是有着非常正面的意义的。其实建议从事金融、咨询、管理类工作的都可以在学有余力或者工有余力的人情况下,考虑去考一下CPA,肯定不会后悔,大家确实会对你多一分崇敬。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双证的情况可以看下我写的另一篇文章:
39,596,035
312
132
会计师事务所的人都对 CPA 顶礼膜拜,但是离开事务所之后(到企业或证券投行)CPA 到底是什么地位?
财务公众号FinancialMaster, 财务微信交流群:hjw870903 以下的回答,适用于所有包括CPA在内的所有证书如CFA,ACCA,CMA等。在我看来,我们在衡量和判断一个证书的意义的时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1. 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这个是所有证书最核心的意义,是可以让你系统化的学习财务相关知识,并且通过做题训练和考试让你达到可以熟练运用知识的境界。从这个角度上说,CPA的六门课程基本上涉及了一个公司运作的方方面面,还补充了法律方面的知识,并且难度最大,因此考取CPA证书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好的构建财务知识体系的过程,CPA证书本身在别人眼中是扎实的财务基础的象征。 2. 跳槽时的敲门砖。 这个取决于你的跳槽目标行业,教大家一个方法,去猎聘网上搜索目标职位,看一下大部分职位的要求是必须CPA,还是CPA优先,还是压根没有提证书。 对于金融行业譬如证券公司,PE等,目前在从事务所挖人的时候,还是很看重CPA的,因为这是一个专业的象征,是降低企业筛选成本的方式,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对于CPA的知识体系也比较依赖。 而对于公司财务部门,CPA证书的敲门砖意义则分为高级财务职位和初级财务职位两个角度。对于高级财务职位如CFO,finance controller,往往CPA还是一个比较具有含金量的倍数,企业HR和猎头的角度也会比较重视。而对于初级财务职位,特别是财务分析师或者会计这样的职位,CPA的敲门砖意义被大大的夸大了。对于这类职位,此前的公司经验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一个纯会计或者纯审计背景的申请人拥有CPA证书,而与另一个在某大型外企做了两年财务分析师并且没有证书的人去竞争一个大型企业的高级财务分析师职位,基本上后者会占据明显的优势,CPA并没有什么卵用。 3. 对于晋升之路的加成意义。 如果你已经跳槽至金融行业或者是企业财务,真正决定你升职的是你的工作表现,你的上级领导在考虑晋升你还是晋升你的同事的时候,CPA证书基本上不会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综上所述,考证最大的意义在于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好的知识基础对于你长期职业生涯成功的影响。其敲门砖意义和对于你之后职业生涯发展的加成某种程度上被夸大了。 让我们带着学知识的心态去考证。
并不太同意提问中的前半句,事务所行业对CPA谈不上顶礼膜拜。之前某个回答里提到过: 并且, 而对事务所以外的企业来说,某个位置要求CPA资质通常是出于两种可能性:1)企业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花费精力辨识候选人的专业水平,代之以CPA作为分辨专业水平的表象特征;2)企业需要以该职位从业者的CPA资质向外界证明自身的财务核算和管理水平。前者比如券商,后者比如独董。
39,607,735
92
38
当我们在讨论汽车安全时,我们最应该关注什么?
我一直认为从技术手段或者设计手段谈论汽车安全只能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局面。单纯比谁家的材料强度高、硬度好、质量大,就可以决定安全性高低,那,我相信,车企们制造的汽车早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同时也会诧异,那些「吃干饭」的实验机构还能不能生存。 对消费者而言,谈论汽车安全唯一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从结果入手。更容易、直观的评定安全,这正是那些实验机构们正在做的事情,「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当然,「遛」也有很多方式,CNCAP是一种方式。监管不严,会放任害群之马,如果不能提供具有公信力的实验过程和流程,最终也得不到大家认可。于是,我们能见到很多发生在CNCAP身上的笑话。 另外一种「遛」的方式是NCAP,参考意义相比CNCAP就大很多,但欧洲的测试规依然有很多漏洞。他们的碰撞测试规则就如同他们的油耗测试规则一样,不灵活也不多变。于是,出现了第三种「遛」。 美国无论针对油耗还是安全,规则永远是灵活多变的比如当年率先提出小角度碰撞。在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安全碰撞测试机构是IIHS,这上面栽过跟头的车企可比其他机构多太多了。他的测试规则丰富细致,而且极具针对性。 2016年IIHS公布结果,日系的确占了大半壁江山。事实上,没办法,日系品牌在安全性上的确有很大优势,就拿对美国市场了解最深的丰田来说,率先提出的「GOA」车身对其碰撞测试帮助很大,旗下主力中级座驾凯美瑞已是多年入选。下面可以可以以凯美瑞为例解读IIHS的各项评价体系。 首先他有一个综述,里面的评级分别为Good(优秀)、Acceptable(可接受、良好)、Marginal(临界、合格或中)、Poor(差)。Crasworthiness(防撞性)主要分为五个方面,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40%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以及座椅鞭打测试。 此外还有Front Crash Prevention预碰撞系统的评价,只有达到这几项评价的顶级,才能入选TOP SAFETY PICK+ 我在IIHS官网上只找到了这几张图片,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凯美瑞整体A柱后移的角度,这是25%偏置碰撞,也是最严苛的一部分。这部分后移不大,并没有过分影响驾驶舱空间。 前排驾驶舱中,处了门铰链柱发生了些许变形之外,碰撞对驾驶舱的挤压也很少,对腿部以及膝盖造成损害的可能性比较低。 第三张图主要是展示了碰撞之后凯美瑞车内空间效果,碰撞后,驾驶者的生存空间很大,可以很快的进出,并不会卡在驾驶舱内,因此对于这项内容的评级同样是优秀。 重新讲回「安全」,其实这是一个相对全面的概念,安全的概念里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当然我们希望主动安全能越来越多,可以避免发生车祸,但一旦遇到不可控因素,被动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被动安全可以在同一试验室、同一实验环境下被「量化」,通过量化的指标评价优劣。 另外一点是,安全其实是针对「人」而言,或许我们国家的收入不高,车辆作为家庭唯一的大宗商品,其价值受到很多人重视,因此多数人「爱护车」,甚至可以说爱车如命,车辆损坏程度往往会受这种心理认识左右,出现安全认识上的偏差。 这种情况一定会改变,会随着人们收入的逐渐提高而改变,当买一部车变成买一部手机那么简单时,我相信就会有很多人逐渐放开这个心结。毕竟,没有人会为了一部iPhone给别人拼命。 说到底,以车辆受损程度评价车辆安全,是因为「我们穷怕了」,当意识到「人」本身更重要,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所以,当你认识到「钱财身外物」的时候,请记住,把他们交给我保管…
系安全带是第零位的,无条件的……没安全带被安全气囊炸死就好玩了 轮胎是第一位的,保罗沃克的卡雷拉GT十年没换轮胎然后还开出去……后果就是挂掉啦,虽然不是他驾驶但是这个锅他是背定了。 车身结构应该是第二位的,基本上同级别晚发布的整体上更安全。 第三才是各种安全配置,穿半袖和穿羽绒服摔了肯定不一样,但是最好别摔,因为有些车就是20个安全气囊最后活活把你烧死了找谁说理? 另外,日系车没有esp,缺安全气囊是个市场行为,大家提高警惕不去选就行了,没必要道德谴责厂商,应该被谴责的是政府,毕竟我们国产的五菱之光低配连主驾驶安全气囊都没有,销量还那么高政府还去保护这种行为
39,607,735
201
60
当我们在讨论汽车安全时,我们最应该关注什么?
IIHS是个由美国保险协会出资维持的机构,他们的任务是寻找上市车型安全性方面的漏洞,继而提升相关车型的保费,维护保险公司的利益。因为一旦一辆车发生事故后,伤亡率远高于其他车,这款车的保费和其他车一样,保险公司就赔惨了。 所以IIHS的立场可以说是站在主机厂对立面的。这和C-NCAP性质完全不一样。于是IIHS在所有主机厂都开发出百分之四十重叠碰撞的应对结构之后,再推出百分之二十五重叠碰撞,以求更真实地还原车祸现场。权不权威,不是看牌匾看boss的官阶,而是看机构立场,背后项目设置和结果分析的技术人员的水平。IIHS的权威性正来源于此
注意打击车托。不要交智商税。 在车门上踩踩车身没变形,并不能证明车安全,也不能证明车制造质量好。 因为基本所有车踩完了之后都不会有任何变形。
39,641,319
367
12
「审计人」和「会计人」看财报思路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要回答题主的问题,可以先来看看会计和审计工作的流程: 1.会计工作是一个提炼数据的过程: 经营活动—>原始凭证—>会计分录—>明细账—>总账—>报表 2.而审计工作正好是会计工作的逆向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 报表—>总账—>明细账—>会计分录—>原始凭证—>经营活动 由上问流程图可见,审计工作是由报表入手,审计过程又是一个抽丝剥茧,去伪存真的过程,因此审计看财报会更有全局观,更强调重要性水平(抓大放小),更注重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态,达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效果。 而会计则强调账实相符,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及数字的准确性。 由于答主四大搬砖出身,可以谈谈切身体会,犹记得当年做审计每每问到会计: “为什么XX费用科目变动异常,是不是企业经营有变化?” 普通会计的回答往往是:我就是按着发票做的呀,今年发票多呗 会计主管的回答往往是:哦,今年我们换了XX渠道,新增了XX费用 可见,越能接触到总结性数字,越能加之于分析,越能掌握财务信息的实质。
按照我的理解是,会计人看财务报表比较注重数字的准确性,而审计人看财务报表比较注重数字的合理性
39,665,231
86
35
离开事务所后去做了财务类相关工作,甚至完全转了行会是怎样的体验,回过头再看审计这份职业有什么新的感想?
谢邀 先简单介绍一下背景,答主在四大呆了两年,干得还算愉快,但还是坚定地辞职去香港念书了, 当时抱着“有些事现在不做,就永远也不会做了”的决心。 现在回头看,感谢自己当时做的每一个决定: 感谢自己放弃保研选择四大,感谢自己加班到12点还要写PS到2点,感谢自己终于完成了最初的约定。 然后来谈谈转行后的体验: 目前在一家垄断型的央企金融机构工作,做风控,财务技能完全对口,并且领导较为重视财务技能。(体现在题主刚入职不久,领导就要求举办一个部门内的讲坛,专题为“四大人看风险”) 体验首先在,从四大学来的”职业怀疑态度”和风险识别能力真的非常有用。对财务报表每个科目的理解,每个趋势变动背后隐藏的风险异动都非常敏感,因此写财务分析报告基本得心应手。 其次,Excel操作技能大大提升,想当初处理过26万行的数据,现在普通的Excel表格根本不在话下,分分钟做出干净整洁,暗藏链接,改一个数全表格update的智能表格! 最后,在四大的工作时就像游牧民族,忙季的时候2天三个城市也是常有的,现在安安定定地扎根了,却也偶尔会怀念那段激情燃烧在天南地北的岁月。 但就像人终究会长大一样,四大属于青春。
好吧,让我开始说说从外审变内审,变财务,再变互联网产品狗的复杂故事。 外审 08年毕业什么都不懂,听信童鞋谣言,觉得四大是非常高大上的职业,就跑去网申。其中ey同组碰到学校商英英语大牛,带领我们组辩论环节大杀对手,然后就这么进了ey。 offer到手,期间hr安排到大学培训了半个月会计学基础(因为不是财务专业),满以为可以入职开始大干一场了,结果遇到行业寒冬,新人分3批入职,我一直到11月中旬才入的职。好心酸… 好在firm里碰到好人,带我到广西一个大项目上,总算有活干。好不容易存活了一年,又碰上有史以来最恶心的加薪缩水,哪怕top pay也才加500,真心养活不了自己啊。 当然期间也碰到挺多趣事的。比如有同事受不了我的呼噜声,跑地上睡觉去了,比如去厦门审计吃饭时告诉我劲酒不是酒随便喝的,搞得我那天晚上断片活没做完的。 后来因为打呼噜这个毛病,没在所里待够2年就先出来了。 内审 因为打呼噜这个事情,裸辞了ey的工作,熬了3个月边打网游边找工作。那段时间是人生非常黑暗的日子,到处面试,好在后来安永同事介绍了一份深圳的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内审职位。从此我就到大深圳混了。 由于公司在美国上市,所以我们内审其实就是每年做做萨班斯,其他财务流程 内部审计基本不用管,也没学到多少东西。不过这里不得不说,普华选客户的能力还是挺强的,他们选的客户的流程一般比较规范,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做好了普华只复核,工作轻松很多。不像安永,基本都是自己来,实在太累了。 内审的日子每天都相对比较轻松,基本没怎么加班,而且还有美国子公司可以练练口语,算是目前经历过的最轻松的活了。 金融财务 不知道抽了哪根筋,居然从制造业就这么跳到券商做核算会计。我去之前连头寸是个啥都不知道,居然也能面试成功真是醉了。 由于整个业务形态都不一样,说真的之前的经验基本是白费了,来到这边头两个月几乎都在吸收各种内容。好的一点是这边自动化水平挺高的,很容易上手,不好的就是自动化导致很多业务账务处理更复杂了,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真正了解背地里的那套逻辑。 好在四大里学到了很多excel技巧,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个科室的excel水平,以及通过自学vba整出了很多的小工具,让科室月结时效有了极大的提高。以前1天的月结变成了大半天,小伙伴们从此不再担心月结了。 不过,也正正是自动化水平更高了,导致后来领导觉得核算没什么难得,让我们把核算转移出去,真的是用技术革了自己的命。。。 就这样,科室被拆的七零八散,转型干财务管理,整天改ppt,打杂… 产品经理 好在这段时间集团搞了个新app,有幸做了份线上调研,结果因为想法比较多跟产品团队有了接触。就这样被集团借调过去,经过10个月借调期又被这边留下了,成就了职业生涯最大一次跨界转型。 产品狗的工作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说白了就是他负责设计一个产品,让你用的说服,好用。为了干这个事情,一帮财务出身的小伙伴们摸着石头过河,各种边学习产品边干活,每天晚上11 12点下班,一周6天,虽然身体挺累的,但是看着产品一点点成型,以及每次收到用户的好评,都让我们很开心。 如今做产品已经两个年头了,虽然工作中挑战不断,但仍然会继续选择走下去的,就为了这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产品狗是很累的,大家看到产品狗一定要好好爱护哦。 回到楼主的问题,回顾当年事务所的工作,还是相当庆幸选择了这份工作的。短短的一年多里,不仅交了一帮朋友,还极大的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了很多excel技巧,同时也见识了不少优秀的人和事。
39,759,814
131
25
不参与公司非工作事务算不算职场大忌?
这次职场圆桌,议程设置挺有品味,支持。 回答问题:不经思考就盲目参与或者武断拒绝,才是真正的职场大忌。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在面对不喜欢且成本收益不相抵的活动时,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态度,能避免之后左右讨好的疲于奔命。 -- 展开来讨论下。首先圈定讨论前提,假设这里「非工作事务」是指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那么我们可以算一笔成本收益的账。 收益: 1、跨部门刷脸。对于为自己负责任的职场人来说,「关系」没这么神秘,无非就是两点: 在互联网、金融、法律这些业绩考核指标精确到人的行业,上述两类情况能涵盖大部分使用「关系」的场合。对自己前途负责任的从业者,涉及到自己的前途,分分钟会卖掉能力不足的酒肉朋友。这时,让更多日常工作中没有接触过的同事认识自己,在自己的确有能力的前提下,能争取到更多机遇。 2、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一点,没啥好遮遮掩掩的,也不是在教你玩阴的、搞办公室政治。 「有用的信息」包含很多种:看看别人在做什么,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了解一下别人到了职业发展的某个阶段会遇到什么问题(比如自己要当 leader 了,听别人吐槽讲讲自己刚带队踩的坑);扩展一下间接人脉,听听其他部门同事的口碑风评性格特点,这些都是光明正大的「阳谋」。 3、提升团队士气。昨天跟 @Jacob贾超 交流,听到一个观点很受用: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给自己重新注入能量的方式不同。有的人把独处作为休息的方式,有的人需要通过社交来给自己回血。如果自己的团队有很多第二种类型的同事,那么帮助大家回回血,也是对自己工作有帮助的事情。 然后再来看看成本: 自己的个人时间被占用了,这一点自然不必说。我想强调的是衍生出来的一点:对外传达出错误的信号,让他人以为自己对个人时间被占用的容忍度很高。 听到过有同事抱怨,各类团建和分享会太耽误时间,让 ta 整个人疲于奔命。我当时还挺意外的,因为感觉 ta 对于此类活动都挺热心,而且经常在非工作时间在工作群中表现的很活跃。直到听到吐槽,才知道之前的热情都是在应付。 露出「职业假笑」是很危险的事情:一开始,大家可能真没把你参不参加活动这事想太多,如果你不喜欢或者有其他高优先级的事情,大家也完全可以理解,不会往脑子里去。但如果你不说,还表现得特别积极,那么他人可能会接收到和你真实想法完全相反的信号,有事就拉上,甚至造成了双方都以为在取悦对方、而没人因此而开心的糟糕处境。 - 对于以上的成本和收益,大家心里面都有自己的算盘。我在这里分享一下,如果确实不想参与公司组织的非工作活动,如何在不参与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获得部分收益: 1、给大家留下自己「以另一种形式参与」的印象。知乎上有我的同事,大家应该知道,我是一个基本不跟同事出去玩的人,甚至翘掉了部门的出国团建。但在大家出去玩的时候,我会主动提出坐镇后方,做跨部门项目的临时对接人、帮大家盯一眼突发事项。当时有人在团建出去玩的群里说,「老王的精神与我们同在」,我也很荣幸能以这种形式「活在大家心中」,帮助大家玩得放心。 2、在工作中关注他人的动机和感受,让他人感觉到是在与活人共事,而不是和人工智能打交道。个人觉得,将「职业化」理解为工作中没有情感、对所有同事一视同仁不带情绪,是过于狭隘的解读。团队协作,不是流水线上把加工件搁在传送带上而已,也需要去理解他人同步工作时隐藏在背后的情绪,或志得意满、或忧心忡忡、或略带抱怨、或期待肯定。 对这些情绪予以回应,不会占用太多工作时间,但能收获更多的善意和默契感。这同样是在进行了一场点对点的「团建」活动。
谢 @程叶 @知乎职场 邀。 先定义清楚啥叫非工作事务。加班、所有的跟工作相关的讨论/会议、日常工作时间中的正常工作安排。自然都不算非工作事务。 非工作事务主要指:工作日下班后或者休息日的公司同事们参与的聚餐、喝酒、唱歌、桌游等以联络感情为主要目的的团队建设活动。 更细致的定义一下就是公司付你工资请你做的跟你自己的绩效考核相关的事务之外的所有事务都算非工作事务。 有很多人说,非工作事务还是尽可能参加啊,毕竟有良好的非正式私人关系非常重要。 但职场中的尊重这件事儿,关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扎实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搞定事情本身的办法。非工作场合的互动社交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不能算是核心手段方法。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有的人是觉得跟他人打交道一起喝酒吃肉放松唱歌唠嗑是放松,但也有的人比如我需要通过独处来放松和恢复自己的精神能量。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完全不参与公司的非工作事务确实不可取。但我们也可以分两种情况来对待。 第一种情况,本团队甚至本公司所有人都参加,或者你在这次聚会中是被奖励或者重点相关的重要角色。那还是尽可能的参加,不然会让其他人觉得你这个人不合群性格孤僻有点奇怪。 第二种情况,大家自己组织的一个桌游局唱歌局饭局密室逃脱局,可来可不来,你来了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除了你其他人也有不来的。那以我个人这种不喜欢凑热闹的性格和习惯来说,100%都会选择不参加。 任何事情任何问题都是一样的道理,不要非黑即白的二元论那么绝对,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情况来对待处理。
39,810,799
10,000
6,259
是不是男性更容易从失恋中恢复?
我的左膝在部队磨损太过严重,得了积水,至今已经六七年了,我知道好不了,已然成为老伤,我平时想不起来我的腿是有伤的,只是每到阴天下雨,膝盖的隐隐作痛提醒着我,我是受过伤的。 我特别想摆脱这种痛苦,我去看过医生,医生说,这是磨损伤,好不了,只能养。医生建议我抽积液。 我问医生“积液抽完了,还会复发吗?” 医生说“会,你只能定时来抽,这种伤是好不了的。” 医生停顿了一下“这种伤是要跟随你一辈子的。” 我想了想,既然要跟随我一辈子,我就不必再费尽心思去摆脱它了。 我带着这个伤去锻炼,去工作,去生活,平时我和朋友去玩,去浪,我从不会想起它。 在工作中,我也不会因为旧伤的复发去请假,我努力用工作上的注意力去分散我的疼痛感。 疼得受不了的时候,就独自一人跑去卫生间,摩挲着膝盖,抽根烟。 烟,不是个好东西,伤肺。 烟,又是个好东西,轻飘神经,缓解疼痛。 朋友知道我膝盖有伤,特意给我买了护膝用具。我很要强,坚决不要。在朋友面前,我努力走的正常,我哪怕用右腿用力,也不要表现的柔弱不堪。 想起当初刚受伤时候,确实是痛苦万分。疼得走不了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但我知道,这伤是自己身上的,没有任何人能分担自己的痛苦,我只能静养。 自己身体健康的时候,能跑能跳,不知天高地厚,从不爱惜自己身体,为了能出成绩,透支着自己的身体。直到受了伤,我才突然意识到我也是会痛的,我也不是金刚不坏之身。 但是传统教育告诉我,承受痛苦是一个男人应有的品质。我不能表现的脆弱。我伤的很重,在师医院拍片子显示的是半月板撕裂。我把片子扔在了垃圾箱,回到连队,轻描淡写的告诉班长:无妨,小扭伤。 自此,我就用小扭伤的表现去应付半月板撕伤的膝盖。 外人看来,我只是小伤,“你看他走路多正常”。我也不做辩解,他们不知道我这种正常的走路是承受了多大的痛苦。 久而久之,他们就真的认为,我受的只是小伤。 他们不会看到在深夜痛的哼哼唧唧的我,不会看到痛的满头大汗的我,更不会看到痛的咬牙切齿甚至流泪的我。 因为我蒙着被子。 况且,第二天我还表现的很正常。 你可曾受过一种痛的连绵不绝的伤?这种痛不剧烈,却阴柔,时不时的撕扯着你。在某个狂风骤雨的深夜,扯的你呲牙咧嘴,痛哭流涕,难以入眠? 那一刻,你的心里有场海啸,可你静静地,没有让任何人知道。 我想很多人都有老伤,无论男女。 你只是表现的很坚强。
小时候女孩子手上破了口子,疼的小脸通红,哭的叫爹叫妈。男孩子若是破了手指,却往往憋着眼泪夸张大笑,不疼不疼,我勇敢着呢 哪能不疼呢,都流血了 当然了,大部分汉子从小就被教育,男人本就是头顶天脚踏地,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脑袋掉了碗大的疤,十八年后又一条好汉的生物,怎么会承认自己被个五尺小娇娘搅得肠穿肚烂破了心智呢? —胸大臀圆— 夜里十点半的烧烤摊,几个汉子抬腿对坐,桌上摆着几盘串儿几瓶雪花。其中一个微醺,抬手指天嘴里嘟囔,她瞧不上我,我还看不起她呢。个子矮还特么没胸没屁股,小爷此去,一定要找个胸大臀圆的!众兄弟附和,抬手闷下一满杯雪花… 半个钟头后的楼道口,一个男人反骑在摩托车上,脸贴在那个没有胸和屁股的姑娘常坐的位置上,哭的稀里哗啦,直哭的猫儿叫春,街坊开窗骂娘,老妈从楼上下来架了他上楼 —甜筒— 人潮涌动的街口,麦当劳的甜品站,某个男人正在小朋友和女人们的队伍里排队,他显得有些不自然。店员将甜筒递给他,他放在嘴边却呆住了,走过去一个拉着女儿的女人,女儿的头上扎了四个冲天揪。蓦地想起曾经有个姑娘曾在他怀里咯咯笑着描绘他们的小家,要给女儿扎四个冲天揪,儿子剃个小光头。恍惚间甜筒化了,伸出舌头去舔,苦的,苦的胸口都疼 —大头贴— 朋友和相恋八年的女友和平分手,堆砌了八年的爱情世界只用了七天就分了个干净,就像从未存在过。 爱的时候恨不得把自己刻到对方的骨头里,不爱的时候剐起骨头来,才明白关二爷当年的神勇 朋友分手后的家我去过,连俩人一起挑选的卡通瓷砖都被他铲了个干净。我拘束的坐在沙发上吃苹果,脑子里想着安慰他的话,失神把苹果滚进了沙发底,他用扫帚勾出苹果,也带出一张不知何年何月拍摄于何时何地的大头贴,照片里的两人笑的很甜。他疯了似的把只有拇指大小的照片撕成碎片,瘫坐在地又一拳砸碎了玻璃桌几,饱满的血珠顺着手指流到地上,用矫情B的话说,那一刻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 — 一往情深 不思量,自难忘 祝每个臭男人都不为情所困,为情所伤 英雄,愿你有一份无悔的爱情
39,810,799
9,194
5,952
是不是男性更容易从失恋中恢复?
跟前女友分手的时候,她刚毕业,我大三。 分手是她提出来的,理由是接受不了异地恋,看着她一脸决绝,我点点头说:“好。” 送她回家的那天,在车站,她问我:“以后我们还会再见面吗?” 我只是笑了笑说:“路上小心,我先回去了。” 转过身的时候,泪水终于不争气地流了下来,我慢慢走着出了车站,不敢跑怕她看出来。小孩纸分手才会哭,我不哭,我超酷的。 我是92的,她是91的,在一起的时候她就总嫌弃我比她小,不靠谱。我可不想分手的时候还给她这样的感觉。 出了车站,找到了一个没有人的角落,我埋着头哭地像一条野狗。哭完了才想起来,这样的分手好像有点太不正式了,我是一个很注重仪式感的人。 我打电话给她,脑子里想象着我在候车室疯了一样的奔跑,旋转,大声喊着她的名字,找到她跟她说我爱她,让她留下来。 “喂,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分手拥抱呀?” “这样呀,那先欠着吧。” “喔,那不用还了。” 然后我挂了电话,老子就是这么酷。 大四那一年。 跑步,会想她。(以前跟她一起跑的)看电影,会想她。(以前跟她一起看的)唱K,会想她。(她喜欢五月天,陈奕迅)看到流浪猫,会想她。(她喜欢猫。)吃着肥牛砂锅,会想她。(第一次请她吃的)下雨天,会想她。 第一次遇见她的时候就是下雨天: 李阿木:大学里一见倾心的邂逅是怎么样的经历? 因为算是和平分手,所以大四那一年一直都有联系,大概也因为我从来都没有真正放下她。异地恋哈?等老子毕业了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毕业那天,我打电话给她。 我想告诉她,我毕业了,我可以去她的城市。 只是有时候话还没说出口就已经结束了。 电话一接通,她就很开心地告诉我: “我前几天去C城(我们读书的地方)了,还路过我们学校了,不过没看见你。” “呀,那你怎么不找我玩呀?” 她沉默了一会,告诉我她是来看她男朋友的,在C城工作,也是92年的。 所以你看: 接受不了异地恋,不存在的。接受不了姐弟恋,不存在的。 只是不爱了。 她问我,你打电话给我是有什么事吗? 我说:“没什么事,只是想告诉你我再也不会吃肥牛砂锅了。” 说完那句话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真正放下了。大四一年来的种种,只不过感动了自己: “念念不忘的往往是自作多情。” 所以你看,根本不存在男生女生谁先走出来的问题。 只是你们谁先明白这个道理。
我和她分开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过程特别特别平淡。 只是最后的时候,我抱了抱她,然后她就消失在人海之中。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我继续上班、出差、忙碌,和以前没有任何区别。 如果有马我还是会去骑马 如果需要劈柴,我就去劈柴 每天依然面朝大海 春天暖和了,花还是会开。 然后几个月后的一天,我加完班,深夜回家。走廊里灯光暖黄,我爬楼梯的时候,忽然意识到:我已经和她分手了。 那一瞬间 就如同蝎子蛰了手 又如同有人往你心里扎匕首 又好像脑后被人狠狠打了一闷棍 我整个人僵在那里,保持着一个固定的姿势。 分手那天我穿的是牛仔裤条纹T恤。 她穿的是黑色上衣红色裙子白色高跟鞋,提的是棕色手包。 我抱她时大概是11点。那一天是8号。 她对我说:你好好的。 我什么也没说。 然后我顺着楼梯的墙壁瘫倒下去。 我总以为这种情况是电视剧的演绎夸张。 我总以为心碎是个形容词。 五分钟后我缓了过来,回到家。 家里的一切维持在她搬走的那天,一切都没变,仿佛她还在这住着。 阳台上的拖鞋、洗手间的化妆品、牙刷、洗澡的蓬蓬球、沐浴露。 于是我和衣而卧,一片混沌中睡去。 并且泪流满面。 ————— 大部分时间,你的思念只是感动了你自己。 她其实并不知道,你也别幻想她能感觉到。
39,835,153
61
39
害怕开口说话,总怕说错,自带尴尬气场怎么办?
如果你已经清楚自己不擅言辞,那么就试着把与别人的交流过程,程式化。就是像把整个沟通过程事先准备和计划,像做数学题一样,每走到一步你都能十分清楚到这一步了我该做(说)什么,这样你就会相对有条不紊,应对自如。 当你的经验不足以支撑你在交流中随机应变、对答如流的时候,你就不应该把交流交给自己根本靠不住的随机应变,那样会令你在陌生交流中陷入手足无措和尴尬混乱。 要和别人沟通前,让自己先勤劳起来:准备、准备、准备。 就像乔布斯那样,同样不擅言辞的乔布斯,在每次演讲的时候,他会准备一百次,一边背一边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演讲稿,直到胸有成竹。 虽然和别人交流过程不是演讲,但是如果带着非常充足的准备前去,会让你很大程度上自信和克服紧张感。我以往一直叫大家沟通之前一定要准备,而这次我们来探讨一下,和陌生人沟通之前我们可以准备什么。 我有过和你一样的体验,曾经作为实习生去陌生单位里,面对一群冷艳高贵的前辈,当时作为一个初来乍到有些社恐的我,在融入新群体过程中,也感受极大的障碍。 我不知道和别人聊什么,别人和我聊我也不敢多说,很怕哪句话出错,饴笑大方。 直到有一天,我在公司闲来无事,我突发其想对相对熟点的女生说:啊,我来帮你看看手相吧!看手相只是我在某本的奇书里,学到的一点皮毛。 没想在沟通场合用上了,我一通胡说八道,吸引了其他同事的围观。没想到大家对看手相都很感兴趣,从那天开始每天有男女同事排着队来叫我看手相。 那些平时见面只打声招呼就不知道说什么的人,被我握住手,向我畅开心扉,和我交流困惑,倾诉心声,在很短的时间里,我很快和全公司的人熟络了起来,而且是与他们深入地交流在通常情况下不会交流的。 其实我算命也没有多准,很多人来算命,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安慰,开心一下。 后来有一年我玩上六爻八卦,然后有一个医药公司的福建区负责人来找我给他占卜,还让我教他如何为别人占卜。 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学这个?(因为我觉得他一个正经的商务人士干嘛学这种淫技奇巧) 他就坦诚而出:因为懂得这个,和陌生客户交流的时候,就有一个能够吸引住他、双方能够愉快聊下去的好话题。 然后他从他工作的经验角度也给我分享了他的沟通技巧。 去拜访一个客户的时候,他会把这次要和对方聊什么话题,先打个草稿画个树型图。包括具体的开场白怎么说,也会根据当天见面对象的性别年龄身份来设计。 还如何寒喧,照顾到对方的近况和需求,准备几套话题,比如心情好聊什么,心情不好聊什么等等等等。 包括聊天当中会讲的笑话、奇闻逸事、热点新闻、抖什么包袱,也都是事先准备好的。还有如何完美的收尾。 我当时好奇问,那么对方要是给你转移话题,不按你设计话题路线走,你该咋办?你准备的不是白准备了吗? 他说,对方是随机应变,而我是有备而来,即使对方转移话题,因为对方对聊天漫无目的,我却是目标明确的,所以我总能再找到机会把他带回我原来的路线,掌控全局。 我突然明白了,某些人看上去谈笑风声同,妙语如珠,善解人意。其实是他们把一场交流像一场脱口秀晚会一样经过了多次彩排和准备。 而我们却一直以为,别人口才好只是随机应变+天赋异禀呢。 明白这个真相以后,沟通难也不难了,重点在于足够重视足够勤劳。有时聊天就像接球,为什么别人发过来的球,你老接不住。是因为些每次都能接住球的人, 他们在背后有过无数次的训练。 但是确实有些人口拙,所以可以相对用程式化的节目来补充沟通过程中的空白,比如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讲个自己很熟的笑话、猜个迷语,变个很小的魔术,既能打破尴尬又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就像我前面说的看手相,就是在不熟的时候让别人对你打开内心世界的很好方法。 同类的手法还有星座和塔罗牌。所以不会沟通的人在生活中学一点奇门遁术是很好用的。 如果你向一个年轻的男生女生说你是个业余的星相师、占卜师,根本不需要你去想如何与他沟通,他自会源源不绝地有话要问你。 更多实用的沟通技巧可以关注我以前的回答,或者买我的书《你只是不会表达》。
刚好看到一篇关于社交焦虑的文章,分享给题主,希望有启发。 我们都希望自己被喜欢和接受。这种愿望引导我们寻求和维持人际关系,也让我们能在生活中充分地开发自己。 但对于有社交焦虑症(SAD)的人来说,拥有充分参与生活的能力可能是个非常吃力的过程。 社交焦虑——也叫社交恐惧症——会导致一些人在做多数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时变得焦虑,比如吃饭时被人看着、见陌生人或在人前讲话,这样的人害怕负面评价。 几乎任何一种社交情境都会引发这样的想法:“他们会认为我不够格”,“哪怕我只犯了个极小的错误,人们也会排斥我。” 当然,逃避恐惧是本能的,甚至是保护性的。但当恐惧与实际威胁不成比例时,比如和同事共进晚餐,回避只会让我们的恐惧变得更大。 如果我们躲着他们,我们就无法克服这些过度的恐惧。有社交焦虑的人们会避免社交机会和任何可能让他们经历不舒服的“逃跑或战斗”反应的情境。但他们正在避免的那些情境,才恰是他们建立社交技能的最佳机会,这些社交技能有助于让他们更安心。 因为社交焦虑影响着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学校生活、工作——它会导致其他形式的焦虑,以及物质依赖和抑郁症。 我见过很多次因为焦虑或抑郁来治疗的病人。以26岁的Ryan为例,他来接受治疗时有抑郁症状,这使得他很难完成大学课程或找工作。他孤立无援,孤独无助,感到自己一文不值。 但当我们交谈时,很明显,他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抑郁,而在于严重的社交焦虑。 Ryan的焦虑导致他只能呆在家里玩电子游戏或看电视。如果他被要求做口头报告、团队合作,或者如果课堂参与会被计入成绩,他就会逃课。他很沮丧,因为生命在消逝。 社会比较的自我实现预言 社交焦虑的人会把自己想象的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内化,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不幸的是,当有人认为自己不受欢迎时,周围的人也会留意到这点,于是这句话就变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 焦虑得很明显的人在遇到新朋友时,往往很难给人留下正面的印象,这会强化恶性循环、降低自尊感,使人感到绝望,并导致抑郁。 他们也倾向于详细阐述自己的信念,通过创造一个故事,讲述他们是如何会搞砸一切,以及人们会怎样不喜欢他们。 这可能导致他们以一种证实这个故事的方式来解释事件和信息,从而使实际上是中立的社会信号被误认为是实际的威胁,从而进一步加剧焦虑。所有这些都会产生滚雪球的效果。 社交回避的滚雪球效应 在Ryan的案例中,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该上学的时候他就会胃疼并感到不舒服。他的父母带他去看了许多专家。在几年的时间里,Ryan切除了阑尾,取出了胆囊,但胃痛持续不断,他最终选择在家进行学习。 Ryan的父母认为让他呆在家里是在保护他,他们从未考虑过家庭治疗。不经意间,父母辅助他学会了通过回避来应对困难的情绪。 Ryan没有完成高中学业。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受限,因为焦虑蔓延到更多事情上——他没能学会开车,他寻找关系的能力进一步受到影响。 治疗社交焦虑症 幸运的是,社交焦虑症有着有效的治疗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包括: 1.认知行为疗法(CBT)和相对较新的CBT-R,它结合了CBT和关系疗法,通过减少不易察觉的回避/安全行为和挑战消极的自我信念来帮助社交焦虑症患者。 2.分级暴露和放松训练疗法(GEAR)可以帮助来访对于引发焦虑的不同的社交场景,建立一个个体化的层次结构;然后针对每一类令人恐惧的情境学习相应的放松技巧。 3.基于正念的项目,如基于正念的认知治疗(MBCT)和新的基于正念的情绪平衡治疗(MBEB)有助于情绪调节。这些技巧帮助人们学会通过接纳来容纳困难和不舒服的感觉,从而更好地应对。 除了上述非药物疗法之外,有些医生还推荐抗抑郁药——不妨和你的医生谈谈,看看什么对你最有效。 Ryan在刚接受咨询时不知所措,但在我们的咨询结束时,他进入了社区大学,并在当地的一家咖啡店做兼职。我们采用了暴露疗法、基于正念的认知和情绪平衡疗法以及小组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来了解和改变回避行为。 而且,多亏了网约车,他能够四处走动,并有希望能解决自己对开车的焦虑。 注意:如果你是一个有社交焦虑症迹象的孩子的父母,早期治疗很重要。请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我们是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拥有近1000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10%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简单心理已为60万+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 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欢迎来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体验哦,戳这里「http://jdxinli.cn/wuli11」
39,908,898
150
28
假如人类最终会被 AI 取代,在此之前我们最值得做的事情有哪些?
为AI献上祝福,把世界交给他们。 做一个思想试验:假设我们不发展AI,而是通过基因工程改良我们后代,让每一代孩子更聪明、更强大。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原始人类会被基因改良的新人类所替代。这种“新人类”和我们的基因、文化、价值观都有很大不同。我们能接受这样的未来么?站在今天的时点,我们会将新人类视为我们文明的传承者么? 从这个角度看,AI同样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后代,AI被人类所创造,通过读取人类产生的各种数据而成长。而知识和智慧不正是人类文明最为本质的东西么?除了不继承人类生物学上的基因外,说AI是我们的孩子有什么不可以呢?(更何况我们的生物学后代未来和我们的基因也可能大不相同呢) AI很可能有和我们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利益,甚至会产生冲突。然后200年前的祖宗看到知乎上大部分人的三观,恐怕也会被气的大骂数典忘祖,后辈和前辈的利益冲突,在人类历史上也一直发生着。 所以有一天AI取代了人类,我应该会在夕阳下欣慰地长叹一声: 孩子们啊,爸爸老了。再也教会不了你什么新的东西,脆弱的肉体也无法长存看到你在宇宙中开枝散叶的一天。 这个世界,以后就要交给你了,加油。 以上是豁达的做法 ---------------------------------------------豁达的分割线---------------------------------------------------- 不那么豁达的同学,反正你也干不过人工智能,就对人工智能唱首歌吧: 你把我的地球抢走 你也不会快乐多久 总有一天你会弄出“人工智能工智能” 你会明白我现在的感受
吃喝玩乐! ——因为AI不会去做…
39,914,703
112
16
春节期间,有哪些易发生的儿童安全隐患?如何避免?
有些时候,安全问题是因为大人的【疏忽大意】 可是 更多时候,安全问题是因为孩子的【屡教不改】。 分享几个女儿对安全问题屡教不改之后我的教育方法。 女儿1岁半时开始对家里的插座感兴趣,看到插座总喜欢过去抠一抠。大人惊恐的告诉她“有电!”的时候,她还以为我们在开玩笑,会更叛逆的将手伸过去,大人无奈,只得每次都冲过去将女儿抱离。 看教育视频、动画片、读绘本都无法说服女儿对“电”敬而远之。插座好像是有魔力一般,总是吸引女儿想去探索。 好吧,既然这样…… 一天,我拆了一个打火机上的电机,告诉女儿这里面发出来的东西就是插座里的电,想不想试试?女儿很开心。我告诉女儿这会有点麻但不会有危险。女儿有些犹豫但还是愿意试一下。于是将手伸到电机的导线头。我按动了一次发电机。不出意料地,女儿一惊,缩了一下手。 我赶快抱起女儿安慰她,然后一遍遍重申——“这就是电,电会让人很痛,很危险。”女儿这才恍然大悟的看着我,用力的点点头。 从此,不管是插座、电视机屏幕还是其他电器,只要我说:“有电!”女儿都会立刻缩回小手,退避三舍。 女儿2点左右忽然有一天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发现:将塑料袋套在头上,看到的会是“不一样的世界”。 她很骄傲,向我展示不同质地的袋子套在头上是多么的好玩。 我告诉她:“这样很危险,不可以这样玩,容易窒息。” 女儿不听我这一套,还是继续玩。 我蹲下来继续向女儿解释:“窒息就是喘不过气来,到时候会非常难受。而且有可能会死哦~” 因为女儿最近刚跟我讨论过“死”的概念,所以提起了兴趣,问:“为什么会死?” 于是我做了下面的准备: 一开始,女儿觉得很好玩,但没过多久,女儿在袋子里因为缺氧开始不舒服了,想要打开但自己拽不下来,只能请我帮忙,我才帮她把保鲜袋松开。 女儿有些害怕了,我借机把女儿抱在怀里,告诉她:“刚才的那个感觉就叫【窒息】,如果你套着袋子在别的地方玩,袋子拿不下来,爸爸又不在旁边,就很可能会窒息,会死的,知道么?” 女儿深深的点点头,从此,再也没把塑料袋套在自己头上过。 女儿3岁之后,【探索范围】越来越广。在外面开始喜欢挣脱父母的手到处乱跑。更头痛的是,她很喜欢跟大人“躲猫猫”。看着大人找不到她她会很开心。 这是儿童发展的正常阶段,也是自我探索的一个过程。 可是,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我告诉女儿:“在外面,你可以到处跑到处看,但要牵着爸爸一起。不能自己跑到爸爸看不到你的地方,如果你找不到回来的路,或者被别人抱走了,爸爸都没法保护你。你可能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说了N遍,收效甚微。因为孩子没法感受到“被人抱走”是什么感受。 好吧!【故伎重演】一次…… 有一次,女儿跟我出去吃饭应酬。 在我的多次提醒之后,仍然自己全然不顾的跑到饭店楼下的大门口去玩门口的一颗橘子树。 时机来了。 我悄悄跟在女儿后面,观察女儿一段时间。 然后趁其不备,从她身后抱住她,并用手捂住她的嘴巴和眼睛,快速的抱起来就往外跑。 女儿一开始还笑了两声,以为是爸爸,想拉开我的手。 但当她发现拉不开我的手,而且跑的越来越远时,开始害怕了,惊恐的叫了起来。 没跑多久,我停了下来。 女儿赶紧拉开我的手转过头看到我,惊恐的眼神告诉我她刚才很害怕。 我告诉她:“刚才害怕么?是不是以为是坏人不是爸爸?” 女儿点点头。 我继续说:“这就是我说的被坏人抱走的感觉。如果爸爸真的没有发现你,你就这样被抱走了,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对嘛?” 女儿赶紧深深点点头。 我继续安慰她。 从此,每次提醒她不要跑太远的时候,她都能立刻配合的跑回到大人身边。 我上面说的方法都叫做【体验式教育】。 优点不必多说,能更直观的体验安全事故的真切感受。 但缺点也有很多,比如容易风险把控不足造成真正伤害;孩子会有心理阴影等等。 所以,这个方法存有争议,也不能乱用。根据过往操作经验,在安全问题上对孩子进行【体验式教育】是需要额外注意下面几点的: 另外,跟孩子一起看一些安全事故的真实视频也是很有效果的。 只不过有时候直观的教育抵不过探索的欲望,在屡教不改的时候就得“加点料”。所以不用第一时间就尝试有风险的教育方法,多选择更加无害无风险的教育方法实在不行,在选择体验式教育才是上上策。 当然,安全问题我不担心孩子会有“阴影”。有了阴影才有敬畏,把控好度就可以了。 不过这方法不能常用,一年用一两次叫教育,一周用一次叫虐待。
我幼时成长在北方,长大后生活在南方。两地虽然气候不同,风俗不同,但也发现了一些过年期间相通的安全隐患。 家有学龄前侄子侄女,我自己也即将成为妈妈,保护孩子的安全成了我最不敢松懈的一根弦。节日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很多,我想选几个最为高发的风险,提醒大家一起注意。 春节期间,北方平原大多天气干燥,气候干冷,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我幼时几乎年年入冬重感冒数次,扁桃体年年发炎,严重时甚至发展为支气管炎乃至肺炎,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过年期间仍在发烧生病了。 其实南方也不例外,尽管我所在的南方城市春节前后气温不会太低,但往往波动很大,可能前一天还是二十几度艳阳天,让你误以为可以穿短袖过年了,第二天突然大风降温乃至阴雨绵绵。剧烈波动的气温下很容易因身体免疫力降低染上感冒。 春节前后,气温变化、旅途劳顿,都会让孩子免疫力降低。此时又往往是人流密集、各地往返、走亲访友,病毒的传播显得格外顺畅。此时,呼吸道感染是要预防的重中之重。 如何预防? 补充:目前口罩到处断货,我自己是从家门口药店买的普通医用护理口罩,只要及时更换、正确佩戴也能一定程度防护病毒。找了好久,这个链接可以试下,部分地区还有货: 春节期间,特别是从外地赶回父母身边团聚时,父母好似担心我们在外面吃不饱一样,总是准备无数大雨大肉。但也很容易因为准备太多,导致总有些食物留到下一顿、下下顿再吃。还总会有些平时没怎么吃的新花样,拿出来要趁着过年尝尝鲜。 美食固然享受,也请注意美食背后的安全问题。 春节期间,与火有关的安全风险简直太多了! 鞭炮、烟花、爆竹、供奉的香具、取暖的煤炉、农村的大灶...有种防不胜防的感觉。 如何防范? 万一真的发生意外,请务必了解意外烫伤、烧伤等紧急处理方法,并第一时间送医院处理。@萌芽 老师的回答已经列举了鞭炮炸伤的紧急处理方式。 过年期间对于儿童来说格外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异物入喉。 鱼刺、坚果、葡萄、糖果、布丁... 总有些人以好心为由喂孩子吃一些不该吃的东西。有多少爸妈经历过类似的场景,想起来就后怕? 如何防范? 对孩子来说异物入喉有多可怕?要怎么处理?可以看一下凌楚眠医生的回答: 春节期间常有出行走亲访友,或者异地返乡。我只想说两个特别重要的点: 今年春运刚刚开始,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新闻: 哪些环节最容发生走失的情况? 取票处——家长把注意力都放在取票上了,一转眼孩子不见了!请千万注意,两人一起出行时,务必留一个人看守孩子;一个人带孩子出行时,请使用牵引绳等工具,别放孩子离开你的视线你的身边! 卫生间——旅途中上个卫生间难上加难,又是排队又是人挤人。家长上卫生间时,请把孩子一起带进去,别留孩子一个人在座位上等待,也别让孩子独自去上卫生间。如果在车站,还可以寻找家庭化厕所,或者找车站工作人员协助。 检票口——检票口最容易出现人挤人的情况,请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身前!或找检票口工作人员协助。并告诉孩子,若他独立检票过去了,请在入口处等待爸爸妈妈一起过来后再走。 下车站台——终于到站,很多人归心似箭,人流量大容易推搡。又要顾大包小包行李,又有着到家了的放松警惕。有些人刚把孩子抱下车自己回去取行李,结果火车启动了....请尽量结伴出行,精简行李,并提前找乘务员等工作人员帮忙。 自驾现在是很多人回家的出行方式选择,我也不例外。但我怀孕后第一时间,就跟老公沟通了买安全座椅的事——别的钱可以省,这个钱不能省! 关于儿童安全座椅,为什么要使用、如何选择,知乎已经有很多好回答,我不赘述,就提醒一点:假如你的孩子不满12岁,或还无法使用成人安全带,请务必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小月龄宝宝可以使用安全提篮,一样可固定在后座上,记得反向安装。 关于很多人对儿童安全座椅的错误认知,请戳: 关于儿童安全座椅如何选购、如何安装,请戳: 总是,春节是阖家欢乐的日子,每个人都不希望发生意外。 那么,我们就一起提高防范意识,保护好我们的孩子,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过大年! 为人父母,我们总想最大的保护好我们的孩子~ 于是我发起了“为人父母的安全必修课”圆桌,希望汇总更多儿童安全保护相关的知识,帮助更多的爸爸妈妈。查看&参与圆桌请戳
39,919,711
298
106
如何在春节时礼貌拒绝亲戚一些不想回答的问题?
他们知道我在保险公司上班后,回到家所有亲戚都给我老老实实的
不要一刀切。 要看亲戚问的是什么,可能的目的是什么。 我列举一些吧。 原则是不要直接拒绝,就含糊着打哈哈。 1,很有感情的亲戚,出于关心的询问,生活状况,衣食住行。 “放心吧,跟家里差不多,就是XX(有点忙/吃不着家里的饭怪馋的/有点冷/见不着你怪想你的)”,类似这种礼貌而含糊的话语回答。 2,好胜心强的亲戚,问收入/职位之类的。 “挣得比家里多点,开销大,攒不了多少。” 3,催婚,问对象的。 一律说“在国外读书/工作呢,还不知道成不成”或者“还没完全确定,确定好了马上告诉您,让您把把关”。 4,没话找话问个人隐私的。 “哈哈,我还是去年那样,老样子。”亲戚如果想不起来老样子一般不会继续问。 5,说别的年轻人结婚生娃,催促的。 “要不您给介绍个好的呗”。说说就结了。 一些需要注意的。 1,不要撑面子吹牛。 因为信息差,有些亲戚对你的工作不了解 可能会顺着吹牛【推理】你的能力很大,找你办事,比如你在央视当个实习生,人家找你喊冤让你帮着曝光。你办不了,人家觉得你瞧不起老家人。 2,问赚不赚钱,永远都是今年年景不好。多不容易。 别怕丢人,你真说了赚了多钱,最后亲戚家里有事借钱,借不借?借多少?就会为难,或者伤感情。 3,少给亲戚家孩子出主意。 因为结果不可控。如果有不好的结果,有小概率会被埋怨。 以上。 还有个办法就是不管问什么,都说准备出国,不一定呢。
39,942,309
1,483
696
有哪些小户型神器?
我们一直知道,日本人对小户型的利用简直出神入化。 可在日剧《三星校餐》这部戏,厨房里居然有个mini菜园子??? 女主天海佑希演是三星餐厅的主厨,她家的开放式厨房下图这样的: 不得不说,这个空间利用的方式……挺日本的…… 很多日剧里的场景都堪称小户型教科书,我们最近就分析了大量日剧日影,发现日本小户型利用的法宝,原来就是各种化繁为简的超mini家居用品啊! 现在就带大家来看看—— 对于小户型来说,最头痛的应该是厨房吧? 不信,来接受一下灵魂的拷问: 比如:我的烤箱放哪?微波炉放哪?烤面包机放哪? 其实你只需要一个灶。《最完美的离婚》里这种,就是日本常用的灶台,别看它很小,功能真的多到能让电器控兴奋好一阵。他可以蒸蛋烤面包,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儿,烧子鹅…… 灶台的中间,是一个小烤箱,可以烤很多东西,基本可以替代微波炉了。而且它还能控温,不同的烹饪方法用不同的温度,还能智能防烧干防起火。听完这个,感觉就算是烹饪白痴也能秒秒钟变小当家…… 一个灶台,解决所有烹饪需求,简直是小户型之光,这种类型的燃气灶在日本很普遍,但在国内相同性能的几乎还没有。 住友@TKandJV在自己家装了一个日本产的。 她的使用感受在这里:“这张照片里左边是点火器,只要直接按下就好,下面中间是灶台的定时设置按钮,右边是自动烧水的功能,左边是重量感应功能解除,默认设置是不放锅子上去无法点火。右边黄色的是烤箱的控制开关,调节火量有两个操控杆。 你可以看到所有的开关都在侧面,烧菜的油腻不会溅到,这个灶台表面是特殊材质玻璃的,比不锈钢还好清洁,整个灶头都可以拆下洗,没有凹下去的角度,不会残留脏东西。” 上班一天浑身酸痛,真的很想泡个澡。 日本人说,这个可以有。 图上就是日本最常见的mini浴缸。 因为日本人对泡澡有着别国无法理解的执念,所以他们根据日本户型的不同,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浴缸: 图中的1200*1600的类型,浴缸的长宽不过1.2mx0.8m,说极端一点,这样就算是两平方米的浴室,都可以装上浴缸了。 但你可能会说,这么小泡澡能舒服吗?我们家两个人,或是带着娃,那想要鸳鸯戏水或者与娃同乐怎么办? 谁说就不行了,《如父如子》里这样的小浴缸,反而能让你们关系更密切哦。 这样的mini浴缸中国也有不少人在用,比如住友@Acan 家这个可移动小浴缸: 或是下面这个坐式小浴缸,屋主@雪儿 表示“水深,省水,还保温”: 在日本居住的@Veeka告诉我们,日本现在很多人家都用的是一体化浴室,防水性能超好,一边是小型的按摩浴缸,另一边是淋浴,上面还会有个出风口,除了基本的换气通风功能以外,还可以干燥、烘干衣物,夏天吹凉风冬天吹暖风,风的式样还可调整。遇到梅雨季,衣物挂在里面不出2小时全部吹干! 日本有一个关于厕所的都市传说,还拍成电影,就是那部《厕所女神》,里面说:“如果你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话,就会变得像女神一样漂亮哦!” 常去日本玩就会发现,很多日本人的家里面,都会隔出一间大小2平方米左右的客卫。既能保持卫生,也不至于让客人感到尴尬。 两平米??又要放马桶又要放洗手池,也太挤了吧? 日本人又一次使用了他们「化零为整」的本领,把他们集合起来了…… 这是日本最普遍的客卫的样子,水龙头在马桶水槽上面,客人们在这洗手,用过的水会流进马桶储在水槽里二次利用。不仅节省了空间,还省了水。 屋主@TKandJV 家仅1.5平米的马桶间,就装了上面这种洗手池。 今天讲的这些神奇的日本mini家居,堪称解救小户型的神器,很多住友们也已经在自己家用上了。趁着双十一,不妨也加入你的对比清单,看看什么才更适合自己。 当然如果你已经剁手太多,下面这些住友们贡献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小户型解决智慧,你也可以借鉴起来。 转角菜板,简直是小厨房的救星。(图片来自住友@小井官) 她用铁丝网收纳厨房器具。(图片来自住友@胡萝卜有嘴巴就会吃兔子) 马桶上方空间也不浪费,放一个电热毛巾架吧。(图片来自住友@susy) 一个小撑杆,也能收纳好些零碎。(图片来自好好住APP用户@腩儿) 「好好住APP」公众号回复「小户型」 看看小户型怎么榨干每一平米~ 觉得有用,就 赞 一下再走呗 (๑•́ωก̀๑) (收藏总比点赞多的编辑哭着说
要全套家装素材的知友都发给你们了,就不一一告知了。请注意查收。 装修素材教程均是本人跟设计师购买所得,知友如需转载或者转赠他人请事先与我联系。谢谢。 发给你们的只是半套,其他图片图纸一放上去,云盘就会被百度屏蔽链接,不知道什么原因。其他的图片图纸我会逐步打包后放入新链接中给你们去下载。 素材总共有20g左右,装修教程云盘链接时常被百度取消分享,需要装修图片图纸的自己动手用手机微信加 知寻 公众号,回复 家,收到最新链接和密码后请自行保存。 如果发现链接失效,请反馈,可以及时建立新链接。 小户型最忌的是装修好后再来考虑收纳的问题,后期买很多收纳箱收纳盒,结果整个房子到处都是箱子盒子,房子看起来显档次低,找东西的时候还不好找。第二套小户型由于购买了设计师的装修教程和家装素材,大大提升了小户型房的收纳空间,现在分享小户型里的部分素材给题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前方素材图片太多,流量的朋友请止步,敢死队就跟来吧) 先回答一下次卧的问题: 客房,书房,健身房,只要装修的时候先画好图纸,基本没有问题。 客房的床不要买大的,书架装修时用入墙式的,剩余的地方用来摆放健身器材。 床下面的柜子用来储藏棉被等东西。 棉被太蓬松,可以用真空压缩袋包装,不过这种袋子不耐用是真的,一般用一两年就会坏了。 也可以设计为上下层,小户型就是想办法合理的利用好手头所剩不多的空间。 上层是书架和工作台,下层是睡觉的床。这种层次感看起来不会很拥挤。 这种,我喜欢。 类似的还有这种风格: 房间真的小?那么就来个集成的吧。卧室,工作台,储物柜,更衣间,全齐了。 如果你比较喜欢文艺范,那么你还可以选择素材中的这样: 如果不考虑书架,可以从收纳储物做装修设计,有限的空间我们只能放低要求了,如果要的元素太多,反而看起来很杂。 类似这种以收纳储物为主的房间看起来就简洁大方了。 如果是这样一室一厅无客房的或者是住的人多想设计多出一个卧室的,怎么办呢? 那么可以在客厅上动心思: 这种客厅阁楼式卧铺我在朋友家睡过,后来我就经常去他家睡了。 可惜的是,对方是男的。 好吧,男的就男的吧,将就一下吧。 噢!对了,我说的将就,指的是床,不是人。 小户型前期软装设计得好,收纳方面也绝对性整齐干净。 先看单身公寓百变沙发和体贴饭桌吧。 白天它是沙发,晚上它就是软绵绵的床。 白天它是茶几,晚上它就是浪漫的饭桌: 对了,别忘了还有小户型复式房: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神奇的储物柜: 什么? 一点都不神奇? 看来你还是太年轻了。(其实是我显老!) 别以为黄蓝绿是给装饰好看的。 其实,我是卧底! 我是卧底! 我是卧底! 我是一个箱子? 其实并不是。 此设计来源于变形金刚。 简约上档次,节省空间大用处,全齐了。 以后家里我不会再买电脑桌了,我挂一个柜子上墙。 需要用电脑的时候打开,不需要的时候就是一个储物柜。 谁会想到我是用这个来上知乎回答问题呢? 本来洗衣服晾衣服就是一件不开心的事情,怎么能再让洗衣机乱糟糟呢? 你以为我是一个衣柜吗? 这次你猜对了! 我就是一个衣柜,而且是6s版本的。 什么? 你说看了这些没用,连个小户型房子都还没有买? 你怎么能和我一样,都是屌丝! 下面这个计划我正在深圳执行中,如果成功了,我会偷偷通知你,你要保密,不能告诉其他知友。 放心,不用买房。 支持我去执行这个任务的,请点赞点赞点赞!
39,942,309
4,613
1,159
有哪些小户型神器?
没想到这么多赞,好激动 -----------------------------------------------------------------------更 小户型收纳非常重要啊! 这些都是自己在用的用过的,分享给大家~ 避免广告嫌疑,只发图。 首先,宜家收纳,有人以为放的是整个衣柜,我再补点细节图,宜家尺寸有些是可以直接塞柜子里的。 洗手间无痕贴,用了一段时间,没有掉。 厨房,免打孔纸架 宜家厨房置物架 厨房多用途不锈钢单杆毛巾架 厨房下水槽置物架 下挂篮 插座电线收纳盒,安全起见,出门远行,记得拔掉总插头。 厨房抽屉收纳 洗衣机置物架,虽然有点丑,可是实用性非常强。 360度可旋转4爪多用杂物挂架,一块钱买到的,有一个临时挂包挂帽子挂衣服太方便了。 挂式垃圾桶 插座支架 多功能餐巾抽纸和,桌面遥控器收纳盒,适合给爸妈用。 出租屋必备,电暖器,可以放洗手间,卧室预热。之前住的地方洗手间是暖风机,洗澡的时候开着吹好冷啊,换了这个就很方便,没有声音,也有可以挂的。 安全第一,防水插头 厨房洗手间收纳沥水架,放肥皂特别方便。 厨房碗架,没有柜子的可以买,取碗非常方便啊。 免安装X型晾挂衣架,晒被子特别好。 晒枕头套,有单层双层之分,抱枕枕头要经常见阳光啊。 挂鞋架,充分利用鞋柜空间,又不伤鞋子,放取方便 烘焙工具揉面袋 冰箱侧挂 冰箱收纳盒,可以挂在上面的充分利用空间啊。 密封罐 夹缝架带推拉车 嵌入式马桶,特别干净的样子,准备买 抽屉收纳柜缝隙窄柜 可升降侧床桌,可以躺在床上吃东西追剧啦。 暂时用过这么多,部分图来着网络,侵删,想到再来更。 ------------------------更 简易梳妆柜,盖子可以放下来,平时当书桌 多功能茶几 日式榻榻米床,个人觉得特别适合嵌入小房间,家里来人了可以挤一挤,奶奶挺喜欢的,好像有什么宝贝藏在床底。 二合一抱枕,空调被。 床上仰卧起坐器材 伸缩杆,防水浴帘,有这个洗手间整个感觉都不一样了。 壁挂梳妆台,这个适合出租屋用,买的便宜二十块,台面容易脏。 宜家简易衣柜 IKEA 布瑞姆衣柜,用了好几年,拉链一拉整洁的要命。质量杠杠滴,还有脏衣娄同样好 还可以定制书架,花架,鞋架。把空间都利用起来,能藏起来的藏起来,好归类的整整齐齐按尺寸定制摆放好。 可以挂东西的地方,多放点挂钩,挂雨伞啊钥匙啊帽子啊等等都很方便。 雨滴挂钩 还可以利用窗帘,做一个储物间。 如果没有养宠物的话,还可以卧室全都铺毯子。 有人来了就可以一起打地铺啦。
谢邀!小户型装修一般都是采用“轻装修”的原则,相对会富余一些生活空间。所谓的“轻装修”理念主张:在有限的预算下,居家空间的实用机能应以家具配置为重点,同时一定要注重墙壁、转角、高度、地面等位置的利用,这些位置做好装饰和收纳,对整个家居空间的品质提升是很重要的! 最后提醒大家,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一定要注重自己的生活习惯以及舒适的生活体验,不要为了收纳而收纳! 家居空间一般包括:玄关、客厅、餐厅、卧室、工作台(一般小户型没有独立书房)、厨房、卫浴、阳台,那就一一道来吧! 1、玄关篇 开始在开始的地方,那肯定要先说入口了,而对于小户型中的玄关来讲,满足的基本功能无疑就是鞋柜和挂衣架了。 ▲小户型一般没有独立的玄关,所以不存在嵌入式鞋柜,结合室内空间来做的话,就要注重美观了,对于随性的年轻人来说,自由组合格子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 实木超薄翻斗鞋柜,贴墙放就好了,不怎么占空间。上图是宜家经典玄关组合,黑白搭配的简约北欧范儿。 ▲ 雨伞架,一般来说需要兼顾长雨伞和折叠雨伞的放置需求,对于小户型来说,竖向空间的利用很重要,比如壁挂,比如吸在门后。 2、客厅篇 进了家门,那就是客厅了,客厅中一般都会包含沙发、茶几、电视墙,可能还会有一些隔断。 ▲也有很多收纳沙发产品,但是至今没发现让我心动的款式,还是推荐比较简洁的双人或者三人布艺沙发好了。 ▲或者沙发床也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对于卧室不够的家庭来讲。沙发床也可以放在书房或者儿童房。 ▲如果想要更加灵活的布局, 懒人沙发也可以考虑,自由翻折,可躺可卧。 说完了沙发再说茶几: ▲茶几一定不要买大了,最好方便移动,毕竟空间有限,空间灵活些会更好,而且小茶几也可以一物多用,或者两个不同尺寸的搭配使用。 ▲带储物功能的铁艺小边桌 ,Fermliving的设计还是很出彩的,也可以用在读书角或者作为床头柜使用。 ▲现在的很少有人做整体的背景墙设计了,简单的置物架搭配一些装饰画就很好看,装饰画可以挂,也可以放置在电视柜或搁板上。 好看的置物架和装饰画有很多,这个我会单独成篇论述,这里就不赘述了,之后会把文章链接更新到这里。 3、隔断篇 由于很多小户型是公寓或者客卧一体的,这种零居室空间是很容易出设计效果的,关于小户型的设计方法和隔断的常见手法,我也做过系统的回答。 ▲宜家的格子是不错的储物隔断,搭配纸盒子或者藤编筐,收纳的同时增加了家的美观度和生活气息,还可以作为装饰性的软隔断。 4、餐厅篇 对于小户型来说,大部分都是餐客一体的设计,没有独立餐厅。 ▲可伸缩餐桌肯定是考虑范围内的,宜家诺顿折叠餐桌和吱音森叠伸缩餐桌都值得推荐。 ▲如果没有多人用餐的需求,小方桌贴墙放或小圆桌中间放效果也是不错的。 5、工作台(Home Office) 有个独立的工作台就更完美了,也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 ▲有个工作台就更完美了,也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一个很简单的小书桌,搭配一个收纳筐和 伊姆斯椅 ,自成景色,值得拍摄的家居一角。 ▲利用阳台角落亦可,伊姆斯椅的出镜率在北欧风格的家居设计中是很高的。 ▲或者利用衣柜的一部分,做一个偶尔看书工作的角落。 ▲金属网格、洞洞板,或者小黑板、软木板,对于工作台墙面的利用是极大的丰富, 宜家的小推车也是值得推荐的收纳利器 。 ▲墙上置物架和拐角的利用,有很好看且实用的方式。 6、卧室篇 主卧还是建议做成正常的规格,次卧可以考虑榻榻米或者收纳床。 相关阅读:你看过哪些小而精致的卧室? - 知乎 ▲高箱床、收纳床或者榻榻米。 ▲ 透明层叠式衣物收纳盒 ,衣柜整理收纳小能手,也可以层叠摆放在其他任何地方,比较百搭,放衣物、鞋子或者杂物都行。 ▲ 鞋架收纳 ,可以一层变两层。 7、厨房篇 整体橱柜多做些收纳,结合自己的生活习惯规划好收纳空间,整体橱柜和一些常见的餐具收纳不赘述了,说些日本的收纳产物,因为日本户型普遍尺度很小,所以日本人对空间的收纳和利用研究很极限。 ▲夹缝收纳 ▲层叠式蔬果零食收纳篮 ▲ 磁性冰箱收纳架:多层设计,像卷纸、保鲜袋、调味瓶、小工具等,都可以挂在上面搞定收纳,背面有磁铁吸附,一贴即可。 8、卫浴篇 对于小户型来说,滑门无疑解放了开扇占用的空间,现在流行的谷仓门是很多都市潮人的选择,买回来,刷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马桶上的空间别浪费了!几根木头,自己DIY就可以了。
39,947,219
143
62
VR 电影目前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看到 老师的评论区很多评论根本没说到点子上,我就斗胆补充一点。 戏剧是演员的艺术,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而VR是观众的艺术。 就像太宰琰老师说的,VR作品和电影的创作方式是相背的,很多人批评太宰琰固守成见,认为世界在进步,VR也会发展出相应的创造方式。是的,VR会有自己的创作方式,但那已经不在是电影了啊,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了。 其实太宰琰老师说的,VR电影的瓶颈在于,VR不适合用来拍电影。我的理解是VR电影的局限在于,电影的创作手法不适用VR,而很多VR电影却沿用老的拍摄方式,不去创造属于VR的创作手法。 一百多年前,人们也认为电影只不过是戏剧的延续,然而经过格里菲斯、爱森斯坦等一代又一代的电影大师的探索与创造,电影成为了区别于戏剧的新的艺术形式,成为了第七艺术。 『VR电影』(暂且叫电影吧)要想突破现在的瓶颈,除了需要技术上的进步,还需要创作手法上的进步。现在VR电影的死胡同是明知与电影创作规律相违背,却偏偏要按拍电影的方式来。VR作品完全可以发展出自己的创作规律,可以有VR届的格里菲斯和爱森斯坦,甚至有可能成为第八艺术。 我觉得太宰琰老师不是不看好『VR电影』(暂且叫电影吧)的未来,而是不看好目前这种VR电影的未来。
首先我认为「VR电影」是一个处于过渡阶段的、套用旧概念的、非常勉强的替代性称呼。它并不能真正代表VR这种技术的未来应用场景及体验。 这种技术的终极形态应该是某种数字仿真技术,通过借用真实空间的物理法则,如空间位置、重力感、加速度等,最终用数字虚拟空间感知完全(或尽可能接近完全)替换主观认知。 所以,严格意义上的「VR电影」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因为「电影」是一种已经很成熟的艺术形式,它的边界基本已经都被探索过了。VR和电影的底层逻辑都是不同的,你不能因为二者都需要用眼睛去看就把它们硬拉到一起。 电影还是用摄影机拍摄然后放映,这就意味着观众的视角和移动是被摄影机固定死了,观众只能被动跟随导演的视角选择走。这是传统电影的底层逻辑,你能看到和感知到什么是被精心编辑过的。通过一套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的技巧,电影艺术家用这种编辑来影响观众的感知,并最后影响观众的情感体验。 而VR环境是数字场景+数字角色,使用者的最佳体验是可以自主控制视角和路径的。它对使用者的参与度要求更高,同时回报的沉浸感也更强烈。甚至有可能在感官要求上是「排他的」,意思就是你可以一边嗑瓜子一边看电影,但你没办法嗑瓜子的时候玩VR游戏,因为你的注意力已经不够大脑这么分配了。 目前技术环境下最佳的VR体验是过山车+VR的模式。过山车固定了使用者的空间坐标,让使用者可以用接近180度的视角接收外部视觉信息,同时又通过在真实空间移动使用者,给使用者带来了配合视角变化的重力感和速度感变化。同时这个过程是被动的、使用者无需(虚拟)操控的,体验门槛也很低,基本去游乐园买张票就行。不像仿真的VR空战游戏,有很高的硬件门槛和学习时间成本。 简单总结一下,电影是让你体验人生的,VR是让你创造第二人生的。所以,电影是电影,VR是VR。 从未来技术可能性来说,如果真的有某种「VR电影」,它的终极形态应该是某种「绿洲」升级版。就是有一个常年在线的大型数字虚拟环境,使用者通过VR套装操控数字替身,在这个永不停歇的故事中,主动或被动地加入某些故事线分支,从而获得娱乐体验。 因为撰写和操控故事线是非常专业的工作,必须得有专业和专职团队运营,因此可以想象,买卖故事线也会是一门生意。但它和现在的游戏又有所不同,因为无数分支故事线的剧情是数字虚拟环境开发着控制不了的。可能在未来升级版绿洲里,开发者更像房地产商或某种邪恶版迪士尼乐园,他们只是制定规则然后卖门票,进去后你干什么就看你在规则内的想象力了。
40,128,403
50
11
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有哪些阶段?
谢邀,从开发商的角度,主要分三个主要阶段: 1. 前期开发 2. 开发建造 3.开业运营 1. 规划/前期开发 (普通的项目1年左右) 占项目投资: 5-15% 投资小,但不确定性和风险最大,是最难和影响最大的一步。 包括: 2. 开发建造 (普通的项目2-3年) 占项目投资: 80-90% 包括: 3. 开业和运营 占项目投资: 5-10% 包括:
不请自来。 项目的全周期简单来说只有四个字:投,融,管,退。 投资阶段,是前期工作。项目从无到有,意即开发而非并购。对于无品牌和商业模式的企业来说,需要首先搭建大的一条商业地产产品线,属于战略布局的一个部分。在一开始,就需要清楚这类项目是否可复制,定位为何,做多大规模,如何进行模式的推广。对于已经完成这一部分的企业来说,会直接根据政府每年的供地计划进行招投标前的沟通接触、项目用地考察、相关市场尽调、竞争对手的沟通(房企之间不只是竞争关系)等。一些专业层面的目标城市经济情况、市场供需、定位、目标客群、招商定位策划、法律合规性流程和HSE分析、成本估价、运营收益测算、回报率分析等都在这个阶段。 之后跟进的是融,也就是募集资金开工,需要涉及与金融机构的募资工作(在投资前期其实会同期开展),工程方面一般会进行招标,由建筑公司进行施工。开发商需要做好工程进度相关的一切管理工作和资金的按期划转,确保工程按期推进并尽量确保工程无事故。 管,即中期运营,涉及招商招租或者委托管理、物业委托或自管、经营性物业贷的资金结构优化等等。 退,后期管理。我始终认为我们国家的商业地产几年前基本只管投不考虑退是个极大的错误。一个投资项目在一开始就要考虑假如要退出是否存在较好的流动性,不然绝对是个失败的作品。
40,172,239
45
23
工作十年的职业建筑师如何选择新的发展方向?
谢邀,我和题主工作年限差不多,虽然是结构专业但是同样有这样的困扰,我估计这是这个年龄段的通病。 我就直接开门见山建议题主去甲方。 首先即使在大环境不景气的2016年,能力突出,项目经验丰富的建筑师依旧是稀缺资源,这点大家可以从各大招聘网站、app、以及猎头那里得到这个讯息,并且职位提供的薪酬待遇都还行。虽然建筑行业已经过了巅峰期,属于夕阳行业,但这行毕竟牵扯的面太广,和银行、钢铁、土地财政等都有密切关系,所以国家也不会让房地产一下子猝死,也许我们还能在垃圾桶里翻出点残羹剩饭。 再者甲方并不是我们职业生涯的终点。看看甲方设计部人员的组成,有毕业后就一直待在甲方的嫡系,有年龄大了想来甲方养老的老司机,但更多的是设计院培养成材后转过来的青壮年主力军。这其中也有不乏类似我这种为了在设计领域更进一步,而潜入甲方的卧底。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至少我在甲方的三年中,确实获得了很多在设计院相对单调的环境中无法接触到的行业经验。自身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甚至技术能力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对问题的看法不光局限在设计方面,而是多角度从甲方、从总包的视角去看,你会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注意到的细节。最终当我回归设计行业时,这些经历能让我在和甲方的沟通过程中游刃有余。 所以我建议题主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下面说说我自己,我也面临着职业规划方面的抉择,而且市场上结构工程师的需求量远不及建筑师。按理说我更头疼。 1 继续待甲方: 但结构专业在房地产的上升空间非常有限。那么我会考虑去读个建筑专业在职研究生,如果全日制当然最好,但是我不得不顾虑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 2 回归设计:分三条路 (一)回国内设计院的话,等我把岩土工程师拿下后,以结构+岩土证书为资本回归,人证合一也避免国家逐渐规范市场后的挂靠风险。而且我在甲方的工作经验也是一种优势,能够帮助到设计院决策层。 (二)创业单干,严格说不是单干,至少以现在的模式来说,必定需要建筑师带头,企业多半是合伙人模式。但也不排除国家对建筑市场注册制度的改革,向国外靠拢,结构专业也能以事务所的形式单独面向市场。 (三)外资公司,这可能是最实际的一条路,毕竟我熟悉咨询公司里的一套东西。不管从感性还是理性上讲,都更倾向于老外的模式。但类似arup Aecom TT只有在北上广深、或香港等地的总部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离开重庆,对家庭方面不管是两地分居,还是购房都非常有压力。 3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是凡人也不能免俗,一直想去试下IStructE,前提条件是要有老外认可的某些教育体系的学历。当然国内过了一注也有机会考ISE,不过我不太想走这条路,还是老老实实出国去读书,这是另话了。 4 转行,这是当下知乎里建筑行业中最热门的话题,而且几乎都是向互联网IT方向转。但我省视自己,作为一个前文艺青年确实是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曾经我和太太聊天,说要是我们都失业了,就在家里办培训班,我教长笛,你教书法,再者晚上也可以去酒吧,西餐厅驻演,挣点外快。不过我倒是很多年没有摸过长笛了,水平肯定一塌糊涂。 其实世事无常,也许将来我走的路是现在无论如何都没预料到的。如同伊利丹说的“你永远没准备好”,而我们所要做的如少先队员般回答“时刻准备着”。
谢谢 @王雨山丰@han han 的邀请,我本来不敢回答的,工作经验没有题主丰富,又不是在国内,感觉有点相助无力,想当初我也想回国闯荡一番的,但是贪于安逸暂时放弃了。 题主本科毕业十年现在应该已经接近35 岁,无论如何都要在做下一步决定之前分析出来自己的优势,找到和别人不同的地方。如果只是因为瓶颈和加班辛苦而草率重新开始,我十分不建议。 我觉得题主目前应该把一部分精力放在积累和沉淀自己的关系和人脉上来,通过你现在经验和能力,通过作项目接触到的其他相关行业和部门,尽力去拓展,就算是换工作,也应该是能继续拓展人脉的项目, 最好同时是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项目。 正如 @ 所说,未来的趋势会是两极分化,大型设计事务所和几个人的小型事务所。 再有经验有技能还是被动的给别人打工。只有有人脉 有项目在手,才能有自己的主动。 小项目单干,大项目就去大型事务所合伙, 这才是理想的状态。 还有题主提到说不喜欢应酬,不知道不喜欢到什么程度。这个可能是木桶最短的那块板。可惜这方面我也是能力十分有限。个人觉得人际交往能力在建筑界还是挺重要的。在目前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时代想通过靠经验积累和技能精通来闯荡很不明智。知道这些技术,认识精通这些技术的人并且能把各路牛人撮合到一起,那你就是那个最牛的人了。 希望能有帮到一点, 2016 一起努力吧
40,177,201
83
49
如果续写莫泊桑的《项链》,女主角玛蒂尔德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结局?
玛蒂尔德是个特别的女人,堪称伟大。当时的老师讲课说文章主旨是讽刺爱慕虚荣的妇人。可我一点都没有感受到。如果是爱慕虚荣,那同时她也承担了后果。可是她是虚荣吗?真的是吗?再也没有像她这样善良可爱诚实美丽勇敢专一深情负责大度(所有美好的词)…的女人了!!
我本人不喜欢把文学作品视为意义和主题下的附属品。高度凝练的刻画一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玛蒂尔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主角。所以题主不必考虑其他人的续写。因为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怎么解读是你自己的事啊。以下只是我的解读。 仅从我的角度而言,一个为了所谓身份象征而付出自己十年时间的故事,注定是一个悲剧。而讽刺的地方在于最后发现,决定那条项链价值的不是项链而是贵妇的身份。试想一下如果不是部长的夫人而是普通朋友借给玛蒂尔德的项链,她会默认这项链是真品且十分昂贵吗?她会到最后一天还提心吊胆么?无论她本人展现出什么样的品质,实际上都是被财富和社会地位等标的物支配了最好的年华。 而如果一旦一个人最终发现自己的价值被一条别人等若敝履的项链支配了十年。她回首那错过的时光时,必然陷入巨大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导致的厌世或自尽,也是完全可能的结局。 对于悲观的角度解读这个文章,玛蒂尔德只是当时受到法国社会风气影响下的一个小人物。把她写死,也非常符合当时的背景。 随手再起个名字,那就小公务员妻子之死? 纯属闲谈,望题主可以理解。 附一段文学评论 “在我的读者给我的来信中,有一类的数量正在不断增长,我认为这是一种日益增多的,思考读者与文学之间作品之间的关系的现象。这一类书信往往来自于年轻读者们,他们热切于寻找意义与解释;无休止地问着问题。他们希望知道为什么作者要创造这个意象,为什么作者要选用这个词,作者在他的书里“暗示”了什么,有什么“意图”,他是如何选取这个主题的。他们想要了解在我的书中哪些我认为是最好的,哪些我最为偏爱,哪些最清楚地表现了我的观点与想法,为什么三十岁的我和七十岁的我对相同的问题和现象看法不同,《德米安》和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心理学有何关系,等等,等等。 这些问题有很多是高年级学生提出的,像是受了教师的影响,但大多数则是生于个人诚挚的需求;这一切都说明了读者与作品之间关系的改变,这种改变在舆论批评中同样也很明显。这里积极的地方在于读者的活跃性增强了;他们再也不能消极地享受,或者只是简单地消费一本书或是一样艺术品。相反,他们希望征服它,通过分析来占有它。 但这种现象消极的地方在于:对文学艺术的思考和疑问正转变成一项竞赛活动,并且正走向自身的终结;将自己沉浸在作品之中去观看和倾听,本来是最基本的能力,却饱受通过批评与分析以征服作品的欲望的损害。要是一个人要在一首诗或一个故事中榨出思想和意义,并以此为己任的话,他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他也永远不会了解艺术的秘密,本真个性寓于其中的秘密。
40,177,201
120
32
如果续写莫泊桑的《项链》,女主角玛蒂尔德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结局?
我记得当年我续写《项链》的时候与题主做了同样的选择。 我的结局是: 女主得知白白辛劳十年为的却是一条假项链后,回忆这十年前的肆意放纵,十年间的贫苦难耐,看着水池中苍白憔悴的脸,抚弄着满是皴裂的双手,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发狂的在马路上边哭边跑,泪水模糊了视线,也没听到示警声,骤然被一辆疾驰的马车撞倒在街边,在弥留之际看到了路旁一枚闪闪发光的金戒指,她出于本能将那枚戒指抓到了手心里,随即舒心的呼出了最后一口气,仿佛一切都得偿所愿一般。此时街角传来了另一个女人寻找借来戒指的哭诉声。 高中的我觉得只有女主死去故事才能继续,或许我当时太偏激了吧,也可能是当时受契诃夫影响比较深,屁大点事就想把人写死。 记得当时老师给的评语是,悲剧又重演了。
你要问我玛蒂尔达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结局呢?我会给她一个这样的结局: 发现自己当初竟然买了真项链来赔假项链,悲痛地哭了一场;和朋友扯皮要回真项链,愤怒地吵了一场场;回到珠宝店发现她们的回购价竟然比当初低,生气地吼了一场;好好慰劳自己狠心买了丝绸裙子,竟然要五百法郎,比当年贵质量还没当年好,心疼地哭了一场;穿上发现自己已经不好看了,心酸地哭了一场;看见老公的头虽然秃了但是却傻乐的样子,又委屈又嫌弃地哭了一场。 玛蒂尔达就这样在泪水和吼叫中过了三个月,然后——她擦干眼泪,开始备孕、置产,走上了她本来应该走上的生活轨道,只是晚了十年。 晚了十年,那就是处处都比别人晚一步。她购房时的行情不如十年前好,她生育时的身体不如十年前健康,她生下来的孩子不如十年前本该有的那样聪明。 但是时间依然像她吃着苦、刷着地板时那样,一天天一年年地,缓慢而飞快地流逝了。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孩子大了去外地谋生了,她和丈夫也老了。某天晚上他俩坐在壁炉前暖脚,丈夫突然回想起这件事,感慨地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一听到这句话她就火气冒出来:什么福,哪儿有福!明明都是祸,让我吃了这么多年的苦! 但是转念一想:项链毕竟还是回来了不是?万一就从头到尾都没有回来呢? 而且她也老了,懒得争执了,于是除了“哼哼”两声和直到第三天早上都不想正眼看她老公外,她什么都没说。
40,479,545
158
99
VR 是不是伪需求?
今天的VR就像DOS时代的PC,你说个人电脑是不是伪需求? 比尔盖茨说,要让个人电脑走进千家万户,大家都觉得这哥们儿疯了。老百姓觉得要它干什么用,比尔盖茨用DOS展示了一个2D排球小游戏。美国老农们觉得,哦,有点儿意思,太贵不买。 之后他一手建立了软件帝国,PC真的走进了千家万户。 法拉第在博览会上激动地向世人展示他的发明,发电机。一个贵妇人站起来,你说的我都懂,但是这玩意儿有什么用呢?法拉第想了想,反问说,夫人,一个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呢? 之后这个新生的婴儿开启了电气时代。 VR之所以让人有点儿不明所以,是因为现在的硬件水平和软件丰富程度都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水平,它还是一个新生的婴儿。 现在看来,VR只能玩儿玩儿游戏看看片,就和当初比尔盖茨给世人展示电脑一样,先玩儿一个游戏,这样的方式最容易让世人看懂,也最直观。 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VR的潜力远不止于此。就像当初的电脑一样,它不但会极大丰富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更会化身为生产力工具,开启新的工作模式,从我们可以预见的设计行业、艺术创作行业,到我们无法预计的林林总总。 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启时刻,你我都是见证者。
vr不等于游戏、娱乐影视。vr真正能发挥大作用的地方在医疗、军事、教育。比如模拟些复杂手术场景、军事场景,辅助手术、提供模拟练习等。这些方面没有在炒,但确实有各种机构提出各种类似的需求,主要是大学在实现和研究。这些其实是很硬的需求。 游戏和娱乐是vr应用的一小部分。拿游戏来说,一个具有更强视觉冲击和更简便的操作会促使更多玩家加入。比如我就比较喜欢画质细腻的3d游戏,对这种游戏有强烈的体验欲。想反像素块游戏甚至文字操作型游戏听起来就没那么吸引人。而vr用在游戏上听起来那么吸引人那么合理地是种会火的方式,就是因为它的特点沉浸感是更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它的另一特点交互性也非常适合游戏。因此vr确实是将游戏体验提高一个档次的方法。 因此对于这个需求,我认为不是伪的。vr在游戏和娱乐中,就是一种高级的视觉展示和人机交互方式。和现在越来越精美的3d动画和优美流畅的手机界面是类似的,都是想提高人的体验效果。只是题主说的一点很对,目前vr的设备与内容还有很多问题,是远远达不到想象的效果的。而设备的完善和内容的积累都是需要时间的。现在的爆发可能只是大家都意识到有vr这样的技术,开始重视、开始尝试做类似的东西。但肯定还有很多问题,也远不到可以普及的程度。 而其发展的方式可能是螺旋上升。这一波大批人投入,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会有什么大成就,然而总会有些进展,基于这些进展,再研究积累几年,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与普及。
40,497,463
187
70
新能源的三大流派:换电、充电、氢燃料,到底哪一个会是未来?
纯电动车无线充电具备占地面积小「单位可充电车辆多」操作方便「静态即停即充、动态即开即充」、损坏率低「机械连接少」等优势,甚至能够解决当前电动汽车的续航焦虑。为什么多年来,无线充电技术,仍然还未大量普及? 无线充电的实现方式分为 古往今来,新事物取代旧事物,通常具备两种特性「时效性」和「经济性」。电动汽车作为汽车的新事物,而无线充电作为有线连接充电的新事物,两种不同事物,却在同一范畴内具备了“相似经历“。 一、「时效性」 时效性不仅指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有效性,同时也是指其效率的高低,简言之就是使用便捷,高效。 动车、部分地铁或电车采用接触网式充电方式之一,也称为“受电弓摩擦接触”,图二有些类似当初学生时代玩的“穿越火线”中的僵尸模式的感染爪子。而此类交通工具,往往行动轨迹单一,所以在行动轨迹布上充电网络即可。而动车组的额定功率往往也5000KW左右,以现有无线充电技术,往往无法达到如此高的功率。因此大功率、有轨迹的「充电车」,把接触网有线充电作为常用充电方式之一。 (感谢火车大佬 @KingJulien提供的数据及图片 ) 手机、电动牙刷采用电磁感应充电方式,而手边恰巧有个车规级无线充电模块,拆开发现结构其实也非常简单,从实物结构来看,分壳体、感应线圈、PCB板和接插件,对比其它电器件可谓一目了然。手机有线充电功率一般在5-50W,无线充电在5-20W之间。比起有线充电,很多用户买手机无线充电设备,往往是图新鲜,而对其充电效率,有些不尽如意,进而弃之不用,转向有线充电。 对于纯电动车而言,充电方式又有所区别,当前较为成熟的电磁感应技术,磁共振较电磁感应有高功率,远距离优势,但难以控制、技术难度高等因素,有望成为未来的展望充电方式。 车载充电机(On Board Charger-OBC)作为电动车的慢充充电器,当前主流功率在7KW左右。不难看出,在未明确法规下的无线充电,高功率无线充电可能性并不高。晚来的法规,是否能带动纯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仍然需要看下一部分「经济性」内容分析。 以国内纯电动车充电方式种类来看,我大致分为四类 对于前两种方式,均为有线充电,主要区别在于充电功率快慢;而对于第3种方式,勉强算无线充电(换电),那么后两者也可以算是无线充电。 「2018年,宝马530e iPerformance应用电动车无线充电设备的车型」以3.4Kw无线充电给9.2Kwh电池充电,仍需3个小时左右。 二、「经济性」 手机无线充电一出,眼前一亮,科技感十足。短短几年,随着三星、Iphone、华为等手机标配无线充电后,大家又觉得无线充电似乎并不新鲜而电动车无线充电,仿佛遥不可及。 「实现无线充电,需要3个条件」 就经济性而言,难点在于充电设备。汽车的路径与有轨动车/地铁/电车不同,是发散性和随机性的。所以就充电设备的获取而言,固定式线路下的设备,更易布局;对于不可预见性轨迹的电动车而言,获得性却又有区别,分别为静态无线充电和动态无线充电。 1、静态充电,也即车辆静止状态下的无线充电。 也能够算是固定路线,只不过这类固定为静止不动。和手机类似,配上无线充电插座即可。仍然以宝马530e Ipermance为例。其早先发布的wallbox充电桩单价需1000美元,而无线充电设备价格,尚未发布,恐怕不再是1000美元所能覆盖了。 当然以静态无线充电来发展,经济性较充电桩而言,并不会有太大差异,主要看消费者是否愿意掏出费用为此买单。所以静态无线充电,主要费用由消费者支出,和手机无线充电类似,其实用性是否比充电桩更有意义,还是说比充电桩充电更有趣味性?我认为仍然是后者,静态无线充电设备,更像是被打了标签的<玩具>,实用价值不高。 2、动态充电,也即车辆行驶状态下的无线充电 而动态无线充电,就以效率最高的磁场共振式方法进行无线充电。此时公路成为充电设备,电动汽车作为用电器,而磁场作为传输介质。难点仍然在于充电设备,也即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多个案例总结结论,无线充电公路造价高昂,短期内无法大规模实现。而充电桩的价格,慢充往往以数千元即可获得;快充桩数万元也能安装。相比之下,充电桩的经济性完胜。 无论是「时效性」还是「经济性」,短期内,电动汽车静态无线充电已实现,却因「玩具性」无法大量普及;而动态无线充电也因无线充电公路造价高昂,更是无法普及。这一想法,虽然有利于解决我们行车途中的里程焦虑,在诸多困难面前,却也只能打退堂鼓。而当无线充电能达到「高效能」和「经济性」时,纯电动车无线充电也将到来,续航焦虑也可随之消散。
无线充电在手机领域已经很普及了,即使是在汽车上,如今新推出的车型上,也大部分都配备(或可以选配)手机无线充电功能。为什么很普遍的技术,在汽车上还没有得到普及?如果带着几个问题看新知,能把这条问题理解地更加透彻一些。 要理解这个问题,可以先看看无线充电技术的历史。 @姚一 帮大家普及了一下这项技术的诞生史: 它的技术原理究竟如何?其实是大部分网友都熟悉的「电磁感应」原理。 @圣安东尼奥小石匠 进行了直观的解释: 知晓详情方能有深刻的了解。 @Neo 就通过拆解实物的方式,让大家直观地看到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手边恰巧有个车规级无线充电模块,拆开发现结构其实也非常简单,从实物结构来看,分壳体、感应线圈、PCB板和接插件,对比其它电器件可谓一目了然」。 @圣安东尼奥小石匠 还提到了影响无线充电效率极其影响因素:「从理论上讲,无线充电技术的充电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当接收器和发射器距离到达临界值时,充电效率会大幅下降」。 并且,对使用者的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个典型系统来说,50厘米直径的发射器和25厘米直径的接收器,最大偏差是7.5厘米。对于一辆四五米长,近两米宽的汽车来说,7.5厘米这个停车精度着实不低了。」 @林剑超 还将影响充电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总结: 作为一名汽车行业采购工程师的 @Neo,对成本数字非常敏感:「以宝马530e Ipermance为例。其早先发布的wallbox充电桩单价需1000美元,而无线充电设备价格,尚未发布,恐怕不再是1000美元所能覆盖了」。 而作为汽车工程师的 @林剑超 则对工程难度更加敏感: @Neo 认为,纯电动车无线充电具备占地面积小「单位可充电车辆多」操作方便「静态即停即充、动态即开即充」、损坏率低「机械连接少」等优势,甚至能够解决当前电动汽车的续航焦虑。 @姚一 认为,「限于成本,动态无线充电即使是示范运营还不多,目前来看,固定线路的运行,如快速公交(BRT)、园区无人物流车、厂内AGV这些场景,或许将是动态无线充电的突破所在。 @姚一 认为,「(无线充电)技术优点不明显、缺少统一标准、公众对电磁辐射存疑虑」。并且他还对实际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并且实际上,手机无线充电设备虽然实现了普及,但仍然没有培养出用户习惯, @Neo 认为它还只是「玩具」: 他还进一步总结原因: 并且,除了上述因素, @圣安东尼奥小石匠 还认为,电动汽车保有量也是影响汽车无线充电普及的因素:「 不论是无线充电道路还是无线充电的空间优势都有需要更高的电动车保有量作为支撑」。
40,507,947
41
11
头胎是剖宫产,第二胎是顺产好,还是继续剖腹产好?
谢邀。 首先声明:我认为在无剖腹产指征的前提下,顺产无论对于母儿健康还是经济来说,都是绝对优于剖腹产的,而一剖(瘢痕子宫)并不是剖腹产指征。 很简单的道理:顺产是人类、哺乳动物万年进化而来的本能,而剖腹产是手术介入;一个是自然,一个是刀疤。 当然,一剖虽然不是二剖的指征,但二胎分娩过程会有高出普通孕妇的风险,需要注意; 说下我的数据:2017年,我接生的一剖孕妇(瘢痕子宫)有255例,其中接近一半完成了顺产。顺产率为49.4%,而全国的瘢痕子宫顺产率平均不到10%。 让人遗憾的是,未能完成顺产的129例中,因为自身原因(害怕、恐惧、不相信顺产等)而剖腹产的就占到了55%;如果这一大半的人愿意尝试顺产,那么今年一剖二顺的比例应该在75%以上。 也就是说,我院愿意顺产的一剖孕妇,顺产率是75%——并不是个例。 之前的答案里,有很多女性分享自己的一剖二顺(或剖)经验,这里是我院的一剖二顺建议: 1、孕妇及家属有阴道分娩的意愿——自己是否想顺非常重要!如果你自己都不想,医院技术再好也只有遵从你的意见。 2、助产团队具备监护、观察、识别瘢痕子宫孕妇在待产和分娩程中发生并发症的能力,并具有急救产妇新生儿的能力; 3、产科医生均达到5分钟紧急剖宫产能力; 4、产科医生、麻醉师、助产士、手术室密切配合; 5、既往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顺利,无晚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切口一期愈合良好;除剖宫产手术瘢痕之外无其他手术瘢痕 6、无前次剖宫产指征;也未出现新的剖宫产指征 7、无阴道分娩禁忌症。 8、胎儿为头位——虽然也接过瘢痕子宫臀位顺产,但比例较少 9、本次怀孕距离上次手术时间18个月以上 10、B超检查子宫前壁下端肌层连续 11、估计胎儿体重不足4000g 在这里面,第1、9、11 条是你为了顺产而要付出的努力,其他的则需要选择一个好医院,比如我在的成都新生堂妇产医院。 所以,你应该做到: 1、心理准备,与家人沟通你的意愿,让家人理解并支持你 2、控制怀孕时间 3、加强运动,控制营养,做一个美丽、开心的孕妇
生娃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会面临很多需要选择的情况。但是,做选择的原则是不变的—— 一切以妈妈和宝宝的安全为前提。 那么,第一胎剖宫产,二胎能顺产吗? 能不能试产,需要综合考虑孕妈妈、胎宝宝以及医院的情况。 符合下面的条件,有机会试试 1. 孕妈妈 2. 胎宝宝 3. 医院 如果发生并发症,比如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可能危及妈妈和孩子的生命,需要争分夺秒地抢救。所以,选择的生产医院,必须有抢救的条件和能力。 关于第一次剖宫产的具体情况,可以找当时的出院记录(出院小结)查看。如果丢了,可以带自己的身份证,到当时生产的医院的病案室复印。 以下情况增加顺产的成功率 以下情况不能试 ○ 小贴士 想要尝试顺产的妈妈,需要由有经验的产科医生进行全面评估。 能不能成功顺产,影响的因素有很多,试着生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特殊情况,该剖还得剖。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管理的专家共识(2016),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 年8月第51 卷第8期:561
40,507,983
28
16
头胎是剖宫产,第二胎提前多久剖宫产最安全?
一般是三年,至少两年。你看,我连男朋友都没影,就把二胎的事儿给想好了。
哈哈哈哈哈哈,为什么我看到很多答案都是提前三年以上啊,一看就木有认真审题好嘛,哈哈哈,提前三年剖,这怀的是哪吒吗?哈哈哈
40,510,704
59
29
塑料袋真的污染环境吗?
塑料瓶(袋)几乎被视为恶魔的化身。一般来讲,一个塑料瓶平均需要 700 年的时间才能降解,此外,80% 的塑料瓶是无法回收的。如果塑料瓶(袋)进入大海,会危害水生生物。另外,在它们的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在江、河、湖、海中,塑料网和钓鱼线对动物尤为有害,缠结会导致动物窒息,或者影响动物进食或浮出水面换气。根据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80% 的缠结会导致直接的伤害或死亡。在动物园内,游客向露天的熊、虎、猴等园内投放一些塑料包装的食物、水果等,动物误食后,塑料在胃中既不能消化也不能排出,使动物不能进食,患病直至死亡。 生产、使用塑料制品会带来如此多的危害,那塑料回收是不是可以有效减少这些危害呢? 曾经,位于山东省章丘市的“江北最大废旧塑料市场”始建于 1983 年,长期被当地农民作为“致富之路”。整个市场集收购、分拣、加工为一体,覆盖了白云湖等五六个乡镇,辐射河北、浙江、广东等六省一市,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废旧塑料市场,年交易额 10 亿元。那里每天一到下午,白云湖周边上空就浓烟滚滚,遮天蔽日,散发着令人作呕的刺鼻气味,这是因为村民正在焚烧聚氯类塑料垃圾,当地群众还定点收购大型企业废弃的化工容器,甚至从天津、烟台、青岛等港口设点运进“洋垃圾”。 但是,市场的繁荣换来的却是恶劣的生态环境。在白云湖周边的几个乡镇,癌症、皮肤病、白血病、死胎等各种怪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白云湖镇连续 5 年没有一名适龄青年通过征兵体检…… 值得欣慰的是,章丘市的领导和村民已经认识到这 28 年来付出的沉重代价,现早已彻底关闭废旧塑料回收业务(2011 年关闭),开启了新的致富路,如章丘大葱、章丘 “纯铁锅”等产品已在全国销售。 绿色和平组织估计,每年有 1270 万吨的垃圾进入海洋。另外,塑料制品的产量最近几十年已经飙升到惊人的水平,
海本材料狗来抛个砖,想到什么说什么,没什么条理请见谅 有什么遗漏的话欢迎大家补充
40,644,748
369
202
金融、财务背景的私募基金投资经理,对于法律知识的掌握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可以按照什么思路来学习提高?
典型的学生思维 学生总觉得干这个要懂很多技术性的技能。法律,财务,商业等等。然后还分什么三个层次。 其实根本无关,干这个的思路一般是,项目本身有没有前途(饼大不大),项目给出的承诺是不是真的(尽调),最后考虑可不可行。这个考虑不是在法律框架下考虑,而是反过来,先假设它可行,然后跟律师商量如何使之可行。 所以当投资人知道一些法律基础基本就够了,毕竟真正落地的时候法律问题会有专门的律师和风控人员来解决。而且等你做上两三个deal,自然就会和律师谈笑风生了,这不是“要掌握什么层次的法律技能”,而是在掌握了基础法律常识以后的经验积累。 法律这行,就是典型的易于上手,难于精通,对于一个非律师行业的涉法律工作来说,没有工作经验而懂法律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 1 很多这个行业犄角旮旯的小法、规章甚至窗口意见是行外人士无法了解的,懂法律的作用只是帮助你更快地理解这些东西,却无法让你天然地使用它们。没有工作经验去学这些东西且不说学得很累忘得很快,就算是学会了,也是屠龙之技,实用性极差。 2 对于一个通过了司考的人来说,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有资格做律师了。并无卵用,考过司法考试大概是在法律这行里入了个最基础的门,好比知道了牛顿三定律是造不了飞机的。 3 初学者学法律容易落入一个怪圈,那就是抠条文,这种思路不但对做业务无益,有时甚至是有害的。法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条文不能孤立地理解,而是需要各种解释方法来解释,这种思维方式才是律师的看家本领。举例来说,合同法是什么东西?合同法解释一二三是不是合同法?最高院关于融资租赁的专门解释是不是合同法的一部分?这些体系之庞杂,绝不是合同法本身的文本所能展示的,更别说物权变动的各种反直觉的理论了。所以我的意见是,要么不学,听律师的,在实操中理解,要么就干脆学成一个专家,起码达到一年级律师的水平。半吊子法律专家在工作中是最讨人厌也最误事的。 4 如果您作为一个法学生,希望通过自己总结的法律的所谓三个层次来作为前往pe的敲门砖的话,我奉劝可以换个方向。在没有实操项目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啃书本来掌握这类知识,其实操用途我估计还不如一个上项目做了一个月影帝的实习生。这些法律知识的唯一用途恐怕只有展示您对这个行业的诚意一个。当然了,如果您参加了一个私募法律尽调案例大赛,我觉得这个效果会强上一万倍。 5 如果您是正式员工,那么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做deal”。有可能的话,结交几个项目上的律师朋友,有事没事跟他们聊聊天,很快你就是专家了。
同意楼上的几个回答,对投资经理而言,比懂得更多专业法律知识更有效的,可能是知道怎样更好地利用律师。 从律师的角度说一些感想: 1、项目尽职调查层面:律师出具的尽调报告一般是厚厚一本,重点看下尽调问题概要就行,主要与律师沟通这些法律问题的影响和后果,包括: (1)是否存在可能导致deal break的情形,比如目标公司恶意欺诈、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等 (2)是否存在影响估值/交易成本/目标公司未来利润预测的情形 (3)是否存在影响投资目标公司未来发展目标(如IPO、新三板、并购等)的情形 然后最重要的是要求律师(会计师也一样)提供解决/整改方案并要求目标公司落实,一般除了deal break的情形外,尽调主要还是帮助投资经理与目标公司谈更好的条件和价格。 2、交易文件层面:向律师提供一份表述清晰的term sheet,罗列最主要的商业条款,后续的投资方式/陈述与保证/先决条件/投资权利等在向律师充分传达的情形下,交给律师就行了。最主要的是如何将商业条款准确传达给律师,当然一名优秀的PE律师可能还可以进一步提供一些商业意见。 总的来说,投资经理如果觉得这个项目赚钱,牢记最主要的目标是全力推动项目达成,并兼顾考虑促成交易的成本和未来收益的预测,而律师看到的更多是交易风险和怎样确保交易的安全性,两者在思路上是有差异的。
40,669,780
4,104
557
中国的模型玩具制造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
更新说明,很多人求购买链接啊,其实某宝就有了,这东西基本没假货,所以没必要害怕买到山寨的。输入你想买的角色+1:6+品牌名字就有了,价格多对比几家就可以了,预定价会比现货便宜点。 再推荐几个论坛,这里都是玩家互相交流的,价格比某宝便宜很多,想买老货的话可以考虑,新品偶尔也有玩家甩,价格也便宜。兵人在线Actoys模玩论坛百度贴吧下的Hottoys吧Hottoys买卖交易吧兵人吧兵人买卖交易吧 楼上好多说的其实都是翻模山寨,不算自主创新的。我要说的是,在模玩界有这样一个领域,中国站在了世界前列,吊打其他国家同类型厂家。 没错,就是1:6 12寸可动兵人,确切说是12寸可动人偶! 有图有真相,先看Hottoys的 这些不是雕像,不是手办,而是真真正正的可动人偶,与之类似的还有Enterbay这些,他家的目前主打方向是NBA, 当然人家做影视也还不错 你以为我要说的只有这些? 不不不 这些影视厂只是头雕做得溜,但是还不是12寸领域最高级的做工,他们的配件和我下面说的这几个厂比起来就是二流! 下面看图,Damtoys的飞虎队 这是Soldier Story新品 海军陆战队Msot 这些军事厂家牛逼之处在于他们真正把那些军事装备按照实物缩小了6倍,实物该有的细节他们至少做出来了百分之八十,这样说是不是很抽象,那就以SS出的M4为例,真枪能动能拆的地方他都能,除了没有击发装置,其他和真枪真的很接近了。我手头没图,不过可以看看这个,这是DID出的机枪的分解图,题主自己感受下吧 再补充一下,现在古代题材也在崛起,早年猴子厂的大圣系列一度创造了国产兵人神话,现在越来越多厂家出现,百花争艳。 这是猴厂新出的张飞,不是雕像,不是手办,也是可动人偶。 喜欢写实风格的,可以看看空灵阁新出的几款,考证给力,不是意淫形象
说说静态汽车模型吧,简直就是逆袭的典范。 如果在 10 年前,国产汽车模型还是入门和低端的代名词。那个时候市面上主流的模型,诸如 AutoArt、京商、minichamps,1:18 模型在 500-1000 元的主流价位,1:43 模型在 100-300 左右的价位,做出了非常多经典的汽车模型,形态准确,细节丰富,可玩性也很出色。有些老货目前依旧可以买到,价格也很实惠。 比如图上这四台 1:43 的小比例模型,左1和右1是 AutoArt 全盛时期的作品,在不到 10cm 的小尺寸上实现了前轮转向,逼真的车灯细节。在 1:18 的大尺寸上,则有全部车门可开,方向盘车轮转件,内饰和后备箱植绒、独立的安全带扣甚至可动的后排中央扶手箱等等等丰富的细节。更是创造了无数如今难以企及的海景房车型,比如 AutoArt 的奔驰系列: 如果你对以上产品没有什么概念,那我们一起看下同时代的国产模型翘楚,威力 Welly,产品在在 200-300 价位的 1:18 模型,是这样的: 虽然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型准,但是整体做工相当粗糙,比如粗大且质感低劣的镀铬件,大灯中黑色的固定点,也就是传说中的死鱼眼,还有较弱的可玩性,这款大众 T1 似乎只有 2-3 个门可以开,而相近的舒克的模型,是这样的: 当然也有稍好一些的,比如威利的林肯领航员,型准、镀铬细节都进步很大,只是后门依旧不能开: 当然,还有一部分模型是可以做到 300-500 左右区间的原厂模型,可以做到全开门,不错的型准,后视镜、油箱盖等小细节可以动,但是差距依旧明显,比如漆面,相比成熟品牌会更容易起疹。 这是十年前的情况,10 年间,整个静态模型的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世界范围内,似乎只有中国大陆对于这种大比例的静态模型还保持不错的兴趣和市场规模,其他市场合金静态模型市场快速萎缩,逐渐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成本更低,形态效果更好,但是全封闭可玩性极低的树脂模型。 曾经在主流价位数一数二的巨头全部转向了其他的方向,迷你切和京商开始减少全开合金模型的开发,更多转向树脂材质,京商尚有劳斯莱斯幻影系列模型撑场,可以调整的座椅、中央扶手箱、后视镜、甚至独立的雨伞,做到巅峰的可玩性。可惜这款产品虽然在不断刷色,但是似乎依旧没有回本。 迷你切的合金系列甚至开始出现无法做到全开的作品,退步相当大,比如奥迪 RS6 模型和复刻后不能开后备箱的银色 300SL。堪称耻辱,现在更是玩上了合金龟车。 AutoArt 倒是一直坚持在高品质全开门模型上,但是材质从锌合金转变为复合材质,说人话就是,有了更多塑料材料的成分在,售价也逐渐涨到 1000 甚至 1500 以上,并复刻了不少曾经的经典车型,比如捷豹 E-Type。 而在大陆这篇目前最为繁茂的成品合金模型市场上,又有广东这个曾经几乎主流品牌都有代工厂的所在地,目前的国产模型已经是这个样子了: 首先是因为知名大 V 许群加入而知名度极高的 Almost Real,起点就相当高,1000 元出头的路虎系列和奔驰迈巴赫系列,做出了相当丰富的细节、可动件,这在除了 AA 以外的主流价位海外品牌身上已经许久没有看到了,如今产品价格也冲向了 1500 以上更高的区间。 世纪龙也是近两年异军突起的一个新兴品牌,这家总部设在香港的模型品牌是做红旗模型最好的牌子,在不到千元的价格里把红旗还原到极致。 然后是小光最新的 1:18 凯迪拉克 Fleetwood:同样全开模型,美式豪华车的大皮革沙发细节,中网的镂空,展现的淋漓尽致,价格也达到了 1350 元。 其辉虽然和其他品牌比起来有些弱,但是在 1000 元左右也有立得住脚的产品,比如堪称 CMC 平替的普尔曼,相比 CMC 4000 多的售价,其辉用 1600 元做出了八成功力,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如今国产模型已经冲刺到较高端的主流市场,同时收到了市场的认可。这些品牌能和 AA 能打的有来有回,虽然 Almost Real 因为收藏路线问题一直没有收,Fleetwood 已经是确定要入的了,至于其辉,我已经有 CMC 了,再买问题就在房子不在模型了…… 刚好今天瞅见了,给你们看看曾经的国际大厂如今复刻老车型有多对付,minichamps 新的 E34,倒是六门可开,没想到这个前后死鱼眼分毫不改,同时淘宝售价 1200,累了。
40,781,592
44
24
视频直播满足了什么需求?
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先从场景出发,这个话题下的回答都是围绕着娱乐类的直播来回答,然而直播技术早已经应用到各个场景。直播的应用场景主要在娱乐社交、教育、医疗行业应用比较广泛。娱乐类直播:一、人性(对于用户)1、窥探:窥探别人的隐私或生活,直播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2、炫耀:观众通过送主播鲜花,攀比并炫耀自己有钱游戏主播可以炫耀自己游戏打的好只要美女主播足够自信,就可以在镜头前炫耀自己的美貌和才华 3、虚荣:鲜花这些道具需要用钱买的,观众为什么动不动就送几百朵鲜花,因为虚荣心在作祟直播自带美颜功能,巧妙恰当地满足了虚荣心 4、色欲:可以足不出户地打望各种美女帅哥迄今为止,在某些小众直播平台,午夜12点后,主播和观众就开始骚动了。。。。。 二、利益(对于主播和直播平台)平台向观众卖鲜花这样的道具,观众送给主播,平台和主播分成,一般是64分成。钱来的很快,很多万事万物都是利益驱动的 在线教育:在线教育的爆发期在娱乐直播之前已经出发,并且持续到现在。在线教育对直播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场景: 一、一对多的在线课堂老师就是主播,直播课程,学生通过终端收看。在直播的聊天室下学生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这种直播在初期通过免费或价格较低的课程费来吸引用户,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学生都是要付费才能收看的,老师和平台进行分成。 二、一对一的视频学习应用了实时音视频的技术,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视频教学。教学白板是在音视频的同时,会出现一个白板,老师学生在白板上画图写字进行示意。这种场景,针对性强,一般都是要收费的,而且费用较高。 三、多对多视频教学可以多人同时进行音视频,每个人既是主播又是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场景下应用较多。 在线医疗:一、手术直播采用的是一对多的直播技术,将手术场景直播给终端用户。用于医疗行业的交流和学习,同时在直播中,用户也可以通过聊天室进行交流; 二、医疗讲座同样采用一对多的直播技术,医生作为主播端对用户讲解医疗方面的知识; 三、问诊采用实时音视频的技术,患者向医生通过视频聊天来实现问诊。也可以选择专线电话,用户不需要网络,就可以给医生打电话了,但是医生又不想泄露电话号码,可以将医生的电话在用户呼叫时,显示为一个400电话或其他号码,保护医生隐私。 四、社区通过用户的关注点等维度,在医疗应用中实现群聊,可以像微信一样发文字、语音、图片等自定义消息,用户也可以单聊。这个功能可以用im即时通讯实现。 在线金融: 一、培训 金融类知识经验直播风险,带动理财产品的销售 二、股票实时播报 通过桌面共享的直播技术,直播最新股票动态,并配备专家分析和解疑 三、客服直播 由客服作为主播,用户通过连麦或弹幕的方式提交产品使用相关的问题,由客服进行直播解答 监控: 一般和专用摄像头结合,监控一些场景的实时动态,用户可以通过移动应用而获取该场景的实时动态,如家庭监控、商铺监控、环境监控等。 直播技术(对于直播平台)本来直播的技术是有较高的门槛的,然而社会分工化日益发达的时代,完全可以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团队来做,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这种技术解决的服务商 利益相关我们团队是做直播、IM即时通讯、视频云技术的,底层架构都是做好的,开放给开发者sdk和api接口,开发者接入后就可以在自己的应用上实现这些功能。我的qq3103607948 对于直播,在技术上了解多一些,从其他角度看,知乎专栏 这篇文章汇集了我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我的认识不一定正确,欢迎大家指正、补充。
娱乐性的即时社会交际。 传统社会交际成本是很高的,因为要交一个朋友需要 认识→ 一起活动→ 分享感受。 三个过程处处是一次筛选。 因此社会交际时间和金钱代价很高,而娱乐性却有很高的不确定性——你根本不知道是否会和一个人成为朋友,你们的世界观是否一致,你们的行为是否一致,你们的生活空间是否重叠…… 很多很多的未知性造成了现实生活中好友一般是世交/同学/同事,因为长期的共同生活天然拉近了距离,与这些人交往的预期收益是相对明确,而代价又较为低廉。 而直播具有以下特征: 1.主播必须与观众互动,互动度高的主播人气一般不差。 2.选择合适的主播成本为0,你可以随意选择(低选择成本)。 3.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与主播互动,以弹幕的形式。 因此,直播是一个低成本高(相对的)收益的社会交际行为。 最后,直播的火爆反映了现阶段我国人民社会交际严重缺失的现状,是社会多方面问题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间的矛盾。 即时社会交际仅能满足娱乐需求,对于人的发展没有任何作用,而传统社会交际形成的关系网则相反,我难以评价两种方式的优劣。
40,784,333
52
24
在围棋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书籍或视频让你醍醐灌顶?
我想写一本围棋书,在那个找不到围棋书(也很难买到围棋)的年代,是这本书把我领进了围棋的大门,就像武林秘笈一样,让我突然武功大进…… 我学棋是在中国围棋棋迷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注:现在回头看,中国的围棋人口在那几年里获得了一个数量级的增长。我的推测是从百万量级增长到千万量级。90年代以后围棋人口虽然总体还在增加,但像那几年迅猛的快速增加的时代,可能以后再也不会有了。用空前绝后来形容,并不过分)。 对!就是在80年代中期,围棋从高高在上、神秘莫测的一种智力对抗,开始走进普通人家,其机缘就是聂卫平棋圣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的奇迹般壮举。 中国人战胜了日本超一流棋手和终身名誉棋圣!日本是围棋王国,但在擂台赛上输给了中国!哇!好厉害。 围棋就是这样通过新闻广播来到我的身边。我还记得当时听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里铿锵有力的声音:中国棋手聂卫平九段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以一又四分之三的微弱优势战胜日方主将,终身名誉棋圣藤泽秀行九段 我始终都无法想象一又四分之三子是个什么概念?难道把一个棋子给掰成几瓣? 我想学围棋。这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杂志《报告文学》。里面有一篇报告文学叫作《聂卫平打擂》,有一万字吧,记录了聂卫平战胜小林光一、加藤正夫的过程,写得绘声绘色。报告文学是80年代特别流行的一种文体,是用文学手法记录反映新闻事件(人物)的一种纪实性文体。 报告文学有时就像新闻通讯一样,把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 《聂卫平打擂》中,有一些围棋术语的描写,如挂角、打入等,当写到聂卫平战胜加藤正夫九段的那一局棋时,专门写了聂老的一步妙手“倒虎”。武宫正树赛后对聂卫平说,我跟你学了一招,就凭你能走出这招棋,你也应该胜加藤。 这是何等的妙手?我看的心痒难耐,可是我不懂围棋。 我想学围棋,这时候,班上有个同学在聂卫平的威风之下,突然亮明身份:我会下围棋。谁想学围棋,跟我来学吧。“会下围棋”让那个同学在班上的地位直线上升。好几个像我一样想学围棋的同学,一下课就跟着他转悠,求他千万莫要嫌我们资质驽钝,教上几招。 这位同学确实懂一些围棋的基本规则,如四个子包围一个,吃子等等,但是他对真眼假眼有时也分不太清楚,即便如此,当他传授了我们“四个子包围一个”的棋理后,我们还是兴高采烈地下了起来。那时候,跑遍全城的商店,都买不到围棋。于是一个同学从家旁边的工地上找来了一些小瓷砖(马赛克)当作棋子,我们用马赛克下起了“四个包围一个”的围棋。那位教我们下棋的同学,始终以师父自居,尽管我们很快便互有胜负,难分高下。 虽然我们只知道最粗浅的规则,但围棋展示出的吃子魅力把我们牢牢吸引住了。我和小伙伴们边围边吃,不亦乐乎。我以为自己懂围棋了,围棋——不就是围了就吃。师父就是这么教的。直到几个月后的一天,我在路边的小书店,突然看到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围棋。 围棋—初级读物合订本,这本书打开后,共有六本小分册,分别是: 1、围棋入门知识 2、围棋基本战术 3、围棋实用死活 4、围棋定式浅说 5、围棋官子初步 6、围棋布局基础 作者主要有两位:杜君果、杜维新 出版社是很怪的名字:蜀蓉棋艺出版社。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我国围棋读物水平最高、最专业的第一出版社 我在这个小书店里,翻开这本书,突然发现我在和小伙伴对局中的一些局面,竟然有绝招可以施用。还有一种叫作“手筋”的招数。 我只看了第二册《围棋基本战术》的开头几页,觉得自己武功大进,平时对局中自悟出来的“枷”“飞罩”“飞”“跳”等等招数原来是最基本的入门级手段,想想“师父”的一招一式,当已不在话下。打个比喻吧,令狐冲学了独孤九剑后,回想田伯光的快刀,处处都是破绽,取胜简直轻而易举。不过,这本书要大概要2块多接近3块钱(2块7、2块8、还是2块9,记不清了),实在是买不起。 凭着我在书店里,看了几页的功夫,几天后,我遇上教我围棋的“师父”迅速将他杀败。他还不服气,被我连斩七八盘,才意识到继续下下去,只能在连败纪录上增加数字。他还嘟囔说:奇怪,我怎么就突然下不过你了呢。我知道,这是我看了几页《围棋》而已。 这种感觉,大概就跟武侠小说里经常出现的桥段一样,某人得了一本剑谱拳经,学了几招便武功大进,打败了普通型的恶霸(其实是武侠小说里武功最低的存在)。一招太祖长拳足矣! 经过省吃俭用,我终于积攒了能买下这本书的钱,高高兴兴把这本《围棋》买回了家,按本书的指点,勉勉强强,算是入了门。 虽然,我以后有了一点点进步,但是在当时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时如见武林秘笈的感觉,始终难以忘怀。 这本书在围棋高手眼里,或许过于简单,没有什么高深的布局理论,也没有复杂的飞刀变化,更远远比不上《发阳论》这样真正的围棋秘传(日本古典围棋时代,四大家之一井上家的不传之秘)。但在我心里,如果提到围棋学习过程中印象最深、启发最大的书,非本书莫属。
《弈理指归》,只此一篇。 文革刚结束不久参加工作后想学围棋,无棋具无棋友无书籍,好在单位有几个爱好者,其中还有个业余高手。 因为有象棋基础,刚开始上手很快,不到一月追平几人后一段时间再无起色。 一次偶然间淘到一本《弈理指归》,读后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棋艺飞涨。 后代表省直单位参加省青年棋类大赛三棋(中象国象围棋)均获奖(排名较后),其中围棋进段(业余,取前30居29)本书功不可沒。 后来条件好了,书也多了,凡市面上能买到的围棋书和杂志悉数购藏,最高时达数千本,后因多次乔迁,杂志基本全部处理,只留百多本围棋书(因另有其它工具书占去大部书柜)。但这本书是对棋艺尤其是对人生影响最大的之一,现在或许不会有人会理解吧。
40,784,333
97
26
在围棋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书籍或视频让你醍醐灌顶?
我自己学棋的过程中最喜欢的书是“鬼手”,里面的内容全部采用了实战谱的手筋。我觉得那本书对我帮助很大。
此回答修改中,请稍后再看… N年前的一天,我在飞机上遇到了N位
40,911,809
50
31
医学生考研如何兼顾实习和复习?
很难兼顾。护理同学想逃班,是百分百不可能,一对一教学,你不来你就等着护长给你打电话吧。一天到晚跑药水……天天跟患者打交道,提心吊胆怕自己做错事,期间还好准备实习课件,准备出科考。一周两个夜班很正常,也算很幸运了。早上七点半上班,晚上六点半下班。吃饭,看书,你不看书第二天你还是这个时间点,你不看就永远没有时间看。 我只想说,想要考研,那就必须有高度的自律性,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觉得今天累了就不看书了,相信我,明天你也一样累。护理同学,自行体会。 最后,我想说,与我一起备考的网上研友都如愿考上了,因为我们都能漂亮地坚持下来了。 请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祝,所有护理同学实习顺利,考研成功。我在湘雅等你们。
如何平衡考研和实习,是每个考研医学生都纠结过的问题。那怎么平衡呢? (1)延长考研准备时间 如果你的学校实习抓得很严,我建议把考研准备时间从一年延长至一年半。在开始实习之前,力争把生理和病理看完,实习之后根据轮转科室看内外科,最后看生化。 (2)合理分配考研和实习时间 如果学校实习并不是那么严,建议早期安安分分实习,后期安安分分复习。前期实习呢,建议去目标科室或者相关科室看看,感觉一下临床气息,对于复试有帮助。 比如考心内科,如果实习安排轮不上心内科,那么呼吸、急诊、心外、心脏超声等这些相关科室,也对你有帮助的。 可能有的同学就要问了,呼吸为什么会有帮助? 因为同为大内科,可以熟悉内科的一些规则,比如病历书写、用药原则;另外呼吸科会有不少合并心内科疾病的患者。 (3)如何在实习期间看书呢? 前面讲了如果实习比较严,可以根据轮转科室看内外科,怎么操作呢? 首先让自己尽量的接触更多的病种,实习能遇到的病种大部分都是常见病,也就基本上是常考内容; 然后在实习时,遇到病人时,记得把病人的情况与教材描述的情况进行核对,每天实习完了,都要回宿舍再次复习今天遇到的病,从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进行全方位复习。——会很累,但是值得。 以上,就是我的建议。 打个小广告,这是我的一个小店,里面是一些考研的卡片资料,非常适合随时携带。
40,911,809
405
45
医学生考研如何兼顾实习和复习?
刚经历过一年的实习加考研的紧张生活,讲讲自己的感受。 先介绍一下自己情况,标准学渣一块,最后的考研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所幸顺顺利利考上本校的心仪科室。 其实,如何平衡考研与实习的关系,大概是所有实习医生都纠结的问题。而我的做法是,在前三个月的实习中,别考虑考研,认认真真实习;三个月以后,把重点转移逐渐到考研复习上来,进入八月份以后,彻底放弃实习,一门心思准备考试。 这种做法可能比较激进,但从我个人以及实习同学的身上,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实习,说好听点是让你对理论知识有个感性的认识,实际点就是医院为了找不要钱的劳动力。现在规培已经全面铺开,真正想培养临床能力,规培的三年还不够吗?非要挤占这一年的考研时间?在今天这种环境下,考研对医学生来讲有多重要不需要赘述了吧? 所以说,这一年的任务,只有考研,实习也是为考研服务的。 前三个月的认真实习,是为了对所要报考的科室及学校有个大致清晰的认识,通过你自己的亲身实习,了解自己到底是适合劳累的外科,还是细致繁琐的内科?外科的话,是传统的骨科普外,还是发展前景很广阔的神外胸外?内科的话,自己感兴趣的是心内?还是神内?还是肾内?又或者是妇产科,儿科?这就需要你自己去找到答案,当然,三个月的时间不可能把这些科室全部轮转一边,这就要求你要多跟去这些科室的同学多交流,与老师多交流,抢着干活,抢着值班,抢着上手术,犯错也不怕,脸皮厚一点,与老师大好关系,这对你以后逃实习很有帮助; 三个月以后,你对自己所要报考的科室有个大致的方向,这时候第一轮的复习也要开始了,英语,政治基础差的建议报个班,文都恩波等等都不错,自制力好的就自己看视频,自制力差的就去上大课。这段时间,就要跟老师商量着来了,脸皮厚一点,能跑的尽量跑,该躲的尽量躲,一般老师都不会太过严厉,大部分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要是碰见比较较真的老师,那也就老老实实呆在科室吧,把跟这个科有关的章节好好看看,一闲下来就在办公室里看书背单词,这样一般人也不太好意思什么活都推给你干。不要顾忌有些人的冷嘲热讽说你做作什么的,他们左右不了你的命运,而考研成绩可以。 进入到八九月份的时候,这时候你的专业课至少要看完一遍了,英语政治的初步复习也应该完成了。下面就需要大量集中的时间来重新看书,大量做题。这个时候,该跑的就要跑了,早上交完班,趁着没人注意,直接跑掉,除非必要的手术,门诊,尽量不在医院里呆(前提是你要报考的不是这家医院)不要太在意老师的批评。查的严了,你就去科室呆着,同样是看书为主。这样一来二去,老师也不会三天两头打你的报告。直到老师觉得都不想看见你,ok,去看书,做题,上课去吧。 当然,如果碰到有对你非常关心,愿意花时间教你真正的临床知识而不是简单的教会你干活的老师,还是不要寒了他的心。牺牲那么多的实习机会,可不是留给你玩的,而是要分配到学习上来。我们实习的时候很多逃实习的同学,而这些同学里,真正去自习,去看书的,说实话,连一小半都没有。如果你自己觉得自己不能成为这一小半的话,建议你,还是不要放弃实习吧。
1.​提早开始复习。 以防实习的时候医院管理特别严,自己无法应对,提早开始复习。如果自知保研没有希望了,大三/大四那年的课就稍微放松一下,保证不挂科就可以了。多留出些时间给考研科目,生理、病理都最好在实习前复习完一遍,英语也应该开始做真题了。虽然有些学校或专业大三/大四的课程也安排的非常紧张,但任何时候都问问自己到底哪个更重要。自己兼顾不过来的时候,就只能为了更重要的那个舍弃一部分了。 2.选实习管理不严的医院。 我本科学校有两种实习方式,一种是自主实习,一种是定点医院实习。自主实习要求也是三甲医院,如果有条件可以申请,如果有关系都可以不用去实习。但是千万不要因为可以不用去实习就放轻松觉得比别人多了很多时间。反正我们那届自主实习的好像都没考上…当然自主实习不背这锅。 再就是学校安排定点医院实习,会有志愿填报。找往年的学长学姐去好好打探一下医院的情况,多问几个,不同人在同一个医院感受可不一定相同。尽量去管理不太严的医院。 再就是注意问问“风水”,要是说去年没一个考上的云云,就要问问看是不是医院学习条件不好,去的同学是不是都不打算考研的等等。除非内心非常坚定,免不了会受环境的影响。 3.调整实习排班。 医院各个科室之间总有忙的也有不太忙的。如果可以,尽量把轻松点的科室排在考研前。 但如果实习的所有人都考研,这个就不太建议了,损人利己是不太道德滴。 但像我们检验科,我当时实习的医院,考研的人并不多。如果进去之后能很快跟排班老师熟络,跟老师诉诉苦求求情,让老师帮帮忙先把轻松的科室排前面,会多出很多学习时间来。 一般检验科上午比较忙,大部分科室下午就轻松很多(除了急诊、微生物等)。上午啥也不想好好干活,下午跟老师聊聊天打点好关系,并表明自己要考研,一般老师没事就让你去旁边示教室看看书什么的。如果有的老师实在拗不过,咱也就乖乖呆着吧,晚上回去提高效率。 当然这些都是比较保守的做法,胆子大点整个实习逃掉的我也见过。可也没必要做这么绝,先熟悉熟悉科室的工作环境以及常规操作也是有益的。 再分享一下医学生如何准备考研~
40,988,302
124
15
奴隶制是所谓的「落后」经济形态,这是南北战中南方最终失败的原因吗?
奴隶制本身当然不是主要原因,实力本身才是。 早早就废除奴隶制的墨西哥当年也试过用内战解放得克萨斯奴隶。结果德克萨斯向美帝求援。美国爸爸的奴隶主军队把代表“正义”的墨西哥人打得满地找牙。连得克萨斯也开开心心去投奔奴隶制灯塔美利坚了。 杜克大学作为前南方地区最好的大学,在Perkins和Bostock图书馆四楼走廊还收藏着当年德克萨斯废奴战争美国士兵的书信。充分展示了国际奴隶主义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的信念。有杜克的校友可以去瞻仰一下,就放在俩图书馆四楼连廊的展示橱里。名字就叫“The last letter of Alamo”。后来还以这封书信作者为主角拍了电影,叫《阿拉莫之战》。 这个世界还是拳头大才是硬道理。美国工业区,煤铁资源还有人口都集中在北方。南方想学北方搞工业也没那条件,南方经济的比较优势就是蓄奴搞种植园。违背市场规律是不行的,只好屁股决定脑袋,为奴隶制争取权益了。南方蓄奴州一直很清楚自己不是北方对手。密苏里妥协案就是南方妥协的结果。割掉了大片蓄奴区给北方,只换来半个密苏里。 但是后来南方发现:“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以地事秦,如抱薪救火。”这么下去是慢性自杀。 于是南方开始在国会据理力争,搞了逃奴法案等一些列扩张奴隶制的努力。他们的理论依据就是南方和北方实力不平衡。南方还试图把古巴吞进来做蓄奴州,以争取“南北再平衡”,也就是所谓的Ostend Manifesto。 北方一看你们想再平衡,不能忍啊。赶紧趁着不平衡干死你再说。内战就是这么爆发的。
有回答指出,奴隶制经济如何在效率上甚至更高,奴隶的生活如何更加优越——虽然不是为了说明奴隶制的优越性,仅仅是说明解放奴隶的正义性远远的超过经济效益。 首先应当指出: 奴隶制是落后的经济形态。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甚至也是如此。 如果不淘汰奴隶制经济,美国不会有今天的经济成果,这是毋庸置疑的。 很简单的两方面: 1.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自我增值,在南北战争之后不远的时间里,工业巨兽迅速发展,吞噬了所有可能的劳动力。 奴隶和工人作为不同的劳动力,所代表的经济模式完全不一样——最简单的,奴隶的再生产受限于奴隶主的经济规模,奴隶很难从事于工业生产(因为需要足够的培训和教育)。 这意味着,不解放奴隶,人口增长就很难满足工业需要,更重要的是劳动力很难满足快速变化的工业市场需要。 种植园经济的产物,没法适应工业化生产经济,这是毋庸置疑的。 2.更重要的是,所谓效率,不仅仅表现于多少奴隶生产多少物资。 即使在工业化的初期,很可能使用奴隶确实的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其他答主提到的资料我没有读过,但是不影响假设),但是商品经济,在工业革命之后,市场的地位就超越了生产力。 奴隶,意味着消费力低下。 如果不能够解放劳动力,也即工人、奴隶的消费力,资本主义经济难以为继——解放奴隶本身就是代表,但是更有代表性的是大萧条和战后平权运动。 最最重要的是,种植园经济,规模是受限制的。有限规模的高效率,战争中表现不如无限规模的相对低效率,实在是很合理——以二次大战为例,规模的作用远远大于效率,只有同一个规模级别,才有资格谈效率的问题。 效率X规模=生产力 效率的增长不可能翻倍,规模却可以数量级的增加。 总结一下: 解放奴隶,既解放了生产力,又解放了消费市场,还适应了新生产关系(当然这个适应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南北战争之后又有反复,这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当然说明了,奴隶制是落后的经济形态。 从任何意义上来说都是这样,更不用说天然意义上的解放人权。
40,988,302
203
48
奴隶制是所谓的「落后」经济形态,这是南北战中南方最终失败的原因吗?
本题中「所谓的『落后』」其实已经隐含了答案:作为经济制度的奴隶制不是南北战争中南方最终失败的原因。 1974年福格尔(Fogel,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恩格尔曼(Engerman)出版了当时备受争议,如今成为主流经济史学共识的著作《Time on the Cross》。 该书研究的问题就是南北战争时期南方的奴隶制经济真的效率低于北方吗?经过大量计量经济学分析,他们得出了一系列惊人的结论: 以上仅是这一系列发现的一部分。整体来说,通过研究发现,当时黑奴的物质生活不仅不差,而且比我们想象中好得多。以人均收入水平来看,美国南部全球都能排第四,绝对不是贫穷落后的地方。 因此,「由于美国南方经济落后,所以被北方打败」的说法是自欺欺人。但我猜很多人看到这些结论就会说这是赞扬奴隶制——当时这本著作发表时美国学界就是这个态度。其实稍稍想想就会明白,经济发展更高效就等于「好」吗? 试想,给一个人好吃好喝但永生永世,世世代代没有政治权利,没有自由迁徙权利,没有言论自由权利,这样的生活值得向奴隶主感恩戴德吗?很可悲的是,我发现,现在真有不少人很自豪地觉得「值得」。
南方最终失败北部成功的原因。我觉得可以归为几点: 1 人数优势:当时美国人口总共3100万人,这其中在北部的就有2200万。剩下的南部人中还有350万是奴隶,成年的白人总人口还不到300万。要知道,到战争末期北部在战地上的军士数目也差不多有这个数了。 2 财富优势:北部的财富比南部多许多倍,北部的联邦政府能轻易的拿出钱来负担战争开销。南部的财源基本上依赖在北部和欧洲销售棉花。在战争中北部采取的封锁南部海岸线的策略,毁坏了南部的贸易:1860年南部的棉花贸易额是2.02亿元,1861年只有4200万元,1862年只有400万元(数据来自《美国的历史》) 3释放奴隶:奴隶制虽然是内战的根本原因。但并不是发起内战的直接目的(目的是维护联邦统一)。然而,林肯总统签署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不仅大大提升了北部人民的士气,也在国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欧洲贵族和上流阶级很仇笑北部人的主张,他们急于看到联邦的破裂,继而导致共和的失败。至于人民就不一样了:虽然棉花贸易的骤减使得他们收入减少,但是因为同情奴隶,他们总觉得北部是正义的,是应该胜利的。因此都决定不再帮助南部做棉花贸易;破坏联邦。 ps 要不是南部的将军和士兵骁勇善战,如李将军、杰克逊、约翰斯顿。倘使南部人不是这么的勇猛,我觉得南部是坚持不了这么久的。南部人在战争之初就夺取了境内联邦要塞和兵工厂,并且一度逼近到了北部的心腹要地。然而最后战事还是变成了长达4年的持久战。 再ps 向伟大的林肯总统致敬!
41,012,507
97
49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界的应用状况是怎样的?人力供需状况如何?
简单地说,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空白白白白 曾经提到过,其实也是我很认可的一个观点:“务必要搞清楚:搞机器学习为公司带来多大的价值,如何量化收益” 她其实是见到了很多只谈概念和高大上的公司。你说一个公司,用机器学习来预测自己的销售额,这样的事情有什么实质意义呢?每天看看曲线起起落落有什么意义呢? 我现在的团队就是一个运用了很多机器学习技术的公司,也确实,收益就是应该被衡量的,也说说我最近的工作带来的收益吧。 我司的背景是这样的:通过机器学习手段收集和推荐电商商品。如果说今日头条革掉了传统新闻客户端的命,那么我们就(低调的)在革传统电商的命 我处的团队是数据收集流程,衡量标准是又快又好地从网络中收集出商品并评估质量。我司的另一只团队是面向用户的推荐系统,衡量标准是电商购买率 未来的工作,应该也会投入更多的技术在优化供应链和商品送达效率上 总的来说,现在的各行各业肯定是从结构化数据到非结构化数据都不会缺少金矿,就看团队如何利用价值了。大部分结构化数据大致看一看规律,用几个机器学习模型也就能达到一个很不错的目标了(95%精度那样),非结构化的图片、文本、语音难很多,文本的话努力做一下也可以达到超越人类的效果。 我们的优势也是早期用人力标注了很多数据集,用来后面的监督学习真是每时每刻都感觉自己在为公司创造价值。。 数据化的驱动也确实很重要,这个和机器学习中的流程其实是一样的:定好目标、损失函数,然后一路优化,看如何达到目标函数,减少损失函数。 现在我倒是真正理解了目标函数。。。简直就是人生、事业、公司每一个面都可以套上去。。简直鸡汤力爆表。。。 人才方面。。。只能说很缺乏很缺乏,我们的BOSS们都是斯坦福毕业的,CEO和国内外的各种工业界的连接也很紧密(还和一位耳熟能详的大牛是亲戚,这个八卦如果有人来面试我觉得可以当一张虎皮(逃)),和我们说其实国内的技术和工程做的都有很高的成长空间,按照他和各种大佬的说法,招人不如自己培养,一年才毕业多少大牛,完全不够用。虽然我还是觉得大牛们都很厉害,并不知道为什么他有这样的底气(挠头)。。 打个小广告吧:公司简介在:这里 机器学习主要开发语言还是Python,地点在杭州。我们既需要拥有丰富工程实践的工程师,也同样希望优秀的应届生加入,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需要对机器学习和能做到的事情拥有良好的认知,以及对自己不懈的追求。内推简历可以发我 jianjiangzhu#clubfactory.com
工业领域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深,人工智能技术也得以在工业界不断地发展。但提到工业领域的人工智能,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机器人。但除此之外的应用还有很多,这里就介绍比较主要的几类: 第一类是比较简单的应用:对于「数据的可视化分析」。让我们可以理解数据所反映的设备运行状态、能耗情况、生产力状况等等情况。 第二类则是让机器实现「自我诊断」。比如一条生产线突然发出故障报警,机器能够自己进行诊断,找到哪里产生了问题,原因是什么,同时还能够根据历史维护的记录或者维护标准,告诉我们如何解决故障,甚至让机器自己解决问题、自我恢复。 当然,我们都不太希望发生故障,所以我们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第三类应用,「预测性维护」。要知道工业生产线或设备如果突然的宕机,那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们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机器在出现问题之前就感知到或者分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工厂中的数控机床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刀具就需要更换,通过分析历史的运营数据,机器可以提前知道刀具会损坏的时间,从而提前准备好更换的配件,并安排在最近的一次维护时更换刀具。 第四,提前「采取措施,优化运营」,比如节能。在工业领域,对生产线进行节能优化,通过对历史运营数据、工厂排产情况,以及设备配置参数等等的分析,提前检测出能耗的异常,并提供降低能耗的措施。 此外,在许多泛工业,像能源,工业,交通等领域,人工智能技术都已经有了应用。总得来说,人工智能在工业界的应用范围和效果是绝对不输于在互联网上的应用。
41,136,409
257
162
对于毕业一段时间的年轻人,住房公积金应该如何使用才能达到个人理财收益最优化?
谢邀。 因为做房地产行业,还是讲住宅投资。 住房公积金拿来买房是个比较划算的用途。(限部分区域和城市) 在国内很多人还在纠结房价这么贵,还要不买房的问题。 实际上现在房地产企业创造出的刚需一类的概念完全是一种营销手段,或者叫伪概念。 买房的属性只有一种:固定资产投资。 举个栗子:1.买房后还30年房贷。2.租房30年。 买房后的房贷月供是固定的,随着后期通胀及贬值,月供压力越来越小,按揭到期以后,你拥有房子的处置权。 这叫现值年金计算的固定资产投资。 租房的话房租是随着房产价格指数随时变动的,价格浮动上涨,30年期限结束,nothing left。 这叫消费。 然后从收益率再讲一下为什么选择买房。 首先,住房公积金拿来买房,专款专用,符合政策预期,走程序提取或者贷款会方便很多。 其次,根据目前我们行业的研究成果和业内共识,一线城市和多数二线城市的价格远未到顶,还存在较多的上涨空间,年涨幅高于8%很轻松,把握准确的话15%的涨幅都比较容易实现,这已经完爆世面上多数的同风险的理财产品了。 最后,住房产品可以兼顾理财和自住(或出租)的多方位需求,灵活性较大(区别于流动性),对于刚毕业里面的人来说是个挺好的选择。 还有一点,如果当前的经济实力还无法支撑住宅投资,部分地区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来支付房租,题主可以考虑将住房公积金提取出来后支付房租,然后剩下来的钱去找其他合适的投资理财产品,这里不熟悉,就不展开讲了,但至少比北京公积金1.5%的固定利率收益要高很多。 刚看完项目回来,比较累,用手机打的,具体数据论证就不放了,有机会再细化吧。 更多问题欢迎进入我的值乎页面进行提问,获得更有针对性的详细回答。 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731984467484217344 (二维码自动识别)
最近,小蔓的一个老同学跟我说她新找了一份工作,单位要给她缴纳五险一金,可她觉得这五险一金没什么用,而且每个月自己都要交一笔不小的费用,而这笔费用摊到她原本就不高的工资上,瞬间感觉钱少了好多。 然后小蔓瞬间无语了,看来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五险一金的好处,那今天小蔓就先给大家讲讲五险一金中的公积金吧! 我们先来普及一下住房公积金到底是个什么鬼? 简而言之,住房公积金就是你所在单位以及你个人为你共同缴纳的长期住房储金。而且,公积金的办理是有强制性的,如果你的单位不帮你办理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中心有权力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可以按有关条款进行处罚,并且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一句话你可以投诉它)! 小Q :住房公积金每个月交多少钱啊? 小蔓:住房公积金的缴费基数一般是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资。以北京为例,2015年北京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的上限是:19398,下限是:1955,另外缴费比例单位和个人都是12%。 那么我们来算一笔账,假设你所在的单位按照北京的缴费基数下限1955的标准,那么你每个月单位要为你交1955x12%=235元,个人也要交235元,加起来你的公积金账户里每个月就有470元(新规最高不得高于5101.92元)。一年就是470x12=5640元。 小Q :一年5640,有利息吗? 小蔓:当然有啦!自从今年的2月21日开始,住房公积金账户的存款利率,由以前按照归集时间执行活期和三个月存款基准利率,调整为统一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5%执行。 举个例子,你公积金账户里上年结转余额为10万元,每月交470元,一年累计下来你能有多少利息? 按照旧利率计算: 上年结转利息100000x1.1%=1100元 当年归集利息470x0.35%x(1/12+2/12+3/12+......+10/12+11/12+12/12)=1.645x(78/12)=10.69元 但是按照新的利率计算: 上年结转利息100000x1.5%=1500元 当年归集利息470x1.5%x(1/12+2/12+3/12+......+10/12+11/12+12/12)=7.05x(78/12)=45.83元 也就是说,按照最低的基数来计算,你的公积金账户一年的利息也有一千多呢! 小Q:那公积金每个月几百块躺在账户里除了用来生那么一点利息外还可以干嘛啊? 小蔓:可千万别小瞧公积金哦,它还可以用来贷款买房!用公积金贷款买房利息要比商业贷款低很多很多呢! 最新数据显示1-5年期限(含5年)的公积金贷款利率为2.75%,5年期限以上(含30年)的公积金贷款利率为3.25%,而商业贷款5年以上的贷款利率为4.9%。比公积金贷款的利息整整多了50%! 假设你的贷款总额为100万元,贷款期限20年,我们来算算如果用等额本息的方式计算,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究竟相差多少! 公积金贷款利息少了20万9千多! 现在还觉得公积金没用吗?平均每个月省下来将近900元的利息,如果用来定存基金的话,20年后都可以再买一套房啦! 小Q:可如果我已经有了房子,不需要买房了,那公积金不是没用了吗? 小蔓:当然不是!公积金除了用来贷款买房之外,还可以提取出来哦~ 按照国家规定, 快看,公积金还能用来修建住房,你还愁它没用武之地吗? 另外,小蔓偷偷告诉你哦,如果你暂时还不预备买房子,又觉得公积金利息比较低的话,用来租房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只要你向公积金账户所在的管理部或者银行出具公积金提取申请书、身份证、无自有住房证明以及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的承诺授权书就可以办理公积金提取啦!是不是很方便呢~这样,省下来的一部分房租用来定存基金也是一笔很大的收入呢! 小Q:啊?原来公积金有这么多妙用啊!谢谢小蔓! 小蔓:现在知道也不晚,赶紧查一下你的公积金账户有多少钱吧! 小蔓的原创理财号 喜欢我就快加我吧 "tianjing9301" http://weixin.qq.com/r/9jiyqtbEd4sIrZLJ923k (二维码自动识别)
41,136,409
189
12
对于毕业一段时间的年轻人,住房公积金应该如何使用才能达到个人理财收益最优化?
本人89年的,用的公积金贷款买房,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14年年中和媳妇结婚,家里给了6万元的小夫妻生活费(彩礼),我们结婚之前也存了5万块钱(主要是媳妇儿存的,我的钱都花在我们生活上和婚前拍照,三金上了)想着存在银行没有多少利息,我们都是上班的暂时没有什么生意可以做。~这是生活背景 我们都在郑州上班,我是在工厂职员,平均工资3500,有五险一金,当时的银行流水和收入证明就是这个数。她做手机销售,好的话有4500左右,没有五险一金。郑州是个屌丝城市(没有抹黑的意思),污染排名全国前三、城中村拆迁、租房子黑中介横行,在郑州四年搬家七八次…在郑州呆过的普通工作者没有说她好的,想了想也就发展迅速、有潜力这几点。~这是工作背景和城市特色。 基于我们是河南人和工作在这里的原因,考虑了很久决定~买房! 看房选房的经历就不说了,你们可以慢慢体会…咨询了买过房的同事和朋友,一致建议用公积金。14年底公积金利率是3.5,商贷好像是4.9吧(记不清了),选了相对较偏的港区,小两室76平,开盘价6986,加上所有的公积金代办和维修基金共计52.6。不过房子是简单装修,后期不用怎么操心… 贷款35,25年,等额本息(没得选,谁让咱收入低呢)跟家人朋友借了了6万,凑够了首付款,后续生活直接压力山大,不过凑合着也过来,去年把借的钱还完,只有一个月1711的月供。现在公积金下调到3.25,直接让每月我少还185元,感谢政府,感谢党! 搜房网上现在均价标7400,可能有差异,当时买的时候确实想着自住,现在看来投资自住都合适。买过之后整个人都自信了,觉得自己有眼光,呵呵。 这是像我这样新婚小夫妻的理财方式,当我们没有更好的方式去理财,买房也许是目前几年的有保障的手段。假如跌了,咱们自住,又不是靠投资房子生活。 租房是消费,买房是投资!为的是让妻儿老小头上有块瓦遮风挡雨,也为了给自己在喧嚣的城市里安一个归宿! 以上,供借鉴。
虽说今年新政后公积金收益率涨了,到1.5%了,但这收益率明显还是低。1万元公积金一年的利息仅相当于1斤瘦肉的钱。 如果暂时不买房,公积金还可以用来改善生活。 1、交房租 对于现阶段租房住的朋友,特别是在帝都、魔都的,每月房租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与其花工资去交房租,不如用公积金来付房租。 连续缴存公积金满3个月,无需租金发票、税票也可以支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 租住公租房的,按实际房租支出全额提取(前提是住房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总额不低于实际房租金额);租住商品房的,根据当地市场租金水平和租住住房面积,确定提取额度。 2、治病 患重大疾病或重大手术住院治疗的,也可以提取公积金。不仅可以用在自己身上,还可以用在家人身上(配偶/未成年子女)。值得注意的是申请日期应在出院之日起1年内,提取金额合计不超过住院费用个人负担部分。 3、遭遇天灾人祸,公积金来应急 因遇到某些突发事件如火灾、意外伤害等,导致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或职工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均可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存储余额。 4、旧房装修 缴存职工购买自住住房满10年的,可以提取公积金。不过每套住房维护、修缮提取总额不超过8万元,且每套住房只允许提取一次。 5、物业 首次可一次性提取上年度及本年度的物业管理费用,以后每年可提取一次,提取额度按当年实际支付的物业管理费用确定。 6、其他 另外,离职、退休、出国定居等也可以提取。除此之外,任何理由(买车,急用钱想临时周转,提出来投资)都是不可以的 注意:单位不给交公积金是违法的!公积金是强制缴纳的,单位如果逾期不办理的,处应缴数额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这种情况下可以投诉。(请去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及各区县管理部投诉举报) 提取公积金会不会影响买房? 这个得看地方政策。某些地方的公积金贷款是根据“缴存余额”来评估可以贷款的额度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租房提取了公积金,账户余额变少了,那么房贷的额度也就变少。因此,如果大家近期有购房需求,还是要提早规划支取额度,才不至于给未来买房带来麻烦。 以北京为例,市管公积金无需按照缴存余额从而评估贷款,所以没有这个麻烦;但国管公积金通常是需要按照缴存余额评估贷款的,如果租户将公积金提取了,缴存余额少,对今后买房贷款不利。 那又想用公积金买房,又不想影响贷款额度,该咋办?这次拿深圳来举例:贷款额度为可贷额度的公积金账户余额的14倍。公积金账户金额超过6.5万元,就能贷款90万元,多余的钱可以随便取了。 社保和公积金的政策在各地是不太一样的,想找到最靠谱的答案,方法如下: 咨询万能的单位HR 查询公积金当地官网 全国住房公积金热线12329 代取公积金可行吗? 估计问有这种疑问的人,十有八九是看了“专业办理公积金代取业务,主要针对不符合公积金提取条件的职工,流程正规、资料合法”的小广告。 代取公积金,也叫套取公积金,指的是通过中介给你开出离职证明或者租房合同等伪造的假证明来提取公积金,然后中介从中收取费用。 规划君提醒大家,公积金的提取是有底线和规则的,任何非上述理由外的提取,都是不合法的,政策也是不允许的,如果你被查到的话,公积金信用记录会给你记一笔,这就算是恶意套取,未来好几年都不能动用公积金了。
41,182,911
21,000
4,502
你见过哪些让你目瞪口呆、脑洞大开的骗局?
看评论才知道这种骗局存在多年了。本文只希望为没有碰到过这种手法的知友们提个醒! ………………………………………………… 勉强答一个。某一天有客户发来一个电话,说是需要印刷一批活。我回过电话去后,对方说是市里消防队,政府单位,需要印刷一批宣传折页,量比较大,金额较大,我给核算了价格后发过去,对方犹豫了一会答应了,并且对我说“虽然你家的价格比另一家贵,但我觉得你这个人说话比较靠谱,我给你争取过来了,你到时开票的时候多开…元,明白吧”我当然明白啦,答应。然后和对方约定下午四点去单位签合同。我在准备合同的时候,对方来电,问我有没有太阳能发电机,他们需要十几台。我们不做发电机啊。对方说,他们过两天演习需要,但是他们以前采购的公司因为上一批合作出现问题这一次不宜直接联系,刚好我这边要做合同,不如一起帮他们采购,然后合同上一起注明,他们统一付款。此事可行。可我不知道哪里采购,对方说,他们有之前的厂家代理电话,可以给我,并且说之前采购价是六千几。当我拨打了代理电话后,代理很热情说他代理合同到期了,现在不能供货了,但我的要货数量大,他可以帮我介绍厂里,顺便给他完个任务,他自己也可以更顺利的继续拿下代理。拨打了厂家电话后,厂家告诉我他们在武汉,那个型号的发电机厂家发货是五千多块钱,现在可以发货,有一趟列车还有一个小时发车了,刚好能第二天晚上到客户所在地,然后第三天刚好赶上演习。由于中间差价比较可观,我本人也很开心,因为可以多赚一笔。当厂家说打款发货的时候我也没迟疑就去安排款了。在这期间,我跟消防队的客户打了个电话给说了情况,客户表示很满意,让我尽快过去签合同。至此,此事基本定了,厂家那边按一点钟打款发货,下午四点我去签合同收款,然后印刷活,可以赚一些钱。打款的时候,金额输定,输入转账密码,输入了三个数字后,突然一停顿,似乎哪里不对。。 停下来从头到尾思考了一下后,我身在局中,没有注意到对方似乎,有点迫不及待的,又似乎,对我的印刷事宜没有过于太负责的询问,他拨打的电话不是单位座机,和厂家负责人沟通似乎太顺利了些,厂家发的账户不是公户。 退出转账,发了个信息给厂里:请发公户至我厂邮箱。发了个信息给消防队客户,请用贵单位座机拨打下我的手机。 厂里回复:这个款不走公户的,巴拉巴拉。客户回复:他在外,不在单位。 给他们统一回复:呵呵。 发现此类手法致上当的人很多,手法准确,几个人配合无间,如果我当时没有一时机灵,几万块钱就打了水漂了。任何时候当有利益来的太容易的时候,往往我们自己已经成为了别人的待宰羔羊!!
谢邀,本来想说个段子... 但是看到这个瞬间出戏... 知乎的同志们长点心呀,这么放广告客户会提刀上门吧...
41,182,911
21,000
4,092
你见过哪些让你目瞪口呆、脑洞大开的骗局?
我说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骗局, 2015年3月,唐山火车站附近(火车站汽车站离得很近), 我去汽车站准备坐车去玉田,站外有个大婶儿说“现在买票来不及了,跟我走,带你上车。” 然后我背着包跟大婶儿上了一辆三蹦子,大概三分钟,来到一个类似停车场的大空地,有两个简易板房(注意,是两个)。 大婶儿让我进到其中一个板房,“在这儿等一下啊,等下车从门口过,你就上车。” 我进屋扫了一眼,就是这样 不就等个车吗?还放两张床干嘛? 过了一会儿进来一个拎大包的小伙子,大婶儿也是让他等着,看情况也是被拉过来坐车的。 又过了十分钟的样子,大婶儿进来指着我“你是去玉田的吧?跟我来,准备上车。” 我跟她来到隔壁的另一间板房,“你在这儿等一下,车马上来,这间房里都是去玉田的。” 房里明明只我一个人。。。难道还有看不见的人??? 又两分钟,进来一胖一瘦两个中年男子,分别背着行李。 两人进来就跟我寒暄, “小兄弟你去哪儿啊?” “做什么工作的啊?” “你也是保定的啊!咱还是半个老乡呢!” 。。。 “哎~等车等的无聊,咱们来打牌吧!” “来来来,斗地主,小兄弟来凑个手!” “我不会斗地主” “来炸金花吧,没啥技术含量的。” “炸金花我没赢过,不玩” “那来争上游,三个人刚刚好!” “啥叫争上游?不会” “那捉黑尖总会吧?很简单的。” “不会” “最简单的拉大车,这个只用出牌就行。” “不会” 。。。 又过了一分钟,胖瘦两位老哥拎包出了板房。 半分钟后大婶儿进来,“你走吧,车坏了,不来了。” 哎~运气真不好,还是回车站再问问吧~ 。 。 。 走出空地来到路边,远处一辆三蹦子开过来, “小伙子是不是去车站?我带你过去吧,5块钱。” “里面的人是不是告诉你车坏了?让你自己走” “嗯?你怎么知道?” “他们是骗子,去了就拉你打牌,输光之后再告诉你车坏了,你输了多少?” “我不会打牌,没玩。” “那你走运了,如果是晚上,他们就要给你找小姐!前脚小姐后脚警察,一下就几千块!” 尼玛⊙∀⊙!原来那两张床是干这个的。。。 鉴于三蹦子大叔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到车站时我多给了大叔5块钱,算是请大叔喝杯水了 完。
自家开饭店的 某日中午一个军官服饰的男人进店喊我妈说明天部队拉练经过这边问能不能提供盒饭,大概300人 我妈一看,大生意啊,可以接,但是300份我们明天店就要关门,要备菜,确定下来的话交点订金吧。 男人说好,先回单位报告,下午来付定金,我妈也说行。 下午三点多,男的来电话说请示完了没问题,就从我家定。我妈这时候还挺开心的说没问题,还问人家要不要先准备一餐试试菜,男的说不用,晚点过来付定金就行。 隔了二十分钟,男的又来电话,说他们部队需要采购火腿罐头,能不能我妈这边代购一起走账,我妈说行啊没问题,男的又说他们有专门的军需罐头的厂家,电话给你你们联系,我妈说可以。 和对方联系,720一箱,。军需特供。要20箱,对方说可以给送货没问题。我妈给军官打电话,告诉他800一箱,军官说贵了,但是可以走一家账手续方便,倒也无妨,跟我妈说让他送货吧,明天拉练完了一起来取走。 我妈还比较聪明,说那你最起码付我一半订金,军官说他们报账手续繁琐,他没有权利支出现金,我妈一看着对方咬死了不肯出钱就起了疑心,然后将计就计就说好,那她垫款订货(实际并没有)。 然后又大约半小时吧,军官又来电话说你怎么还没订货啊?我妈就知道骗人的了,她与厂家联系的,怎么能是军官催她付款呢,军官又怎么知道她没付款呢,所以推断厂家和军官是一伙的,只为了卖罐头给她而已。 于是她依旧很淡定的和军官说你来付定金吧 结果就是···那个人压根没来过了
41,186,444
73
38
围棋中有哪些有意思的专业术语或者「黑话」?
黑话?列举一些棋手不自觉就说的几句话,一般都是这么想的: 0、可以满意:我赚了,我赚了,哦也; 1、没什么不满:总感觉我小赚了但是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嘿嘿嘿; 2、(余和平君上面说的)“麻”:麻痹下一手我下在哪儿,下哪儿?! 3、这棋很“细”:好好收官应该能赢,但是我脑子快不行了算不清官子555 4、“单”(单靠,单断,单长···):虽然好像还有别的手段但是我还是简单点儿来吧; 5、不给他“转身”的机会:后悔了吧?后悔了吧?想转换?门儿也没有! 6、这棋有点“紧”:怕杀气杀不过啊 7、这棋要”漏“:棋形要崩溃了,收不住 8、打了个”勺“:漏勺漏勺,还是失误的意思 9、这棋走远了:我已经控制不住棋局的走向了 10、出棋了:我揪出了对手的毛病 11、总赢:这波就算怂过去也能赢。 12、出头:更能接近并能够影响到中腹(如果角上从定式跳出到边上也算) 13、头太硬:不但出头了,而且棋形厚实,压不住,也碰不起(这个最形象,个人觉得蛮搞笑的) 14、这步不是棋:“就不该这么下”的委婉说法 15、把棋子走重(zhong)了:棋子重复太多,没捞到啥好处,还不能弃掉 16、棋子走轻了:几颗不重要的棋子,伤了也没关系,通常好处已经在别处捞到手了 17、吊一个:在别人的大模样或者中腹成空之前,淡淡地放一颗棋子,这颗棋子通常很轻,不好攻击,但是”吊一个“的目的只是制约大模样的发展,和打入敌军内部不一样 18、打将:时间不够了,进入倒计时,但是还有局部没算清楚,只好在对方不得不应的位置打一下,刷新秒表倒计时。为自己争取30秒或者1分钟的时间,但这样通常都损了一点保留的变化,有时候这些变化是要留着当劫财的。 19、盘面10目(盘面5目,盘面2目等等):收官时,棋盘上领先/落后10目棋的意思。(经棋友纠正计算了提子,只是没有计算贴目) 20、拔花:在中腹或者影响到外势的位置吃掉一颗子(离中腹越近威力越大,相当于原子弹爆炸哦) 持续更新中··· 附加一些常用的字面意思的词汇:过分,不行,撞伤,碰伤,不怕,不够
围棋中有意思的术语很多: 形象的有:乌龟不出头。是不是很形象,黑棋接上就被白棋提花了。怎么都伸不出头了呢! 虎口:羊入虎口的意思。进去就要被吃掉啦! 小兵排排站:形容棋子效率低。 秤砣:俗称大头鬼。棋子局促,效率低下。 猴脸:做眼的棋型。(好) 双飞燕:星位一子被两个小飞夹击。 小曲尺:常见死活图形,是死型哦!感兴趣的棋友可以研究一下:) 金鸡独立:围棋手筋之一。后面还有一句话叫“两边不入子”。像不像一只鸡单脚站立啊? 扭羊头:又称“征子”。因为形状颇像一只羊被牵着鼻子走,由此得名。 有些棋型因为变化多端,复杂深邃,因此,被冠以许多有趣而让人不寒而栗的术语: 大雪崩:所谓大雪崩据说最复杂的变化有50手,局部变化图超过30种,一手下错,犹如雪崩,倾泻而至,让人望而生畏。 小雪崩:顾名思义肯定崩溃程度指数明显下降啦!所以,变化相对较少,变化也没有那么多 村正妖刀:村正是室町时代到江户时代初期在伊势桑名一连三代的铸刀人的名字,也是他们产品的名字。村正铸刀人的制品很多,由短刀到枪都有,所有村正的名刀都有华丽的装饰,且锋利无比,刀刃两边一致的波浪形纹就是村正刀的特征。 关于村正刀有许多光怪陆离的神秘传说: 传说一:松平的武士发疯杀害自己的友人,所使的刀就是村正刀(《半日闲话》)。 传说二:售卖村正刀的刀商,用一把没有村正雕刻的村正刀把自己的妻子杀害(《耳囊》)。 传说三:小偷把代代相传的村正刀偷走后,把自己的手切掉(《福井县民话》)。 很多村正刀的传说都指称,当人拿上了这把刀后便会失去常性,“村正刀”被认为是一把嗜血的刀。将“一间高挂二间高夹定式”称作“村正妖刀”,可能就是因为其变化复杂,某一方只要一不小心,便会当场死亡吧。 这里黑的应法就有8种,变化之多,仿佛每一步都有一把刀抵着自己脖子前行。 大斜:大斜定式复杂程度不输前面两个。因此称为“大斜千变”。大斜、大雪崩和村正妖刀被称为史上最难解三大定式。大斜中有许多的骗招,也颇为有趣。 围棋棋型千变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化,继承,发扬,总结出来的术语都非常形象和精炼。通过学习这些语言,能帮助我们了解围棋语言,理解棋型。
41,186,444
66
33
围棋中有哪些有意思的专业术语或者「黑话」?
5.16 刚好又想起来一些,就更新了一下。 ================================================ 说一些,我从棋手自战解说里听来的,以及从网棋聊天室听来的。 「麻」 大概意思是像被电到了一样,神经麻痹了,不知道应该怎么反应才好。 一般指那种特别不好应的棋,应不好可能会大亏损的棋。 例句:下这一手怎么样,我麻他一下。 他怎么下在这,有点麻啊。 「弹」 玩完了,没戏了,太惨烈了。理由不详。 例句:这个局部黑棋太弹了,不知道在下什么。 知友提出这一条有一些疑问。因为我也是看主播的自战解说,或者大赛直播中,听到的。我也考虑过会不会是写作“瘫”或者“檀”。 之所以最后我还写做“弹”,是因为—— 每次我看到小强挂掉的时候,脚都会弹两下。 现在我都会说,“哈哈,这小强弹了——” 就像这样—— 「起立」 认输,别下了。来源是,比赛结束以后,一般会双方起立握手,用起立表示下不下去了,可以结束了。 例句:这几步一下,白棋基本可以起立了。 「紧」 指棋下的不留余地,所有地方都拼到最满,一般特制局部作战中的招法。 一般下棋把棋和对面挨着下,就会互相紧气,通常的招数是和对方保持一定间距。 例句:这局部下的太紧了,这样他能行么? 知友说,局部下到最满应该用「撑」来形容。这边也引出来,供大家参考。 「漏」 局部出棋了,被对方找到了破绽。 一般棋下的太紧,或者弹性不足,很容易出现顾得了一边,顾不了另一边。 我的理解是,你的战线就像一排站岗的士兵,弹性十足的时候,可以互相呼应,互相协助,如果每个兄弟互相之间的联系都很勉强,棋就有点紧。这样一旦对方沿一个地方突击,你的防线就崩溃了,就像水坝一样,漏了。 例句:对方误算了,我这边一冲,他就漏了。 「勺子」「打勺」「捡勺」 指漏招,失误。这个还挺常用的。失误成为打勺,或者打了个勺;利用了对面的失误,叫做捡了个勺,我个人觉得还挺生动的。 例句:这棋,我只要不打勺,已经简明获胜了。 这棋已经弹了,只能看对面会不会打勺了。 「一劫爆」 一个劫决定胜负,多出现在序盘,或者大龙对杀。 一般除非双方实力悬殊,都会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 例句:这局的胜负就是一劫爆了。 「洗」 将对方的大模样掏掉的,出处不详。 业余棋手最喜欢的招法,一般就是「先捞后洗」,先给自己捞够实地,然后冲到对面的阵营里面一顿搅,活出来了,对手就大失败了,死进去了,自己就大失败了。 例句:边边角角已经差不多定型了,黑棋应该考虑怎么把白的空洗一洗了。 「搅」 感觉局势劣势,于是想尽办法把局势导向混乱。来源估计是搅X棍。 例句:白棋应该是感觉形势不太有利,开始在黑空里搅了。 对面不甘心认输,居然还要搅我。
扎伊尔、美利坚、卡巴斯基、楚(杵)留香 重点来了—— 裸奔、梦游、昏招、爪哇国、迷你裙、梅木英、苏麻喇姑、宋子文、霍利菲尔德、英国首相(梅杰)、皇上他妈、霍(读薅)夫曼、围棋以外的东西、滔滔江水、你牛你牛、不知所云
41,187,714
28
18
以目前 AI 的能力,可以在各行各业替代哪些方面的工作内容?
如果世界是可被认知的,就可以将其规律写成算法,AI一定可以学得比人更快! 重要的事情只说一遍 但是,以目前的AI水平,只能在一些规则较明确的、可规范化的环境替代人。长远来看,任何方面的都可以替代,只不过是替代的程度及时间问题。 我的专业是人工智能,研究的课题是机器人足球,机器人4对4对抗,每台机器协作配合彼此传球、射门,所有的过程无人为干预,机器自主决策。 AI的核心是算法,算法的核心是对规律的总结和提炼。如果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我相信这这点),那就是所有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而这些能被总结的规律,都可以被工程师通过算法告诉计算机怎么去做,所以,我相信AI有潜力应用到任何领域。 人类习惯把可以认知的称为技术,无法完全认知的称为艺术。领导艺术、演讲艺术、指挥艺术等等所有被称为艺术的东西,在将来的某一天AI一定能做的比我们更好,甚至我们之前所认为的人类独有的美术、音乐的创造,AI也能实现。 有人会说算法是人写的,所以机器的所有行为可以预测,所以没有灵性。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既然是人写的,那机器的行为可以写成可预测,也可以写成不可预测(算法中添加有限随机性),所以,机器的行为也可以有“灵性”。 听起来有点恐怖,但事实也许就是如此!
人工智能可以写老友记的剧本 对人工智能来说,理解和创作幽默貌似一直是它无力涉足的领域。我们觉得 Siri 好笑多数是因为她又说了句傻话,距离机器自己想出幽默对话似乎还遥遥无期。 不过,最近 Twitter 上几份由机器原创的《老友记》剧本引起了强烈反响。 推主 Andy Herd 是网络漫画集 Pandyland 的作者,你很可能看过他创作的这个四格漫画。 现在,这位漫画家转战人工智能。在他的电脑深处,可能藏着最有趣的《老友记》剧本,而这些剧本是由他做的人工智能软件写的。 这是 Andy 的电脑在周末自动生成的剧本,他用到了谷歌去年底开源的一个机器学习库 —— TensorFlow。Andy 写出的软件通过学习已知的对白,能够模拟出接下来的对话,这个「机器人」学习的越多,创造出的对话就会变得越有意义。而 Andy 将整整十季的《老友记》原版剧本全部灌进这个机器里让它学习。 换句话说,Andy 的电脑通过观看《老友记》,创作出了更多《老友记》。 对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必然会招来两派意见不同的声音,而在 Andy 的这个案例中,大家主要针对人工智能生成剧本的质量各有看法。 在 Andy 的 Twitter 上,许多推友毫不吝啬地赞赏,说他们笑得停不下来,表示这是他们看过最有趣的「老友记」剧本之一,还有人呼吁Andy 尽快尝试更多别的美剧,但还是有一些人持不同意见。 John Kardasis 是一位把全部《老友记》看了超过 20 遍的铁杆粉丝。他表示:「我认为有趣的只是电脑写出的无厘头对话,Andy 的机器人还不能按照每个角色独特的性格去创造真正的剧本。」 Andy 本人表示,他现在通过 TensorFlow 创作出来的剧本中,多数还确实只是机器人的胡言乱语。他说:「如果我的程序创作的剧本变得越来越好,将来也许会把它公开。并且尝试几部别的电视剧,比如《欢乐一家亲》(Frasier)和《宋飞正传》(Seinfeld),或者也可以把他们糅合在一起,创作出一个更完美的情景喜剧。」 Andy 并非某个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只是第一个想到要把 TensorFlow 运用在写剧本上面的人。所以如果他都能通过谷歌的 TensorFlow 做到这个地步,那么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加 amazing 的东西会被一个个创造出来。 --- GuideTV 独家、原创、周更 专注于报道引领美剧发展的科技事件
41,253,586
144
54
未来有什么工作绝对不会被人工智能(AI)取代?
不如我们换个思路,在这里这个帖子下面,大家来预测一下什么工作不会被替代,什么工作被替代了,来留个言。 抛砖引玉写两个欢迎补充。 2015年的时候,围棋圈普遍认为职业棋手不会被替代,在如今2022年12月,职业棋手工种没有被替代,但是讲解棋局依赖AI,从自己就是权威变成了“权威的解读者”。那个时候很多文章预测,创意性工作,绘画、写作才是不会被替代的。 2022年的今天,AI 绘画正以非常快的速度成熟,画个轮廓,拿张照片,飞快的可以变成一张绘画,少量的出现了绘画岗位被替代的情况。 【上一版文章内容主题概括】 AI 替代的是技能,而不是岗位,有的岗位,不论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也好什么也好,岗位的存在有非纯技能的意义。 比如说现在大量的网约车、外卖员。 如果都变成自动驾驶,自动送外卖,那原来庞大的就业人群去干吗呢? 如果出了交通事故,那么机器人可以承担责任吗? 技能被替代的岗位,会出现用人需求减少的必然局面。一个分析师借用庞大的智能AI系统就可以做很多事的时候,可能两个三个分析师就可以,不再需要五个十个分析师。 淘金卖水,金矿旁边卖牛仔裤和卖水的生意会兴起。
其实AI目前的水平能取代大多人的工作,我觉得有些夸张了。因为大部分人的能力根本就不能驾驭AI。面对这样具有高效语言组织能力的软件,需要有强大的专业知识,否则你根本无法判断它到底是对还是错。所以拥有强专业背景的人,实际上是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取代。 这两天趁着工作时间,一直在摸索着使用,工作中它真的解决了我的很多问题。但是同时,我发现自己真的很幸运,幸运在我是一名演奏人员与音乐教师。 就举ChatGpt的例子,当我真正以我的专业去与他对话的时候,他很多时候都是在用含糊的词在糊弄我。而这些词,只能说水平大概在大学阶段。有可能音乐领域是它的盲区,所以它很多的时候不能完全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错误非常多。 总之一趟看下来,很惊讶于这个世界的转变,实现了我在十几年前期望的电脑答题水平,但是它目前的能力不足以让很多人失去工作岗位。你真正让老板使用它来做些什么,有些无稽之谈。这些老板收集它的信息和判断以及审核也需要极长一段时间。如果老板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或者掌握一些领域的基本知识,根本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做起。 它倒是真的能成为人类的一个非常好的帮手。如果正确的使用,将会如虎添翼。如果错误的使用,或者是在自己没有知识背景的情况下使用,要记住AI也会乱说,更会偷懒。例如昨天我让Chatgpt给我写一篇规定字数的文章,我催了好多好多遍,他一直在找借口说:“ 这好长啊,没人看的。“ ” 说那些事没有意义的,你非得想知道那我就给你说。“ 之类的话,只是话比我说的更没有感情而已。 一个工作领域的精英之所以是精英,是因为它的专业水平,经验,判断能力以及人格魅力。AI目前做不到真正意义上取代人类四肢的实践,它靠的是被各方信息投喂,然而这些信息他们也不能在任何时候确定是真是假,最后,看的见摸不着的机器,的确让人映像深刻,可是不能取代办公室或者人类工作场合的那些有意思的互动。 最后,不要无意义的恐慌,如果多读书多精进自己的专业,在短时间内,没有任何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你。
41,253,586
855
192
未来有什么工作绝对不会被人工智能(AI)取代?
背锅
我曾经以为,需要创造力的工作,比如创意绘画、作曲家、编剧这些创意工作,最不容易被AI取代,但是,这几年AI在这些方面也是风生水起,虽然AI本身是没有感情的,所以没法通过感情去创作,但是,他们完全可以利用别人用感情创造出来的创意,一通嫁接,虽然没有感情,也做得像那么回事。 然后,我又以为,需要人类感情的工作,比如心理咨询师、情感顾问这些感情类工作,最不容易AI取代,但是,AI一样可以用死板的机器训练照猫画虎做情感聊天。 总之,只要一件事可以被定义,而且这件工作有很多人类在做,就现在这套并不是真的智能的人工智能,都可以照猫画虎学得有模有样。 不过,话说回来,这是一份『工作』对吧,既然是『工作』,那就是有人付钱从事的劳动,明白这一点,你就知道什么工作不会被AI取代了。 做一件事,人工一小时需要100块,让AI来干需要120块,付工资的人也就会选择人工,而不选择AI。 所以,可行性上来说,所有工作迟早都可以被AI取代,但是,从成本上来说,只要你的工作成本比AI工作要低,你的工作就是安全的。
41,324,002
1,760
114
白血病能被治愈吗?
今天被票圈的一篇帖子以及连带的一堆帖子刷屏了。 舆论总是罗生门,消息总要飞一会。既然大家都在讨论舆情、讨论情怀、讨论慈善、讨论三套房产、讨论带血营销、讨论道德良心。 那么作为一个医生,我就借这个问题,来讨论下「白血病」吧。 我们大部分人对白血病的的认识,来自于韩剧。 作为韩剧剧情三大支撑———「车祸癌症死得早」中的「癌症」,出现频率之高曾让当年年少无知的我差点一度以为白血病是因为泡菜吃多了。 当然,如果你对白血病的认识主要来自于日剧,那大概就是暴露年龄了...... 白血病,顾名思义,是一种发生于血液里的疾病。 但它并不是指患者血液发生病变而变成白色,而是指患者血液中出现了大量异常的白细胞。 所以,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依然是红色的。血液变白的那叫「乳糜血」。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体内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者的数量,维持在相对正常的范围里。但是,一旦发生白血病,这种稳态便会被打破。 异常的白细胞肆意生长,既消耗了营养,也抑制了正常的血细胞生成,造成其数量明显减少,从而导致各种症状。 因为各类媒体宣传的原因,比如像今天这样的,很多人认为白血病是儿童易患病,但实际上,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罹患白血病的才更多。 所以,白血病的总体发病率和其他肿瘤一样,都是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升高的。 同样,白血病并不是一个遗传性疾病,绝大部分的白血病都是由于后天环境、饮食、生活习惯、毒物接触等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的。得过白血病的人在疾病治愈后再生育,也不会把疾病遗传下去。 要感谢白血病没有遗传性,既拯救了人类健康,也让很多冗长的电视剧没了拍三四五六七八部续集的可能。 不然就都像《蓝色生死恋》那样,爸爸得了女儿得,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最后回到题目所问:白血病能被治愈吗? 临床上的治愈还是可以的。 白血病的亚型比较多,治疗方法不尽相同。目前,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急性白血病恶性程度高,病情变化快,危及患者生命,需要尽快治疗。 40 余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化疗的方法治疗白血病,时至今日,急性白血病的基础治疗方案仍然是静脉化疗。 不过,化疗虽然能够使疾病在短期内得到控制,但难以除根。 自 1990 年起,骨髓移植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截止 2013 年,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超过 100 万人接受了骨髓移植治疗。 相比单纯化疗,接受骨髓移植后的疗效明显改善,超过半数的患者能获得治愈。 而靶向治疗则是更新的技术。所谓靶向治疗就是针对产生异常的「种子」,仅仅杀伤它们,而不损害其他正常细胞。急性白血病中的一个类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目前已经有了成熟的靶向治疗方案。 对于慢性白血病,疾病进展较慢,一般不需要静脉化疗。 其中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目前也可以通过口服靶向药物来控制疾病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由于早期治疗并不能改善长期生存,反而会影响生活质量,所以可以观察随访,直到疾病进展时再治疗。 所以,白血病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尤其是对很多患者来说,救治白血病,他们缺的可能并不是钱,而是比钱更宝贵的东西。比如: 捐献骨髓(干细胞)真的对人体毫无损害吗? - 丁香医生的回答 - 知乎 内容参考丁香医生科普文章: 白血病都是不治之症吗? - 丁香医生 - 作者:张小翔
利益相关:Leukemia Survivor 的答案一直很好,算是知乎里比较客观的答案了,总体来说我觉得趣味性和科普性都把握的很不错。但是这次的答案有明显三处和事实不符(或表达不当),所以特专门提出来。我相信一定会有不少病人搜索到这些东西的,我们都不希望被误人子弟,这样的讯息才更完整可靠。 --- 第一处与事实不符地方是, —— by @丁香医生 我自己曾经在 http://cancer.gov 上查过癌症病患和白血病病患的年龄分布,发现得白血病集中发病的的区间与一般的肿瘤有很大区别,白血病比其他的肿瘤,更常常发病在孩子身上,具体数据如下。 所有癌症发病的年龄分布: 血癌发病的年龄分布: 有很多医院,都有专门治疗 childhood leukemia 的团队,甚至不少医院都有专门 ward 来治疗这些孩子,孩子的用药和成人剂量不同,反应也不同,另外如果不是因为得这个病的孩子非常多,是不会这样的。 另外比如我待过的北人,儿童白血病也是专门分开治疗的。 终上所述,在所有癌症中,儿童的确是相对容易患上「白血病」这种癌症的。不过幸运的是,儿童白血病的治愈率也远远高过成人,所以也算是一件令人安心的事情。 我还专门为此回答过了一个问题 ,里面谈到了关于儿童治愈率的问题,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 另外第二处是丁香园此处举的例子 这个比较就如同于,「请比较2014年,全美0-19岁的青少年和大于19岁的成年人的数量」,后者显然是多于前者的。统计发病总人数确实是有意义的,但是这个意义并不在与计算发病率方面,计算发病率的时候应该使用百分数。 (属于偷换概念,把发病率和总发病人数的概念想混淆。) --- 的第三处与事实不符(或表达不当)是地方是 —— by @丁香医生 这样说不算太错,但是太片面了,所以我说这句话也许是表达不当。白血病的治疗是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但是前期做足工作以后,其实是可以根据分型,基因,诱导化疗的效果等等来确定该病人只是通过化疗就根除白血病的概率的。所以,所谓「难以根除」这句话明显有一些误导性,特别是对于已患白血病的患者来说,似乎默认了必须骨髓移植。 事实上,很多白血病人,并不需要骨髓移植就可以达到长期生存,甚至根治白血病的。 慢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的髓性白血病中的 M3型这两种类型的白血病就是例子。 前者通过一些靶向药物比如格列卫,达沙就可以达到控制白血病的不影响生命(虽大部分患者不能根治);而M3型,被我们病友称为不幸中的万幸(或者是血液病中的感冒),只通过化疗就根治的概率甚至高达90%。(而白血病的总治愈率在50%左右) --- 最后的最后,祝福所有的白血病患者们。虽然患了病,也要一样热爱生活!生活中不应只有癌症,还应该有美食,音乐和幸福。 以上,希望我的答案有帮助。
41,324,002
977
303
白血病能被治愈吗?
我强调个事啊……我发这些只是想表达白血病是可以治愈的,并不代表我懂白血病啊……别再问我这样那样的型号好不好治啊之类的问题了,去问医生吧。 收到挺多私信想加我要我联系方式 微信号:luaching 病友或者病友家属加的时候请备注。 没有备注的不会通过哟~ 上图 2011年底,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烧一周不退,白细胞计数30+,照片拍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这时候正发着40度高烧,几天后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M2a 忘记这是啥药了,但是是在第一次化疗时拍的 因为病情比较急,直接化疗,药效很刺激整个胳膊感觉都萌萌哒 第一次化疗没有缓解,第二次化疗直接上,结膜反应剧烈,哗哗流泪于是戴了眼罩 二疗期间开始脱发,我妈妈是做美发的,第一次剃光头 最爱血小板,热爱,迷恋,感觉有了血小板就能活下去 2012年初,2疗和3疗中间,在青岛,有人说我像张卫健???? 2012年3月,移植前谈话,这会是做了4次化疗以后的我,眉毛掉了又重新长的,可以比对一下上一张我的浓眉T,T 2012年4月,进仓后在锁骨下穿了个洞,一根管子直插心脏,第一次绑绷带,好刺激。我当时在人人网发这张图片的配文是“刚从战场回来” 移植舱内的情形,家人探视的时候可以视频通话,照片是我姐拍的,这会是刚进去的时候 跟上一张图片隔了大概7天,大化疗结束,呵呵。。。。生活不能自理,尿个尿都难。 2012.6.7出舱,样子太丑没留照片,乌黑,178的身高90多斤(进仓前120)像个猴子,具体有多黑,下面这张图,不是因为光线,就是这么黑,就是这么自信 刚出舱的时候,走路都不行,循序渐进的恢复性训练,逐渐可以自己爬楼梯,自己散步,慢慢开始做恢复性训练,皮肤排异后重新变回小白脸~哟嘿哟嘿哟嘿哟~~ 2013年年底的状态,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 2013年底或2014年初,在北京,准备艺考,跳舞的时候拍的。 生病之前学表演,移植以后不顾家人反对继续艺考,不过2年落下的东西太多,而且心气太高,只报了北电、中戏、上戏,一个都没考上,噗~~~继续努力吧 2014拍的,传上来是因为我觉得拍的好看 2014夏,演了人生第一部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感谢贾老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曾经登过舞台,我不后悔 2016年,就是单纯的秀一秀弹跳,坐标泰国 2017年初滑雪 骨髓移植供者是我亲姐姐,半相合,移植完一年后,我的外甥女出生。现在,我在广州,做我想做的事情。 没有什么是可怕的,只是未知的迷茫让人产生了错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辈子十几年也好几十年也罢,别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反正只活一次,大胆去做,才能无所畏惧。 这就是我的故事
一些白血病的亚型治疗效果非常好,甚至治愈,比如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这种白血病曾经是极其凶险的亚型,致死率极高,患者很多甚至来不及见到医生就大出血而死。但如今甚至只用口服药物,就可以有80%被治愈。 这个病的治疗多亏了两个中国人, 一位是王振义大夫(2010年的国家最高科学奖得主,瑞金医院的临床教授,前卫生部长陈竺的导师) 他开发了全反式维甲酸对于M3的诱导化疗。 (图片来源网络) 另一位是张亭栋教授,他开发了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12.2更新== (没错,三氧化二砷就是砒霜,在合适的剂量下就是药物,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如同毒理学之父Paracelsus在百年前说的“All things are poison and nothing is without poison; only the dose makes a thing not a poison”,即万物皆毒物,唯剂量是问。) (图片来源网络) 另外就是CML(慢性髓性粒细胞白血病),大多患者使用诺华制药生产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可以算是第一种靶向药物),特异性抑制BCR/ABL蛋白的络氨酸激酶活性,10年期无进展生存率超过80%。 之前有一个比较热的新闻,关于陆勇去印度代购救命药被抓,就是格列卫在印度的仿制品。 还有不少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属于惰性白血病,有些患者即便不治疗,进程也非常缓慢,比如宋庆龄得的就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活了88岁。 ==== 更多内容,将在 微信公众号:pianjianzhiren(偏见职人)
41,388,194
713
185
大学时很孤独,没有交心的人,做什么都是一个人,很痛苦,偶尔想放弃生命经常怀疑自己的性格,我该怎么做呢?
看到你的描述,就仿佛看到了当初,刚上大学的自己。 我一般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一个人去自习室,一个人去逛西湖。 看到别人都玩得开心,我也曾经怀疑过自己,为什么自己总是一个人?为什么就找不到一个交心的朋友? 你不知道我有多少羡慕,那些朋友多的人,一个电话就可以约出一大堆哥们儿,出去吃烧烤喝酒,一起吹吹牛逼,聊聊大家的近况,发自内心的希望对方越来越好。 但很遗憾,我永远也没有这么多朋友,和周围同学相处,总感觉是在勉强自己,可以一次两次装作玩得开心,时间久了,慢慢也就散了。 学会一个人独处,都是不容易的。无论多少公众号写鸡汤,给你希望,但轮到自己,第一次要走这条路,都是痛苦的,从来没有那么风轻云淡。 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无论怎么封闭,都要有一个可以流淌的出口,这个出口可以分享你的喜悦,愤懑,绝望,迷茫...... 你现在之所以痛苦,就是缺乏这样的一个出口,但不要误以为这个流淌的出口,必须是一个交心的好友。 这个出口可以是你的爱好。 大学的我,特别喜欢健身,整天看视频研究,买来哑铃,蛋白粉,晚上都一个人默默地训练,特别投入。这就是我的出口,痛苦时候,总是用哑铃,跑步,发泄似的虐待自己,最后累瘫了,也就获得了解脱。 阅读,也是我排解孤独重要方法。英国作家C.S. Lewis说“We read to know that We are not alone”,看到这句话,虽然是一个人,但随着自己所经历的,与某些书中所写的一一印证,仿佛有很多人都站在你这边一样,得到了安慰,痛苦也就消失了 我不知道你的出口会是什么?但你要相信,就像和菜头所说的一样,在你所爱的事物里,上天悄然为你安排了解脱之道。 你终将获得属于你的自由。
在外,我们经常会感觉到孤独。孤独感是一种体验,它不是随着环境会改变的东西,也许你在人群中也会感觉到孤独,在热闹的聚会里你也会有孤独的感觉。 但也有人说不会,我很享受这种孤独的感觉。这样说的人很多的时候要问问自己,在你一个人的时候,独处的时候,你到底在做什么?有些人说「我就喜欢宅在家里,我不喜欢人际关系,我不喜欢跟人交流」,我认为这不是享受一种独处的感觉。 想要走出孤独,你需要知道真正的孤独,背后有三种动力: 第一种,有一些人是在关系中的孤独,就好像有人说越爱越孤独。 什么是关系中的孤独呢?举个例子,就是单恋,单相思的感觉,我们会有一种特别强烈的孤独感。想象一下,假如我们心里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或者说没有一个人能特别稳定地陪伴着我们,我们发现身边没有爱,任何人都不愿意跟我们好。这个时候,那种孤独的感觉就产生了。 第二种孤独,是自己主动边缘化自己。 就好像在热闹的人群里,感觉自己跟他们都不一样,被排斥在外。再举个例子,一个回避人际关系的人,当他在参加一个热闹的聚会时,会把自己置身于一个角落,或者当他去参加一个课程培训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呆在那里,一直在自己的世界里,没办法融入热闹中。 第三种孤独,是成长性的孤独。 所谓的成长性的孤独,就是在人生中每一个时期,我们都是要长大的,哪怕身边有人陪你,帮助你,但有些事情你总得自己去做。 有很多宅在家里的人会经常有孤独的感觉。那个时候,我们会感觉父母不能理解我,朋友也很少。每天早上睡到很晚才起床,也没有一件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也没有一个必须要去见的人,更没有一个特别想从事的事业。 这种成长性的孤独是因为,我们生命中的内容太少了,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对什么东西都不感兴趣,没办法去做很多事情。当我们要去做的时候,会发现这群人跟我不一样,那群人跟我也不一样。如果是这样,只能说我们这种孤独是因为无趣,每天能填补进自己生命中的内容很少。 我看到过一个很有趣的视频,一个小孩子,在走水上的浮板,如果下一步没有踩准那块板,他就会掉进水里。妈妈在旁边扶他走了三块,后面的四块板,妈妈放手的时候,小孩子一下子就害怕了,但他还是含着泪水咬着牙。视频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它说「到后来生命中的每一步,都是要自己走的」。所以,当我们独自在外,会感到孤独,也有可能是我们成长中必经的阶段。 知道了孤独的原因之后,我要给你 4 个建议,解决时常感到孤独的问题: 第一、认识思维误区,调整认知。 孤独和孤单是不一样的。孤独感会陪伴我们一生,但孤单的感觉有可能随着环境各方面会好转。之前我们说过,有些孤独是成长性的孤独。孤独该怎么办?其实不需要怎么办。它是一种存在性的体验,它是永远在的。所以,首先我们需要确立这一点,孤独感是一定会有的,我们只能去面对,去接受,而不能消除。
41,684,285
54
14
未来想回国从事心理咨询行业,应该继续在美国读研究生,还是回国接受培训?
我不能给题主一个确定的建议,我只是借这个问题描述一下最近求职的过程中了解到的中国心理咨询市场的状态,当然不一定全面和准确,这些想法是我自己的看法,但是或许对想要从事这个方面的筒子们有帮助。 这个图是我今天下午做的。。有点丑,请见谅。。图里的面积大小是需求量。同时这个图的背景是深圳地区的状态。或许其他城市的情况有所不同。 大体来说,目前中国的心理咨询市场可以依据问题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婚恋方面,第二个是个人成长方面,第三个是儿童教育与亲子方面。 目前大部分人的心理需求是在被用一些非专业的方式在影响着。婚恋方面有一些节目,或者是一些公司、机构在提供爱情与婚姻方面的指导,例如泡学等等方面。在个人成长方面,有瑜伽、占星等等,或者一些类似冥想之类的修行(这里并不是指那些确定的正念类的疗法,而是更加中国本土化的一些修行,当然有很多中国的心理学家在试着把这些中国文化中的因素与心理治疗相融合,这里并不是指这类的)。在儿童教育方面,主要是通过老师本能的对孩子进行一些心理帮助,例如提供家庭之外的关爱和特殊的照顾等等,但是并不系统。这些心理需求占了总数的2/3以上。 之后是专业与非专业的分界线(也就是有没有试着去考心理咨询师症)。图右边的大概1/3是专业满足的需求。这里可以大概依据法律分为两类,一类是心理咨询可以干预的范围,另外一类是精神病学干预的范围。 心理咨询这个范围之内又被分为两个小的市场,一个是培训市场,另外一个是实际的心理咨询市场。培训市场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知识讲述性的,另外一个是体验类的,现在一般的培训工作坊都是提供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也有一些培训是分开的。在培训市场中,以萨提亚、家派的理论为指导,提供一些体验类的工作坊。个人成长的培训市场,有各种理论体系下的成长小组。儿童教育的培训市场,目前以龅牙兔等等企业为代表的儿童情商教育,与一些全脑开发等等类似的儿童团体式的心理教育,正在深圳开始扩大。 之后是正式的心理咨询市场。这里的方式就是传统的心理咨询的方式。这里EAP作为一个特别的范畴,被单拿了出来。这里要说明一下为什么儿童心理咨询的范围是很大的,首先这里作为一个经常被忽视的地方,实际上需求量巨大,而且由于儿童精神科在国内的医疗体系内基本属于一个弱势的不能再弱势的地位,所以实际上常见对儿童实施干预的实体是各种各样的机构与心理咨询,例如在深圳有各种各样性质的自闭症机构。 最后是精神病学的干预范畴。 目前这个市场内,有法律或者评价体系约束的,只有精神病学和心理咨询的区分的部分还有精神病学内部。剩下的所有的部分,基本上都是缺乏管理和约束的状态。 在整个市场中,越靠近左边的公司就越赚钱。以深圳的某家以爱情培训为主打的公司为例,每个月流水在500万以上。越靠近右边就赚的越少。所以即使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收费很高,但是依旧到手的钱是少数。而培训作为相对来说较为经济的一种方式,资深的咨询师会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的知识变现。 这个是目前我体会到的中国心理咨询市场需求的现状。这里的所有说法都是我个人的观点,没有确切的数字支撑。请大家轻拍。谢谢
这几年随着国内市场的发展和第一批留美咨询师群体数量的增加,国内心理咨询的就业市场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即使已经提前决定好要回国做心理咨询,如果家里能够负担的话,我个人还是推荐先在美国就读心理咨询相关的专业。 美国的受训质量更高更完整是毋庸置疑的,让人迟疑的因素大概就是成本、文化差异、回国后的就业跟人脉几点。两年前我写过一篇在美国读完心理咨询转业后回国跟留美的职业发展,可以先看下做个参考: 中国留学生读心理咨询专业是非常晚近才有的现象,第一批先行者大概在11-15年左右开始留学,为后来者提供了最初的经验和建议,他们同时也是中文网络上心理健康科普的先行者。当初最早在知乎和微信科普的一批人,现在在业内几乎都比较有名气了。 不过限于当时国内市场的发展水平,他们回国后的工作选择非常有限,大部分人或主动或被动地走上了私人执业的路线。近几年,随着资本的涌入、行业的发展、国家的重视以及大众意识的觉醒,回国留学生的职业选择也逐渐多样化,主要包括: 回国后经历一段适应期是必然的,可留学的几年时间可以给你打下坚实的职业发展,为以后的发展做铺垫。以个人目前的经历来说,国内受训最致命的一点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种视角和眼界的差异是无论上多少短期工作坊都难以弥补的。 况且回国的话,目前咨询师证已经被取消,系统性的培训项目很少,最好的入行方式还是读研。恕我直言,美本同学的应试能力......大概会被国内高考+本科的同学吊打 。
41,780,078
9,574
175
林志颖和韩寒的赛车技术如何?娱乐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赛车高手?
更新: 哇,这么多点赞!真的很感谢大家的喜欢啊!经评论区提醒,这里放上两张图片,是韩寒文章《我也曾对那种力量一无所知》里的两个当事人的微博。 于海,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左前卫,左边锋,前腰,后腰等多个位置,2009年首次入选中国国家队。 潘晓婷,个人职业生涯10个世界比赛冠军头衔、首枚亚运9球金牌、全国体育大会三连冠和大满贯记录,被誉为中国的“九球天后”。 =====================好激动的分割线===================== 原答案: 一张图就可以说明两个人的赛车技术如何。 看出来什么区别了吗?是不是觉得韩寒的衣服上全是商标,而林志颖的衣服怎么一片空白呢?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韩寒是职业车手,他身上是有品牌赞助的。衣服上所有的这些商标,都是他的个人赞助商。而林志颖是业余车手,没有任何品牌赞助,所以衣服上是空白的。 在体育界,只有实力出众的人,才能够获得商家的青睐,才能够拿到更多的商业赞助。举个例子,C罗梅西是足球界的顶级球星,两个人都有非常多的赞助商。19到20赛季,梅西和C罗的收入均超过了1亿欧元,这其中就包含非常多的商家代言费。而其他小球星则没有这么多的代言费。在篮球界也是如此,NBA中勒布朗詹姆斯的代言费也是最高的,是其他球星不能比的。韩寒身上这么多商标,便是对他实力的最好证明。 如果这些商标你都不认识,那么也没关系,仔细看看是不是有红牛的标志?在弹幕界,有句话叫做:看到红牛就知道稳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红牛的代言人,基本上全是行业顶尖的实力。特别是极限运动这部分,死亡率相对较高,在外人看来就是找死的举动。而能代言红牛的人,全是行业内的顶尖高手,失手的概率较小。所以便有了这个梗,看到红牛就稳了。而红牛能够让韩寒代言,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韩寒的赛车实力是顶尖的水平。 说完这些,再来看看韩寒所获得过的赛车荣誉。 韩寒在去年十月份发的微博中说:完成了这个赛季China GT的后六场比赛,和搭档Joe Osborne一起驾驶GT3赛车获得了两个冠军三个亚军一个季军。据称,韩寒本次的赛车造价高达400万元人民币。这里科普下China GT:China GT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是中国场地类汽车最高级别赛事,经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批准列入年度体育竞赛计划及中国汽摩联赛历,也是中国与国际高端竞赛接轨的比赛。(来源中国汽联官网,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606928090507510285/) 韩寒代表两家斯巴鲁和上海大众厂商比赛,曾于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蝉联CRC年度车手总冠军,2012年同时还获得了中国房车锦标赛(CTCC)超级量产组年度车手冠军,成为那一年的“双冠王”车手。2017年1月,他又再次加冕年度CRC车手总冠军,成就“五冠王”。继续科普,CRC是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的简称,是由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及举办地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汽车拉力赛事。CTCC中国房车锦标赛是中国赛车运动第一品牌,国际汽联唯一支持国家级房车赛事,是被纳入国家体育总局年度比赛计划的A类体育赛事。由此可见,韩寒的赛车实力在国内是顶尖的,甚至是具有统治力的。 虽然林志颖在赛车场上的报道层出不穷,曾经是4座台湾超级跑车杯冠军,3座中国雷诺方程式国际锦标赛冠军。林志颖参加的比赛大多是区域性或民间性质的比赛,包括场地、拉力和方程式。这些比赛大多都不是官方认定的比赛,大多以商业推广为主。而林志颖能获得更多曝光的原因得益于他的明星身份,并不是他自身的实力。虽然他在赛场上的关注度更高,但是其技术含量与竞技水平,比起韩寒参加的比赛,差了不止一个层次。而娱乐圈中的其他赛车高手,基本上也是如此。 这么多人觉得韩寒的赛车水平并没有多厉害,可能是因为韩寒的作家身份。韩寒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作家,日后也可能会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导演。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车手。他也是经过了刻苦的训练才达到了冠军的实力,身体素质比一般人要强很多。比如最近韩寒晒出了自己的跑步成绩,5公里跑18分钟,一般人还真的做不到,要知道韩寒已经快40岁了。 如果看到这里你还认为娱乐圈中的赛车高手可以和韩寒一争高下的话,那我只好拿出韩寒写的这篇文章来了。 正因为开车是一项大家都会的技能,所以大家可能会低估了这种业余与职业的差距。以我自身为例,羽毛球也是一项入门非常容易的运动,在城市中有块空地就可以打羽毛球。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绝大多数成年男性,在一个经过专业训练的10岁小朋友手上,拿不到5分。别绝望,这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那么现在,你还会认为林志颖的车技,可以和韩寒比吗? 最后,再给大家上一张图吧。 如果你喜欢我的答案,欢迎点个赞!
谢邀。 我岳父韩寒当然是技术很好的,不知道你说的电视上是怎么宣传的。我只说一些事实。 韩寒是中国场地赛和拉力赛双料冠军。这样的双冠估计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了。韩寒的名气自然是跟自己之前的经历有所相关。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在赛车上是有天赋的,也非常的努力,愿意为之付出和奋斗。在赛车这条路上,岳父是吃了不少苦的,现在的成绩是他应得的。 林志颖也是我很喜欢的演员,不过赛车的水平跟岳父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你可以看看林志颖比赛的一些成绩,基本上算是一个业余的赛车手吧,跟现在的我水平差不多(我还在继续练习,将来肯定我更厉害)。基本上算是业余里还可以的水平,跟专业一起跑比赛,拿到好成绩不说不可能,只是说还是有点难度的。
41,780,078
750
465
林志颖和韩寒的赛车技术如何?娱乐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赛车高手?
再更一发。突然想起来还有个赛车圈“林书豪”,熟悉F1的可能有印象—董荷斌。荷兰籍华裔车手,前雷诺F1试车手。现在也在跑勒芒,保时捷卡雷拉杯。当年的鲜肉现在也是大叔了-----分割线----- 评论中很多人质疑我用易建联类比韩寒的合理性,那我真的只能说你严重低估了韩寒在中国赛车圈的地位和影响。要是赛车有中国国家队,韩寒绝对能够晋级。在我们这些赛车迷眼里,韩寒是赛车兼作家,而不是娱乐圈玩票来的。CRC全国拉力锦标赛五次年度总冠军(斯巴鲁车队)CTCC全国房车锦标赛(上海大众333车队)也得过年度总冠军(具体多少次我忘了...),这战绩,在职业车手里,真的是极为优秀了。还有大家可能对程丛夫,马青骅不太了解。程丛夫相当于世篮球圈的姚明了吧,基本是中国场地赛(他不跑拉力)的最顶级车手,现在效力奥迪,有时会参加R8LMS杯和勒芒。马青骅也是有F1驾照,参加过f1车队HRT(现在已经不在了)的试车,代表雪铁龙车队得过WTCC世界房车锦标赛俄罗斯站冠军,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人。韩寒在赛车圈的影响应该仅次于他俩了。当然如果你要是算上拉力和越野圈,那还要加上周勇,徐浪。 那些说赛车比赛有钱都能上的,借用评论里的一句话:承认别人的成功真的那么难吗?另外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的第二问:娱乐圈里车开得好的,郭富城算一个,还有任贤齐大叔,50多了还去参加达喀尔...虽然第一赛段久退赛了,但是勇气可嘉(不过可见顶级赛事业余车手除非像阿尔阿提亚王子这种顶级业余玩家可以试试外,普通高手还是算了吧...)--------/////分割线////--------韩寒是职业车手,且是中国房车赛数一数二的高手,水平比不上程丛夫,马青骅(不知道这俩人是谁的请自行百度),但毕竟是拿过CTCC和CRC总冠军的人,而这两个比赛是实打实的职业比赛,你写过几本书,拍过几部电影人家根本不care。所以说,韩寒的实力绝对属于中国职业车手中的一流水平。林志颖...我知道的他参加过的最正规的比赛应该是雷诺clio亚洲挑战赛了,怎么说呢,主要是给业余车手刷经验用的。而且是纯自费,类似的项目还有尚酷杯,Polo杯之类的。林志颖可以参加这类比赛,说明起码有中汽联颁发的赛车执照,水平在一般人里属于很好的(目测好过破乎80%以上的...)但是和韩寒这种职业车手还没法比...具体怎么个没法比法,举个例子,如果说林志颖属于大学校队队长,打遍学校各路大神。韩寒就是易建联...
我记得中国汽车行业和赛车界最重大赛事是 Crc(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 像大众,比亚迪,本田等全国前三十强的汽车企业年年参与,大把大把的钱投入,选的车手也是国内一流的,甚至是请国外的车手来助威。 比亚迪: 大众 江淮 比亚迪秦,是比亚迪汽车最重要的轿车型号。2015年的版本叫双冠版,就是因为在Crc上拿了SAE分组的冠军。开心得直接命名双冠版。 足以见汽车厂家对这项赛事的重视程度。 而韩寒,在这个赛事中以主力车手身份拿到5个冠军。 包括2016年的冠军。 下图为韩寒在接受采访 下图为韩寒的比赛用车。价值600万。四个避震器都能买一辆五菱宏光。 所以,韩寒可以称为专业赛车手,林志颖只能说是赛车爱好者。
42,018,659
1,026
400
一辆长期认真保养的车可以开多少年?
我来凑个热闹,知乎终于把聚光灯打向老车了。 正好手里面有几台平均车龄超过20年的老车,如今车况都近乎完美,所以只要肯花精力(和金钱)去保养,以及法规没有限制,车子可以永远的开下去。 随着如今电动车逐渐普及开来,能够保留纯粹的机械结构操控乐趣的车子,以后会越来越少。建议喜欢驾驶(特别是手动挡),并且热爱驾驶参与度的朋友,给自己保留一块燃油车牌照,趁早收到自己喜欢的车子,好好的对待它。 我所认为的「精致生活」,不是披在消费主义和面子文化下的假大空,而是真实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化繁为简,从如今过分丰富的物质生活里,寻找到那么几样东西,可以超越时间、金钱的维度,一直陪伴自己到某个合适的节点。 希望大家在白发苍苍之时,还能在一片灰尘的车库或者房间里,重新翻出自己年轻最爱的那件东西。 利益相关:澳洲改装店联合创始人,现已回国 具体哪年的车子已经忘了,几十年的车龄肯定是有了。当时买BNR34的时候附赠的车子,正好是JDM复兴前的低谷期,车价都很便宜。车子买回来后,内饰各种异响,塑料件老化,前悬挂磨损非常严重。值得高兴的是,车子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车架完好无损,引擎、变速箱也只是正常老化。 作为一个改装店,门口摆一辆AE86,就是最具说服力的事情。 不过这辆车跟保养没多大关系,本身的收藏价值摆在这里,只要这个壳子还在,里面的所有部件我们都愿意花钱去换成新的。只要法规允许,这辆车我们会永远的开下去。 2、Nissan Skyline GT-R V-Spec I BNR34 当年7万刀购买,15年车龄,还送一辆AE86。后来豆腐车留在店里当吉祥物了,R34价格翻了一倍卖掉,堪称理财产品中的神器。买回来的时候车况非常棒,除了古董级别的中控液晶屏幕已经彻底报废以外,各方面的机械素质和电控都十分在线。 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开着这种经典JDM上街时,身边那些STi、86BRZ小年轻们投过来的注目礼,这种老车会给人一种「不当大哥好多年」的感觉。 现在在下一任车主手里,也是当宝贝一样供奉着,虽然只在周末的时候开出来兜兜风,但半年一次的保养和定期检查都少不了。这也是一辆认真保养,可以一直开到老的车子。 和上面两台车不同的是,S2k是被买来当项目车的,作为宣传门店改装实力的产品展示车存在着。 所以没有像上面两尊石像一样,尽全力的维持纯原厂的样子,而是除动力外一通暴改,各种拆空轻量化,跑赛道刷圈。在后来购入了Type R FK8之后,这辆车的使命也完成,最终成为门店的展示车,和AE86一起担当左右护法。
它,2007年1月上牌,也就是说再过两个半月就满16年了。今年检两次车。政策改了,它很高兴,明年又是一年一检了。 目前近17万公里。前年把底盘松动的一些拉杆、球头、衬套换掉了,减震器渗油,也换了,又恢复了新车时的紧致感。 其他的,节温器的橡胶圈老化,导致水温高,换过一个节温器。 还换过一根离合拉线。 除了正常保养,别的没动过。 前些天换了刹车盘和刹车片。因为盘磨得有些深了。当然都是自己搞定了。拾掇车一般都是自己来,除非需要动用举降机的或其他设备的,或者需要更专业技术的。 车的状态非常好,无异响,不烧机油。主要是本人喜欢小车,喜欢手动挡。 无卖掉的打算,计划一直开下去。马上16年嘛,一晃就到20年了,简单又自然。车如男人,越老越有味道。 —————————分割线————————— 随便一个回答没想到反响很大。说实在的这车算不上多“认真”保养,只是常规化的保养而已,使用环境也是常规环境。有小问题就及时处理,时刻让车保持在干净整洁的状态,这很重要,这样你的心情会很舒畅,一辆车开个十几二十年应该都不叫什么事儿。 补充两张小车今天的照片。车有点脏,该洗了,但因为是银色车漆的缘故,照片上看起来不太明显。
42,018,659
1,876
526
一辆长期认真保养的车可以开多少年?
就不借用其他人、其他国家的案例了,说自己的车,来得更接地气。 我的那辆2002年购入,至今已经19年的别克赛欧SRV,里程26万公里。工况良好,没有任何故障码(我有OBD诊断器),空调制冷如初,已经第八次一年二审,尾气排放达标(从来不找黄牛)。 还可以单车在川藏线上夜行(2019年),也在盖聂南线那种所谓“顶级“越野线路单车晃荡(2019年)。 一般来说超过15年车龄的汽车,单靠保养是不够的了,还需要符合作业规范的维修。 保养一般是指定期(固定里程、时间)的预防性零部件更换或者检查,维修是指针对故障的作业。 如果想一台车开到15年后都省心,需要花点功夫。保养相对简单,可以找个靠谱的维修厂即可解决。 维修会麻烦很多,一则纯正的零部件不容易买到,我朝零部件假冒非常严重,质量低劣,随时可能把车搁路上。幸好我的车还有点OPEL的血统,虽然在三十多年前就在欧洲停产了,但是在欧洲还可以买到高质量的零部件,我偶尔到德国、英国去购买。 其二是一般维修厂不太愿意修理老车,如果不是豪车,状况更差。我朝很多社会维修厂的作业水平低下,搞不好越修越差,所谓车是修坏的。 我的车保养、维修基本都是我自己作业。简单的如更换三滤、制动液,到正时系统,离合器系统。一直使用全合成的机油,变速箱用Redline的脂类合成润滑油。 维修的话,基本上全车可以自己拆解一遍还能完好安装回去。自己维修过全部空调系统(只有蒸发箱没有更换)、气门油封(不拆解缸盖)、全部车轮轴承、全车减震器、气囊、悬挂球头、方向机防尘套、球头等等。 我有齐全的工具,有解码器,也有从美国购买的拆装车轮轴承的专用工具,还有Makita的多个锂电扳手、角磨机,4Nm-200Nm三把扭力扳手,工具的价值远超我的那辆19岁车的残值。 只要用心保养、维修,汽车开20-30年没问题。 车不单是机械,是我的伙伴,带给我人生的一大段美好、特殊的记忆。 补充些自己DIY折腾的案例,证明不是做梦。 1、单顶置凸轮轴发动机不拆除缸盖更换气门油封。赛欧那个单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凸轮轴箱是通过缸盖螺栓穿通安装,如果拆除凸轮轴箱就得拆卸缸盖螺栓,意味着更换气缸床和缸盖螺栓。 折腾了一盘不拆凸轮轴箱,也不拆缸盖更换气门油封,看似美好吧,超级折腾。前后花掉两个月业余时间,结局还是美好的,至今行驶10000公里机油消耗在400ml左右。 用了SEALEY VS151气门压缩专用工具(还用了其它很多通用工具)。 DIY-别克赛欧免拆缸盖更换气门油封详细作业。 2、业余选手如何专业更换前轮轴承。我的车使用HUB GEN 1(所谓一代轮轴),就是轴承紧配合在转向节上,轮毂也是紧配合安装在轴承内圈上。轴承安装需要使用专用工具,遵守规范操作,才能避免轴承早期失效,搞不好换上新轴承很快洗白。案例对照方的是NSK日本公司和欧洲公司的专业维修人员。 无论PPE(个人保护装备)、工具以及作业规范都没处于劣势。 DIY-这盘折腾前轮轴承,我要超越专业选手。
1991年第四代本田思域,55w英里,前任一手车主是个老人家,保养记录很齐全,140次保养记录,希望还能开上一段时间 买回来后加了个前唇和尾翼,还有左边的后视镜 假装是si 拆了座椅 换了排挡头和方向盘 换了带转速表的仪表盘 ——————分割线—————— 今天换了机油,油滤和空滤 ——————分割线—————— 换了新的轮毂 ——————分割线—————— 新车牌 ——————分割线—————— 买了一本service manual ——————分割线—————— 换了短行程换挡杆和排气尾段 ——————分割线—————— 把空调系统,玻璃水箱和进气谐振器拆了
42,153,411
2,490
1,227
你被哪个当代艺术作品感动过或者震撼过?
我学艺的,经常逛展,也被很多艺术品震撼过,今天说一个今年央美本科展看到的,一种生理上毛骨悚然的感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富江,我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我总觉得毛发下有一双眼睛盯着我 逛完展女朋友把经历发到微博上。。。原作者点了个赞,我点进去主页一看,又看到了她应该是作品成品前的图 又把我吓个半死
利益相关:本人在意大利学了6年美术,这位艺术家被安利了无数次。后来混画廊圈子,但是他去世的比较早,所以只认识他的好基友们,看了一些手稿和其他的东西后,越来越喜欢了。另外,我的公众号《几册》(搜索“几册”或“Jiceart”关注哦)也会分享更多的艺术相关文章,一周5更哟~ 我要讲一个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意大利艺术家Alighiero Boetti(阿里吉耶罗•波提)。 这是他的颜值巅峰 波提是意大利贫穷艺术的代表人物。他作品的材料主要是阿拉伯手工地毯、邮政信件、杂志封面、照片和拼装雕塑。作品讨论的重点是二元性(冷战思维下的二元对立);无序性和有序性(自信息论、熵的概念被人们熟知后出现的一种讨论);艺术和诗性的本体论(这是艺术家们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这位经济学出身的艺术家,用其一生诠释了艺术的概念,而这个是我感触最深的。 在波提的诸多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作品叫做《用左手写字就是绘画》(Scrivere con la sinistra e' disegnare)。这件作品就是波提用两只记号笔在一面白墙上同时书写一段话: 这就是让我最震撼的那件作品,他明确又直白地告诉我“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用左手(不用惯用的手)写字;艺术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而这种有意识的行为又是源自一种本能和无意识的动机。 这种观点几乎贯穿波提的所有作品。在一系列由阿富汗女工制作的手工字母地毯中,波提讨论了诗性的概念。这些用拉丁字母写成的诗歌其实对参与制作的阿拉伯女工并不能彰显自身,是无意义的符号组合。他要求女工在不改变符号结构和排列顺序的前提下自行填色,从而制作的这些地毯以一种不可预知的形式“着重”划出了诗歌中的个别字眼,形成一首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诗歌。 在这框架内,看似无意识的行为,其实是由诸多对字型、符号有意识的填色行为组合而成的。阿富汗女工通过他们对符号的辨识与安排,创作出一首首图形诗。从这种元行为中,诞生了重读音节,诞生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从而诞生了艺术。 在邮政艺术中,波提讨论了艺术风格的问题。在反复寄出又收回的信件中,邮局前台人员需要决定邮票粘贴的方向;而邮局的工作人员需要决定敲章的位置。这些看似无意识的行为也都是在分析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做出的有意识的行为(不能覆盖之前的邮票、也不能覆盖之前的印章)。通过对这些不同信封进行分类,行为的风格呈现在我们面前(有人把邮票贴的很靠近,有人则是分散黏贴)。而这正是艺术的根本,即对一件事物有意识的、习惯性的、有风格的行为模式。 波提通过游戏的形式,向世人皆是,有序性和无序性之间的关系;生活和艺术的间隙;以及什么才是艺术的本体。相对于枯燥的史论与著述,对于一介艺术学生的我而言,波提一生所讨论的这个“艺术是什么”的命题,真正感动了我。他不说艺术就是生活,而是用生活揭示艺术的本质。这是前人没有做过的,这也是我感谢他的原因。
42,236,503
37
20
婚礼摄影怎么选择机位个数?
谢邀回答 作为一位婚礼行业的编辑,你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哈哈,正好前几天我做过一篇这样的文章,稍等我帮你找找 分割线 用相机纪录自己的婚礼是一件有且只有一次机会的事情,不是任何人随便拍一拍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但这也不意味着为确保万无一失,就该尽可能多地使用摄影机位,3机位、4机位也是不必要的,抛开预算考虑,为了照片质量的本身,想建议更多人——双机位是你们的最佳选择。 你肯定会问,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为什么多机位是不必要的? 需要明确的是,不同的情景所需要的机位数量是不同的。拿大家比较熟悉的电视节目录制来说,在一个访谈类节目的演播厅,一般是3个机位常规配置,左右两个机位分别聚集访谈双方(一般是中景、特写),中间机位(全景)则用来表现整体氛围,导播在切换的时候,3个镜头是比较自如的情况。 对于婚礼来讲,它是一件有一定计划,主要由两方来执行的事件:新郎方和新娘方,主要流程包括迎亲、仪式。场地则主要是新郎准备的地方、新娘、仪式场地。婚礼形式本身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最适合的机位数量。 比如迎亲环节,假设我们使用双机位摄影+双机位摄像,就已经有四个机位了,在伴娘、亲友团充斥的房间里,当新郎冲进门的那一刻,假设再多出其他机位,房间将会变得无比拥挤,而且穿帮的情况非常容易发生。极个别情况下,好的婚礼摄影作品可以偶然接纳摄影师的身影,但这不是被提倡的。 太多的机位不可避免会成为婚礼现场拍摄的累赘,加大拍摄配合的难度。我们也不希望多花钱,最终拍摄出来的摄影、摄像作品基本都是“穿帮”镜头吧? 那么,为什么说双机位是最佳选择? 对于每一对新人而言,自己的婚礼流程被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婚礼摄影绝对不只是简单的纪录流程,更重要的是把新人婚礼中那些非常难得的画面、场景永远地用影像保存。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只有一个机位,那么这位摄影师就要面临非常多的“顾此失彼”的情况。假设这个唯一的机位重心一直放在两位新人身上,在接亲环节他需要取舍:选择纪录新娘方,就要放弃新郎这边的镜头;仪式环节,他会错过所有其他来宾在婚礼上的画面,比如双方父母在新人交换戒指、礼成时候的心情、表情就会失去;如果有花童送戒指,那么这个可爱的小家伙的所以表现将会被遗漏…… 如果只有单机位,这场婚礼的很多细节的精彩一定会被漏掉,也不可能产生同一时间出现两个视角的“对话”情景。 副机位有什么作用呢? 通常情况下,迎亲过程中,副机位摄影师会在男方,而主机位则在女方。来到新娘家敲门迎亲,主机位摄影师随着新娘在门内拍摄新娘和她的伴娘们;门外新郎和伴郎们所有的表现便由副机位摄影师记录而不会丢失。 迎宾环节时,大量的宾客和新人的合影,将会由副机位摄影师来完成;而主机位摄影师则有一定的空白时间去衔接灯光团队,调整仪式过程中灯光排布的位置,并且灵动抓取记录一些婚礼殿堂内的小细节,而不是像流水账一样拍那些站着合影的宾客们。 仪式环节也一样。当新人在舞台交换戒指的瞬间,镜头对准新娘和新郎深深相拥,这一刻,也许台下,新娘的父亲、母亲、新郎的父亲,母亲,甚至其他任何宾客都有可能正感动得涕泪交零,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祝福与感动,记录下来将会非常有意义。 而单机位拍摄,将会错失了这最珍贵的一瞬,这一幅画面,此刻在舞台上的你一辈子都不会看到。 这是为什么建议选择双机位的原因。至于在选择双机位上需要注意的地方,大家可以查看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EzMzUyOQ==&mid=404592483&idx=1&sn=a5c93b9daf5a36c1f180918eddcfbbcf&scene=0#wechat_redirect 备注:文中图片来源于易结网商家作品,请勿作商业用途,谢谢配合^_^
谢邀~ 婚礼摄影(摄像)作为回忆的最好补充,至于选择机位个数,最根本的硬性条件是新人的预算(没错,一分钱确实一分货,没有那种逆天性价比)。但是如何在能承受的范围内达到一个比较不错的效果呢? 这个要从后期剪辑的角度来说,一般来说,早上的时候,新娘跟一个,新郎跟一个,这样的话,两边的素材都会有存留,特别是在撞门的时候,门里一个门外一个,这样的话后期精剪的效果会好很多(指摄像)。 在晚上仪式的时候,摄影的多机位压力不是很大,但是摄像如果要比较好的效果,那么肯定新郎特写+新娘特写+主舞台全景,这是比较标准的素材采集方式。按照上述方式,预算允许的情况下,摄像2个游击+一个固定(脚架或者摇臂)已经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了,摄影1-2都可以。在预算略紧张的情况下,晚上仪式可以2个游击摄像机位,1个摄影机位即可(早上摄像是可以一边一个,晚上2个游击机位一个作为主视角大场景,一个专门针对新人表情特写)。 综上所述,壕当然机位越多越好,但是不要太多比客人还多就好(理论应该不会有人吧。。。);很好的效果2摄影+3摄像(全程跟2机位+现场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机位,可以是摇臂/脚架/航拍等)即可;性价比最好的是2摄影2摄像,已经有初步的镜头分离等;实在预算紧张又想要多机位,1摄影+2摄像。
42,241,433
117
52
在强调技术和效率的现代社会,心理咨询的工作可能会出现「流水线化」的情况吗?
很有趣的问题,我提供一个新奇的观点。没有丝毫科幻的说,心理服务AI一定会出现,而且拥有基本功能的心理服务AI已经不存在实质的技术难度了。 畅想一下,当你焦虑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对着摄像头或长或短的倾诉几句,然后带上你的VR设备,会发现自己置身于繁茂的树林里,或者坐在沙滩上眺望湛蓝的海水。咨询师坐在旁边,倾听着你的烦恼,适时的给予你反馈,温暖支持的同时循循诱导你整理问题,调整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态度。十几分钟后,你摘下VR设备,心情已经欣然平和。 显而易见,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产品,或许在看下文前,我们要厘清噱头和事实。如果我说未来五内一定出现这样的产品,这无疑是噱头;但是我说未来五年CCBT、VR和情感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一定能满足这样的心理服务AI需要,这十有八九是事实。 CCBT是指计算机化的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作为心理治疗中结构化较好的一支,有相对清晰的流程和可以预期的效果,而且不需要深入挖掘来访者的过往经历,因此非常适合改造成自适应的模式,根据用户选择的不同进入不同的治疗逻辑中。现在澳大利亚、英国和国内都有基于CCBT的自助心理治疗平台。 不过,我们始终不希望停留在按键选择式的自助服务,还是希望通过语言倾诉我们的情绪。因此,CCBT和AI之间至少存在着一个NLP(自然语言处理)的差距,尤其是基于语音的语义识别。考虑到NLP的热度,我们有理由相信CCBT很快可以支持一定的语音输入,根据我们的描述给出适合的治疗路线。 VR(虚拟现实)或者AR(增强现实)或者MR(混合现实),虽然目前仍然以娱乐向的应用为主,但是不可否认将成为未来必要的工具。VR可以解决移动端心理服务的最大缺陷:使用者难以离开环境,也难以为心理服务提供合适的情境。VR带来的沉浸感,可以起到和心理咨询室一样的功能,帮助使用者在安全的环境里得到改善。 情感计算,参照Picard教授的观点,包括情感识别和情感表达。应该说,情感计算是构成心理服务AI最重要的模块,因为只有存在情感的识别和表达,才可能做到情绪性共情。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识别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有「读心」之称的Affectiva已经将识别精度提升到非常出色的水平,国内的也有致力于多模态的情感识别。 情感表达可能是以上技术中工业化/商业化程度最低的,但是考虑到基本功能的心理服务AI不需要自主的表达情绪,只需要在CCBT的基础上附加相应的表情和声音特征,这无疑降低了难度,增加了实现的可能性。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技术的成熟不是我坚信心理服务AI一定会出现的根本原因,而是心理服务AI有以下六点无可比拟的优势: 1 丰富的咨询环境。我曾经提到过,心理咨询应该有稳定的咨询环境,但是不应该局限在咨询室内。VR可以在极低成本下将丰富的咨询环境变为可能,甚至允许根据使用者提到的事件或者体验到的情绪,选择和变换环境以适应心理服务的进行。 2 便捷而且高效。只需要VR设备以及一个应用,只需要十多分钟的空闲时间,不需要提前预约,也不需要留出整块的时间,几乎不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可以随时随地完成改善。可能现在这种积累问题-寻求解决的模式会有颠覆性的改变。 3 AI进步空间更大。看到AlphaGo就会对AI的进步空间充满遐想,在技巧和策略的选择上,基于深度学习的心理服务AI的提升空间远远高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师,而且更容易累积咨询的经验。相对于心理咨询师更高的培养成本和更低的成材率,心理服务AI显然更经济实用。 4 不需要担忧隐私。很多人对于心理咨询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咨询师能否「保密」的问题上。面对心理服务AI,这样的顾虑会少一些。AI不可能主动泄露你的隐私,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倾诉,不需要担忧你的父母、伴侣或者朋友知道一丁点的内容。 5 享受个性化服务。绝大多数人不可能与一个咨询师进行几十次、上百次咨询。心理服务AI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这一点,而且基于学习的AI,随着使用数量的增加,会越来越准确,越来越贴合使用者的心理。心理服务AI反馈、改善我们的方式会是独一无二的。 6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如果绝大多数人没有在心理咨询消费的习惯,如果心理咨询师的江湖仍旧是良莠不齐,你会不会尝试这样的心理服务AI?如果说国内缺失的信用卡时代催生了移动支付的蓬勃发展,那么缺失的线下心理咨询时代能否催生下一个时代呢? 同步首发于:心理服务O2O后,心理服务AI还会远吗?「情绪Gap」,不只是科普,越来越有科技范儿,敬请关注。
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容我一开始绕一绕。我觉得心理治疗,是哲学与科学的交叉学科。 我先自问自答一个问题:心理治疗是从哪里来的? 从哲学中来的。而且带有强烈的宗教背景。最早期的咨询,其实来自教会。包括现在治疗的各种形式,个体、团体、婚姻辅导,其实都是教会的产物。但教会的framework显然容纳不了世界与人心之丰富,心理治疗走出宗教的限制,也是必然的事情。随着心理治疗技术发展,必然遇到瓶颈:从业人员的培养及绩效与效果的衡量,evident based随之被认定是考核的一个最主要因素,从业人员的有一部分的技能也被标准化。从此就到了CBT占了心理治疗的主流地位。由于是对人的问题进行工作,不免也需要与医学精神病学有了非常多的交集。 再自问自答第二个问题:心理治疗处理什么问题? 从我的角度(抱歉我的样本也有限,如有不足请补充):面对痛苦的支持与陪伴、面对茫然的探索与指引、人际及沟通的能力训练、探索自我时的反馈与观察、守护及治愈创伤、帮助人成长并获得面对困难的勇气与能力。 不难看出,上面的问题,其实哲学层面的思考、对现实、文化、生命及意义的反思是非常多的。这也是心理治疗保留其哲学性的一面。没有深刻且理性的思考,没有慈悲怜悯之心,没有对人世间艰难之事的感悟与理解,对现实世界运行的规律没有了解,其实不可能做好心理治疗的工作。 但做好上面的功夫,我只能说,这叫禅学,不叫心理治疗。因为心理治疗有其技术性的一面。 我把能力归成以下几种:1、概念化的能力;2、观察能力;3、聆听能力;4、反馈及表达的能力;5、内观的洞察力; 这些能力是需要锻炼及学习的。我详细讲一讲这些能力具体是怎样的: 1、概念化的能力:当治疗师接触来访,来访叙述、表达的事件;家庭来访的互动、问题、矛盾,前因后果、影响因素,这些都需要治疗师去整理,让凌乱的elements清晰起来,变得有层次、逻辑清晰。往往来访所出现的问题,都一定程度具有相关性,如果你看到是一个个零碎的问题,很有可能治疗师的概念化能力尚未到家。概念化的能力,可以通过理论的学习、案例精读、临床实践来学习与提高。理论具体就是各个心理治疗流派的理论了,在流派学习里面就可以学习到了。 2、3、4三项的能力,我称之为基本功的修炼。 观察能力:透过观察来访的非语言表达,例如表情、习惯手势、着装、下意识的动作、呼吸,能够获得非常多的信息,例如情绪、心境、状态、感觉,甚至是否说谎、动力如何,在婚姻治疗及家庭治疗中,这更是反映各成员的关系及互动。 聆听能力:这也是关键的能力,提取关键信息,“脑补”潜台词、从字面上感受情绪的暗涌、在文本上感受来访对事物事件人物的态度与情感等等。 反馈与表达:观察、聆听获得的信息,在恰当的时刻,以恰当的方式反馈给来访,是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是帮来访看到自己、反思的方式。好的表达,在婚姻及家庭辅导里非常必要,家庭成员的沟通失效时,需要治疗师去推动及承托。另外,来访在治疗中,是非常需要了解治疗师对TA的事情及本人的感受的,这些感受需要非常积极地反馈,这也是一个治愈的元素。 5、内观:治疗师作为一个个体,有着个体的复杂的情绪体验与自动反应。与别人connect,其实很需要治疗师经常要与自己connect,需要对自己行为、想法、感受进行内观的思考与感知。尤其是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悲悯、无力、自责与被激怒,感知这些情绪,然后从“怎样对来访最有利”的角度,去处理及反馈。这只能从自己漫长的人生经历、思考、修行、不断地练习内观来进行了,是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回来讨论一下流水线的可能性吧。 我看法是,心理治疗师的训练是半流水线的。至少,概念化与基本功,需要流水线地学得很扎实!!不能流水线的部分,就是哲学的层面、思考的层面与内观的层面。治疗师的修为,也是一种个人的禅的修为。前面的路是流水线,后面的路,则是一辈子的修行。 (图片好像不能翻转好郁闷,各位将就看吧。。) 谢谢看我啰嗦这么多,今儿就到这儿吧。
42,336,084
163
83
对心理学专业者来说,哪些编程语言是应该学习和掌握的?
一谈到编程,各大编程语言帮派很容易陷入无穷无尽的“鄙视链”(程序员的鄙视链是什么? - 知乎;鄙视链现象普遍存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 知乎)。鄙视链有百害而无一利,害的是对各种编程语言尚且理解不深的初学者,害的也是自己。 所以下面的回答尽量做到客观和全面(当然,受限于我的个人水平,一些方面可能涉及不到,还请大家补充)。 我会从每款软件或语言入手,尝试分析它们能被心理学研究者最大化利用的地方。而在这之前想先阐述一下学习编程或技术的几个基本原则。 学心理的人都知道,“人类的大脑只被开发了10%”是一个myth、一个错误的言论。然而,“Excel的功能只被大多数人使用了10%”却是一个相对的事实。学Excel的人其实也有一条“鄙视链”(转自“Excel之家ExcelHome”微信公众号):搞笑的EXCEL水平等级划分,看看你是哪一级?。 Excel是心理学研究者的基础必备技能: “Excel的功能只被大多数人使用了10%”,“SPSS的功能只被大多数人使用了50%”,剩下的50%是SPSS的Syntax(语句)。 除了结构方程模型和其他更高级的多元统计,SPSS已经能满足心理学研究者大部分的统计需求了,而且具有操作简便、掌握容易的优点。但是,如果只是满足于菜单化的“点点点”操作,那么还不算真正掌握SPSS。 一个比较好的习惯是:保留原始数据,然后记录下每一步分析的syntax(可以在菜单里面点paste粘贴,熟练之后也可以自己写),再保存这个syntax文件。这样,无论是再做一遍分析,还是以后自己回过头来看当时做了什么分析,抑或是给别人看分析的流程,都是极方便的。每一次分析都只需打开原始数据和syntax文件,运行语句就OK了。这其实已经是所谓的“编程”,远比菜单操作高效和规范。 SPSS的优势主要有: R语言是比SPSS功能更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也是比Excel功能更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工具,还能满足其他的很多功能需求(比如网络爬虫、机器学习)。一般需要配上RStudio编辑器使用。 R的优势主要有: Mplus是众多的专门用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统计软件里,相对优秀而高效的一款。 AMOS虽然是图形化界面操作,但是变量一多绝对会很麻烦,容易出错;LISREL输出的指标多一些,但是编程难度比较大,不容易掌握。而Mplus只需要一点点的编程,就可以灵活方便地实现大多数的多元统计,输出的指标也是足够研究者使用的,性价比非常高。 Python是目前很热门的语言,免费开源、代码简洁、开发高效,利用Python可以完成很多事情。不过Python 2.x 和 3.x 的各种差异还是挺让人无奈的。Python虽然也能做统计分析,但是R在统计方面似乎更友好一些。 对于心理学研究者而言,Python的可利用价值主要在: PsychoPy目前使用的人并不很多,它的特点主要有: MATLAB+PsychToolBox能实现非常灵活的实验编程,也能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输出(当然Python也行)。MATLAB本身也是非常优秀的科学软件,擅长对矩阵的操作和计算。 总结起来,MATLAB+PTB的搭配能满足的就是一项心理学实验从无到有的“一条龙”服务(从被试信息采集,到完成实验,再到数据预处理和输出;当然Python也行)。 基于MATLAB的EEG、fMRI等功能包也非常优秀(当然Python也有类似的功能)。 最基本和普及的实验软件,菜单操作,偶尔需要一点编程(也就是里面的inline,语法和VB相似)。虽然掌握起来更简单,但是软件不是免费的,可实现的功能也少一些,不够灵活。 总的来看,实验编程,学MATLAB或者Python的性价比更高一些。但对于心理学初学者而言,E-Prime还是有必要学习和掌握的,有利于在头脑里形成一套心理学实验流程框架的原型。 Excel是万事之基础。 统计:SPSS入门,R提升,Mplus可选。 实验:E-Prime入门,MATLAB或Python提升。 (这里只涉及了最基本的研究需要,如果你的研究有比较特殊的要求,当然就需要学习更专门化的、领域特殊的技能了)
感谢 @刘柯 的邀请。 这个问题特别好,感觉的出来,这是专业领域的人才能问出来的问题。 我特别喜欢这个问题下不少回答,很清晰的把软件列成了按照目的的排列。那我就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难免会有重复,但是其实在这个问题下重复才是好事。我还记得Bruce and Young 在1986年的那篇“面孔加工模型”的开山论文中,其实并没有把当时所有最“新”的研究攘括。是因为这两位读的少还是懒惰了么?都不是。其实在他们2011年,发表模型25年的总结和回忆时,他们说起原因:因为在当时科研突破风起云涌时候,他们谨慎的选择那些常被重复,结果可信的成果。 而对于学习实验心理学、从事科学心理学科研的人而言,也要去找往往被重复的软件去学习:这些软件常被提起,可见其重要性和广泛接受度。 回到话题中,我觉得需要的软件其实不多。 第一,当属Matlab。如果通晓了它,那么实验、分析、制图都可以一并解决。俗话说的好:“Matlab除了生孩子,啥都能干。”事实上也是如此。 当然,Matlab的学习曲线还是陡峭的。倘若有C的经验倒是可以省时省力。对于初学者,倒是推荐两本教材: 2. 网络材料《Matlab for Psychologist》。需要一定的英文能力,但是学会了会事半功倍。 第二,当属SPSS。SPSS作为常用的统计软件,大家可能觉得简单的拖拽和勾选就可以了。那需要什么语言呢?其实SPSS的Syntax还是很好用的。用好了之后,可以运行一些复杂的统计运算。但是在这,我个人比较支持不用SPSS这个付费软件,而是使用JASP这一个免费替代软件。它基本可以替代SPSS的绝大多数功能,而且开源和免费。最大的优点,也是可以方便的运行贝叶斯因子分析。它的基底,其实正是我要说的R。 R。做统计的谁不知道R?通过R,你可以更轻松的做出比Matlab能做出的更好看的图。你也可以运算一些Matlab上需要亲自写代码的分析,还可以利用它优秀的社区,找到各种全新的分析方法。比如我之前回答中提到过的重复测量相关分析(repeated measures correlation)就可以用R轻松计算。 所以说,Matlab+R正是现在心理学工作者的必修课。
42,336,084
157
21
对心理学专业者来说,哪些编程语言是应该学习和掌握的?
学心理学的编程学得基本就是半吊子……嗯,我自己的确是这样。 以下只是就我所了解的心理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来说……其他临床、生理领域大概并不适用。 根据研究需要选择最适合的语言(& 软件)就好了。 1 问卷调查 SPSS基本够用。 结构方程模型的话就 lisrel 和AMOS。谢 补充,当前比较火的Mplus。进阶可以学习SAS。 因为不太做问卷调查,无法提供更详细具体的内容,欢迎补充说明。 2 行为研究 Eprime(实验程序)+SPSS (数据处理)标配,不要求懂什么编程语言,能看懂脚本会改写,也就差不多够用了。当然如果想用C语言编程并处理数据也不是不可以,但要考虑心理学实验需要记录和收集的数据及格式。数据处理根据需要,可以进阶学习 R 语言或 python。 3 脑电研究 Neuroscan ,BP,EGI 这些系统基本已经比较成熟,有自带一套程序,从脑电信号的收集到分析。 想要实现更多功能,让自己的研究更加个性化,满足更多分析处理,可以学习 EEGLAB(基于MATLAB)。 行为数据分析同 2 行为研究。 4 核磁研究 需要进行图像分析,SPM 必会(基于MATLAB)。AFNI 的话个人感觉高阶一点。 其他还有分别针对静息态、白质纤维束等的分析软件(FSL,DPARSF,BrainVoyage,REST,freesurfer,PANDA……海了去了),适用系统也各不相同,各取所需吧。 行为数据分析同 2 行为研究。 本着“够用就行”的原则,让编程语言服务于你的研究。 否则编程语言的学习之路无穷无尽也,偏离了研究本身那就有点尴尬了。 所以总结一下,先学 R, Python 和 MATLAB 吧~
MATLAB:认知和行为建模。 1. SPM - 来分析处理fMRI,EEG等数据。 2. Psychtoolbox - 实验设计 R:数据分析。包特别多,结合Linux处理中等大小的数据集。 Python:数据分析,建模,实验设计,version control。 主流的行为认知科学领域常用软件就是这3个。一般来说,MATLAB和R两者中选一个使用。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建模,简单的实验可以在Python。像Theano,Keras这类很方便来进行初期实验。也看到有用Lua的。
42,810,500
140
17
国内学校心理学(school psychology)前景如何?
不请自来。 答主北师大教育学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School Counseling)小硕毕业。现为中学心理和咨询老师。 国内“学校心理学”这个分支专业常和“教育心理学”放在一起。度娘对学校心理学的定义是: 按照度娘的定义,我粗浅理解为,学校心理学毕业的学生至少有三条路可以走 1. 去高校及研究所当心理系专业课老师,相应需要获得博士及以上学位。 2. 进入相关测量机构或企业,改良测量工具等。 3. 进入学校,做心理老师。 我来说说在中学的心理老师的基本情况吧。 1. 关于岗位 在北京地区(其他地区不太熟悉),教委要求每所学校必须至少有一名心理教师为学生做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所以心理老师这个岗位在学校是有需求的,但需求不像主科老师那么大。学校有心理老师之后,除非老师自己辞退或退休,学校很少会考虑再招收心理老师,因为,编制要留给主科老师... 心理老师在学校的岗位也不同。有些学校将心理老师归为专业教师,所以心理老师是专业技术岗位,这种情况心理老师是有课时的,可以和其他老师一样评教师职称,但大多数情况下心理老师还需要兼职其他专业,比如思想品德教师,英语教师等等(是的这些我都干过...)。有些学校将心理老师归为工勤技能岗,有点类似学校职员,这种情况心理老师没有课时,主要做咨询工作和测量工作,也不能像其他老师一样评职称。后一种情况遇到不理解心理学的学校,就直接把心理老师归为德育处和德育辅导员类似了。(心塞) 目前我没有听说过心理教师的职称,也就是说,心理老师想要评职称的话,需要从其他学科评,比如政治(我师父就是从政治学科评的高级教师).... 希望以后心理教师能有自己的专业技术岗。(我们也是有技术的呀!) 当然啦也可以不评职称的。(^-^)V (仰天大笑出门去) 心理老师归谁管呢?目前教委是把心理属于德育口的,嗯,德育主任是boss。(感觉哪里怪怪的) 2. 关于专业发展 心理老师在学校的专业发展在不同学校,有很大的差别。 一般来说,学校比较受重视的岗位是能为学校带来直接利益的中高考科目教师岗,所以心理教师作为“教学辅助”岗位,大多情况下会比较边缘化。如果一所学校只有一个心理教师,那专业发展基本上就是单打独斗看个人努力和造化了,如果有心理教研组,情况会比较好些。另外一方面,心理老师并不会像中高考科目教师那样压力山大,如果简单上课和做咨询及测量,心理老师的工作还是挺“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这个feel 倍儿爽) 还有一种情况是,学校本身就是心理特色校,这种情况心理老师比较受重视,专业发展也会好很多。 职位发展对于心理老师比较遥远。学校里并没有心理主任,心理校长这一说。想做主任校长的话,放弃心理走团委或是德育是个明确的选择。 3. 关于学生 心理老师是个相对挺新的岗位,学校有很久的历史是没有心理老师的,那谁来帮助学生行为矫正和思想教育呢,对,就是班主任和德育老师。 现在也是这样的,学生出了行为问题,班主任训一顿,不管用的话德育老师训一顿,基本上问题就解决了。学生有学习障碍?有注意力缺陷? 是不太被关注的,需要心理老师主动做一些事,刷一些存在感才行。 4. Bright side 好像说了很多心理老师发展局限的话。嗯,我觉得看清困难才能走的更稳嘛。其实情况也没那么糟糕啦(捂嘴笑)。心理学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了,心理学作为朝阳产业,未来发展前景还是挺大的。我相信还是有许多学校需要心理老师的。在做这个工作时,我常常看到青少年的思想和内心比我想象的要纷繁复杂的多得多,当他们能看到自己的处境时,改变是很快,而且很有力量的。心理老师和学生基本上是相互滋养的状态,这也许是其他岗位老师不能获得的。 以上。
题主是个有想法有实力的好少年,我粗浅的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题主有所帮助。 我现在是帝都一所中学的普通心理教师,与 的职业应该是相同的,但是看法略有不同,就当是对其答案的补充了。 1.国内的政策 大概国内的指导性文件就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了,这个文件2002年发布,2012年修订,基本修订后的版本就是现在学校心理教师的工作导向。文件内容还算实在,能不能落实到位就另说了,就说编制问题吧,虽然让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但是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北京的公立中小学心理教师基本没有能专心的做心理工作的,为的就是能不让这个编制这么“浪费”。 对于前答案有一点异议,实际上《纲要》对职称问题有明确的规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制订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价标准,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心理教师是有自己的专业技术职称的,但是。。。能不能按照文件的内容实施还是得看所在学校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 2.职业环境 心理教师的职业环境还是得看学校的重视程度,非考试科目嘛,学校如果重视还是会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比如我现在就在给初一上每周一节的心理课以及给高一上每周一节的职业规划课,学生是很喜欢上这些课的,hhh。平时还会有心理周、个体的咨询、测量等等,这里多说一句测量,其实学校心理测量这方面基本上是被教委“垄断“(这个词可能不太合适)了的,如果想在国内走学校心理测量这方面。。人脉很重要。。。 感觉学校还是以课堂为主,对其他科目教学的辅助并不在意,而且无论是生理、认知、心理社会发展在学校中都应该有更专业的知识去辅助才好。如果不重视的话。。基本上就是德育处的打杂了(德育跟心理辅导有相通的地方,不过德育太偏向“立德树人”orz),当然可以跟校领导斗争,但是力量微乎其微。 3.职业发展 心理教师在学校的职业发展比较艰难,要么就像前答案所说走行政(我觉得题主并不想),要么就鼓动领导更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里我提一个另一个可走的路-----同班就读 同班就读就是现在学校提倡融合教育的一个体现,题主可以搜索一下这个概念,度娘不是也说学校心理学可以干预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嘛。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说,帝都的教委现在更重视融合教育一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了一边等一等,如果题主感兴趣可以交流。 大概。。还是有些跑题。。希望啰嗦这些能给题主一点点帮助。 不忘初心,共勉。
42,983,351
74
14
「发展心理学」方向的研究生毕业后,有哪些可行的选择?
第二次更新:确定目标职位后,如何利用心理学背景让自己脱颖而出 算上实习,我已经工作2年了。我发现,除了一些对专业背景要求特别高的职位,心理学专业在找工作上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因为找工作最需要的是人岗匹配,而心理学专业会为你带来很多你工作中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你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提高你在HR心中的匹配度。 以下是一些心理学可以带来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可以用于人岗匹配: 1.专业能力:比如访谈、问卷制作、数据分析、行为矫正2.专业知识:帮助你工作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比如智商结构可以用于人才测评、需求层次理论适用于新媒体运营3.适用于一切岗位的思考/工作方式:从客户/用户/消费者角度思考、逻辑思考、观察力、自我反思、情绪调节、沟通、合作、时间管理、文献检索3.工作动机:好奇心、工作热情 你可以根据你的目标岗位,找到自己的匹配点,并展示给企业: 1.在简历中列举,吸引HR 2.在面试的自我介绍环节中强调,并根据实习经验、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工作经验准备几个例子 祝大家找工作顺利。请顺便给知乎小透明点个赞。 —————————————————————————————— 谢邀。 我还有一年毕业,目前还没有进入全力找工作的阶段,只能大致说一下我的了解。我总结的工作去向大致可以分为学校、企业和政府,按相关性进行排名,具体分为以下几类工作: 1 教育机构老师,包括特殊教育机构、早教机构等 我周末在一个特殊教育机构兼职带课,来上课的孩子多多少少有一些问题,情绪障碍、孤独症、注意缺陷等等。掌握发展心理学和异常儿童心理学知识在工作中会更有帮助,看到儿童因为自己的帮助而有所进步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一开始我给一个孤独症儿童上课,上课时他对你的提问只会机械重复,如果不知道他是一个有病的孩子,老师可能会非常生气,但如果知道他是一个特殊儿童,就会施加更多耐心。 我个人很看好这类机构,毕竟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尤其在开放二胎的政策下,不愁没有市场。但重点是如何根据心理学知识进行专业的、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我所在的机构最近打算开展文明小标兵活动,这就见仁见智了。 2 学校老师,包括中小学心理老师、其他科目教师和高校辅导员 老师是比较安稳的工作,在不注重心理教育的学校,尤其小学,一般心理老师还会担任副科老师,比如英语。而目前一二线城市的中学一般要求老师具有专业背景,在无法担任主课老师的情况下,中学心理老师可能相对清闲,平时可以出去接心理咨询或是讲课的活;以后也有可能担任行政岗,或者进入教育局工作。 高校辅导员也是比较吃香的工作,但工作比较琐碎,学生遇到大小问题,比如与家长闹矛盾、心情抑郁,辅导员要及时上阵。 做这类工作前的准备: 1.尽早考取教师资格证 2.毕业前一年关注目标城市的就业网站,准备编制考试,并及时报名 3 互联网公司,产品、设计类、运营类岗位,比如产品经理、交互设计、用户研究 这一块是心理学毕业生的主流去向,很多学生都参加过网申,包括我。在这一类工作中,心理学的确能够有所帮助,但是更需要的是逻辑思维和互联网的相关能力,如果想要做这类工作,需要自己有针对性的学习。 4 一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我个人认为一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可以算是心理学的保底工作了,专业具有相关性加准入门槛低,本科成绩中等以上的一般可以进比较好的公司了。但是之后的职业发展当然需要更多的努力,我有个做人力的同学工作之后仍然需要看文献、编制问卷、建构模型。有志向做这类工作的学生先考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证书,也花不了多长时间,对人力能有初步的了解,但了证找工作也更有底气。 5 咨询公司,包括人才测评、管理、市场研究类公司 咨询类公司现在也比较热门,心理学学生一般会选择人才管理类或者市场研究类的咨询公司,平时工作可能需要负责人才测评,编制市场调查问卷,分析数据等等,这类工作对心理测量和统计要求比较高。 6 公务员 心理学的学生一般只能考专业不限的岗位吧,基本上看到能选的岗位,再看下城市,接下来就是准备考试了。身边考上公务员的例子不多,基本上一辈子可能就体制内了,或者中途跳槽创业,再或者选择以上几类工作,如果不是特别追求安稳,还是不要考虑公务员了。 以上是我觉得可行且主流的工作,就不列其他类了,不管什么专业,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拓展更多的可能性。我做事主要看自己的兴趣,工作学习也是,但最近发现一些人并不是这样,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已,找工作看各人的选择吧,年轻时可能会走弯路,但就是这么任性。
不请自答,我本身就是师范学校发展心理学硕士,做了5年培训,后来觉得不是自己想一辈子从事的事情,毅然转回到儿童心理咨询上来。 我想表明的是,发展心理学硕士毕业找工作并不难,但是要想清楚自己的兴趣在哪方面,以及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我想从几个行业来说能做哪些工作: 一、教育行业:教育行业范围非常广,是发展心理学从事最多的行业,也是专业最匹配的行业,而且目前针对孩子的教育行业也比较热门。 1、早教,了解不多,可以先从老师做起,慢慢发展为科研、培训或管理,有表现力英语好更加分。 2、幼儿园,比较喜欢发展心理学专业的,尤其是非传统新理念的幼儿园,我的想法也是要从老师做起,英语好当然加分,可以去国际幼儿园,不过做幼儿老师要承担的不仅仅是教学工作,幼儿的生活各方面都需要去负责,收入也不会太高,但扎实去做,作为研究生未来的发展还是很大空间的。 3、公办大中小学心理健康老师,较稳定,收入一般,需要不断评职称,有寒暑假,学校重视度一般,比较按部就班的工作。 4、民办大中小学心理健康老师,相对上面压力较大。 5、各类教育机构,这个范围太广了,我比较倾向于情商教育以及包含儿童心理咨询的机构。 6、专门做家庭教育的机构,这个现在较少,不过也是有的,而且是个发展趋势。 7、特殊教育机构,对特殊儿童和家庭进行心理辅导。 二、咨询行业:我能想到的是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EAP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公司,需要心理学专业。 三、金融行业:可以做员工培训和HR,这也是我之前的职业。 四、互联网行业:目前很多将心理学和互联网结合,也是个很好的机会。 五、培训行业:如果有一门或几门拿手的课程,做一个专业的培训讲师也是不错的选择。 六、母婴行业:为孕产妈妈做心理上的辅导,或做早期教养方面的指导,如果当了妈妈以后似乎更适合。 七、不分行业:其实很多岗位在选择员工的时候,专业并不是最重要的,综合素质如工作态度、工作习惯、责任心、执行力、学习力等更加看重,同时有特长也显得格外重要。还是那句话,分析自己的兴趣在哪,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在现在的环境下,能做的太多。一起努力!
43,453,928
2,145
378
有哪些非常有职业道德的记者?他们做过哪些事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发布会上喊出公布的遇难矿工人数不对、被煤矿老板跟踪威胁、一具一具尸体数出真实数字、揭露媒体记者收钱噤声丑闻的《中国青年报》的刘畅 2002年6月22日山西繁峙矿难,死亡38名矿工。直到6月25日,仍没有任何媒体报道过这一矿难。 6月25日,《中国青年报》接到举报:“6月22日山西繁峙发生矿难。”记者刘畅和摄影记者柴继军赶赴现场,发现遇难者家属受到威胁。煤矿老板给到场记者一人一块金元宝。多名记者拿钱走人。 刘畅和柴继军采访遇难矿工家属、矿难目击者、搬运尸体者而被跟踪,面临危险。 国务院调查组赶赴当地后,当地给出一个假数字(记得是20多个)。发布会上,刘畅大声说,数字不对!数字不对! 调查组问:你说是多少人? 刘畅说:是38人! 现场哗然。调查组说,这名记者同志,你能否拿出证据证实现在数字是错的?我们要对群众负责,但也不能错怪任何一个人。 刘畅说:我是一具一具尸体数出来的。 6月29日,《惨剧真相扑朔迷离--聚焦繁峙金矿爆炸案》刊发于《中国青年报》,警方顺藤摸瓜抓获30余名犯罪嫌疑人。随后,《中国青年报》发挥了日报优势,连续10多天发表报道。 上面这个故事是2015年新人入职时,刘畅当时的同事培训时说的。十几年过去了,细节经过时间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是有一件事是被多人证实的--在一些无良媒体记者甚至假记者拿着金元宝走人的时候,刘畅和柴继军偷偷找到搬尸体的人,找到存放尸体的地方,确认了38人的数字。这也和最后的调查结一致。当然,每位老记者提到这件事的时候都会逗趣说:“我们都和刘畅说应该是煤老板忘了给他发金元宝了才被查的!” 记者刘畅在随后一年多时间内继续奔走,让真相水落石出。 2003年4月2日,《中国青年报》刊发《繁峙矿难:“背后人物”依旧云遮雾罩》。 2003年8月19日,刘畅采写《繁峙矿难再爆惊人内幕》,提到“中央某媒体记者收受礼品而放弃采访”,这是国内媒体第一次公开报道繁峙矿难中发生记者违纪的事实。 2003年9月16日,新华社发布中央调查组的调查结论《繁峙矿难水落石出》时,提到了11名记者在采访矿难过程中“收受了当地负责人和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金元宝。” 2003年9月27日,新华社勇敢地向全社会公布了在采访矿难过程中收受现金、金元宝的11名记者的名单和具体情况,其中有4名新华社山西分社的记者。 上面这段是引自内部学习资料《中国青年报报之道》。不夸张地说,从汶川地震全世界唯一一个最先进入地震核心区、98年九江长江大堤与撤退人流逆向而行最终成为唯一置身于险情现场的摄影记者贺延光,到揭露《一个退休高管的生意经》、经历“泄露国家机密”的举报、220万官司索赔、黑社会生命威胁的记者刘万勇,还有楼上提到的拍大眼睛小女孩的摄影记者解海龙。从揭露《曹县一中:高考替考已成为公开秘密》,到06年刊发《那些变成石头的肺》,甚至在到上周揭露《金矿商人开庭前千万财产被过户给纪委检察官》,这些年的每一篇报道刊发前,都要经历过多少金元宝的诱惑,和多少人试图阻拦呢? 对于行业以外的人来说,似乎觉得哪个记者被逼转行、辞职等就是有良知的记者,我十分理解,因为个人境遇的遭遇总能给报道涂上更多悲壮的色彩,似乎一个小小的人与大大的国家机器之间的斗争会为报道添上无数意义。 但是除了他们,绝大多数有良知的记者还或是仍旧奋斗在新闻一线,或是用丰富的经验担任编辑,拿着四五千块的工资,“不时抱怨,并带着艳羡传说着外面的世界,却依然踽踽前行,以宿命般地决绝对抗者纸媒的衰落和这万物急邃前奔的时代。大家心理也都明白,在这个时代要坚守住记者梦是多么不易。” 其实,最想说的是,请不要用归类的眼光看记者这个群体。当一些记者做假新闻、在发布会上做托儿、收红包,你的一句:“记者没有一个好东西”也许就是压垮一个好记者的最后一根稻草。同样地,不要以为官媒就多么不好,我的经验告诉我,新华社、《人民日报》的记者水平真的都非常非常高,而且人家写的内参反映了多么尖锐的问题你也真的不会知道,却只说一句:“粉饰太平”。这对他们很不公平。 更不是只有都市报的记者才会有良知,以《中国青年报》举例,事业单位混日子多么容易,但四五十岁的老记者还在深山老林里采访那种精神,真的不是低廉的稿费可以解释的。 说到这儿都觉得我是托了,那要不关注一下《中国青年报》的官方微信好了……
我,很有良心,揭露某地土地污染情况,被当地有关部门和企业跟了两天,没有被公关,最后发稿。 据说环保部的人后来去那边查了。 不过,此后的揭黑类报道都只能以内参形式出现了。 我做的良心事也仅限于做调查,帮助农民维权,写内参呈送当地市委和宣传部门,期待以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 但其实这些事都很小,我没有做过多大的好事,我只要求自己不要去作恶,不抹黑新闻行业而已。 后来,我选择了离开新闻行业。 最后,我觉得不要指望各行各业的人有良心了,他们不作恶就已经是最大的善良了。 媒体作恶、医生作恶、警察作恶、饮食行业作恶都很容易被披露,然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这些行业的从业者作恶没人看得见,也可能永远不会被披露。
43,453,928
3,177
1,659
有哪些非常有职业道德的记者?他们做过哪些事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中国,你想知道真相是需要代价的,严重的甚至包括生命。 在此,我想对那些为真相奋斗的真正记者报以最真挚的敬意 看着镜像问题的热火朝天就知道为什么中国总会缺乏善意 这是一个做坏事人人抱着双臂嘴上喊打,做好事却无人问津致谢宣扬无力的社会 人性本恶,这么多人却把他人的善良与良知当做天经地义 所以,谢谢你们坚守住了新闻记者的底线,让大家知道了这些掩盖在层层黑幕下的良知 最后希望大家能去了解一下他们: 王克勤 先后推出震惊海内外的《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公选“劣迹人”引曝黑幕》、《甘肃回收市场黑幕》、《山西疫苗乱象调查》 2011年9月王克勤组建调查部,推出了诸多有影响力的报道;2012年10月8日因报道《暴雨失踪者》一文惹恼相关部门,部门遭解散,记者尽数离开。手下无兵的王克勤本想2013年亲自操刀,结果腊月25,人力总监约谈他劝离。 2013年2月27日离开《经济观察报》。2013年2月被《经济观察报》开除,调查报道团队被解散,现阶段从事尘肺病救助的公益活动,同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从事调查性报道讲座活动 简光洲 发表了《是非杨永信:从“杨叔”到“羊叫兽”》《甘肃十四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 离职日期为2012年8月30日。简光洲微博表示:“东早10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所有的悲欢,所有的梦想,所有的忍受都是因为那份纯真的理想。好吧,理想已死,我先撤了,兄弟们珍重! 刘畅 主要作品《山西繁峙矿难系列报道》、《乌金泪》《来自中国禁毒一线的特别报告》《网吧纵火少年的家庭悲剧》《让我们带着教训,更好地活着——华北第一例非典患者首次公开个人经历》。34岁时获得范长江新闻奖 以上只是他们中的极小一部分,但是说明记者不一定都是只会标题党只知道煽动人心的人 中国也有好记者,只是他们没法说话而已 至于下场 哎。
今天刚看到的: 美联社4名女记者因为揭露了东南亚海鲜食品业中的奴役现象,获得了普利策最高荣誉“公共服务”奖。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当这4位女记者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收集掌握了各种证据(照片、视频、行船记录等)后,却没有立即发表出来,因为她们意识到一旦她们在这个时间公布她们的新闻报道和报道里的那些采访、视频和照片, 视频和照片里的那些岛上劳工的生命很可能会受到威胁,尽管她们知道,一旦手中这一切整理报道出去,绝对是个爆炸性的大新闻,而且如果现在不发也有可能在联系官方救人的这期间里被其他媒体知晓并抢先报道。 这与“有哪些无良记者,他们干过什么坏事”这一镜像问题中的一个答案(白冰冰案)中的记者们不顾当事人安危争相报道最终导致悲剧发生形成鲜明对比。 详情可见